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慶玉2019
-
2 # 米格走廊上的佩刀
1、彈藥輕便,便於攜帶
以北約為例,5.56mmSS109彈重12.44克;標準北約7.62mm彈重24.3克;基本上是帶5.56比帶7.62多一倍的彈藥攜帶量。這在戰場上有一定的優勢。
2、作戰距離問題
現在戰爭情況下,士兵的交戰距離在200米—400米左右,小口徑子彈完全可以勝任,而大口徑子彈因為在這交戰距離裡面動能過高,導致穿入人體的時候,沒有過大的空腔。
3、後坐力方面的考慮
還是以北約標準為例,我們都知道,小口徑步槍它的後坐力比大口徑步槍小很多。後坐力小的結果就是提高人機效率和對減少對人體的傷害。
-
3 # 星辰艦
自1965年越戰規模擴大,美軍正式介入以來,各種先進的戰法戰術輪番在越南使用。顯然美軍把越南當做了武器試驗場。用在越南最令人驚訝的是m16小口徑突擊步槍,也是世界上第一種參與了實戰的小口徑突擊步槍。
二戰步槍使用的最小口徑彈藥是日本的6.5毫米友坂步槍彈,而蘇、美、德使用的是7.62×54,7.62×63,7.92×57和7.92×33毫米,這些步槍彈的口徑都在7毫米以上。而且,有幾種彈藥,到現在還在生產服役。但是因為威力過剩,射程達到上千米,大部分都是一戰時期的產物,單發重量過大,且不方便攜帶。而小口徑步槍彈,滿足了火力需要,也能讓士兵在攜帶足夠多的子彈的同時保證了威力。目前美軍士兵攜帶彈藥量普遍在300發以上,而在以前,這是不敢想象的。
現在小口徑步槍確實是主流,但不能說未來的步槍會越來越小。
先說小口徑步槍的優點
1、彈藥輕便,便於攜帶
以北約為例,5.56mmSS109彈重12.44克;標準北約7.62mm彈重24.3克;基本上是帶5.56比帶7.62多一倍的彈藥攜帶量。這在戰場上有一定的優勢。
2、作戰距離問題
現在戰爭情況下,士兵的交戰距離在200米—400米左右,小口徑子彈完全可以勝任,而大口徑子彈因為在這交戰距離裡面動能過高,導致穿入人體的時候,沒有過大的空腔。
3、後坐力方面的考慮
還是以北約標準為例,我們都知道,小口徑步槍它的後坐力比大口徑步槍小很多。後坐力小的結果就是提高人機效率和對減少對人體的傷害。
在說小口徑步槍的缺點
1、戰爭形勢的問題
小口徑子彈在對付恐怖分子這種沒有大規模裝備防護器材的武裝時,效果非常好,但如果到了國家軍隊之間的戰爭時,由於大規模裝備防護器材,導致小口徑子彈的殺傷力大打折扣,以美國5.56MM子彈為例,現在的A4標準的防彈衣在200米左右就能抵擋該槍彈的殺傷。
中國是目前最大的防彈衣生產國,其生產的A4防彈衣已經在美軍中大量裝備。由於中國防彈衣低價且質量好,所以軍隊買防彈衣是買的起的!
2、遠距離殺傷問題
小口徑子彈在400M之後,由於空氣阻力和重力的問題,導致穿透力不足,而大口徑子彈在400M後會有不錯的效果。
美國下一代6.5MM步槍,這預示著大口徑步槍的迴歸!
總體來說,現在由於反恐戰爭的緣故,恐怖分子不可能大批次裝備防彈衣等保護器材,這就導致了小口徑步槍的發展。但回到國與國之間的常規戰爭的話,小口徑步槍會因為防護器材而失寵,想想你手中的步槍打不死敵人是什麼感覺。所以,未來步槍的發展趨勢很有可能回到大口徑的時代。
在二戰後各國都開發了新一代的中口徑中間威力/大威力步槍彈,但是在越戰早期使用m14的美軍反應雖然m14精度好射程遠但不及越共的ak47和akm系列,甚至不如63式自動步槍。而且m14的後坐力過大,不便於控制。
m16出現以後,很明顯不適應越南潮溼且熱的環境,紛紛趴窩,成為廣被詬病的武器。但是小口徑步槍彈的表現可圈可點,什麼後坐力小啦,能攜帶多點啦(美軍能攜帶560發),
此後前蘇聯和中國先後開發出了自己的小口徑步槍彈,並且綜合性能比中口徑步槍彈好上不少。彈道平直,並且彈頭較輕的優勢,在射入人體後形成巨大的空腔,口徑小了,殺傷力反倒好了不少。並且易於控制連發狀態,後坐力聊勝於無。
-
4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從1944年德國的STG-44開啟了中間威力彈突擊步槍的先河,從此使用中間威力彈的突擊步槍將使用全裝藥的步槍踢下舞臺,戰後各國便開始研發中間威力彈的突擊步槍以及研製小口徑的中間威力彈。特別是以北約制式彈藥的5.56毫米口徑、俄羅斯的5.45毫米口徑,中國的5.8毫米口徑為代表。這些大口徑重機槍的子彈是用來拆牆的
在早期的制式步槍研製時,當其它歐美國家還在使用0.3英寸左右口徑的步槍彈時,日本在新式三八式步槍上率先採用了6.5毫米口徑,這個口徑相對於其他國家的算是屬於小口徑的步槍彈。因為日本人在研製過程中發現日本人的體格比歐美國家小,口徑太大的步槍彈在開火時後坐力太大,這對於有精準設計需求的日本人來說步槍後坐力太大並不能保證精度。而且採用口徑更小的不成蛋,不僅在生產過程中節約的材料和資源,而且在同等質量上單兵攜帶的彈藥會更多。
那麼現在使用的小口徑步槍彈是否會存在著人們擔心的威力不足的現象呢?首先威力不足是相對於更大口徑的步槍彈來說,對人體的貫徹傷害那是毋庸置疑的,沒有誰的身體能扛住子彈的傷害。而且突擊步槍的設計交戰距離在400米以內,而一般的交戰距離往往在200米以內,所以小口徑步槍彈已經滿足了交戰時的需求。
-
5 # 瘋狗的輕武
從優缺點去看適用場景就好
小口徑最大缺點是啥?彈丸質量太輕 這帶來兩個最大的壞處
遠距離存能不足
動能較弱
講道理,遠距離存能不足其實就不是個事兒,二戰時候還大量裝備大栓,由於機械化戰爭形態的轉變。步兵交戰距離基本都在400米之內,正兒八經打死人絕大多數都發生在300米之內。
到現代,除了機械化更發達,中遠距離的支援火力更多,這個時候要射程600+的中口徑全威力步槍幹啥?
動能弱其實也是存能不足,導致對於防彈衣或者牆體的侵徹力不夠。這個是個毛病,雖然也有5.56的m995彈之類的穿透還不錯的彈種,但適用性不算太廣。不過從另一個角度去考慮
美帝:綠駱駝有啥防彈衣?
毛子:綠駱駝有啥防彈衣?
兔子:論小口徑穿透,在座的都是辣雞
有點走遠,小口徑對於有防護目標和對掩體穿透力確實不如中口徑,但問題是他本來就不是去幹著活。就好像你硬要拿菜刀去砍柴一樣,小口徑帶來的高初速和空腔對於肉體目標的毀傷是遠大於中口徑的。
所以說,小口徑因為彈丸質量輕的毛病其實在它的應用場景裡面並不重要,所以缺點有,但相對他帶來的優點而言,完全忽略。
那麼接下來簡單說優點,畢竟好多答主都回答過了
更小、更輕,提高單兵彈藥基數,提高彈藥補給效率。
彈道更平直,後坐力更可控,精度更高
空腔大,殺傷強,停止力強,不容易過度穿透
另外很多人會吐槽到關於打不穿防彈衣的問題,其實我前面也說到過,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槍支和彈藥是會有相應調整的。比如最早5.56的M193彈甚至沒有鋼芯,就是一坨鈹銅鉛。這別說防彈衣了,穿透車門之後的殺傷效果都很差,所以後來的M855包括現在M855A1之類都增加了鋼芯,甚至還有鎢芯的。
而且當戰爭形勢開始改變,比如面對身著防彈衣為主的敵人,美軍那邊現在也有備選的6.8SPC彈方案,只需要把M4換根槍管和槍機就能用。連彈匣都不用換。
-
6 # 我真的是大湯湯湯小湯
近幾十年來,人類科技發展一日千里,裝備的輸出效能較之前提高了好幾個數量級,裝備的小型化成了可能。而與此同時,人類的身體機能並沒有發生突飛猛進的變化,100年前的致死打擊如今同樣能要了人的命。那麼裝備的發展就有了兩條路,第一,同樣體積的裝備產生更大的破壞力。第二,在保證同樣破壞力的前提下縮小體積便於攜帶和使用。既然人類的極限沒有變,那麼第一選項顯然就是一種類似於鞭屍一般的對資源的浪費,沒有意義。第二選項自然成為人們普遍很容易就能取得的共識。
-
7 # 紅色手電筒
現在的子彈還是屬於動能彈,就是利用彈頭的動能來殺傷目標,在專業的技術層面用一個名詞叫做斷面比能,就是用子彈的動能除以彈頭的截面面積,這個概念有一點象壓強,就是在運用於物體的壓力相同的時候,接觸面積小的物體壓強大。
對於小口徑槍彈來說,縮小子彈的口徑就是在降低子彈頭的截面面積,而小口徑子彈的初速也比通用口徑的子彈更大,通用口徑的子彈通常的初速一般是700米/秒,而小口徑槍彈的初速都接近了1000米/秒,也就是從2倍音速到了3倍音速,速度的提高使動能增大的效果可是平方的關係。
而由於彈頭變得比較輕,槍械的後座力變小,使槍械的連發精度變得容易控制。而且由於初速提高,在射入人體後彈頭的翻滾會造成體內更大的空腔。
上塊大肥皂的照片,是5.56彈的。
小口徑槍彈最早大規模出現在戰場是越南戰爭,當時的M16開了小口徑軍用槍彈的先河,隨後大家跟進,現在軍用步槍有3種小口徑彈,西方國家的5.56,蘇俄的5.45,中國的5.8。
不過,這幾年的戰場實踐也反映出來了小口徑槍彈的一些問題,主要是侵害力不足,尤其是現在的戰場經常出現在城市,在城市的鋼筋水泥森林中,小口徑對於建築物的侵害明顯不夠,當然真的鋼筋水泥,用槍是幹不透的,這裡主要是指各種磚牆什麼的,而最麻煩的是現在人體護甲的普及,對於人體侵害力也是麻煩了。
小口徑步槍的遠射能力現在也是問題。小口徑步槍是按照400米內有效殺傷的要求設計的,這個是美國根據美軍士兵在二戰中的經驗得出的結論。但是現在由於光學器材的普及,士兵的交戰距離已經開始向遠距離延伸。
使用機械瞄具的時候,到400米的距離上,人體還沒有準心寬呢,而現在的光學瞄準鏡可以輕鬆的做到400米上精確瞄準。倒不用沒事就來個什麼8倍鏡,一般的3-4就已經夠用了。
步兵第,視力提高了,但是彈藥的威力沒有跟上,這樣就是看得見,打不著,現在各國是增加一些精確射手步槍,不過這又增加了後勤補給的麻煩。
應該說,小口徑槍彈現在還是各國軍隊的主流武器,但是現在各國對於小口徑槍彈出現的各種問題也在進行研究,並且是開始研製新的彈藥,但是對於新的彈藥大都還是小批次測試,就像美軍之前的M855A1,在實驗靶場非常好,但是到了伊拉克,表現就沒有靶場出色了,有的時候還不如原來的M855。不過這種事情現在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實驗。
除了在小口徑彈上挖潛以外,也在實驗新的口徑,原來俄國曾經提出實驗6毫米彈,但是後來就沒有下文了,而美國最近提出實驗6.8毫米,這個就還要看後續的發展了。現在軍用步槍可以說是在一個比較彷徨的時期,下一步如何發展,各個國家都在摸索。
-
8 # 前沿陣地
60年代美軍使用的是M14步槍,使用7.62X51毫米全威力彈藥,但是自動射擊時後坐力太大,難以控制,實際使用時主要是作為半自動步槍使用的。而且由於彈藥較大較重,因此單兵攜彈量很少,僅有一百餘發。實際效果非常差,甚至直接被當時的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點名批評。
因此作為對策,美軍看上了當時的基於民用.22口徑彈藥改進而來的AR15步槍(前身AR10在和M14的競爭中失敗),小口徑彈藥的好處就是自動射擊時容易控制,同時其威力也很大,小口徑彈藥擊中人體後能翻滾產生巨大的空腔,停止作用也很強。
還有就是攜彈量的問題美軍使用的7.62X51毫米彈重量在25.5克,但是5.56毫米M193彈則只有11.8克,如此一來同等負重下士兵的攜彈量大大提升,作戰時就更能保障充足的火力。
後來美國空軍率先裝備XM16,其後陸軍和海軍陸戰隊也陸續開始換裝,到美軍正式參加越戰時已經正式進入美軍中,開始逐步取代M14。隨後其他國家也紛紛設計了自己的小口徑步槍,小口徑彈藥也開始走向輝煌,如今已經成為了主流。
-
9 # 軍武吐槽君
這句話你只說對了一半,目前普通步槍小口徑趨勢明顯,而狙擊步槍反倒卻有持續大口徑的趨勢,而中國的5.8毫米口徑狙擊槍那是因為拍腦門的一味的講究通用化的惡果,目前出現的新式大狙說明了我們也正在尋求改變。小口徑和大口徑的不同趨勢,其實說白了都是各自在攜行性和殺傷性之間不斷地做調整,以尋求一個最佳平衡點所造成的。
為什麼步槍會有小口徑的趨勢?小口徑的趨勢是從越南戰爭中出現的,當時美軍裝備了世界上第一款小口徑步槍M16,從此世界上便颳起了一陣小口徑的旋風,美蘇中分別研製了5.56、5.45、5.8口徑步槍,當時主要考慮的是這兩個因素:
第一、大口徑步槍動能過剩
大口徑因為更加粗壯,所以裝藥量大,重量也大,所以在相同的出膛速度下,動能比小口徑子彈要大的多,那麼這就出現一個,比如AK47的7.62毫米子彈出口動能可以達到2500焦耳左右,但在現實中如果要把人打成重傷或者致死往往只需要幾百焦耳的能量就夠了,那麼多出來的這些就是過剩的動能,這樣不僅浪費,而且子彈太大,單兵帶彈量也太少,所以人們就想到了縮小子彈口徑以便減少裝藥量以及彈頭重量來減少動能的方法,這就是小口徑子彈的出生簡史。第二、小口徑子彈停止作用更強
目前主流的步槍用5.56、5.45、5.8毫米子彈,出口動能大多在1500焦耳以下,小口徑子彈既然減少了出口動能,那麼就必須要將有限的能量儘可能多的作用於目標,這就涉及到了所謂的停止作用,也就是對於目標的殺傷力。小口徑子彈由於重量輕,慣性小,在進入人體後,容易發生不規則翻轉,產生的空腔效應實際上比7.62子彈要大,也就是殺傷力更大。
為什麼狙擊槍又會有大口徑的趨勢?小口徑最大的劣勢就是中遠距離存能太小,侵徹力太差,現在步兵防護裝備不斷升級,鋼板什麼的都被淘汰了,基本都用上了凱夫拉、陶瓷等複合裝甲,別說用88狙的5.8毫米子彈,就是用7.62毫米的SVD現在都已經很難穿透單兵的複合裝甲防彈衣和凱夫拉頭盔。(這是對子彈存能非常形象的描述)
所以現代狙擊槍的主流已經被巴雷特引導的12.7毫米口徑佔據,而隨著狙擊槍反器材作用的優勢凸顯,為了對付越來越強的輕防護車輛,更大口徑的20毫米甚至25毫米狙擊槍也在出現,諸如南非的NTW20反器材狙擊槍,美國最新出品的XM109型25毫米口徑重狙,而中國目前追隨這一趨勢,也推出了12.7毫米的10式狙擊槍和價格高達26萬的CS/LR4A7狙擊步槍,5.8口徑的88式狙擊槍註定只能退居二線,成為警用和特種部隊的小範圍裝備。(中國產12.7毫米口徑26萬狙)
-
10 # 寧靜致遠50947733
沒有吧,這話40年前說還行,現在情況發生的變化,隨著防彈衣的普及,各種插板防具的推出,小口徑的優勢在逐漸減少,所以現在又開始朝中口徑發展了,沒過癮在研究6.5口徑的步槍彈了。
回覆列表
小口徑的好處就是能增加士兵的攜彈量。因為現代戰爭大多在近距離內交火,通常在四五百米的距離,口徑5毫米左右的子彈足夠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