回覆列表
  • 1 # L123生古

    執筆無定法,來自蘇軾。蘇軾寫字枕筆,以至蘇字獨特。東坡謂之:蛤蟆體。意指能寫好為最終目的,何樣執筆並不重要。個人認為不可取,學書者,端正其身,執筆凜然。久書不乏其身。有好的姿勢,久寫不累,越寫越好,越有興趣。特別初學者,不能因為錯誤的握筆而寫之無味,久之影響學書。因此,要用正確的坐姿寫姿。謝謝!

  • 2 # 三尺吼吼

    我覺得有一個正確的姿勢才能寫出漂亮的字。我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跟著老師學毛筆字,那個時候我們老師就特別強調要求握筆方式,站立的方式,靠近桌子的距離。當時學的這樣一些條條框框,對自己一個初學者來說是很困難的。但後來發現這樣真的有助於自己把字寫好,你每一種書法的握筆方式,它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握筆姿勢和運筆是有聯絡的。不能因為自己不習慣,就採取讓自己舒服的方式。堅持下來總會見到成效的加油!

  • 3 # 雲文化

    當然有的,而且還不單是指書法,世界上幾乎大多數的技藝,都有其最優的學習方式,這是多少代前輩們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啊。

    每門技藝的學習,都是從淺入深階梯性進步的,在剛入們學習時,掌握良好的基礎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在這個階段是不能夠隨意的去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學習的。就比如說書法,我們是怎麼握筆怎麼運筆怎麼下筆,粗細藏懸都有相應的講究。只有掌握了這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透過刻苦的練習才能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書法水平。只有到了爐火純青的時候。我們才能幻化出無形即有形,有形即無形,法無定法,筆無定勢,飛針走葉的最高境界。

    當然,這個境界非一般人所能擁有。要經過非常艱辛的努力才能獲得。(化骨綿掌如要略有小成,象我這種資質天份,恐怕最少也得練上一百年●-○)

  • 4 # 享受書法

    關於有無正確書寫姿式/1///,可用書法有法與書無定法來回答。

    先說書法有法。孫曉雲副主席對書法有法有專論。小編在此表明如下\觀點。書法有法講的是普遍性。坐姿和站姿便是普遍性或一般性。古人辦公也好,寫詩著述也好,受紙張的限制,以寫小字為主。寫小字的姿式一般是坐姿懸腕或枕腕;明代以後字越寫越大,開始有人站著寫。之前的楊凝式愛在牆壁上寫,還有其他寫草書的,站著懸肘而書,更能盡情發揮。所以,書寫姿勢受字的大小和書體的影響,或站或坐。書寫姿勢是為書寫服務的,大家普通採取的姿式,也就是正確姿勢。個例除外。

    再說書無定法。書法同任何藝術一樣,有普遍性就有特殊性,不一概而論,不一刀切就是書無定法。有正面書寫的,有側身書寫的,有半爬在案上書寫的;殘疾人有用腳或用嘴而書,也有寫得好的。所以有可參考的書寫姿勢,沒有標準的絕對正確或絕對錯誤的書寫姿勢。

    對於初學者,還是採用普遍性的姿勢為好。待天長日久,熟能生巧時,你自會有獨有的書寫姿勢。到那時,怎麼舒服怎麼寫,咋寫咋好,意在抒情達意,誰還記得用什麼姿勢。

  • 5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不能說絕對有,但是,作為技法基本功之一,哪種執筆法更有優點,功能性最佳,還是值得深入探討的。

    如今,書法已經成為一門藝術專業學科。從技術層面,或藝術層面,綜合分析,執筆法正確與否,直接影響運筆法動作能不能正常有效的施展,關係到書寫技巧充分發揮,對書寫質量與效果,以及訓練效率等方面都是至關重要的!

    古今執筆法有很多種,如單勾法、雙勾法、撥燈法、五字執筆法……都是特殊歷史條件下應運而生的,各有優缺點和侷限性。

    隨著歷史發展,書寫環境的變化,導致古人、今人書寫狀態不盡相同,由此,有些執筆法不適合當代人使用了,所以,不能生搬硬套。

    常見很多初學者,在日課訓練過程中,之所以出現寫不像、進展慢、週期長等不良反應,即所謂遇到了瓶頸,究其原因,主要是書寫姿勢與執筆方法不正確造成的!很多筆法因此作錯。

    遺憾的是,執筆法是前提條件,它的重要性,在眾多人心目中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還在堅持“把筆無定法”歪理邪說,分明是自討苦吃。

    我曾經對古今各種各樣的執筆法,進行過深入研究。透過不同書體,大小不一的字型,以及水平面、垂直面和不同載體材料上,作了大量的書寫對比實驗,結果發現,王羲之的撥燈法,陸希聲的五字法,是比較好的。

    為了適合自己的筆性手法,我將拔燈法的手型與五字法要領的核心精要彙集在一起,創立了〈潘氏三指執筆法〉,其指法分佈與職責分工比較科學合理,更加適合現代人書寫條件和實際應用所需。

    此法具有很好的通用性,並有推廣普及價值。不論是硬筆、毛筆,均可操之即來,揮灑自如。書寫各種書體、字型,大小由之。老少皆宜。如圖:

  • 6 # 墨農小窩

    己見,“執筆無定法”是對的,因取決於書法字的大小,所以要隨時變換執筆的方式或位置。姿勢是重要的,書法大部分是中鋒運筆,不論坐立書寫,必須得良好的姿勢,才能書寫出好的效果。

  • 7 # 聞道深般若

    學書法,確實需要正確的姿勢,正確的姿勢不是僵硬不變的,而是根據自身條件和書寫內容、書寫習慣來靈活應用和調整。

    * 林散之先生 *

    執筆方法的基本的目的

    無論如何執筆,基本目的都是使毛筆大致垂直於紙面。

    好的執筆姿勢可以在書寫中保證靈活的提按、運筆、使轉。

    學習和借鑑古人所總結的好的執筆方法

    * 蕭嫻先生*

    執筆的高低

    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在《筆陣圖》中說:“若真書,去筆頭二寸一分,若行草書,去筆頭三寸一分執之。”實踐證明書寫小楷,執筆須在筆頭以上一寸;書寫中楷或行書,須在筆頭以上二寸餘;書寫大楷和草書,則須在三寸以上,至於寫特別大或特別小的字,執筆的高低,就按實際的需要加以調整。

    指實掌虛

    手指與手掌的關係在書寫時互相為用,古人的總結是指實掌虛,或稱為“拳虛”。意思是說,在執筆時手指要著實,即執筆沉著穩定,手掌則要空虛,掌虛的話,運筆變易靈活,指實掌虛是古代傳下來執筆的要訣之一。

    * 高二適先生 *

    五指的配合

    古代所傳的執筆法有兩種:一種叫雙勾,一種叫單勾。

    雙溝是五指執筆法,單勾是三隻執筆法。五指執筆法就是我們現在常用的方法;三指執筆法基本已被淘汰,只是在特定的情況下使用。

    腕法、肘法、身法對書寫的影響

    想寫好字除了正確的執筆方法,腕法、肘法、身法對書寫效果的影響皆不可小覷。

    * 遊壽先生 *

    身法注意點:保持目光注視毫端,無論坐姿還是站姿,集中注意力將一身力氣,運達於毫端。

    腕法注意點:枕腕、提腕、懸腕的選擇。

    寫小字或小楷,可以枕腕;但寫行書或草書,應該提腕或懸腕。懸腕時,腕松利於使轉,尤其是一寸以上的中大字,運筆主要靠腕,而不可能靠手指。

    肘法注意點:根據字的大小和字型不同,以及坐姿還是站姿來選擇提肘還是懸肘,懸肘是最難的,需要花相當大功夫練習,但是一旦嫻熟使用,就可以應付自如,如虎添翼。

    執筆無定法,只有正確的姿勢下,手指、手腕、手肘共同配合,找到能寫出理想書寫效果的方法和習慣是最重要的。

  • 8 # 中州耕牛堂主

    “執筆無定法”,主要是針對“書法老手”而言,對於初學者書法者,還是要用正確(傳統)的執筆姿勢為好。

    上圖為正確(傳統)的執筆姿勢

    正確的執筆姿勢為:大拇指,二拇指和中指握緊筆桿,無名指背靠下與中指巧妙配合,手心裡能塞下一個雞旦,書寫時主要靠腕力表達動作而不是用指力表達動作。這種執筆法適合初學書法者。

    上圖為書法老手用隨意執筆法創作行書作品的小影片(本圖源自網路)

    學書之人,隨著熟練程度的提高,就可以嘗試“執筆無定法”啦!也就是說,臨帖或創作書法作品時,可以打破傳統的執筆方法,想怎麼執筆就怎麼執筆,無論怎麼執筆都行。

    用毛筆臨帖練字或者是書法創作,我是一向主張用傳統的執筆姿勢,不主用張花裡胡哨的執筆姿勢寫毛筆字,但是,我曾嘗過用“臥鋒執筆法”寫過書法作品。臥,就是將毛筆處於平放位置,用筆肚寫毛筆字。臥鋒即中鋒。

    上圖是答主用“臥鋒執筆法”(筆肚)創作的隸書作品:神州春早,永珍更新。

  • 9 # 梵梵藝術

    對於初學者來說,必須得有正確的執筆,在他沒有掌握一定的技法之前,還必須按照正確的習慣來書寫。就好比小孩吃飯,首先得學會正確拿筷子的技巧,至於你學會之後,拿長一點短一點都無關緊要。

  • 10 # 德鄰館

    執筆-----以”五指執筆法“為例

    初學書法現常以“五指執筆法”為主,但不代表除五指執筆法之外的執筆法都是錯誤的,蘇軾曾經說道:“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只要使掌部虛而寬即可,所以以後見到不一樣的執筆方法不要就全盤否定別人的書法,要記住執筆法是為了執筆,而不要執念這個問題,但對於學習之初以“五指執筆法”作為執筆方法,這也是歷史發展得來的最適合的方法。

    唐代書法家韓方明曾經在《授筆要說》中提到“五指執筆法”的益處:“世俗皆以單指苞之,則力不足而無神氣,每作一點畫,雖有解法,亦當使用不成。曰平腕雙苞,虛掌實指,妙無所加也。“

    此句前指出”單苞法“的缺點力不足而無神氣,點畫所作不當,後句指出”五指執筆法“的使用特點需腕平、掌虛、指實。

    “單苞法”

    後元代書法家陳繹曾的《翰林要訣》中對“五指執筆法”的執法已經動作進行了細緻的說明。

    “第一 執筆法 擫 大指骨下節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千鉤。

    捺 食指著中節旁。此上兩指主力。

    鉤 中指著指尖鉤筆下。

    揭 名指著指外爪肉際揭筆上。

    抵 名指揭筆,中指抵住。

    拒 中指鉤筆,名指拒定。此上二指主運轉。

    導 小指引名指過右。

    送 小指送名指過左。 此上一指主來往。

    這是其對“五指執筆法的”的執筆方式細節說明,其中手指順序為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以及小指,前五者為握筆方式,後三者為具體方向動作負責手指說明。

    ”五指執筆法“又稱”撥鐙法“

    執筆要領

    在上面的唐代書法家韓方明曾經在《授筆要說》中說到三則要素分別為平腕、掌虛以及指實。

    其實陳繹曾在《翰林要訣》中也在其後說到執筆要素:“大凡學書,指欲實,掌欲虛,管欲直,心欲圓。”其中管欲直與腕平為同等意義,腕平則管直,心欲圓為筆心要圓,意思為筆的主鋒要圓。心欲圓為用筆方面的問題,在此不再談。

    唐太宗李世民曾經在其書法論《筆法決》中對這三點要素做了說明,道:“大抵腕豎(腕平)則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次實指,指實則節力均平,次虛掌,掌虛則運用便宜。”

    腕平:平腕的目的是為了正鋒,鋒為豎,則四面可行筆勢。

    實指:指力均平,其中力的作用並非是給筆管以力,古人在這方面也作書論加以說明過,其中唐代林蘊在《撥鐙序》中道:”殊不知用筆之力,不在於力,用於力,筆死矣。“指實指的不是緊握筆管,而是要不緊不松,其原因有三:一為力於鋒,氣力應用於筆鋒,作用在書法技法中;二為手指活,如手指去緊握筆管,則手指不能靈活運用,則書寫出的線條亦不靈活;三則為腕不死,此因由於指死會帶動手筋,連動腕部一起僵硬,則腕部也無法靈活運用。

    掌虛:掌虛是為了手指的運用方便,此要素林蘊在《撥鐙序》也有說道:”虛掌實指,指不入掌,東西上下何所閡焉。“意思為掌虛,所以指頭有很大的空間可以運動,上下東西的運動都不會有什麼阻擋。

    作用力要領

    在上訴中說道,指實不是對筆管緊握用力,而是氣力於下,除了指部的錯誤用力還有一種常見的錯誤用力,那就是常見腕部抵桌書寫,錯誤的將腕部當做支點,力量向下,這樣所做的缺點有二:一為腕部無法活動,促使一些筆法無法正常產生其運動軌跡,二為錯誤的用力方式將大部分氣力轉移到腕部,促使書寫線條疲軟多肉。所以這一點一定要注意,如果因為不經意間的錯誤將其進行到底,後知後覺,肌肉記憶性習慣會很難改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湖人隊的上限和下限分別由誰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