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君子愛財老李
-
2 # 鏡明
長期來看要戰勝市場是很難的。這個看多,那個看空,看似有了對沖,其實還是基於單邊判斷。做交易要先能認錯,認了才能改。
-
3 # Panda6651
說實話,因為社會現狀,總有一部分不能勝任的基金經理混到圈內,而且能一直做著。中外都是如此,但外國少點。但另一方面,由於花費時間多,有資訊優勢,基金經理的業績分佈肯定比普通人好。
現在回到你的問題,據我觀察,多年複合回報能跑贏大盤,很難,時間越長越難。短期(1-2年)看,能跑贏的基金經理大概在:(牛市)30%左右,(熊市)70%左右。
-
4 # 伍治堅
投資傳奇巴菲特,在他寫過的一封股東信中曾經提到:投資者在市場裡投資,就好像水中游泳的鴨子。水上漲了,鴨子也跟著一起浮上來。浮起來的鴨子,以為往高處遊是它自己的本事,殊不知這只是因為水位上漲了而已。
巴菲特透過這個淺顯的比喻告訴我們,要想正確的分析任何一個基金經理的投資水平,不能只看他的絕對業績(上漲還是下跌),而是需要看他和市場比較的結果(是比市場更好,還是不如市場)。
在我主講的小烏龜資產配置公開課-市場有效性的實證檢驗一節中,我提到,有很多證據表明,要想戰勝市場,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舉例來說,過去15年,美國所有的公募基金,大約有93%無法戰勝市場。也就是說,如果你隨便選一個股票基金進行投資,你的投資回報大約有九成以上的機率不如市場平均回報。
有些朋友可能會說,美國是發達國家,市場比較成熟。有效程度比較高。但是發展中國家市場有效程度比較低,因此基金經理在發展中國家中更可能戰勝市場。
這種說法貌似有理,但是經不起證據主義的檢驗。
如上圖所示,巴西、智利和墨西哥(都是發展中國家)的公募基金,在過去5年、3年和1年中,大約有60%~80%的比例無法戰勝市場。
也就是說,基金經理很難戰勝市場的規律,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是相似的。
有些朋友又發言了:公募基金經理水平不行,但是對沖基金經理不一樣。對沖基金經理更加聰明,運用更加複雜的投資工具,既能做多,又能做空,因此對沖基金經理能夠戰勝市場。
這種說法貌似也挺有理的。但是它究竟是否得到證據主義的支援呢?下面這篇文章,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在這裡,我要和大家分享一個十年的賭約。打賭的雙方為投資傳奇巴菲特,和挑選對沖基金的專業機構Protege。賭約很簡單:以10年為限(2008~2017年),對沖基金經理能否戰勝市場?
巴菲特賭的是:對沖基金無法戰勝標普500指數。而Protege賭的是:對沖基金能夠戰勝標普500指數。該對賭的賭注為100萬美元(後來賭注上升到200多萬美元,其中的細節暫且按住不表)。
作為挺對沖基金的一方,Protege一共挑選了5個母基金。每一個母基金再挑選若干個對沖基金進行投資。所有被囊括的對沖基金,加起來大約有200多個。要知道,這五個母基金都是專業的挑選對沖基金的機構,決定挑選哪些基金的都是專業投資人士,不太可能亂選。因此這些被選中的對沖基金,應該囊括了對沖基金行業內名氣最響的一批基金,具有相當的代表性。
【注:巴菲特沒有披露母基金和他們選擇的對沖基金的名字。如果披露的話,這些基金的日子會更加難過。其中的母基金D,由於業績不佳,已經在2017年關門大吉。】
在我們開始仔細分析這場賭局的結果之前,讓我們先來看一下當初Protege為什麼會同意打這個賭。
對沖基金,一向是投資界萬人追捧的CROWN上的鑽石。在華爾街,如果在一家投行乾的十分出色,那麼你就會獨立門戶,去康州成立自己的對沖基金。只有那些絕頂聰明的投資高手,才有資格管理自己的對沖基金。全世界最有名的對沖基金經理,包括喬治·索羅斯、雷·達里奧、詹姆斯·西蒙斯等。他們每個人一年的收入,就可能高達數十億美元。在很多人眼裡,這些人就是魔術師,能夠點石成金。
在解釋自己為什麼會下注打賭對沖基金能夠戰勝市場時,Protege給出的理由如下:
對沖基金有充分的投資自由,能夠選擇做多,或者做空。對沖基金的投資目的,並不是單純的戰勝市場。
對沖基金的目的,是不管市場處於什麼情況下,都能賺錢。對沖基金,和那些傳統的“相對收益”型投資者完全不同。對於一個對沖基金來講,他們可能在市場下跌時戰勝市場,或者在市場上漲時跑輸市場。但是在一個完整的經濟週期內,最優秀的對沖基金經理,即使在扣除其費用之後,還能夠做到降低投資風險,並且戰勝市場。我們相信,這種情況還會繼續。
最優秀的對沖基金,和表現平平的對沖基金,其業績回報相差很大。這種業績的差別,給與像母基金(FOF)這樣的機構投資者,一個挑選優秀基金經理的機會。那些能夠沙裡淘金的母基金,即使多收一層費用,也能夠為投資者帶來更好的投資回報。
Protege的這段話,很值得我們思考。這是因為,絕大多數推銷對沖基金的機構(比如私人銀行和第三方理財機構的理財顧問等),都會拿出上面提到的這些理由,來引誘投資者購買他們的對沖基金產品。
下面,我們把這段話分解一下,仔細琢磨琢磨這背後的深層意思。
首先,透過母基金(FOF)投資對沖基金,很昂貴的。
對沖基金,是眾多投資工具中最昂貴的一種,因為一般來說,基金經理會收取2/20(2%管理費/20%業績分成)的高額費用。如果透過母基金FOF經理去投資對沖基金,那麼FOF經理還會在此之上,再多收一層費用(很多國內的第三方理財機構發起的FOF,收取1%的申購費,1%的年管理費,以及10%的業績分成)。
對於母基金收費很貴這個事實,Protege並不否認。他們給出的辯護理由是:
母基金經理有很強的判斷能力,能夠分辨出好的和差的對沖基金經理。因此,母基金經理能夠幫助投資者沙裡淘金,透過選到優秀的基金經理提高投資回報,以對得起他們所收的那些高額費用。
Protege想要表達的第三個意思,是對沖基金追求的並不是單純的回報,或者戰勝市場。對沖基金追求的,是風險調整後收益。就是說,基金經理不光需要考慮淨回報,也需要考慮基金的波動率和回撤。由於這些考量,對沖基金在短期內的回報,可能會不如市場。但是長期來看,對沖基金的這種特點,能夠幫助投資者避開大跌(比如2008年),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
這個理由,乍聽起來,好像也有點道理。我們知道,如果投資者受到大幅度回撤的損失,比如下跌50%(市值從1000塊下跌到500塊),那麼他想要回本的話,就需要獲得100%的收益(市值從500塊再漲回到1000塊)。任何一種投資組合,要想翻一番,都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很多投資者悟出一個道理:盡一切可能避免發生大幅度回撤。這也是為什麼有不少投資策略提倡加止損線的原因所在。
但是,這些都只是紙面上的理論邏輯而已。這些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在現實中是否奏效,得用證據說話。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實際的投資結果。
如上圖所示,這五家母基金(A/B/C/D/E),在2008~2017這10年中,獲得的年回報介於0.3%到6.5%之間。五家基金的平均年回報,還不到3%。同期的標普500指數,年回報為8.5%。
就是說,五家母基金,沒有一家戰勝市場,全都完敗給了一個簡單的標普500指數。他們的投資者獲得的平均投資回報,還不到標準普爾500指數的一半!
在敗局已定後,Protege的合夥人之一,Ted Seides,曾經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來解釋自己為什麼會輸給巴菲特。這篇文章,值得我們分析一下,從中學到一些有用的資訊。
對於這場賭局的失敗,Seides的總結如下:
1)當我和巴菲特在2008年打賭時,標普500指數的估值已經比較高了,因此我估計在接下來的10年中,對沖基金可以戰勝標普500。但是沒想到的是,標普500指數強勁上漲,並沒有被當時的高估值拖累。這出乎了Seides的意料。
2)一般來說,對沖基金在市場下跌時表現比較好(比如2000~2002年,2008年)。但是在2009年以後,美國股市連續多年上漲,沒有發生下跌。這又出乎了Seides的意料。
3)標普500指數不是一種被動投資。標普500指數包括的成員是美國大型公司,而美國的大型公司,在過去10年恰恰表現最優。
4)將對沖基金表現和標普500指數做對比,不公平。對沖基金的投資範圍是全世界,並且不僅限於股票。而標普500指數只是一個美國的股票指數。由於對沖基金的投資範圍更廣,反而拖累了他們的回報。
5)我和巴菲特的這場賭局,就好像扔硬幣一樣,一把定勝負。讓人十分意外的是,標普500指數在估值比較高的時候,還獲得瞭如此高的回報,實屬罕見。
6)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跟巴菲特再賭下一個十年,我會有更大的機會贏巴菲特。
不得不說,Seides寫的這6條總結,讓人歎為觀止。下面我來幫助大家更加深入的分析一下他的這篇奇文,看看我們能夠學到些什麼。
第一,很多所謂的專家人士,沒有底線,不知“羞恥”為何物。
巴菲特和Protege打的這個賭,為了確保公平,雙方在賭前定下了很多細則。比如為什麼選10年,就是考慮到時間不要選的太短,這樣輸的一方會抱怨時間太短,他只是運氣不好。但是,如果選太長,很多人又會覺得時間太久遠,沒有耐心和興趣繼續關注。所以,10年的時間,是雙方都同意的一個比較合理的,完整涵蓋一個經濟起伏週期的時間。
因此,這並不是Seides所謂的“一把定勝負”(上述理由5)。事實上,Seides和巴菲特連續賭了10把,持續了10年。
如上圖所示,除了2008年(金融危機),Protege選的對沖基金的投資回報超過標普500指數以外,在剩下的9年中,對沖基金每一年的回報都不如標準普爾指數。
我們不妨反過來想,如果Protege沒有輸掉這個賭,或者雙方之間的差距沒有這麼大,那麼今天我們會看到什麼情況?恐怕是Protege的合夥人在世界各地吹噓他們的成功經驗,以及自己有多麼聰明吧?如果發生那種情況,Ted Seides還會抱怨選擇標普指數不公平,這只是一場“一把定勝負”的比賽麼?
我親愛的讀者們,希望你們可以從中學到一個值得你牢記一輩子的教訓:金融行業,充斥著那些巧舌如簧的忽悠大師。他們衣冠楚楚,頭頂著常青藤大學和華爾街大銀行的耀眼光環,到處招搖撞騙。在這場大對賭中,Protege的合夥人沒有受到多少投資損失,甚至還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而聽信他們一派胡言的那些投資者,卻不得不承受割肉般的痛苦和損失。誰墮入這些大話王的謊言陷阱,才是真正的大傻瓜。
第二,未來是很難預測的。
在這方面,“專家”的記錄並不比我們普通人好多少。我們要有自己獨立和冷靜的判斷,不要盲目的去輕信這些所謂的專家,成為他們忽悠的物件。
為了把這個問題說的更加透徹,我們不妨把時鐘調回到2008年,也就是巴菲特和Protege開始決定打賭的時候。
在那個時點,往回看10年(即1998~2007年),對沖基金的表現確實比較好,超過了標普500指數(如上圖所示)。
我相信,這也是Protege當初同意打賭,同意選擇標普500指數作為參照基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他們看來,過去10年的對沖基金,戰勝了標普指數。同時,標普指數的估值看上去有點高。因此,接下來的10年對沖基金繼續戰勝標普,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
這種判斷方法,體現出幾個典型的錯誤:
1)非理性行為學錯誤:近因效應。回顧一下自己過去短期的經歷,然後想當然的認為這種趨勢會一直持續下去。這是很多人最容易犯的行為學錯誤之一。在這個例子中,Protege就像那隻著名的火雞,在看到農夫走近時歡呼雀躍。殊不知,那天恰恰是感恩節,也就是自己的死期。
2)忽略了市場長期回報的規律。本人多次撰文指出,投資者應該摒棄短期投機的惡習,培養耐心,把投資作為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跑來對待。在本人主講的《小烏龜資產配置》公開課中,我對各項大類資產的長期回報有過詳細分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3)忽略了投資成本的重要性。投資者無法從對沖基金中獲得投資回報,並不一定是因為對沖基金經理不夠聰明,而是他們的收費太高。到最後,即使基金經理能夠戰勝市場,但是基金經理+母基金經理層層收費,投資者被雁過拔毛,層層剝削,最後拿到手的淨回報不如人意,也就不那麼讓人意外了。
第三,很多投資金融專業人士,賭性很強,其實和沉溺於賭場的賭徒沒什麼大區別。
Ted Seides在文中最後說:如果讓我再來和巴菲特賭一把,我相信自己取勝的機會會更大。每一個賭客,哪怕是傾家蕩產,都會信誓旦旦的告訴自己和其他人:如果再給我多賭一次,我就能把本都翻回來。對於這種賭客,我們應該提高警惕,不要輕信他們的信口雌黃。
如果賭客拿自己的錢去博,那是他的自由。但是最可恨的賭客,就是那些忽悠別人錢去滿足自己賭性的“華爾街大話王”。如果贏了,那麼他就能夠揚名立萬,到處向人吹噓“我戰勝了巴菲特”。如果輸了,也不礙事。反正又不是自己的錢,大不了重新來過。我們廣大投資者,要時刻提醒自己睜大雙眼,可不要被這些“職業戲精”忽悠了。
總結
現在,我們回到10年前,在仔細讀一下Protege在打賭剛開始時列舉的投資對沖基金的理由:
1)對沖基金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能夠在任何時候都幫投資者賺錢。
該說法得不到實證支援。恰恰相反,證據表明,對沖基金經常連續多年虧損。
2)長期來看,對沖基金可以戰勝市場。
該說法得不到實證支援。恰恰相反,證據表明,對沖基金投資者在長期無法戰勝市場。
3)母基金(FOF)經理能夠挑選到優秀的對沖基金,以對得起他們收取的費用。
該說法得不到實證支援。恰恰相反,證據表明,即使像Protege,以及他們選取的母基金專家,也無法挑中優秀的對沖基金來戰勝市場。
這個世界上,有沒有出色的基金經理?當然有,巴菲特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問題在於,這和投資者透過購買基金獲得好的投資回報是兩回事。主要原因在於,全世界有數以萬計的對沖基金,以及數量更多的公募基金。要從這麼多基金中沙裡淘金,挑出真正有技能的基金經理,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任務。如果不幸挑中了“李鬼”而非“李逵”,那麼投資者將蒙受沉重的投資損失。
其次,基金經理都是要收費的。如果投資者透過母基金(FOF),或者第三方理財機構來投資這些基金,在被層層收費之後,自己能夠拿到手的淨回報還有多少,是一個值得我們認真考慮的重要問題。
巴菲特和Protege的這個十年之賭,用鐵一般的證據提醒我們:投資成本非常重要,我們不要輕信那些整天忙於兜售投資產品的理財顧問和基金經理。很多看似有理的說法,需要有可靠的證據支援,才值得我們認可。
回覆列表
他們在發達國家股市更容易戰勝市場,因為做空成熟、多空的衍生品種也多。在中國不行。
在一定時期,容易戰勝市場,誰也說不準哪一年就押對了。但長期看能長期戰勝市場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