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熊二是個二貨
-
2 # 新農村二代
小時候同家人插秧是什麼樣情景?
對於生活在大城市出生的90,00後們,插秧也許對他們來說是個陌生的詞彙,對於80後的小夥伴們應該能記得童年插秧的情景,現在想想也只有懷念了把!腳踩泥巴彎著腰,伸手到渾濁的水田插秧的情景,其實很累的,有時候時間長了腰都直不起來。
老黃牛拉著籬笆在水田中晃晃悠悠的走著,不久整出一塊平坦的田地,把整好的稻田放上水,灌泡幾天讓土壤吸飽水分,就可以帶好插秧必備物品,比如:稻草,草帽,還有秧馬俗稱拔秧三寶。依稀記得孩童時同父母一起插秧的情景,看到大人們插的行是行,線是線,再看看自己插的,就像蚯蚓一樣彎彎曲曲,自己也成了半個小泥人一樣,雖然辛苦髒累的感覺充實和開心,
現在雖然不用再插秧,天天坐在樓房裡,有車有房,但怎麼感覺不到那種快樂。吃的米很多種,但沒有一種有家鄉的味道。
-
3 # 墨采薇
其實到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挺害怕插秧的,可能是小時候做這事做怕了的緣故吧。
農村孩子,基本從走穩路開始就跟著大人上山做事,到大一點了,就要幫忙做農活了。每到一年的這個時候,就要開始插秧了。小時候爸爸常年外出打工,一到插秧季節,媽媽就一個人趕著牛去犁田,她犁田我跟弟弟就幫忙割牛草,犁完田就把牛栓好,把牛草餵給牛吃。
我們那裡的農村都是梯田,每塊田都不會很大,只是有的田離家很遠,要爬過很多座山頭,走去都要花個把小時。所以每到插秧的時候都要起來的很早,天還矇矇亮就要起床去跟媽媽拔秧苗。秧苗有旱秧和水秧,我更喜歡旱秧,因為旱秧沒有水,可以搬個凳子坐著拔,相對水秧而言它也更輕鬆一些,水秧要站在水裡勾著背拔,時間一長很辛苦,腰痠背痛的。
拔好秧苗就要用揹簍揹著到田裡去,小孩子力氣小,背的也少一些,雖然如此,但是有的田離的很遠,去的路也都是崎嶇的山路,十分難走,走那麼遠的路去也特別辛苦,就算是不重的秧苗,走遠了累了也覺得很重。成年後個子很矮,媽媽老是說可能是我小時候幫忙做農活,背了太重的稻穀、玉米的緣故,這個題外話,不過筆者小時候做農活是家常便飯的事。
插秧最害怕的是水蛭,很多田裡都有這東西,吸附在你的腳上,拉不掉撤不掉,還吸你的血,想起來就起雞皮疙瘩。小孩侯很多次被這東西咬,弄下來後鮮血直流,為這事哭過不知道多少次。再大一點就不怕這東西了,把它弄下來放在被曬的滾燙的石頭上,過不了多久水蛭就死了。
插秧絕對是件很辛苦的事,一天到晚勾著背踩在全是爛泥巴的水裡,手裡還要不停的把一棵棵秧苗插進泥巴里,要保證插的直還要快,太陽大的話水面很晃眼,下雨的話那就更糟了,要戴著斗笠披著雨衣幹活。一般插秧都是要插好幾天,一到每年五一勞動節都是在插秧的田裡度過的。等到一天農活結束,躺在床上的時候就覺得那一刻特別幸福,躺在床上太舒服了。第二天早上,就會發現自己全身痠痛,大小腿痠痛的最厲害,似乎全身散架重新接起來一般。
小時候筆者走遍了家裡的每一塊田地,陪媽媽和弟弟從農耕到秋收,力氣雖小,但是基本都是媽媽做什麼我和弟弟就做什麼。現在想起來,其實那時候受的苦,無疑是一筆無形的財富,讓我變的更加堅強更加能吃苦耐勞。每一段成長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想起小時候跟媽媽和弟弟在一起的日子,不由得唏噓現在為了生活離開父母在外打拼,那時候雖苦,卻依然很幸福。
-
4 # 勇哥好拉風
作為一個農村人來說,現在很懷念那個時候的時光,因為現在在外打工,已經多年沒有在家插過秧了。
記得在上小學的時候,班主任把全班同學都拉到他家去幫他們義務插秧,呵呵!
自己家裡呢?有很多工作都是我們參與了的,比如
犁田。這個活往往是父親去完成,先用犁頭犁一次,再用耙把土整平。用耙的時候大人就會叫我們小孩蹲在耙上,增加重量。很好玩的年齡小的時候會安排我們小孩去拔秧苗,這個活技術性不那麼高,拔好的秧苗碼放整齊,由叔叔伯伯運送到耙好的田裡。年齡再大一點的時候,我也參與插秧苗,一行人排開,用一根長長的細繩子,訂在兩端的田埂上,秧苗就沿著這條繩子走,一開始總是掌握不好距離,累了的時候,也只能站在田裡,沒地方坐。有時候我們也做後勤工作,比如送開水!那個時候很開心,玩水玩泥大人都不會罵你,捲起褲管挽起袖子, -
5 # 鄉村魚兒
我依稀記得,我第一次插秧是在我初中畢業以後,那時候對讀書沒興趣了,便在家裡玩,實在有點無聊,這年,我第一次插秧,我記得插一丘山田,我媽叫我二姑家的一個表哥來幫忙插一天,三個人插一整天,總算插完了七分田,那個腰痠背痛啊,簡直無法形容,要說什麼活兒最累人,插秧的活兒最累人,兩頭拽一頭。別看插秧也是有技巧的,秧不能插得太深了,插太深了難以成活,,也不能插得太淺了,插得太淺了,秧苗被水漂跑了。插秧最怕關籠子,什麼叫關籠子,就是幾個人共插一丘田,一個人一賽秧,插得最慢的那一個便被關在了中間出不來,這是很丟醜的。
其次,扯秧扎秧苗也是很有技巧的,別看我老爸是退休教師,卻很會扯秧,扎秧,由於以前家裡是富農,直到83年才安排教書,之前在生產隊做過保管,我老爸扯秧快是很出名的,我扎秧就是他教的,他還教小隊裡的一個老實光棍扯秧,扯秧的時候要一根一根地扯,然後放在水田裡清洗,把泥土清洗掉,只看到潔白的秧根,清洗秧苗在水裡搗鼓的時候,很愛惹螞蟥,所以扯秧時最好穿上靴,雖然現在螞蟥比以前少點。如果大把大把地扯,雖然扯秧的時候快點,但插的時候不好分秧門,就插得慢些,一根一根扯的秧,雖然扯的時候慢點,但插的時候插得快點,任何事都有利有憋。後來,我雖然去縣棉織廠上了五年的班,放假回家,碰上家裡插秧,還是會幫家裡扯秧的。我記得小時候初中二年級放暑假時,我媽叫我看秧田裡的水,那時候要常看水,不象現在河田都有水,秧插下去不去瞄都沒事。所謂看水,就是把放水溝的水作個埂攔住往自家秧田放,這樣好讓秧苗淹著,我自認為這活兒很輕鬆,便坐在那裡看小說,那是我姐借的小說,沒想到等我媽來喊我回家吃飯,秧田還是蹦乾的,秧苗還沒淹著,原來是別人趁我看小說去了,把埂挖了,把水放到他家秧田去了,我媽氣得不行,罵我“你這伢兒做麼事都不中,指望你看水要失望大事,秧苗會被幹死的”。我沒做聲,現在感到很好笑,小時候我就是那麼喜歡看書。
結婚以後我也十幾年沒種田,先是帶兩個女兒,只摘了一下茶葉,直到我女兒高三那年我才種了田。主要是聽我三嫂和一個叔伯五嫂在那裡笑我種不倒田,又說我懶,其實這兩個人,一個下不倒秧,一個包給人插,我三嫂種了一,二十年田,年年找人下秧,直到去年才學熟,因為怕我說她,因為她之前笑我,沒滋格說別人。叔伯五嫂腿腳不方便,每年包給人插。我終於爭了口氣,把這兩人的嘴閉住了,從浸谷種到下秧到插秧,都是我自己一手一腳完成的,沒有叫一個功夫。雖然插了好幾天那又何妨,又不趕。主要是有時大天晴,中午的太陽很毒辣,我便午睡一下,等太陽小點再去插。第一年插一丘五分田的秧插了三天,主要是插得太密了。第一次插秧,村裡人很想看我的笑話,由於穿了靴,兩腿離得太近了,我在秧田裡摔了一跤,本以為沒人看到,只是褲子上沾滿了泥巴,沒想到傍晚回家時,還沒到屋,在路上就有三個人問我“你在田裡摔了一跤嗎?”我點頭稱是,我不禁驚歎這些人真會瞄,新聞傳播得如此之快。真是好事不出屋,壞事傳千里。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心,沒有學不熟的事。
-
6 # 響水大米
古詩云: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清楚地描寫了農村插秧時場景,並以事喻志,感嘆人生退步即是向前。但作為農村長大的我,除了感慨農村插秧美好的時光,更多的是想起來農村插秧的艱辛。
北方農村生長在水稻種植區域的80後們,大多都經歷過插秧的勞動。記得小學的時候,到了農忙插秧季節,學校都會放農忙假,好讓孩子們去田裡幫助家長完成插秧工作。而此時的孩子們對這個假是又喜又憂的,喜的是不用去上學了,憂的是要面對繁重的插秧辛苦勞動了。
說插秧辛苦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1、插秧需要手握秧苗,在農田裡一步一步地後退,身體一直保持著彎腰的姿態,將一株株稻苗插進泥水裡。腳踩在泥水裡,每退一步都很費勁。一天的勞作下來,用“腰痠背痛腿抽筋”來形容身體的狀態是一點也不為過。
2、東北的插秧季節大約在五月份左右,早晚天氣仍然是寒冷異常,農民兄弟為了搶農忙,即便是天氣不適合也要下地插秧種植。天寒地動辛苦的勞作使當地農民大多落下了一身病根。自己兒時的玩伴現在才四十歲出頭,就因為年輕時不惜力辛苦勞作落下了腰間盤突出和風溼病的毛病。
3、當時有的農村孩子年齡稍微小點,即使不下地插秧,也要幫父母承擔運送稻苗的任務,地裡剛起出的育秧盤帶著水混著泥,又溼又重。扛著秧苗在農田溼滑的田埂上走來走去,勞動強度也是很大,其實,當時的農民也心疼自己的孩子,但是沒有辦法,只能讓自己年幼的孩子堅持下去。
所以,在我的觀念中,農村插秧極大地鍛鍊了孩子的吃苦能力,經歷過插秧才真正懂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境。對農村孩子的意志也算是一種考驗吧,今後可以更加面對社會的辛苦及風風雨雨。
這就是我記憶中的插秧情景,現在離開了農村來到了城市打拼,每當面對生活艱辛的時候,想想曾經經歷過插秧的勞累,心裡似乎淡然了很多。
-
7 # 淺淺歲月0413
雖然現在基本都是種上旱稻了,但是依然忘記不了插秧時的場景!
我不會插秧,但家裡插秧的時候,我在家會去幫忙拔苗!
每年割完小麥,就開始整理地了,然後村裡集體進行灌溉,等到田裡放滿水,就分工協作了!我們家主要插秧的是媽媽,手快!由於秧苗地和水田不是在一個地方,所以爸爸負責運輸,不過也會拔秧和插秧!
剛開始的時候,是一家人都一起拔秧,等差不多拔了一半,然後才開始插秧的!拔秧的地裡是有水的,因為拔的秧苗根上帶泥,還要放在水裡稍微的洗一下,等拔夠一把的時候,用繩子紮起來,放在一邊!
拔秧的時候,都要把褲子捲起來的,當時最怕的水裡有水蛭,那東西只要咬住你,肯定是出血的,而且粘在腿上,要用力的扯才能扯下來!每次拔秧都是整天的泡在水裡,渾身都是泥巴,褲子都是溼的,特別的難受!
-
8 # 三農苗阿哥
在苗阿哥上小學的時候,就開始同家裡人一起在田裡插秧了,我的家鄉在中國的西南,在唯一沒有高原支撐的省份貴州省,可以說是三山六水一分田,我家的田很遠,有在小溪邊的小田壩,也有在山頭上的梯田,行走七八里路,還要爬山。我的父母親就挑著上百斤的秧苗,我就用背篼揹著幾把,上坡的時候走得腳都軟了。爬到坡頂,又一路下坡,走不好還會摔一跤,一天一個回來,插完秧天也快黑了。
在苗阿哥的家鄉,插秧是家裡最忙的農活之一,為了搶種,我們小學還會放一個星期的農忙假讓我們回家幫忙家裡人插秧。那時候,我家的稻田大部分都是我插的,整整一個星期,腳每天泡在水裡都發白了,而且還被螞蟥叮咬。
插秧之前,還能在田裡抓魚,我們這裡的稻田一年四季都養有鯉魚,田裡的鯉魚很好吃,如果是在山上的梯田,捉魚之後就插秧,插完之後就在田邊烤著鯉魚下飯。因為路途遙遠,我們都打包米飯和菜到山上吃的。
不知不覺時間就過了二十多年了,離開了農村的苗阿哥又回到了自己生活的農村,依然和家裡人一起插秧,收谷。現在我家遠的稻田都不種了,只種離家近的一畝三分田,苗阿哥一個人一天就可以插完。
在我們農村,吃著自己種的糧食才會覺得,大米真的來之不易,同時,更能體會到這樣的米飯香。
時過境遷,小時候同家人插秧的情景只能留在我們小時候的記憶裡了,現在下田插秧,還有魚抓,但是沒有螞蟥叮咬了,記得小時候被螞蟥叮咬,我會被嚇得哭起來,然後滿田跑,直到螞蟥被甩掉。
-
9 # 餘一鬥
小時候在家,每年都要跟父母一起去插秧。那時候整個村莊每天插秧的人家都不一樣。因為這都是提前商量好的。在育秧苗的期間,各家大人都會串門,相互商討哪家在哪天插。每家每戶商定好以後,就能排定一個相對固定的秩序。
因為當時勞動力比較缺乏,一家一戶插秧都是在一天之內完成,所以大家之間都會相互換工幫忙,今天我幫你插,明天你幫我插。
插秧的當天,只要不是下大暴雨,都會如期進行。一大早天麻亮的時候,大家都到秧田裡去採秧苗。這時候母親就會在家燒一頓早飯,作為大家打尖的食物。一般來說,基本上以下麵條配鹹鴨蛋為主。下好之後用一個大木桶裝好,然後帶上筷子海碗,我和媽媽一起抬到田裡,給正在扯秧苗的人打尖。一人一碗配著一個鹹鴨蛋,呼啦啦吃完繼續幹活。後來有一段時間特別流行泡麵,然後大家就簡化流程,每人發兩袋泡麵,配一個鹹鴨蛋。
有些大人不捨得吃,就將泡麵揣在兜裡,留回家給子女吃。父親就常常將他的泡麵留給我和妹妹兩個人吃,帶回來的泡麵在兜裡揣了一天,其實已經被揉的稀碎,但我們吃的真香。
秧苗扯完以後大家回到家裡吃正式的早餐,吃完早餐以後就開始幹活,到田裡插秧。我經常也會去跟著大人一起幫忙插秧。在上小學1年級的時候,插秧還插不好,那隻能幹別的活,就是給大夥兒遞送秧苗。秧苗都擺在田埂上,捆成一捆一捆的,我將一捆一捆的秧苗送到每個人插秧的正後方,讓其比較方便的拿到秧苗,根本不用起身或抬頭。
後來年紀稍微大一點,就開始正式進入了插秧的行列。插秧真的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因為你一直要保持身體前傾,躬下腰低著頭,手指不停的將秧苗按到泥水裡。一方面你要插得相對勻稱,不能歪七扭八,最後沒了陣型。另外一方面你還要注意進度,因為插秧都是大家齊頭並進,如果你進度落後了被別人超過,到最後你就會被別人包圍在中間,不知道從何處下手。
更關鍵的是,如果你被別人包圍了,那麼很容易將別人插上的秧苗打亂弄壞,這就得不償失了,所以一定要保持高度的專注,但是作為小孩子來說,我們肯定沒有大人的體力和耐力,時不時的要站起來,到處瞅一瞅看一看,歇一歇。
父親就會罵我,說我根本不像一個幹活的樣子,甚至有幾次我插秧苗的時候插的亂七八糟,被父親打了幾個爆栗子,讓我記憶猶新。一般來說因為山村的農田相對較少,基本上到半下午的時候大家就插完了。這時候可以回家休息一天,第二天父親又到別人家去插秧。因為要還幫忙的人的工。
所以說農村插秧是非常關鍵但同時又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這意味著一年的收成將從此刻開始。插完秧之後等秧苗固定長起半人多高的時候就要開始踩草,那又是另一件痛苦的事。當然跟今天的題目無關,所以我在這裡就不詳細展開說了,以後有機會給大家再說。
回覆列表
當然記得,現在回憶起來還別有一番意味。
那時候的我們,還有農忙假,學校會放一週的假期,讓我們回家幫忙插秧幹農活。
那時候的水田沒有機械,耕田犁地還是水牛,水牛背上拖著一個耙,犁田的人站在耙上,一邊吆喝一邊揮舞鞭子,飛快的和船一樣在水田中奔跑,一直想坐一回這種船,到現在沒實現。
那時候要提前育秧,把秧苗打捆,一把一把的扔在田裡。
那時候插秧,左鄰右舍都來幫忙,每個人一把秧苗,一個草帽,弓著腰插一顆摞一個地方。
那時候的我們,學模學樣的跟在大人後面。又時不時的幾個孩子去挖泥鰍,去捉螃蟹,水田裡的泥鰍最多了。
那時候的傍晚,夕陽西下,結束了一天的勞累,喝著茶,憧憬了美好的未來。
現在的我們就是當年我們的未來,當年的我們想象以後都我們是什麼樣,現在的我們懷念以前的我們的純真和無憂無慮。
謹以此問答記憶我們已經逝去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