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命召集令
-
2 # 白老師談健康
痛經又稱原發性痛經,是以小腹疼痛為主症,並隨月經週期而發作 的婦科臨床常見病症。一般多發在經期前1、2日或行經第1天,隨後 即逐漸減輕至消失,偶見有延緩至經淨或於經淨後始發生疼痛者。疼 痛程度有輕有重,劇烈疼痛常歷時半小時至2小時,繼而為陣發性中等 度疼痛,12~24小時逐漸消失。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亦可波及全腹 或腰骶部作痛,或有外陰、肛門墜痛。嚴重疼痛可出現噁心、嘔吐、面色 蒼白,冷汗淋漓,甚至昏厥。本病多發生在青春期未婚女性,屬於中醫 學“痛經”範疇。
診斷要點
1. 痛經以隨月經週期發作為特徵,以小腹疼痛為主症。
2. 疼痛程度有輕有重,劇烈疼痛常歷時半小時至2小時,繼而為 陣發性中等度疼痛;部位以全腹或腰骶部作痛,或有外陰、肛門墜痛。
3. 嚴重疼痛可出現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冷汗淋漓,甚至昏厥。
辨治原則
痛經的辨證要點,關鍵是辨別疼痛的時間、部位、性質以及程度,再 結合全身症狀及舌脈之象,正確判斷其寒、熱、虛、實屬性。
1. 疼痛時間,本病經前、經期疼痛者屬實,或虛中挾實;經後痛者 屬虛。
2. 疼痛部位,痛在小腹正中者,多為血瘀或血虛;痛在小腹兩側 者,多為氣滯;腰骶部疼痛者,多為腎虛。
3. 疼痛性質,拒按者屬實,喜按者屬虛;得熱痛甚者屬熱,得熱痛 減者屬寒;脹甚於痛者,多以氣滯為主;痛甚於脹者,多以血瘀為主;刺 痛者多為瘀血相攻,絞痛者多為寒瘀交阻;持續抽掣性疼痛,多以瘀血 為主;陣發性劇痛,多為氣滯血瘀。尚須全面參合,知常達變,才能識其 本質。
4. 本病病機實證為“不通則痛”,虛證為“不榮則痛”,故總的治則 以調養氣血為主,但需根據“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經期調血止 痛治標,平時辨證求因治本,並結合辨證情況以施治。
5. 由於本病多虛實夾雜,故在治療上尤須審度證候之虛實偏重, 抑或虛實並重,而予補中寓通、通中寓補、通補兼施等法。
處 方
1. 氣滯血瘀證:經前或經期小腹疼痛拒按,行經量少,淋漓不暢, 血色紫黯有血塊,或呈腐肉片樣物,塊下則疼痛減輕,經前乳房作脹,胸 悶不舒,舌質紫黯,舌邊或有瘀點,脈沉弦或弦緊。治宜理氣行滯,化瘀 止痛。
↗基本處方 膈下逐瘀湯(《醫林改錯》)或八物湯(《醫壘元戎》): 桃仁、紅花、當歸、甘草各9g,川芎、赤芍、五靈脂、丹皮、烏藥各6g,香 附、枳殼各5g,延胡索3g。加水煎服。
↗備選處方
(1)八物湯(《醫壘元戎》):當歸、芍藥各12g,川芎6g,熟地、川楝 子各10g,木香6g,檳榔9g,延胡索12g。加水煎服。
(2)加味烏藥湯(《證治準繩·女科》):烏藥6g,制香附9g,木香 6g,延胡10g,青、陳皮各6g,當歸10g,赤芍10g,山楂10g,益母草 15g。加水煎服。
(3)痛經湯(夏桂成經驗方): 當歸10g,赤芍10g,青風藤15g,川 桂枝5g,肉桂(後下)3g,制乳沒各6g,延胡索10g,制香附9g,石打穿 15g,紅花9~15g,益母草10g,鉤藤10g,琥珀粉(另吞)3g。加水 煎服。
(4)宣鬱通經湯(《傅青主女科》)加減:赤白芍各10g,當歸10g,牡 丹皮10g,炒山梔9g,柴胡5g,制香附9g,川鬱金6g,黃芩9g,甘草6g, 五靈脂10g。加水煎服。
(5)香桂胡珀湯(《中醫婦科驗方選》王子瑜方):沉香末3g(或以 木香10g代之),肉桂10g,醋延胡10g,琥珀末3g,細辛3g。加水煎服。
2. 寒凝胞中證
陽虛內寒證:經期或經後小腹冷痛喜按,得熱痛減,經量少,經色 黯淡,腰腿痠軟,小便清長,脈沉,苔白潤。治宜溫經扶陽,暖宮止痛。
↗基本處方 溫經湯(《金匱要略》)加減:吳茱萸、麥門冬各9g, 當歸、芍藥、川芎、人參、生薑、半夏、牡丹皮、阿膠(另烊)、桂枝、甘草各 6g。加水煎服。
↗備選處方
(1)當歸四逆湯(《傷寒論》): 當歸12g,白芍、桂枝各9g,細辛 15g,木通(或通草)3g,炙甘草5g,大棗9枚。加水煎服。
(2)艾附暖宮丸(《仁齋直指方》):吳茱萸、生地黃、當歸、川芎、白 芍、黃芪各6g,官桂、續斷各5g,香附12g。研成細末,混合均勻,製成 丸藥。
(3)補陽消癥湯(夏桂成經驗方): 當歸、赤白芍、淮山藥、丹皮、茯 苓、川斷、菟絲子、鹿角片各10g,石見穿15g,五靈脂9g,生山楂10g。 加水煎服。
(4)溫土毓麟湯(《傅青主女科》): 巴戟天、覆盆子各30g,白朮 15g,黨參10g,淮山藥15g,神曲3g。加水煎服。
(5)溫胞飲(《傅青主女科》): 白朮、巴戟天各30g,黨參、杜仲、菟 絲子、山藥、炒芡實各10g,肉桂6g,附子3g,補骨脂6g。加水煎服。
寒溼凝滯證: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得熱痛減,按之痛甚,月經後 期,經量少,經色黯黑有塊或黑豆汁樣,畏寒,手足欠溫,帶下量多,苔白 膩,脈沉緊。治宜溫經散寒除溼,化瘀止痛。
↗基本處方 少腹逐瘀湯(《醫林改錯》)加味:小茴香1.5g,幹 姜、元胡、沒藥、川芎、官桂各3g,赤芍、五靈脂各6g,當歸、蒲黃各9g, 蒼朮6g,茯苓9g。加水煎服。
↗備選處方
(1)脫花煎(《景嶽全書》):當歸、川芎各10g,肉桂、紅花各6g,車 前子、牛膝各10g,加水煎服。
(2)吳茱萸湯(《傷寒論》):吳茱萸6g,人參9g,生薑18g,大棗4 枚。加水煎服。
(3)溫浴方:經前5~6天於熱水中通身洗浴,以蔥白一握,胡荽 60g,經前煎湯頓服。
(4)藥熨法:生薑120g,花椒60g。共搗細末,炒熱包熨痛處。
(5)塞法:蛇床子、五倍子、艾葉各15g,公丁香、雄黃、枯礬各9g, 麝香0.3g。研細末,煉蜜為丸,再將藥丸製成條狀並納入陰道深部,每 日1丸,連用3丸。
3. 溼熱下注證:經前、經期小腹刺痛或脹痛,拒按,有灼熱感,或伴 有腰部脹痛,或平時小腹部疼痛,經前疼痛加劇,月經不調,經色黯紅, 質稠或有塊,平時帶下色黃或有穢臭,時伴低熱起伏,舌紅、苔黃或膩, 脈弦數或滑數。治宜清熱除溼,化瘀止痛。
↗基本處方 清熱調血湯(《古今醫鑑》)加味:牡丹皮、生地、當 歸、白芍、香附、桃仁、元胡9g,黃連、川芎、紅花各6g,莪術3g,紅藤 15g,敗醬草10g,薏苡仁12g。加水煎服。
↗備選處方
(1)芍藥湯(《素問病機氣宜》):芍藥15g,炙甘草5g,木香5g,檳 榔、肉桂、當歸、黃芩各9g,黃連8g,大黃6g。加水煎服。
(2)敷法: 白芷、川烏、草烏各6克研末,用蔥汁、蜂蜜調敷痛處。
4. 氣血虛弱證:經後小腹隱隱作痛,少腹及陰部空墜不適,喜按, 月經量少,色淡質清稀,面色無華,食慾不振,精神倦怠,舌淡苔薄,脈細 弱。治宜益氣養血,調經止痛。
↗基本處方 聖愈湯(《蘭室秘藏·瘡瘍門》)合十全大補湯(《和 劑局方》):黨(人)參15g,黃芪12g,熟地、當歸、川芎、生地各9g,白朮、 茯苓、炙甘草、白芍、熟地黃各30g,黃芪12g,肉桂3g。加水煎服。
↗備選處方
(1)八珍東加減(《正體類要》):黨參15g,白朮10g,茯苓10g,當 歸10g,白芍10g,熟地黃10g,川芎、炙甘草各5g,合歡皮9g。加水 煎服。
(2)當歸芍藥散(《金匱要略》): 當歸9g,芍藥30g,川芎9g,茯苓 12g,澤瀉15g,白朮12g。加水煎服。
(3)膠艾湯(《金匱要略》): 當歸10g,熟地、白芍各12g,川芎6g, 阿膠(另烊)、艾葉各12g,甘草6g。加水煎服。
(4)腸寧湯(《傅青主女科》): 當歸、熟地各30g,黨參、麥冬、阿膠 (另烊)、淮山藥各9g,續斷6g,甘草3g,肉桂1g。加水煎服。
(5)小營煎(《景嶽全書》):當歸6~9g,熟地6~9g,芍藥(酒炒) 6g,炒山藥6g,枸杞子6~9g,炙甘草3~6g。加水煎服。
5. 肝腎陰虛證:經後小腹綿綿作痛,經來色黯淡量少質薄,腰膝酸 軟,頭暈耳鳴,健忘失眠,或有潮熱,舌質淡紅,脈細弱或沉細。治宜益 腎養陰,調經止痛。
↗基本處方 調肝湯(《傅青主女科》): 當歸、白芍、山茱萸、阿膠 (另烊)各10g,巴戟天3g,山藥15g,甘草3g。加水煎服。
↗備選處方
(1)益腎調經湯(《中醫婦科治療學》): 巴戟天、熟地、續斷、杜仲、 當歸、白芍、臺烏藥各10g,焦艾葉、益母草各12g。加水煎服。
(2)調經止痛湯(《中醫婦科驗方選》黃繩武方): 當歸10g,川芎 9g,香附12g,白芍24g,甘草6g,枸杞子15g。加水煎服。
(3)補腎育宮湯:當歸10g,白芍10g,淮山藥10g,熟地10g,川續 斷10g,菟絲子10g,紫河車(先煎)10g,茺蔚子15g,炙甲片(先煎) 10g。加水煎服。
(4)貼臍法:元參、白芷、當歸、赤芍、肉桂、大棗、生地各30g,麻油 1000g,黃丹360g。製成膏劑貼臍。
警 示
1. 痛經在經前、經期小腹刺痛或脹痛發作,此期應注意保暖,忌食 生冷。
2. 痛經疼痛發作劇烈出現暈厥,四肢逆冷時應採取應急措施,如 針灸、服鎮痛藥等,尋找原因,對症治療。
3. 注意與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的痛經鑑別,屬於內異症 的痛經發作較劇烈,應當有針對性治療。
-
3 # 疼痛博士何明偉
痛經是指行經前後或月經期出現下腹疼痛、墜脹,伴腰痠或其他不適。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痛經是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繼發性痛經是指盆腔器質性疾病所引起的痛經。
繼發性痛經的治療主要這針對原發疾病的治療,我們這裡主要講述下原發性痛經。
那麼,哪些是引起原發性痛經的因素呢?
原發性痛經的發生主要與月經時子宮內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關,是造成痛經的主要原因,它可引起子宮平滑肌過強收縮,血管痙攣,造成子宮缺血、乏氧狀態而出現痛經。其他因素如血管加壓素、內源性縮宮素以及β-內啡肽等物質的增加;精神、神經因素等都可以引起痛經。
痛經的表現
疼痛多自月經來潮後開始,最早出現在經前12小時,以行經第1日疼痛最劇烈,持續2~3日後緩解。疼痛常呈痙攣性,可伴有噁心、嘔吐、腹瀉、頭暈、乏力等症狀,嚴重時面色發白、出冷汗。所以,受痛經的困擾,很多女性在每個月的那幾天都很痛苦,嚴重的可以影響日常生活。
對於原發性痛經的治療,我們通常從以下幾個方面:
1、一般治療:透過心理治療,緩解緊張和焦慮;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生活規律,適度鍛鍊;注意經期保暖;禁食寒涼的食物;保持經期衛生等。
2、藥物治療:中成藥包括元胡止痛片、婦女痛經丸、田七痛經膠囊、痛經寶顆粒、痛經貼等等。西藥包括芬必得、必理通、酮洛芬、倍芬等等。
3、神經阻滯治療:建議去正規醫院疼痛科就診治療。
希望廣大女性透過上述方法能夠很大程度的遠離痛經。
-
4 # 大夫黃曉鷗
原發性痛經與繼發性痛經的區別 ?
原發性痛經—— 多是由於子宮發育不良、子宮頸口狹窄、子宮過度屈曲或膜樣月經,即大片肥厚子宮內膜或子宮內膜管型在排出時引起子宮劇烈收縮導致的經期腹痛。
繼發性痛經—— 是指正常行經一段時間後,始發生痛經者.多由於生死器官的器質病變所引起,如生殖器炎症,子宮內膜異位症,腫瘤等。
原發性痛經最常見於20-30多歲女性,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髮生率逐漸下降,而繼發性痛經逐漸增多。
原發性痛經能根治?
原發性痛經經過系統的、規律的,週期的治療80%以上的患者可以調理好理想狀態,但日常生活工作中,需對引起痛經的誘因進行控制,具體如下:
注意飲食,經期不吃寒涼食物;不能勞累;經期不能同房,尤其在月經即將乾淨的1-2天;部分痛經是可以預防的。
流產對於子宮來說不僅是創傷,有不少患者是在流產後開始出現痛經,因此儘可能避免流產,月經期禁止性交、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儘量減少環境汙染等也可以預防或緩解痛經的發生與進展。
-
5 # 鄧念美醫生原發性痛經與繼發性痛經的區別 ?
原發性痛經—— 多是由於子宮發育不良、子宮頸口狹窄、子宮過度屈曲或膜樣月經,即大片肥厚子宮內膜或子宮內膜管型在排出時引起子宮劇烈收縮導致的經期腹痛。
繼發性痛經—— 是指正常行經一段時間後,始發生痛經者.多由於生死器官的器質病變所引起,如生殖器炎症,子宮內膜異位症,腫瘤等。
原發性痛經最常見於20-30多歲女性,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髮生率逐漸下降,而繼發性痛經逐漸增多。
原發性痛經能根治?原發性痛經經過系統的、規律的,週期的治療80%以上的患者可以調理好理想狀態,但日常生活工作中,需對引起痛經的誘因進行控制,具體如下:
注意飲食,經期不吃寒涼食物;不能勞累;經期不能同房,尤其在月經即將乾淨的1-2天;部分痛經是可以預防的。
流產對於子宮來說不僅是創傷,有不少患者是在流產後開始出現痛經,因此儘可能避免流產,月經期禁止性交、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儘量減少環境汙染等也可以預防或緩解痛經的發生與進展。
回覆列表
提起痛經,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痛經就是經期或經期前後小腹疼痛不適,另外也可能伴有腰痠不適,病情嚴重的甚至會噁心嘔吐、昏厥等。不少女性朋友都有著痛經的困擾,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所以很多人都想盡各種辦法來治療痛經,在此之前,我們應首先了解自己屬於哪種型別的痛經。痛經又分原發和繼發性兩類。繼發性,顧名思義就是由於患有其他盆腔器質性病變而相繼出現的痛經,而原發性痛經則是在無器質性病變的前提下出現的行經疼痛,所以在診斷原發性痛經時,需要與子宮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等相鑑別,無陽性體徵者即可診斷。
痛經的患者中,絕大部分都是原發性的,這主要是月經時子宮內膜前列腺素分泌過多所致,另外也受精神等因素的影響,在青春期比較常見,通常在月經的第一天比較劇烈,隨後會逐漸緩解。而對於痛經的治療,首先是心理方面,要放鬆心態,瞭解經期的輕度不適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其次,養成良好的習慣,經常鍛鍊,合理飲食,經期尤應注意多休息,不可劇烈運動,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飲食物要健康清淡,避免菸酒。疼痛難以忍受時,可以選擇口服藥物治療,透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子宮過強程度的收縮,從而減輕疼痛,例如布洛芬,就有著很好的止痛效果,另外,口服避孕藥也是非要有用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