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於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的現象分析
新時代下,由網路小說改編成的影視劇越來越受到觀眾的歡迎,而由網路小說改編成的影視劇卻良莠不齊。[1]因此,我們需要對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這一現象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如何正確的認識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熱這一現象,並加以規範的引導成為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也正是本文寫作的意義所在,即透過對網路小說在改變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剖析和探究,找到對當前存在問題的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從而對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的困境提出有力借鑑。
由小說改編成影視劇一直受到影視業的歡迎,隨著網路文學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導演和影視公司將目光投向網路小說,投入到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的行列,推動了這一行業的蓬勃發展。[2]一方面,網路小說以其豐富的內容和跌宕起伏的情節獲得了大量讀者的喜愛,這為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帶來了大量的受眾基礎。另一方面,由於網路小說的內容冗雜,題材廣泛,所以在改編過程中刪去了一些技術無法表達和過於低俗、不健康的內容,引起了一些觀眾的不滿和牴觸。這一現象給網路小說的影視劇改編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是尊重原著還是力求整改的問題在網上引起了觀眾的激烈討論,網路小說的影視劇改編必須要達到兩者的平衡。
二、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的發展歷程
(一)中國網路小說的興起
網路小說出現受到網際網路的影響,隨著網路的普及,網路閱讀逐漸受到人們的歡迎,讀紙質書這種閱讀方式漸漸式微[3],閱讀方式的多元化給網路小說提供了生存空間,網路閱讀越來越受到讀者的喜愛,並出現了“起點中文網”“縱橫中文網”等一系列的網站。一大批的網路作者透過網站將自己作品釋出到網上,作品的發表相對容易,這為網路小說的興起提供了基礎,促使一大批網路小說的出現。網路小說的題材廣泛,以《步步驚心》《宮》等為代表的穿越小說,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花千骨》等為代表的玄幻小說,還有以《微微一笑很傾城》《杉杉來了》等為代表的愛情小說。各種型別的網路小說為影視劇提供了大量的內容,為影視劇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中國網路小說的改編影視劇的軌跡
中國網路小說的影視劇改編開始於20世紀初。網路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於2000年改編為電影,[4]在2004年改編為電視劇,但是並沒有取得巨大的影響,關注度與原著相差甚遠,這是網路小說與影視劇界的第一次合作,之後拍攝的影視劇也都反響平平;在2004年-2010年間,拍攝了大量的影視劇,其中有很多都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如《蝸居》《夜雨》等。這一時期作品的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內容也更貼近人們的生活,更多的是將網路小說中的表現社會生活的作品搬上大銀幕,引起觀眾的共鳴。總體來講,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呈現出向上發展的態勢;2011年-至今,這是一段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呈現噴發式發展的階段,隨著傳媒影像技術的進步,大量的作品湧現,網路小說中玄幻仙俠類大量改編成影視劇,如《尋龍訣》《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作品,都受到了大量觀眾的追捧,這些作品漸漸成為了高收視率、高票房的代名詞。
與此同時,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的跨界融合這一話題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2012年10月,盛大文學在北京舉辦了“文學改編影視第二次浪潮”論壇,進一步推進網路小說的影視劇改編事業。論壇與會者認為:“據CNNIC網路文學使用者調研資料顯示,網路文學使用者中有72.9%的人願意觀看網路文學改變的電影、電視劇,對網路文學作者、文學網站和影視劇公司來說,這都是一個誘人的資料。”[5]這說明網路小說的繁榮為影視劇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活力。
三、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的原因
(一)網路小說的大眾化和娛樂化
網際網路的普及給了網路作家相對寬鬆的創作環境,自由和平等得到保障,出版書籍不像紙質書籍那樣需要經過嚴格審查,網路作家獲得了無限的創作空間。“在價值論的意義上,相容而無垠的網路空間耦合了文學的自由本性……在網路綠洲上享受自由的光輝,舒展生命意緒,揮灑個性的全部能量,遙寄人性的無限希冀,達成藝術自由和生命自由的美妙結合,網路之於文學的誘惑力也許正在這裡”。[6]網路小說的寫作擺出了傳統的束縛,在更加寬鬆的環境中茁壯成長,網路的虛擬性也使其變得更加大眾化和平民化,受到網民的追捧。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時代下的人民大眾並不滿足於傳統的娛樂方式,人們開始尋求娛樂的多元化。而網路小說藉助網際網路這一平臺強勢崛起,滿足了大眾的娛樂口味,受到大眾的支援和歡迎,符合大眾的審美情趣。網路小說之所以能夠娛樂大眾,是因為它不僅能夠給讀者帶來身心上的愉悅,獲得心情上的放鬆,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寄託自己的夢想,從故事中獲得在現實是生活中無法滿足夢想,它更多的是心靈的寄託之地和療傷之所。因此,網路小說的出現給新時代的大眾提供了一種新的娛樂方式,受到大眾的歡迎,這為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奠定了受眾基礎,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的程序。
(二)影視劇題材拓展的需要
傳統的影視劇的題材主要集中在武俠、鄉村、愛情等方面,長期翻拍此類的影視劇導致觀眾的審美疲勞,導致收視率下降。因此,影視劇需要拓寬題材,提高觀眾的新鮮感。網路小說題材包羅永珍,網路小說豐的題材涉獵各種內容,幾乎包含到了觀眾所喜歡的各種型別,這些題材的網路小說會為影視劇行業帶來新的活力。
近年來,由網路小說中的盜墓類和玄幻仙俠類題材的改編的影視劇收到了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受到大家的歡迎。由盜墓型別小說《鬼吹燈》《盜墓筆記》改編而成的影視劇《尋龍訣》《九層妖塔》《盜墓筆記》等作品成為高票房、高收視率的代名詞。2015年《花千骨》的熱播將仙俠這一型別的影視劇引入到大銀幕上,滿足了大眾對於“仙”的幻想,此後這一型別的影視劇大熱,一經出現必然受到追捧。這些新題材型別的出現,推動了國內影視劇行業的進一步繁榮和發展。
(三)經濟利益的驅使
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能夠獲得成功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巨大的商業利益。從第一部電影誕生起,它就作為一項娛樂專案出現在法國的咖啡館裡,也因此受到商人的青睞,他們從中發現商業利益,所以立志於推動這一事業的發展。時至今日,影視業已經形成屬於自己商業模式,從影視劇的劇本獲取到拍攝再到上映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經濟鏈。不管是電影還是影視劇,經過一整條商業鏈的操縱,其最後的能獲得經濟收益都是很可觀的。據研究發現,《2012——2013 年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2012 年中國電影產業收入達 209.6 億。[7]可見,電影業的商業收入利益巨大。電視產業的收益主要來自於轉播權,電視劇發行商可以通過出售轉播權獲得鉅額的收益,一級衛視購買轉播權,可以向二級衛視出售,以此類推,發行的數量越多,收益越多。影視產業是一條產業鏈,它的收益還涉及廣告和影視劇衍生品,這些同樣也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利潤。這樣一來,就吸引了大量的社會資本的投入,增強了影視劇行業的發展潛力。
隨著影視劇行業的不斷擴張,影視劇行業的從業者看中了網路小說的巨大潛力,透過購買網路作家的版權,將其改編為影視劇,把其潛力轉化為商業利益。與此同時,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的成功進一步推動了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這一浪潮的發展。就《甄嬛傳》來說,該片的總收入超過2億多,遠遠超過前期的投入。但《甄嬛傳》的成功不僅僅在於它所取得的經濟效益,還在於它引起了廣泛的社會效益。一方面,在淘寶上出現了關於宮廷嬪妃的飾品和服裝,並取得了不錯的銷量,帶動粉絲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各地掀起關於宮廷景點的追捧,帶動了景點的旅遊產業的發展。從這一成功的案例看來,透過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這一行業的發展,各方都獲得了相當可觀的經濟收益。
四、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的方式
隨著網路小說與傳媒影像技術的發展,由網路小說改編的影視劇越來越常見,其改編方式也越來越受到觀眾的關注,逐漸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關於小說改編影視劇的問題,電影新浪潮之父巴贊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小說改編影視劇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從原著中獲取人物和情節,作品中的故事結構和整體的連貫性對於改編者來說無足輕重;第二種型別是在表現原著故事和情節的基礎上,對於作品中要表達的主題和思想進行更深入的探索;第三種類型是改編完全尊重原著,完全遵循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情節等。[8]
從這幾年的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的作品來看,大多數遵循的是第二種型別的改編,即在原著的的基礎上進行細微的或更深層次改編,以便於影視的製作和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
(一)改編忠實原著
影視劇改編者在創作的時候,對於原著會有“第一印象”,即其對於改編影視劇中人物、場景、情節等等的設定會不自覺的向著原著靠攏,在不脫離原著的基礎進行改編。這種改編方式的好處在於能夠最可能的還原小說中的場景,拍出與原著相契合的作品。
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改編自同名網路小說《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講述了白淺與夜華從相識相知相遇共歷經三生三世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仙戀故事。在改編過程中,導演並沒有採用小說中較為複雜的敘事方式,而是採用正敘的方式來講述故事,雖然在這過程中會改動一些情節,但卻受到大部分人的認可。此外,劇中的人物服裝造型、配飾、場景的選取和氛圍的營造都十分遵循原著的描述,真實的表現出小說中描寫仙魔的場景,滿足了觀眾對於仙俠的幻想,增強了觀賞性。
電影《鬼吹燈之尋龍訣》改編自網路盜墓小說《鬼吹燈》,本片主要講述了摸金校尉胡八一在婚禮前夕彼岸花重現人間,回憶起初戀女友丁思甜,為了解除心中的疑惑,再次回到千年古墓探險的故事。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同時在其中不段插入回憶的情節,生動的將整個故事敘述下來。電影版的《鬼吹燈之尋龍訣》取得成功的原因一方面在於其故事性強,另一方面則在於電影真實的再現千年古墓的場景,透過3D技術和各種特技的運用,最大程度的將小說中關於千年古墓的場景還原出來,改編的場景尊重原著,影片與文字相契合。
(二)改編與原著差別大
一般情況下,網路小說改編成影視劇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必須符合中國審片制度的要求和滿足觀眾的觀賞需求。[9]因此,編劇在改編影視劇的過程中會達成一種妥協,保留積極有益的內容,摒棄不符合道德規範的內容,再加上相關的藝術處理進行融合改編。這種改編方式會很大程度上改變原著中要表達的內容,改動幅度較大。
以《甄嬛傳》為例,小說中講的是甄嬛進入後宮後,在經歷了各種挫折和勾心鬥角後,被迫成為一名攻於心計與權謀的“壞人”的故事,表現出的書中人物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注重體現的是後宮之間的陰謀詭計的環環相扣,體現人性中惡的一面,突出人的慾望。而電視劇版的《甄嬛傳》則對於複雜的人物關係進行梳理,甄嬛進宮本是為了湊人數,卻不料被雍正看重,進入宮中後,她與華妃,與皇后的的關係也是很清晰的,電視劇中人物之間的關係較為簡單,讓觀眾樂於接受;在人物的表現方面則弱化陰謀詭計,體現出甄嬛的性格轉變是被動的,是因為受到迫害後不得已反擊,是為了守護自身的以及親人的安全,突出其人性中善良的一面,表現出符合現代人觀念的道德準則。這種改編方式是在原著基礎上的再創造,使其故事性更強,人物形象更生動,變得更有吸引力。
五、存在的問題與對未來的展望
(一)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發展迅速,但是在繁榮的背後卻存在著一些不可忽略的問題。一是改編題材的單一性,缺乏創新,網路小說題材廣泛,分類多,但是影視的改編對集中在玄幻仙俠和都市愛情的題材上,忽視了其他題材網路小說的發展,最終導致同一型別的網路小說被過度消費,引起一部分觀眾的反感。二是影視劇改編的質量良莠不齊,存在粗製濫造的現象。影視劇是聲與畫的結合,對於一部成功的影視劇來說,不僅需要優秀的劇本和演員,還需要高質量的後期製作。而一些影視劇製片人為了取得成功,不惜用大量的資金用來聘請當紅藝人,影視劇本和後期製作草草了事,最終導致成品的影視劇質量低下,受到觀眾的抵制。三是改編脫離原著的軌跡,受到大量讀者吐槽。原因是版權的限制,網路小說的改編權在影視公司一方,網路小說的內容受到編劇的修改,逐漸背棄了原來內容,最終導致改編成的影視劇脫離了原來的內容,變得不三不四,引起讀者的反感。
對於這些存在的問題,需要影視行業共同的努力。首先,拓展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的題材,不侷限在僅有的幾個關注度高的題材型別中,積極開拓市場,增加新意。其次,將網路小說改編的影視劇當成“藝術品”來看待,認真“雕琢”,增強影視劇質量,不僅僅把他們當成文化商品來看待。最後,加強編劇和導演的優質隊伍建設,提高導演和編劇的質量,扶持優秀作品。
(二)對未來的展望
網路小說的影視劇改編之路雖然存在著許多的坎坷,但總的來說前景是光明的。網路小說可以與影視劇行業的產業鏈相結合,在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促進影視劇的發展,取得雙贏。
把握時代潮流,形成合理規範。在當今的時代潮流下,網際網路與傳媒技術的結合,體現在網路小說與影視劇的結合上。網路小說的能夠生動的展現在大銀幕上離不開傳媒影像技術的進步,影視劇的改編為網路小說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載體,而影視劇也藉助網路小說拓展了內容,注入新的活力,在兩者的合作過程中不斷探討影視劇未來的發展方向,逐漸形成成熟、合理的體系。
勇於創新,創作具有特色的作品。創新是影視劇不斷髮展與前進的動力,由網路小說改編成的影視劇不管是在故事情節的表現,還是在特效技術的運用方面都需要創新,走出真正的屬於自己道路,而不是一而再的投機取巧,創造出來的影視劇空有形式而沒有內涵。只有不斷地創新,不斷地進步,才能創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影視劇作品。
形成正規文化產業,影視劇與文學相互促進,共同成長。文化產業輸出一直中國在商業發展過程中的軟肋,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是文學與影視的跨界合作,好處在於資源共享和合作共贏,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新的發展方向,推動了文化產業的進步。一部好的網路小說可以受到出版商的青睞,從而出版為紙質小說,改編為影視劇,受到廣大人群的關注。在這一過程中,不管是作者、發行商,還是影視製作者都會獲得豐厚的收益,這是一個互幫互助下雙贏的局面。尊重人性,充滿人文情懷。由於網路小說中內容冗雜,有些作品中充滿著暴力、血腥、色情等低俗化的內容,甚至有些崇尚犯罪。因此,加強對網路小說的淨化,規範網路小說的內容,引導網路小說在創作內容上增加人性方面的探討,增強人文關懷,展現人性中美好的部分。
六、總結
在新時代下,網際網路的普及和3D技術的進步,使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逐漸成為新的時代潮流,這為文學與影視的結合提供發展機遇,帶來了更好的發展契機。在這樣的大時代背景下,催生了文學與影視結合。[10]網路小說是順應網際網路發展的產物,網路小說藉助網際網路與影視劇相結合,推動文學在新時期的消費轉型,同時吸引了大量影視傳播媒體的關注,為兩者的藝術創新和審美元素的結合提供了豐厚的條件。就目前來看,雖然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二者經過很長時間的磨合,但是卻存在著不少的問題,需要不斷的修改與進步。因此,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文化行業,如何打造更有競爭力作品,增強文化產業的軟實力,需要我們深刻的思考和探究。
一、關於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的現象分析
新時代下,由網路小說改編成的影視劇越來越受到觀眾的歡迎,而由網路小說改編成的影視劇卻良莠不齊。[1]因此,我們需要對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這一現象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如何正確的認識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熱這一現象,並加以規範的引導成為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也正是本文寫作的意義所在,即透過對網路小說在改變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剖析和探究,找到對當前存在問題的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從而對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的困境提出有力借鑑。
由小說改編成影視劇一直受到影視業的歡迎,隨著網路文學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導演和影視公司將目光投向網路小說,投入到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的行列,推動了這一行業的蓬勃發展。[2]一方面,網路小說以其豐富的內容和跌宕起伏的情節獲得了大量讀者的喜愛,這為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帶來了大量的受眾基礎。另一方面,由於網路小說的內容冗雜,題材廣泛,所以在改編過程中刪去了一些技術無法表達和過於低俗、不健康的內容,引起了一些觀眾的不滿和牴觸。這一現象給網路小說的影視劇改編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是尊重原著還是力求整改的問題在網上引起了觀眾的激烈討論,網路小說的影視劇改編必須要達到兩者的平衡。
二、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的發展歷程
(一)中國網路小說的興起
網路小說出現受到網際網路的影響,隨著網路的普及,網路閱讀逐漸受到人們的歡迎,讀紙質書這種閱讀方式漸漸式微[3],閱讀方式的多元化給網路小說提供了生存空間,網路閱讀越來越受到讀者的喜愛,並出現了“起點中文網”“縱橫中文網”等一系列的網站。一大批的網路作者透過網站將自己作品釋出到網上,作品的發表相對容易,這為網路小說的興起提供了基礎,促使一大批網路小說的出現。網路小說的題材廣泛,以《步步驚心》《宮》等為代表的穿越小說,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花千骨》等為代表的玄幻小說,還有以《微微一笑很傾城》《杉杉來了》等為代表的愛情小說。各種型別的網路小說為影視劇提供了大量的內容,為影視劇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中國網路小說的改編影視劇的軌跡
中國網路小說的影視劇改編開始於20世紀初。網路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於2000年改編為電影,[4]在2004年改編為電視劇,但是並沒有取得巨大的影響,關注度與原著相差甚遠,這是網路小說與影視劇界的第一次合作,之後拍攝的影視劇也都反響平平;在2004年-2010年間,拍攝了大量的影視劇,其中有很多都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如《蝸居》《夜雨》等。這一時期作品的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內容也更貼近人們的生活,更多的是將網路小說中的表現社會生活的作品搬上大銀幕,引起觀眾的共鳴。總體來講,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呈現出向上發展的態勢;2011年-至今,這是一段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呈現噴發式發展的階段,隨著傳媒影像技術的進步,大量的作品湧現,網路小說中玄幻仙俠類大量改編成影視劇,如《尋龍訣》《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作品,都受到了大量觀眾的追捧,這些作品漸漸成為了高收視率、高票房的代名詞。
與此同時,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的跨界融合這一話題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2012年10月,盛大文學在北京舉辦了“文學改編影視第二次浪潮”論壇,進一步推進網路小說的影視劇改編事業。論壇與會者認為:“據CNNIC網路文學使用者調研資料顯示,網路文學使用者中有72.9%的人願意觀看網路文學改變的電影、電視劇,對網路文學作者、文學網站和影視劇公司來說,這都是一個誘人的資料。”[5]這說明網路小說的繁榮為影視劇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活力。
三、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的原因
(一)網路小說的大眾化和娛樂化
網際網路的普及給了網路作家相對寬鬆的創作環境,自由和平等得到保障,出版書籍不像紙質書籍那樣需要經過嚴格審查,網路作家獲得了無限的創作空間。“在價值論的意義上,相容而無垠的網路空間耦合了文學的自由本性……在網路綠洲上享受自由的光輝,舒展生命意緒,揮灑個性的全部能量,遙寄人性的無限希冀,達成藝術自由和生命自由的美妙結合,網路之於文學的誘惑力也許正在這裡”。[6]網路小說的寫作擺出了傳統的束縛,在更加寬鬆的環境中茁壯成長,網路的虛擬性也使其變得更加大眾化和平民化,受到網民的追捧。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時代下的人民大眾並不滿足於傳統的娛樂方式,人們開始尋求娛樂的多元化。而網路小說藉助網際網路這一平臺強勢崛起,滿足了大眾的娛樂口味,受到大眾的支援和歡迎,符合大眾的審美情趣。網路小說之所以能夠娛樂大眾,是因為它不僅能夠給讀者帶來身心上的愉悅,獲得心情上的放鬆,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寄託自己的夢想,從故事中獲得在現實是生活中無法滿足夢想,它更多的是心靈的寄託之地和療傷之所。因此,網路小說的出現給新時代的大眾提供了一種新的娛樂方式,受到大眾的歡迎,這為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奠定了受眾基礎,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的程序。
(二)影視劇題材拓展的需要
傳統的影視劇的題材主要集中在武俠、鄉村、愛情等方面,長期翻拍此類的影視劇導致觀眾的審美疲勞,導致收視率下降。因此,影視劇需要拓寬題材,提高觀眾的新鮮感。網路小說題材包羅永珍,網路小說豐的題材涉獵各種內容,幾乎包含到了觀眾所喜歡的各種型別,這些題材的網路小說會為影視劇行業帶來新的活力。
近年來,由網路小說中的盜墓類和玄幻仙俠類題材的改編的影視劇收到了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受到大家的歡迎。由盜墓型別小說《鬼吹燈》《盜墓筆記》改編而成的影視劇《尋龍訣》《九層妖塔》《盜墓筆記》等作品成為高票房、高收視率的代名詞。2015年《花千骨》的熱播將仙俠這一型別的影視劇引入到大銀幕上,滿足了大眾對於“仙”的幻想,此後這一型別的影視劇大熱,一經出現必然受到追捧。這些新題材型別的出現,推動了國內影視劇行業的進一步繁榮和發展。
(三)經濟利益的驅使
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能夠獲得成功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巨大的商業利益。從第一部電影誕生起,它就作為一項娛樂專案出現在法國的咖啡館裡,也因此受到商人的青睞,他們從中發現商業利益,所以立志於推動這一事業的發展。時至今日,影視業已經形成屬於自己商業模式,從影視劇的劇本獲取到拍攝再到上映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經濟鏈。不管是電影還是影視劇,經過一整條商業鏈的操縱,其最後的能獲得經濟收益都是很可觀的。據研究發現,《2012——2013 年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2012 年中國電影產業收入達 209.6 億。[7]可見,電影業的商業收入利益巨大。電視產業的收益主要來自於轉播權,電視劇發行商可以通過出售轉播權獲得鉅額的收益,一級衛視購買轉播權,可以向二級衛視出售,以此類推,發行的數量越多,收益越多。影視產業是一條產業鏈,它的收益還涉及廣告和影視劇衍生品,這些同樣也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利潤。這樣一來,就吸引了大量的社會資本的投入,增強了影視劇行業的發展潛力。
隨著影視劇行業的不斷擴張,影視劇行業的從業者看中了網路小說的巨大潛力,透過購買網路作家的版權,將其改編為影視劇,把其潛力轉化為商業利益。與此同時,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的成功進一步推動了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這一浪潮的發展。就《甄嬛傳》來說,該片的總收入超過2億多,遠遠超過前期的投入。但《甄嬛傳》的成功不僅僅在於它所取得的經濟效益,還在於它引起了廣泛的社會效益。一方面,在淘寶上出現了關於宮廷嬪妃的飾品和服裝,並取得了不錯的銷量,帶動粉絲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各地掀起關於宮廷景點的追捧,帶動了景點的旅遊產業的發展。從這一成功的案例看來,透過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這一行業的發展,各方都獲得了相當可觀的經濟收益。
四、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的方式
隨著網路小說與傳媒影像技術的發展,由網路小說改編的影視劇越來越常見,其改編方式也越來越受到觀眾的關注,逐漸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關於小說改編影視劇的問題,電影新浪潮之父巴贊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小說改編影視劇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從原著中獲取人物和情節,作品中的故事結構和整體的連貫性對於改編者來說無足輕重;第二種型別是在表現原著故事和情節的基礎上,對於作品中要表達的主題和思想進行更深入的探索;第三種類型是改編完全尊重原著,完全遵循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情節等。[8]
從這幾年的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的作品來看,大多數遵循的是第二種型別的改編,即在原著的的基礎上進行細微的或更深層次改編,以便於影視的製作和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
(一)改編忠實原著
影視劇改編者在創作的時候,對於原著會有“第一印象”,即其對於改編影視劇中人物、場景、情節等等的設定會不自覺的向著原著靠攏,在不脫離原著的基礎進行改編。這種改編方式的好處在於能夠最可能的還原小說中的場景,拍出與原著相契合的作品。
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改編自同名網路小說《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講述了白淺與夜華從相識相知相遇共歷經三生三世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仙戀故事。在改編過程中,導演並沒有採用小說中較為複雜的敘事方式,而是採用正敘的方式來講述故事,雖然在這過程中會改動一些情節,但卻受到大部分人的認可。此外,劇中的人物服裝造型、配飾、場景的選取和氛圍的營造都十分遵循原著的描述,真實的表現出小說中描寫仙魔的場景,滿足了觀眾對於仙俠的幻想,增強了觀賞性。
電影《鬼吹燈之尋龍訣》改編自網路盜墓小說《鬼吹燈》,本片主要講述了摸金校尉胡八一在婚禮前夕彼岸花重現人間,回憶起初戀女友丁思甜,為了解除心中的疑惑,再次回到千年古墓探險的故事。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同時在其中不段插入回憶的情節,生動的將整個故事敘述下來。電影版的《鬼吹燈之尋龍訣》取得成功的原因一方面在於其故事性強,另一方面則在於電影真實的再現千年古墓的場景,透過3D技術和各種特技的運用,最大程度的將小說中關於千年古墓的場景還原出來,改編的場景尊重原著,影片與文字相契合。
(二)改編與原著差別大
一般情況下,網路小說改編成影視劇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必須符合中國審片制度的要求和滿足觀眾的觀賞需求。[9]因此,編劇在改編影視劇的過程中會達成一種妥協,保留積極有益的內容,摒棄不符合道德規範的內容,再加上相關的藝術處理進行融合改編。這種改編方式會很大程度上改變原著中要表達的內容,改動幅度較大。
以《甄嬛傳》為例,小說中講的是甄嬛進入後宮後,在經歷了各種挫折和勾心鬥角後,被迫成為一名攻於心計與權謀的“壞人”的故事,表現出的書中人物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注重體現的是後宮之間的陰謀詭計的環環相扣,體現人性中惡的一面,突出人的慾望。而電視劇版的《甄嬛傳》則對於複雜的人物關係進行梳理,甄嬛進宮本是為了湊人數,卻不料被雍正看重,進入宮中後,她與華妃,與皇后的的關係也是很清晰的,電視劇中人物之間的關係較為簡單,讓觀眾樂於接受;在人物的表現方面則弱化陰謀詭計,體現出甄嬛的性格轉變是被動的,是因為受到迫害後不得已反擊,是為了守護自身的以及親人的安全,突出其人性中善良的一面,表現出符合現代人觀念的道德準則。這種改編方式是在原著基礎上的再創造,使其故事性更強,人物形象更生動,變得更有吸引力。
五、存在的問題與對未來的展望
(一)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發展迅速,但是在繁榮的背後卻存在著一些不可忽略的問題。一是改編題材的單一性,缺乏創新,網路小說題材廣泛,分類多,但是影視的改編對集中在玄幻仙俠和都市愛情的題材上,忽視了其他題材網路小說的發展,最終導致同一型別的網路小說被過度消費,引起一部分觀眾的反感。二是影視劇改編的質量良莠不齊,存在粗製濫造的現象。影視劇是聲與畫的結合,對於一部成功的影視劇來說,不僅需要優秀的劇本和演員,還需要高質量的後期製作。而一些影視劇製片人為了取得成功,不惜用大量的資金用來聘請當紅藝人,影視劇本和後期製作草草了事,最終導致成品的影視劇質量低下,受到觀眾的抵制。三是改編脫離原著的軌跡,受到大量讀者吐槽。原因是版權的限制,網路小說的改編權在影視公司一方,網路小說的內容受到編劇的修改,逐漸背棄了原來內容,最終導致改編成的影視劇脫離了原來的內容,變得不三不四,引起讀者的反感。
對於這些存在的問題,需要影視行業共同的努力。首先,拓展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的題材,不侷限在僅有的幾個關注度高的題材型別中,積極開拓市場,增加新意。其次,將網路小說改編的影視劇當成“藝術品”來看待,認真“雕琢”,增強影視劇質量,不僅僅把他們當成文化商品來看待。最後,加強編劇和導演的優質隊伍建設,提高導演和編劇的質量,扶持優秀作品。
(二)對未來的展望
網路小說的影視劇改編之路雖然存在著許多的坎坷,但總的來說前景是光明的。網路小說可以與影視劇行業的產業鏈相結合,在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促進影視劇的發展,取得雙贏。
把握時代潮流,形成合理規範。在當今的時代潮流下,網際網路與傳媒技術的結合,體現在網路小說與影視劇的結合上。網路小說的能夠生動的展現在大銀幕上離不開傳媒影像技術的進步,影視劇的改編為網路小說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載體,而影視劇也藉助網路小說拓展了內容,注入新的活力,在兩者的合作過程中不斷探討影視劇未來的發展方向,逐漸形成成熟、合理的體系。
勇於創新,創作具有特色的作品。創新是影視劇不斷髮展與前進的動力,由網路小說改編成的影視劇不管是在故事情節的表現,還是在特效技術的運用方面都需要創新,走出真正的屬於自己道路,而不是一而再的投機取巧,創造出來的影視劇空有形式而沒有內涵。只有不斷地創新,不斷地進步,才能創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影視劇作品。
形成正規文化產業,影視劇與文學相互促進,共同成長。文化產業輸出一直中國在商業發展過程中的軟肋,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是文學與影視的跨界合作,好處在於資源共享和合作共贏,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新的發展方向,推動了文化產業的進步。一部好的網路小說可以受到出版商的青睞,從而出版為紙質小說,改編為影視劇,受到廣大人群的關注。在這一過程中,不管是作者、發行商,還是影視製作者都會獲得豐厚的收益,這是一個互幫互助下雙贏的局面。尊重人性,充滿人文情懷。由於網路小說中內容冗雜,有些作品中充滿著暴力、血腥、色情等低俗化的內容,甚至有些崇尚犯罪。因此,加強對網路小說的淨化,規範網路小說的內容,引導網路小說在創作內容上增加人性方面的探討,增強人文關懷,展現人性中美好的部分。
六、總結
在新時代下,網際網路的普及和3D技術的進步,使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逐漸成為新的時代潮流,這為文學與影視的結合提供發展機遇,帶來了更好的發展契機。在這樣的大時代背景下,催生了文學與影視結合。[10]網路小說是順應網際網路發展的產物,網路小說藉助網際網路與影視劇相結合,推動文學在新時期的消費轉型,同時吸引了大量影視傳播媒體的關注,為兩者的藝術創新和審美元素的結合提供了豐厚的條件。就目前來看,雖然網路小說改編影視劇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二者經過很長時間的磨合,但是卻存在著不少的問題,需要不斷的修改與進步。因此,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文化行業,如何打造更有競爭力作品,增強文化產業的軟實力,需要我們深刻的思考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