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赫6688
-
2 # 面朝大海X春暖花開
戰略不一樣,宋江與劉備雖都是農民起義,但兩者目標和戰略眼光不一樣。宋江是江湖忠義為核心,宋江核心思想本意無政權更替之心。至始至終忠義是宋江的思想核心。而劉備是聚天下英雄為齊,舉一隅豪傑之力匡扶漢室,想恢復大漢王朝,重新使國家統一。這兩人的思想和目標不一樣。
-
3 # 清說歷史課
先說人品,再比能力。
論人品,關羽被孫權殺害,劉備傾舉國之兵報仇,誰都攔不住;徐庶的母親被曹操扣留,部下勸劉備留下徐庶倒逼曹操殺死徐母,從而讓徐庶死心塌地反曹,被劉備堅決拒絕;夷陵之戰後蜀國官員黃權投降曹丕,有人說“劉備殺了你在蜀中的家人”,黃權說劉備以恩義待人,絕對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後來果然如黃權所料;至於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更是千古佳話。
正如陳壽的評價: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而如果你和宋江成了朋友,那就要小心了。別看宋江平時非常客氣,一見面就笑呵呵的送銀子,但今天你拿了他的錢,明天他就能要你的命。
李逵第一次見宋江收了十兩銀子,然後忠心耿耿跟了宋江半輩子,到最後宋江擔心自己名聲受損居然親手毒死了李逵;
一丈青扈三娘被捉到梁山後認了宋江當哥哥,然後這位好哥哥轉眼就把她當做禮物送給了臭名昭著的老流氓王英;
和宋江無冤無仇的秦明,被宋江設計殺死了全家,理由是為了“幫”秦明下定決心上梁山;
林沖作為梁山元老,立下過無數戰功,眼看著被梁山俘虜的仇人高太尉就在眼前,卻被宋江攔著無法下手;
宋江的大哥晁蓋,不明不白的死在了曾頭市,宋江裝模作樣哭了幾天之後居然當做無事發生一樣,先去誆騙盧俊義上山、再前前後後在大名府打了幾個月,直到段景住買馬又被曾頭市奪了去,才想起來還有“報仇”這兩個字——如果不是宋江本來就參與了幕後搞鬼,那就只能解釋為無情無義了。
所以在“義氣”這件事上,劉備拿兄弟當手足,宋江則是把兄弟當成實現個人野心的籌碼,李逵和扈三娘是工具,秦明和林沖是工具,晁蓋也是工具,需要的時候把你當兄弟,不需要你的時候就一腳踢開,甚至要你的性命。
此外,宋江還喜歡自我標榜“替天行道”,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打江州是公報私仇,打祝家莊、東平府、東昌府都是為劫掠糧草,在青州更是大肆屠殺百姓,什麼替天行道,根本不存在的。
再說能力。桃園結義後第一戰,對面黃巾軍五萬,劉備這邊五百,二話不說就是正面硬剛;和劉備非親非故的孔融被數萬賊兵圍困,劉備收到書信立刻帶著三千兵馬日夜兼程救援;曹操大軍逼近徐州,要滅了同樣和劉備非親非故的陶謙,劉備跟孔融說我先找公孫瓚借點兵就去救援,孔融說那你可不能失信,劉備急了,說“先生你把我當成什麼人?哪怕借不到一兵一卒,我孤身一人也必到徐州!”——什麼叫擲地有聲?什麼叫“雖千萬人吾往矣”?
從此之後一直到死,劉備就和曹操懟了一輩子。在河北打不過,跑到荊州接著打;在荊州打不過,跑到江東接著打;赤壁之戰把曹操半條命打沒了還不夠,殺到漢中繼續往死裡打,雙方擺開了陣勢王對王、將對將,一戰斬殺夏侯淵。曹操天下第一又怎麼樣,老子絕對不慫,一句話就是幹。一直到把曹操耗死了,自己也只剩一口氣了,還叮囑諸葛亮別忘了繼續幹曹丕——漢賊不兩立,說到做到。
宋江的戰績,單單從《水滸傳》的記載來看還是很優秀的。有些人嘲諷宋江只能打打“村戰”,比如祝家莊、曾頭市這種小地方,但公平地說宋江面對關勝、呼延灼這些將領和高太尉的十節度精銳,也還是打出了非常不錯的戰績。在書中,宋江甚至還擊潰了壓制宋朝多年的大遼,讓遼國皇帝向大宋俯首稱臣——如果拋開正史不去細究這場戰役是否真實合理,那麼宋江的戰績可以稱得上輝煌了。但是要知道,劉備的對手可是威名赫赫的曹操、周瑜、陸遜這些名將,而宋江的主要對手卻是踢球出身的高太尉,以及在歷史上並不出名的幾個賊寇,這個差距天上地下。
更重要的問題在於:宋江打了那麼多勝仗,卻並沒有讓人覺得他有多強,反而更給人一種“欺軟怕硬”的感覺。只要是在梁山主場作戰,就能利用地形和將領人數優勢擊敗對手,而一旦下了山要打攻堅戰,要和高手正面硬剛,就充分暴露出綜合實力的不足。
破連環馬之戰,呼延灼的兵力是馬軍三千、步軍五千,副將只有韓滔、彭玘、凌振這幾個三流角色;梁山這邊主場作戰以逸待勞,兵力上萬,將領則有吳用、林沖、秦明、花榮、徐寧、孫立等等,後來又得到了魯智深、武松、楊志等一流戰力的支援,最終一通圍毆輕鬆取勝;
祝家莊之戰,宋江帶了六千多兵馬和吳用、林沖等精銳,祝家莊那邊加起來兵力一兩萬,真正能打的將領只有欒廷玉等四五個人,結果打了兩次都沒打下來,最後靠吳用暗通了孫立臥底,才拿下祝家莊;
而到了第一次大名府戰役,面對高牆深溝嚴密防守,宋江就沒能完成救出盧俊義的既定目標。當時梁中書的主力是李成、聞達和索超的一萬五千兵馬,後來蔡京又派關勝率一萬五千兵力助戰;梁山這邊宋江帶的兵馬估計為上萬人,精銳將領全數出動,雖然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但還是沒能救出盧俊義,最終以宋江患病退兵結束。後來還是吳用統兵帶隊發起第二次戰役,裡應外合才拿下了大名府。
以上戰例說明,宋江的戰果基本都建立在客觀條件佔優的基礎之上,一旦離開了梁山八百里水泊的地形屏障,或者兵力和將領沒有優勢,打起來就會非常捉襟見肘——特別是後期的徵方臘戰役。像劉備這樣以寡擊眾、以弱克強,以幾千人馬對抗曹操數十萬大軍的豪邁,宋江是萬萬做不出來的。
在英雄表現上,宋江甚至還不如晁蓋。晁蓋帶著阮氏兄弟和十幾個漁夫就敢和五百官軍廝殺,後來又帶著一百多個人殺到江州劫法場,充分展現了一個豪俠的風範。而宋江從來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次出征都是帶上大隊人馬,擺開了陣勢步步為營,雖然客觀上實現了梁山的更好發展,卻絲毫看不到劉備和晁蓋身上的革命浪漫主義情懷。
所以說,宋江的格局始終無法超脫弱肉強食的原始叢林法則,雖然以不擇手段的權術之道籠絡了人心,最終卻在更加殘酷的政治鬥爭中斷送了性命,還拉上了眾多兄弟陪葬;而劉備卻能在屢戰屢敗中頑強生存,在群雄逐鹿的亂世依靠人格魅力吸引了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一大批仁人志士為共同的理想奮鬥,最終三分天下改寫歷史。
宋江作為一個小吏出身的綠林草莽,能夠佔山為王成就一番事業,當然也有其成功之道。但是把宋江和劉備相提並論,無論是品德還是能力都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之上。
《三國演義》中的劉備雖然也有狡詐的一面,比如借荊州時就在魯肅面前充分展現出了梟雄的本性——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但劉備百折不撓的壯烈一生,足以擔當得起曹操的這句評價: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
4 # 向陽花開7290
我也來說說我的一點淺見,我認為劉備、宋江二人之所以事業上取得的成就不同,與以下兩方面有著重要的關係。
首先,出身不同。
劉備,字玄德,乃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正統的皇族後裔。劉備的祖父劉雄被舉為孝廉,官至東郡範令。劉備的父親劉弘早亡,少年劉備與母親以織蓆販履為業,生活非常艱苦。雖然如此,但尊貴的身份時刻提醒著劉備自己和普通人是不同的,有著匡復漢室的遠大抱負。
宋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鄆城縣宋家村人氏,未上梁山前在鄆城縣衙當一個押司,相當於現在的縣政府辦副主任或專職秘書。在北宋,所謂“官吏”是分開的兩個概念,官就是官,吏就是吏,吏的地位較低,吏永遠不能為官。官和吏的區別相當於現在的公務員編制和事業單位編制。宋江從內心深處並沒有過想要推翻統治取而代之,只是一心想當個好官,後期才會出現招安。
其次,所處的時代背景決定的。
劉備處在東漢東漢末年,由於統治者政權由於不斷更迭和動搖,以致於朝綱紊亂,政治腐敗到了極點,而社會上流民遍地,暴動不斷出現,地方豪強勢力藉機迅速增強,並紛紛起兵割據自立,相互爭奪,東漢統治名存實亡。亂世之中,一代梟雄與英雄人物競相湧現。
宋江生活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期,宋徽宗在位時不理朝政,聽信讒言,一頭紮在藝術的海洋裡不能自拔。朝政由大奸臣蔡京把持,他與宦官童貫、楊戩、梁師成、李彥,權臣王黼、高俅、朱勔等,把持朝政,竭全國之財,供其揮霍。濫用職權、罔顧法律,好多人被逼的走投無路。正所謂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大家都是迫不得已為了尋求生路。
-
5 # 讀史觀察局
宋江與劉備和劉備是《水滸傳》和《三國演義》裡面的男一號,但是兩個人卻各不相同。《水滸傳》是江湖忠義,是官逼民反,而《三國演義》劉備卻是皇族後裔逐鹿天下,從一開始兩個人的出發點不一樣,導致了後面所有的一切就不一樣了。
第一點:出發點不同正如我剛開始說的兩個人的出發點不同。宋江首先是為官之人屬於同志階級,只是在後來統治者昏庸無道被逼反上梁山,後來又在朝廷的招安下又歸順於朝廷,最後為了自己的江湖忠義獻出了生命。平民階層的眼界決定了宋江的高度。而劉備不一樣,劉備是純正的皇室後裔,劉備生來就是為了天下,為了自己能做皇帝而奮鬥,更是三顧茅廬請來諸葛亮來輔佐自己,最後建立蜀國,雖未能統一天下,但也是一國之君。
第二點:格局不同(也導致後來劉備的事業比宋江成功很多)兩個人都是打著替天行道的旗幟,但是宋江的替天行道格局比劉備小太多。宋江就如同是鄉村赤腳醫生只能夠在框架內看一些感冒等小病,而劉備就是國際知名醫生專門治療疑難雜症,最終劉備建立蜀國,形成了三分天下。而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最後收拾了方臘,但是自己的108將損失殆盡最後自己也殞命。這兩個人對替天行道的理解不同,宋江內心認可這個朝廷,但是看不慣一些官員的表現,所以,反上梁山,我總結為表象替天行道。劉備結識各路英雄好漢,志同道合的人,為建立一個統一王朝而努力,甚至三顧茅廬請到了當時有名的謀士諸葛亮,我總結為具象替天行道。
第三點:人品差異宋江雖然以不擇手段的權術之道籠絡了人心,最終卻在更加殘酷的政治鬥爭中斷送了性命,還拉上了眾多兄弟陪葬;而劉備卻能在屢戰屢敗中頑強生存,在群雄逐鹿的亂世依靠人格魅力吸引了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一大批仁人志士為共同的理想奮鬥,最終三分天下改寫歷史。《三國演義》中的劉備雖然也有狡詐的一面,比如借荊州時就在魯肅面前充分展現出了梟雄的本性——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總結:宋江和劉備不具有可比性,不在同一個時代,但卻又可以對兩個人進行類比分析。 -
6 # 時間的穿越者
宋江和劉備不能相提並論。
第一,宋江和劉備的格局不一樣,劉備要的天下,宋江要的苟安。
第二,二者能力相差太遠,劉備是手下謀臣如雨,諸葛亮,法正,李嚴等,都是官僚集團,有文化,上層人物,宋江呢,基本上是平民,文化水平最高的秀才。
-
7 # 老蟲
宋江和劉備最大的區別在於,宋江頭上有一個“大宋皇權”壓著,而劉備卻沒有這樣的負擔。
宋江為什麼要“招安”,因為只有“招安”,才能徹底的擺脫“梁山賊”、“強盜”的名號,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這時候皇權思想正盛,在人們心中“皇帝”還是不可動搖的。
宋江也不是沒想過要自立,李逵就經常說,“殺上東京,讓哥哥做皇帝”。
但是,梁山看似強大,但比起大宋王朝,真的不夠看。
雖然宋朝被這個欺負,被那個打,還年年上供,但也不是梁山這些人能夠說推翻就推翻的。
回過頭來,梁山還是想靠著大宋這棵大樹的。
不然怎麼說,“想升官,殺人放火受招安”。
宋江和吳用做的種種謀略,不斷地攻城略地,發展壯大。
就是為了有一天能夠入宋朝法眼,接受招安,搖身一變成為大宋官員。
而劉備的處境就不一樣。
三國是個皇權沒落的年代,曹操甚至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是多麼大逆不道的事,但是在當時,這件事就被默許了。
所以才有了群雄並起,諸侯爭霸的場面。
所以劉備根本就沒有“皇權壓制”的心理負擔,不用想著那個“高高在上”的皇帝。
劉備還自稱“皇叔”呢,原本這就是一個“欺君”的行為。
但是漢獻帝想利用劉備“搞事情”,還默認了這個“皇叔”,你說氣不氣人。
劉備還利用這個冒牌“皇叔”的名號,真的騙取了一些人的信任,前來輔佐他,希望他能“興復漢室,一統中原”。
於是劉備的爭霸途中又多了一塊“籌碼”——“漢室正統”的名號。
劉備之所以比宋江成功,因為所處的背景不同。
劉備所處的是亂世,是建立新的“正統”的階段,每個人都在證明自己是“正統”,是在平等的競爭。
而宋江所處的還是治世,梁山從一開始就被定性為“賊”。所謂“名不正,言不順”,所以從梁山誕生的那一天起,他就註定滅亡,宋江就不可能成功。
回覆列表
宋江與劉備雖都是農民起義,但兩者目標和戰略眼光不一樣。宋江是江湖忠義為核心,宋江核心思想本意無政權更替之心。至始至終忠義是宋江的思想核心。而劉備是聚天下英雄為齊,舉一隅豪傑之力匡扶漢室,想恢復大漢王朝,重新使國家統一。這兩人的思想和目標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