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HQ小起

    書法布白與漢字編列規劃的共性

    文字的編列規劃是版式規劃中重要的視覺元素。

    第一、 自古以來, 漢 字皆為直式編列, 五四運動之後, 傳入西方的橫式書寫的編列模 式, 徹底改變了傳統漢字縱向編列的用法。 因為漢字是屬縱向的 文字, 直式編列最能凸顯漢字結構之美。第二、 縱觀現在市面上出書眾 多的編列書本, 皆為介紹西式橫排原理準則。 而很多研討漢字相 關規劃的論文常著墨於漢字字型、 結構、 複合漢字形成興趣、 意 義等字面上規劃改變的討論; 至於漢字編列規劃的研討, 也因為 選用橫式編列的關係, 則更多從西方的編列規劃原理、 理論來切 入並進行表述。第三、書法以漢字為本, 是將漢字線條、 結構之美酣暢淋漓地展示 的一種創造。 而與西方藝術極具差異之處, 是受陰陽觀影響而形 成實與虛的空間形狀。書法論述中“計白當黑”一詞,正是在傳 達傳統陰陽真假概念應用於漢字編列的精髓。 本研討將剖析書法 布白的編列形式,並將之概括出歸於書法布白的特別編列形式。

    書法藝術作品由多字組成華章, 字與字、 行與行之間的編列 方法構成華章的最基本方式。

  • 2 # 傳承文化繼承傳統

    我是江上人。怎麼提高書法作品布白水平?布白就要看你平時練習積累經驗了。這個布白不是一成不變的,是瞬息萬變的。這個布白是非常難的,不過功力到了,也就能做到順其自然了。布白與許多東西有關係。如疏密,大小,長短,粗細,濃淡,乾溼,縈帶,連綿,遠近,向背,虛實,顧盼,錯落,肥瘦,首尾,氣勢,偃仰,起伏等等。

    一幅作品有巧妙布白,就看你的功力了。尤其是大草。布白完全是由自己來掌控的。別人也沒法告訴你。每個字在某個地方出現,自己要把它安排得當。摹人的作品很簡單,你不需要考慮這些問題,因為人家都安排好了。如果我們自己創作,那肯定要考慮這個問題的。所以說入帖容易,出帖難。每個字怎麼寫,怎麼布白完全是有自己來做的。你布白巧妙的話,寫出來是非常美的。你看我們現在有太多人,臨摹的非常棒,自創的就非常差了。就是因為結字造型,布白掌控不好,才寫不出好的作品來。

    像結字造型布白都是基本功。基本功做到位了,處理這些東西相對容易一些。楷書這些東西相對弱,草書對這些東西要求非常強烈。寫一幅好的草書作品,你要考慮東西很多很多。在楷書裡即使遇到雷同的字,你寫一模一樣也無所謂,但是在草書中寫一模一樣那就不好看了,肯定要有變化。其實誰書體難,只有你學了才能體會到。

    提高書法作品布白,只有苦練基本功。這是唯一的辦法。在苦練當中積累經驗。書法是練出來的與悟出來的。只有勤練多悟才能學好書法。我說的很深刻,因為我能體會得到。如果體會不到也很難說的深刻。喜歡就關注吧!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 3 # 高培書畫琴

    提高書畫作品當中的不白確是非常重要,它甚至關係到一件作品的成敗。人的審美是有規律的,最基本的就是不喜歡平直。不管是音樂,國畫還是書法,都不喜歡太平均太直白。

    音樂要由高高低低的音符組成,才能行成美的旋律,如果每個音都一般高,那就沒有美可言。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布白的理念和玄機在音樂上的應用。國畫更是要講布白,一幅作品匠心主要不在於畫的地方,而在於不畫的地方,不畫的地方要要成為整個畫面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才是好畫。

    作為傳統藝術的中國書法自然對作品的布白非常講究。中國書法說到底就是黑與白的關係。古代大書家特別注意白與黑之間的對比、通融,形成黑白、輕重、強弱、張弛、明靜的深邃意味。書法布白的理論根據可追溯到遠古易經的陰陽兩級之說,道家玄學等等。老子說“知白守黑”,指出了虛境與實景並存、相生的道理。空白並不是空紙,“黑為陰白為陽,陰陽交構,自成造化之功”。黑從白現,體現了中國古代的哲理,也是中國古代書家的重要理念。

    講強弱,有對比,是一篇好的書法作品的基本要素。王羲之講欲書,先乾研墨,凝神靜慮,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若平直相似,狀如運算元,便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書法的布白首先是章法上的布白,一幅作品必須要有疏有密。既有很粗重的字擠到一起成為重點,又要留出空白使作品有透氣的地方。一行字當中往往也要有實有虛注意留白,有的字可以大一些,墨色濃一些,有的字可以墨色淡一些,虛一些,形成行情的變化和起伏。

    在狂草書當中,這樣的要求更高,我們你比如王鐸的草書,虛實對比很強烈,有個別字甚至變成了墨團,有些的字又很虛,幾乎看不見,這些虛的地方實際上就是留白。當代的草書作品更是這樣,像劉洪彪的草書作品一篇中總有幾個比較強勢的字衝擊你的視角,也總有虛飄的一些字給你想象的空間。

    不僅在一幅作品的章法中或者在一行當中要布白,甚至在一個字當中也布白也很重要。書法家們寫的作品有藝術性,不同於印刷體和美術字,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們作品行與行之間,字與字之間,筆畫與筆畫之間都是不平均、不勻稱的,並充滿無窮無盡的變化,水平的高低關鍵就在能否能掌握好這個變化的度。

  • 4 # 臨池管窺

    “布白”,又稱“佈置”。

    指一幅作品,字與字,行與行之間,以美學角度作總體安排,達到相互影響、相互聯絡、相互呼應的目的。

    在章法中,字距、行距的疏密處理非常重要,可直接影響書法作品的藝術風格。

    書法學習中,我們常遇到一個問題:單字已練得差不多了,但組成一篇作品,卻因章法布白所欠缺而差強人意。或在有格子的情況下寫得還可以,沒有了格子引導,布白就很凌亂不堪了。

    這就要求我們仔細研究帖中的章法布白。如蘇軾,字距、行距皆較緊密;董其昌,字距、行距皆較疏鬆;王羲之,書法得中和之美,當屬不疏不密。

    要提高作品的布白水平,就要了解章法中的幾個要素:

    一、勻布法

    顧名思意,就是字與字之間留白均勻。

    二、豁布法

    是字與字之間有較大疏密變化。

    基本方法,可以把幾個單字進行組合,與其它組合疏密對比,進而產生節奏感。如王羲之《喪亂帖》中“酷甚”、“痛貫”、“哽不知”、“深奈何”等字進行自然組合對比。又如《蘭亭序》中“以暢”兩字最為緊密;“和暢仰”三字也緊密;其它字之間則較為疏朗,兩行並列,它們之間又形成了新的疏密對比,相映成輝。

    三、留白

    書法歷來強調字法與章法要“計白當黑”、“知白守黑”,實際就是疏密要得宜。

    因為我們在寫“有”黑的同時,就產生了“無”的空白,它與黑共同組成疏密關係,所以前人說:“大抵實處之妙,皆因虛處而生”。這就是書法創作中重要的裡白相生之法。

    整幅書法作品,要上留天、下留地、四周氣息相通。特別是條幅、手卷大都定平頭齊腳;尺牘要齊頭,腳部可較為靈話。

    各種形式的章法,都要依靠書者的經驗與眼力來處理這種以黑白構成的疏密關係,不同的作品也有共同之處,就是必須在最後一行落款的地方留下空間作為“餘白”,使整個章法有“透氣”的效果,同時給人以回味的餘地。

    如王羲之傳世作品以尺牘居多,它們大都留有餘白。如《修載、何如、奉桔三帖》、《快雪時晴帖》、《二謝帖》、《得示帖》等。結尾處如末行處空間很少時,往往以草書代之,以獲餘白。

    所以,一幅作品,章法留白居多,容易產生靜的感覺,同樣也容易平淡無奇。如章法欹側,透過與其它字的組合,能形成布白的平衡,便能產生較強動感,其難度也大,關鍵處全在合適兩字。

  • 5 # 中藝匯

    “計白當黑”是一個重要的書學、畫論觀點。這一觀點對於書法創作猶為重要。書法形式主要靠黑、白之間的對比共同完成,影響人們視覺感受的也是墨之黑、紙之白。布白是要透過字的結構和通篇佈局的疏密變化,達到在矛盾中求和諧,在色彩對比中顯情趣的目的。通常認為字比布白重要,即認為“黑”比“白”重要的,往往都是初學者,還考慮不到布白,對布白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布白主要分為有意識的布白和無意識的布白。有意識地布白是經過書法家精心設計過的、有創造性的,體現了書法家的風格和創意。而無意識的布白則是寫字時自然留下的,自然比較缺乏藝術性。這就要求我們多向名家學習。

    不同書體的布白是有區別的:靜態書體篆隸楷中的布白,以均勻為上,整齊中不失錯落。動態書體行書和草書的布白,則以錯落變化為主。當然,即使是同一位書法家在不同的作品中對布白的處理也是不同的。

  • 6 # 高地38

    布白,佈置,計白當黑,無論如何與狀如箅子無關,但與大小,枯潤,奇側,錯落,組合大有關聯,布白是效果,是意境,是韻味,是風格,是出奇不意,是預料之中,是行草書的最高境界,這些從二田的行草書中幾乎不能找到。

  • 7 # 千年蘭亭

    書法的布白,也就是章法。章法重要的是,作者要善於製造矛盾,透過枯溼丶濃淡、疾徐丶粗細、欹正等矛盾的對比,形成和諧而又自然的整體。

    以最常見的條幅為例:

    條幅最關鍵的是行氣的暢達和貫通,強化縱向和橫向的對比。重點要關注兩點:

    一、書體的轉換。書體不同,章法有異。篆書丶隸書宜橫向聯絡,縱向留有空間,即橫向左右之間的字要肩並肩、手拉手,互相呼應,而上下之間一般留一字的空間。以四尺對開為例,寫10公分見方的字,三至四行就行了。

    楷書以四尺對開三行為例,上下左右字距宜寬鬆相等。

    草書最見功力,一瀉千里,行書可玲瓏娟秀,不激不厲。

    二、注意條幅的整體感。對於條幅,觀者需從上向下欣賞,作品的頭與尾要貫氣,首尾一致,行氣脈絡要形成整體,尤其是行草書頭尾要連貫,不可中部斷氣。

    正書要關照第一個字和最後一個字的大小、虛實、呼應等。

    正文與落款要協調,可長款也可窮款,根據內容和字數多少來安排。

  • 8 # 翰墨書道

    書法中的布白和繪畫中的布白略有不同。書法中雖然也講究計白當黑,但要比繪畫更豐富。書法的布白包括點畫與點畫,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布白關係。要處理這幾點之間相互的關係,就需要一些布白技巧和原則。

    對於現代書法一些觀點來說,書法的布白原則就是黃金分割比例的巧妙運用,也就是1:0.618的比列,這比例在書法中大約是3:2的關係,無論點畫線條的長短、大小、粗細、輕重甚至剛柔的量,一字之內的虛實對比關係,黑白關係都可以納這個美學基本原理系統之內。除了字內還有作品的章法構成關係也有大量的運用。雖然這個理論是現代理論,但卻也是客觀存在,在我們古代的大多數經典書法作品中基本都符合這個原則,正因為如此,才為啟功先生的黃金分割理論奠定了基礎。從計白當黑角度看這個問題就是一字之內空白與空白之間,點畫結構的疏密之間也都存在這種關係,他們一個有形,一個無形。有形的是點畫線條的疏密佈置經營比例,無形的是字內空白也就是空間分割的處理比列及關係。如“和”右部“口”字上下空間的比例,“禾”部點畫線條的粗細比,虛實比。

    在如“而”的各部之間的比例關係。如下部各豎向線條之間的比列關係。上部左右空間關係。再如下面“無”字的點畫疏密佈置關係。

    最為直觀的如“十”的空間分割關係,以及豎畫在橫上的位置,基本上都不是絕對的幾何的比例關係,始終約略處在1:0.618的比例關係。要想在書法中處理好這種布白關係,這是最基本的原則。我們在臨摹學習古代經典書法作品已經現代優秀書法作品中,按照這個規律去考察,就會發現書法中許多的以此原理的處理技巧。我們只有透過臨摹學習,在掌握了這樣的規律以後在創作作品中靈活運用自然就會見真神。值得注意的是,在書法作品的一行之內字與字之間也包含這種關係。這個規律可以說在任何藝術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也存在自然世界以及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

  • 9 # 陳天哲

    我覺得書法中的布白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字內布白!如一圖,懷素“國”字,字內下部留白最多,其次為字內右上部,中間布白緊湊,整個字內布白疏密有致……二圖,鍾繇“自”字,字內右邊留白最多,左邊分成三個留白,偏小,整個字內布白大小不一!

    二,字外布白!如三四圖,懷素“戴”字,字外布白非常有特色,三個區域,一區留白碎而小,二區布白成塊狀,三區布白則為大背景式的疏朗空靈!

    三,空間分割式製造布白疏密!如五六七圖,因為一個長豎,使得整幅作品此處疏朗,對比其他密集處!

    四,自然段落式布白!如圖八

    五,落款造成的布白!

    六,本應有的布白省去,形成塊,如最後一圖“雪”字!或者省去形成面,如最後一圖“潔”字!

    我認為古人書法大體有五點布白審美意識:1,不能均正。2,即便均了就得破勻!3,自然而然且能呼應為佳!4,形態各異、有趣、有變化!5,緊密無間形成塊、面,豐富作品層次!

  • 10 # 武平墨語

    胸有成竹,意在筆先,計白當黑,亂石鋪街,風牆陣馬,知白守黑,密不透風,空空如也,信手推求,隨心所欲,一揮而就,一任天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紅樓夢》裡的賈寶玉?他真的是天下無能第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