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浙漂伐木累
-
2 # 醉美人民
寶寶的成長搖籃36分鐘前一:首先,父母要注意去發現孩子打人行為背後的心理需要,有的孩子是因為覺得打人好玩,可能是小時候有打人行為時,大人覺得好玩而無意中傳遞給孩子這樣的資訊,強化了孩子的這個行為。還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之所以打人,是因為內在的情緒沒有發洩出去,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因此便透過直接動手打人的方式來解決。另外,還有的孩子是在尋求一種過度關注,當孩子經常被忽略或者平時被關注的較少時,便會透過打人的行為來引起父母或老師的關注。因此,父母第一件事情要做的不是去糾正孩子的打人行為,而是要先問問自己,孩子為什麼打人,藏在背後的心理原因是什麼?二:對於不同的可能原因,父母需要有不同的迴應方式。如果孩子覺得打人好玩,養成了習慣,我們就需要及時制止他們,告訴他們:“打人不可以,不可以這樣做,這樣做不對。”一般來說,幾次告知孩子就不會再繼續這樣做。但是,如果孩子是因為內在情緒問題而打人,這個時候僅僅告訴他不要打人就作用不大了。這個時候父母要做的是瞭解孩子的情緒來源,試著去理解孩子的情緒。孩子有了情緒就去打人,說明他們還不知道有什麼更好的方法來發洩情緒,或者他們還不瞭解自己的情緒,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只是感覺心煩意亂,便透過最簡單的方式——打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時父母要怎麼做呢?那就是去理解、共情孩子的情緒,同時為孩子的行為立界線。例如,父母可以對孩子說:“我知道你沒有拿到積木,你很難過,你可以難過,這沒關係,但是不可以打人,打人是不對的,我們一起想想,還可以做什麼把身體裡的難過情緒釋放出去?”透過上面的共情對話,父母幫助孩子把情緒說出來,同時讓孩子一起想一想,當下次再有這樣的情緒出現時,除了打人,還可以怎麼去做。在這樣的情緒時刻,是父母幫助孩子學會表達情緒的最佳時機。有的父母說,我也和孩子共情,我也和孩子說了這些話,可是沒有用呢?在這裡我們要留意,我們這樣說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改變孩子、控制孩子的行為,還是真的想要去理解孩子,真的去接納孩子的情緒呢?當我們發自內心的去接納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而不是受到懲罰或指責,那麼他們的不良行為便會逐漸減少至消失。三: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孩子想要尋求關注,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而打人。當父母瞭解到孩子有被關注的需求時,孩子最需要的便是與父母的特殊時光。這一情況在有二寶的家庭中更加常見,尤其是二寶剛剛出生,大寶很可能會更加想要吸引大人的關注,而表現出一些“不良行為”。當我們瞭解了大寶的需求,增加陪伴時間或者陪伴質量,同時積極關注孩子做得好的行為,孩子便不會繼續透過打人的方式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去“看見”孩子,向內看,而不是隻看到表面的行為。 寶寶的成長搖籃5粉絲 · 19贊搜尋三歲孩子愛打人孩子脾氣暴躁怎麼辦3歲寶寶愛打人孩子叛逆期多久一歲多寶寶教育2歲叛逆期該如何教育
-
3 # 的雲飄過
前幾天聽同事和我講她家的兒子3歲了,上幼兒園的小班,最近只要不高興或者是要求沒得到滿足,就會動手打人。老師也跟她反映,孩子在幼兒園時,喜歡推搡另的小朋友,還經常和其它小朋友爭搶玩具等。一旦掙搶不到還會伴隨著一些攻擊性的行為。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攻擊性行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十分常見的行為,這也是兒童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
有些父母認為,小孩子打人是因為年紀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會改。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幼兒期的打人行為一旦形成習慣,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對此,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視才行。
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如果父母不進行正確引導,就會加劇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因此只有進行正確的引導才能將攻擊性行為轉化為忍耐、堅毅等優秀品質。以下給父母提供幾種正確引導孩子的方法:
對孩子的行為說不
當孩子表現出攻擊性行為的時候,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時制止。父母可以說:不可以打人。用這種簡單直接並且明確的方式表達出來,但是在說不的時候,也要注意態度。強調愛、平靜、溫和的教育,切不可採用以暴制暴,甚至體罰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2、淨化孩子的成長環境
避免孩子在看電視時選擇那些充斥著打鬥的場面,因為孩子還小,有的時候看到打打殺殺的,他感覺很有趣,就會模仿起來。
2-7歲之間的孩子具有強烈的模仿慾望,有的時候除了模仿父母,還會模仿電視節目中的人物等。因此,父母除了以身作則外,還應該給孩子選擇健康的動畫片或者電視節目看。
3、教孩子用正確的方式吸引別人的注意
孩子處於這個年齡階段表達能力有限,免不了有的時候想透過肢體動作來和別人打招呼,以引起別人的注意。
因此,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先不要武斷的下結論,應該去了解下孩子為什麼要打人。如果是這類引起別人注意的想法,那麼父母就有必要告訴孩子如何用正確的方式和別人打招呼。
例如,可以這樣告訴孩子:“如果你想和別人打招呼,可以叫小朋友的名字;或者是輕輕的拍拍他的肩膀,而不是用力的打人或者去推人。因為這樣是不安全的。”
4、透過飼養小動物來培養孩子的愛心
喜歡攻擊別人的孩子,有的時候是由於缺少必要的愛心,這種情況下,父母可以試著買一隻小動物回來。教孩子養小動物的同時,讓孩子感受愛護小生命,這樣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善良品質。因為一個有愛心的孩子,往往會懂得愛護別人,而輕易攻擊、傷害別人。
透過以上方法,父母正確的加以引導,就可能慢慢引導孩子減少攻擊性行為的出現。
-
4 # 獨一無二UniqueChild
3歲的孩子打人是一個常見的問題。這個“學步兒打人階段”,通常出現在18個月到3歲左右。
在這個階段,由於自身願望和能力發展之間的不平衡,孩子通常有各種各樣的強烈情緒,情緒需要出口,而Ta們的語言發展還不完善,不能透過語言有效的表達情緒。打人就是Ta們宣洩強烈情緒的其中一種方式,儘管是錯誤的方式。打人有時也是孩子瞭解自身力量,或者試探行為邊界的一種方式。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因果關係”的概念還不完善-----不知道家長的“懲罰”是因為Ta打人,Ta還不能將這兩者聯絡起來。而且,懲罰後,孩子由於不理解很容易忘記,加上自我控制能力不完善,在下一次出手打人時,Ta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也想不起來家長對Ta的教誨。因此家長懲罰他,好像沒有什麼作用。
家長不用過於緊張,我們只有釐清了孩子打人的可能原因,才能更好的幫助Ta。
學步兒打人的可能原因:
(1) 這個階段的孩子打人一般沒有惡意,並不是想傷害他人。當Ta們試圖試探行為邊界,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培養獨立性的時候,Ta們容易把打人作為向其他同齡人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有的時候是溫和好玩的打,作為溝通的一種方式。有的時候是重重的打,讓人不知道怎麼回事,被Ta這樣猛烈的攻擊。
(2) 孩子想了解自己的力量和身體的哪個部位可以做什麼時,也會出現打人的行為。Ta們把“打”作為一種實驗。無論是與聲音有關的 (打桌子或椅子),玩具(打鼓),還是針對同齡人(得到迴應或引起注意),孩子會把打人作為實驗的一部分,以不斷地瞭解自己和周圍的世界。
(3) 孩子有時會把無法表達或未被允許表達的情緒和感受藏起來。如果孩子沒有積極有效地發洩挫折感和焦慮的機會,就會導致這些積存的情緒轉變為攻擊性,進而導致攻擊行為。簡而言之,孩子有些情緒得不到發洩,又缺乏成熟的語言技能表達自己,Ta們就會用身體攻擊別人來抵消Ta們感到的困惑和挫折。這在學步兒中很常見,因為Ta們正在學習情緒的表達方式,在找到積極和正確的表達方式之前,可能會出現不合適的表達方式。
(4) 孩子從周圍的環境中學會與世界互動的方式。如果Ta們在電視電腦手機中,或者生活社交中,看到攻擊行為,就極有可能模仿。這也是學步兒打人的一個主要原因。
總之,學步兒的打人,並非成年人心目中的“暴力”,而是特定年齡段的特殊行為。孩子想控制環境、排斥干擾、宣洩困惑,同時Ta們缺乏體會他人感受、語言表達、控制衝動、預見後果的能力,也缺少社交技巧和經驗,於是容易出現攻擊行為。
家長可以從以下方面為孩子提供幫助,來改善這種行為:
(1) 題主不用體罰的方式教訓孩子是對孩子有好處的。如果我們用打屁股等懲罰方式教訓打人的孩子,那麼Ta透過打人來表達自己的可能性會進一步增加。
(2) 兒童的社交能力是在不斷的體驗和練習中逐漸開發的。如果孩子缺乏同伴環境,就不容易學會正確的社交技巧。建議父母首先在家裡和孩子玩一玩交朋友的角色遊戲,透過遊戲教孩子社交技能,給孩子建立社交規則,併為行為設定明確的界限,哪些行為可以做,應該怎樣做。然後,多帶孩子與同齡孩子玩,向他示範如何與同伴開啟社互動動。
孩子出現打人的行為,家長通常的反應就是“跟你說了不要打人!不要xxx,你再打人我就xxx”。其實重點不是制止孩子不打人,而是要向孩子示範什麼行為是恰當的行為,不僅僅是語言指導,也需要具體的行為示範。可以帶上幾個孩子不那麼要緊的玩具,從交換玩玩具開始。
表揚孩子良好的社交行為,尤其是Ta表現溫柔善良的時候。讓孩子知道哪些動作會讓對方疼痛、難過。同時我們也要有耐心,因為孩子需要達到一定的年齡才能理解他人的感受。
(3) 幫助孩子學習透過健康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情緒。例如,如果Ta很生氣,可以讓Ta在床上或沙發上跳一跳,或者玩枕頭大戰,或者帶Ta出去散步。同時,幫助孩子學習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例如,“我發現你現在很生氣”“你的情緒小怪獸跑出來了嗎?”這可以驗證孩子的感受,鼓勵Ta們用語言而不是身體動作來表達情緒。
(4) 我們平時多花時間全心全意的陪伴孩子,滿足Ta被關愛的心理需求,而不是需要孩子透過打人的方式才能尋求到我們的關注。
(3) 注意留意孩子在電視上或其它螢幕上觀看的節目,不要讓孩子看到太多的攻擊性行為。孩子與同伴玩耍時,也需要仔細觀察。出現打人行為時,父母必須介入,停止孩子傷害他人的行為“打人會傷害別人!”,並抓住Ta的手,告訴Ta“溫柔地、輕輕地碰、輕輕地摸”,同時用動作給他示範。
回覆列表
三歲寶寶老喜歡打人,該怎麼教育
我來答共1條回答
zytdewoLV.132016-12-25
一、寶寶為什麼會動手打人?
原因一:寶寶誤會了家長的“稱讚”
● 爸爸媽媽抱著寶寶嬉戲的時候,有時寶寶會無意識地拍打家長的臉,而且發出快樂的笑聲。此時如果錯誤地引導和強化這個動作,誇他們長了本領,或者覺得動作卡通,乾脆親含其小手錶示“做得好”,寶寶可能會誤認為“拍打”就是表達“高興”和“喜歡”情感的方式。
原因二:寶寶用打人在試探
● 有的孩子在家不打人,進入群體交往時會去打小夥伴。有時打人,是因為他還不會與別的孩子交往,他是想表示友好;有時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有時是在用肢體語言與別人交流,只是他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動作幅度和力度。
原因三:寶寶愛打人 為了不受冷落
● 兩歲左右的小孩,處於自我意識高速發展的階段,會很在乎別人是否注意到她,當發現自己被冷落時,常會產生不安的情緒,哭鬧、摔東西、打人等異常行為便隨之出現。
原因四:模仿電視節目中的暴力場面
● 寶寶無意中看到暴力,有打鬥場面的電視節目,包括某些進口的動畫片,寶寶會模仿電視節目中的暴力場面。因此家長有必要幫寶寶挑選內容健康的動畫片和其他電視節目,陪寶寶一起看電視,一邊講道理。
原因五:模仿爸爸媽媽愛打人、動作粗魯等不良的習慣
● 爸爸媽媽有愛打人、動作粗魯等不良的習慣,或者存在家庭暴力。爸爸媽媽應該用良好的行為規範來影響寶寶,不要讓不良的行為習慣傳給寶寶。例如粗魯的言行、打情罵俏等。
原因六:宣洩內心的孤獨
● 爸爸媽媽工作忙或耽於玩樂,很少照料寶寶,很少跟寶寶溝通,寶寶內心孤獨,也會以打人行為來宣洩。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多花時間陪伴寶寶,好好重建孩子內心深處的安全感,就十分重要。
原因七:鉛中毒或其他重金屬中毒
● 鉛中毒或其他重金屬中毒,導致寶寶脾氣暴躁和愛打人。由於汽車尾氣汙染和裝修汙染,因血鉛超標引發的煩躁和打人行為越來越多發,有必要引起家長的關注。多飲牛奶,綠豆湯,少到交通幹道邊玩耍,可預防和治療血鉛偏高。在醫生的指導下適度補充必要的微量元素,也很重要。
二、寶寶打人時,你這樣做
情況一:打小朋友
正確態度:及時制止寶寶,鄭重告訴他“不能打人”,“打人是不好的行為”。不要用商量的口吻制止,如“我們不打小朋友了,好嗎?”這會讓他覺得打人是可以商量的。
查明原因:寶寶打人的起因通常有9種,如不恰當地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爭搶他人的物品、保護自己的物品、爭奪空間、幫助好朋友或受人唆使、遊戲或其他活動的糾紛、他人違反紀律和行為規則、無故挑釁或欺負他人、報復還擊。
教育引導:表明你對他打人的態度,給他講道理。如果寶寶用錯誤方式向小朋友表示友好,就應告訴他,“你喜歡他,可以和他拉拉手”,“告訴小朋友‘我喜歡和你玩’”。也可以教寶寶跟別人分享玩具、食物;如果是因為其他小朋友不對,應該用其他的方法解決問題,例如,別的小朋友先打你,你要告訴他:“請不要碰我!”或者用力地推開他,還可以告訴大人。如果寶寶情緒十分激動,聽不進道理,可以暫時“冷處理”,等他冷靜後再說。
情況二:打大人
正確態度:堅決制止並進行批評。但不要用過激的反應強化寶寶打人的意識,如他在玩鬧中打了爺爺,火冒三丈的爸爸一巴掌下去,“看你下次還敢打人!”
查明原因:寶寶打大人的原因與打小朋友的原因不同,更多的是出於模仿、受人指使、學習強化。
教育引導:你首先檢討自身。寶寶的打人行為實際與你的影響有很大關係,有的家庭夫妻爭吵,相互謾罵,大打出手,這些都是寶寶最直接的負面教材;有的爸爸習慣用體罰方式懲罰寶寶,寶寶就容易模仿打人的行為,認為這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所以,當寶寶打大人時,你應以身作則,不用暴力解決問題,而是耐心講道理,給寶寶提出希望,告訴他今後努力的方向。當寶寶的打人行為有所反覆的時候,你要保持一顆寬容的、善待寶寶的愛心,允許其反覆,不操之過急。@創業小巖cyxy001122 @康大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