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強過你十倍
-
2 # A00000旅遊威威
存銀行又怎麼樣?存款都是窮人,貸款的都是富人,窮人存款銀行,富人銀行貸款買房,房價漲,租金漲,窮人也沒活路,不如存支付寶,利息高,不貸款給富人,房價我看你漲?
-
3 # 高金波
錢的本質是一種多邊協議,紙幣只是幫助這個協議運轉的工具
化繁為簡,貨幣產生的原理:(-M)=(-M),等號代表兌換。兌換後,M=M,都獲得錢。
1、基礎貨幣產生的原理:財政部與央行互換欠條,會產生基礎貨幣(央行的欠條給財政部)和國債(財政部的欠條給央行)。央行拿著財政部的欠條是錢;財政部拿著央行的欠條,也是錢。這裡面財政部的欠條是替誰打的?答案是全民和中國製造。因此,我們說錢是財政部代表全民和銀行簽署的欠條兌換協議。欠條的另一種叫法叫做白條。全民的聯合打的白條實際就是錢。
2、貸款生存款的原理:企業與銀行互換欠條,會產生貸款(企業的欠條給銀行)和存款(銀行的欠條給企業),完成互換,別人的欠條進入自己賬號也都會變成錢。
3、銀行系統中,紙幣佔存款比重很低。因此,銀行的錢至少80%以上是我們提不走的資料。
4、利息差是銀行向社會收取的欠條管理費。銀行存在越久,社會欠銀行的錢越多。銀行資產負債之所以平衡的根源在於,銀行把自己的存款也計算在內。如果不算銀行自身存款,銀行的資產(貸款)會遠高於其負債(存款+紙幣)。在單純的數學邏輯上,銀行並不怕大家不存錢(因為企業要透過和銀行互換白條給員工發工資。銀行的主要是透過兌換協議內生的,而不是大家存入的)。
銀行的危機在於:人工記賬效率已經不能滿足智慧化需求只要公眾明白錢產生的原理,公眾就會和自己的單位聯合建設一套記賬系統,員工和企業直接透過該記賬系統兌換白條,系統內會直接產生一種與美元(或RMB)功能相同的數字貨物=貨幣=錢。這套軟體記賬系統並不需要收取貸款(自己的欠條)利息,卻可以透過錢(他人的欠條)升值的方式給存款人利息。假設這種新錢的初始定價1元,隨後,每年升值10%(第二年1.1元,第三年,1.21元.....),這就等於內建10%的利息。
當然,銀行從業者可能會說:銀行除了記賬與欠條管理功能,更重要的職能是投資,是配置社會資源、調控市場與經濟。但請注意,14億人每人拿1000元,總量是14000億。公眾為什麼不能自己投資呢?比如,公眾需要食品安全,每人投資100元(玩),就可以匯聚10個140億,是不是可以分別在北上廣深等10座大型城市,建設10座智慧立體農業生產基地?是不是可以讓農業變得可追溯?這種投資效率是不是銀行所不能達到?再比如,公眾需要無人駕駛技術,每人投資30元(玩),就可以匯聚3個140億,分別與百度、谷歌、特拉斯成立合資公司。這種效率是不是也比銀行更高呢?
-
4 # 逸然決然
首先說這是一個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金融機構是一個國家經濟的命脈,如果所有人都不把錢存在銀行了,銀行肯定是會出問題的,並且是大問題,政府不會允許這種問題出現。基於這個認識以後再來回答問題。
大家都知道銀行自己是沒有錢的,銀行的錢來自兩方面:一是來自央行的借款;二是來自儲戶的存款,當然儲戶包括個人儲戶和企業儲戶。
現在假設個人和企業儲戶都不把錢存銀行了,銀行單靠從央行的借款是不足以生存的,所以銀行就會倒閉。 銀行倒閉的結果就是企業也沒有地方可以貸款。大家都知道,現在企業基本都在貸款,如果企業貸不到款也會倒閉,相應的就會有大批人失業。這個失業顯然不會是區域性的,而是全國性的。
其次,既然銀行都不存在了,我們也沒辦法使用銀行卡、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電子支付方式了,唯一能夠使用的就是現金。這就說不上要回到多少年以前了,因為銀行是一直存在的。如果你想匯款也是不可能的了,沒有銀行怎麼匯款呢?所以現金交易就是那種純粹的現金交易,你想和異地進行交易是很困難的。
當然,這些還都是往好了想,如果往壞了想,即使現金交易可能大家也沒錢可交易。企業倒閉,大家都沒錢了還交易什麼?回家種地好了,希望我們那個時候還有地可種。
-
5 # 博文微金融
這個假設其實是不會成立的。一個人不存,不代表另一個人不會存。個人不存,不代表公司和機構不去存錢。
舉個例子,咱自己的錢不存銀行了,都取出來,想要出門買菜,沒問題,把現金給賣菜的攤主就行了。攤主拿著現金,也不去銀行存錢,他要進貨的時候,就得親自跑到批發點去進貨,再把現金點給人家批發老闆。
批發的老闆也不把錢存銀行,他要從老遠的地方進貨,於是他還得親自派人去,不管多遠,也不管多長時間。不僅是賣吃喝的,連賣服裝的,化妝品的,鋼材石油的,都是這樣,如果是從國外進口,也沒有銀行給清算資金,需要自己帶著現金漂洋過海去買貨,想想這會是什麼狀況。
這僅僅是清算的問題。還有保管的問題。想想自己上班去了,家裡面還放著數量不等的現金,那些有錢人能坐住嗎?正好現在小偷正愁著沒啥可偷呢,這回職業發展前景又光明瞭。
還有現鈔的折損問題。大家都把錢取走了,也沒銀行什麼事兒了,在流通中破損的錢,也不用想著去銀行換了,實在沒人要就得扔,吃虧的是誰呢。
到時候我們不管是出差的,還是進貨的,還是出去談判的,還是逛街的,我們在街上見面的時候,不管大小都得帶著包了,不用說,裡面都有現金。不然的話,沒錢可是步寸難行呢。
-
6 # 首席投資官
商業銀行的基本職能包括: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創造、金融服務。
一、信用中介
信用中介在借貸雙方之間的信用活動中,產生聯絡和媒介的作用,商業信用貸出的是商品資本。用通俗的話來說,銀行將存錢的居民和需要借錢的企業聯絡起來,如果沒有了銀行,不但居民的錢無法生利息,需要錢的企業也無法從市場上借到款,不利於企業擴大再生產,經濟執行速度放緩,甚至崩盤。居民也有需要貸款的時候,比如住房貸款,沒有銀行,我們只能慢慢攢錢買房,不可能先住上房子,再慢慢還款了。
二、支付中介
支付中介是指商業銀行藉助支票這種信用流通工具,透過客戶活期存款帳戶的資金轉移為客戶辦理貨幣結算、貨幣收付、貨幣兌換和存款轉移等業務活動。企業之間基本上都是透過支票、匯票轉賬的,沒有銀行,上千萬甚至過億的資金都需要現收現付,這得燒壞多少點鈔機啊,美妙的畫面我簡直不敢想。
三、信用創造
信用創造是指在整個銀行系統內利用超額準備金進行貸款或投資的過程中,活期存款的擴大所引起的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又稱“貨幣制造”。透過貨幣乘數效應,中央銀行印1塊錢,會逐漸放大幾倍的貨幣供應量,沒有銀行,這個功能也不復存在了。
四、金融服務
金融服務是指金融機構運用貨幣交易手段融通有價物品,向金融活動參與者和顧客提供的共同受益、獲得滿足的活動。比如抵押服務,沒有銀行,就無法將不動產抵押出去置換現金了。再比如居民的信用卡,如果沒有銀行,我們無法利用信用卡提前消費了。
總之,銀行會影響到個人和企業、生產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實在是很重要的機構,現代經濟社會看,不能沒有銀行,所有人的錢都不存銀行也是不可能的。
-
7 # 商務新觀察
銀行作為三大金融機構之一,確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特別是在移動支付還沒有興起的前些年,大家的存款、提現、轉賬、消費支付和購買理財等幾乎都要去銀行櫃檯辦理或者是使用銀行卡等。現如今,雖說大家很多業務都可以透過線上完成,但青睞銀行存款的人依舊不少。那麼,如果大家都不去銀行存款,會怎麼樣呢?
首先,大家真的會放棄銀行嗎?我個人真的不看好這種假設或者說主觀臆測,曾經有一段時間有關“無現金”社會的討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且馬雲本人也推波助瀾過,可後來監管一聲令下,今後再也不許提什麼“無現金”社會的炒作,從此鴉雀無聲。很明顯,誰敢讓貨幣消失?
透過這個例子就是想告訴大家,不要做不切實際的幻想,都說馬雲改變了銀行,這話有些道理。但銀行要想改變他還不是分分鐘鐘的事。從去年的限購令、斷直連、第三方支付的客戶備付金全額上交以及信用卡還款收費等一系列事件就可發現端倪。
言歸正傳,繼續回到大家放棄去銀行存款的方式,那請問今後大家將錢存入哪裡?總不會都使用餘額寶吧?這很不現實,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金融機構可以替代銀行,而後容納銀行的鉅額存款。
截止目前,國內居民儲蓄規模已經超過175萬億元,而被看做是全球第一大規模的貨幣基金餘額寶同期規模也僅僅是1.13萬億元而已。與銀行相比,不過是小零頭。說到底,真正去銀行存款的那些中老年人是不可能選擇貨幣基金的。
而真正有錢可以存入銀行的基本都是些年齡比較大的,年輕人錢都不夠花,還存什麼錢?更別談去銀行存款。
其次,如果真有那一天,客戶存錢都不去銀行而改用別的金融機構,那很可能就是銀行直接升級為那樣的機構了,因為14億人口中的絕大多數投資者永遠都只會相信有國家信用背書的銀行類金融機構,而不可能信任私人機構。
就拿目前買的很火爆的智慧存款,有很多人還在質疑其安全性,殊不知很多下手快的人已經開始投資收益了。在任何新鮮事面前,趕不上躺的永遠都是膽小怕事型或者唯恐天下不亂的蠱惑者。不僅自己不敢做還四處放謠言,讓別人也不要幹。
2013年6月份,餘額寶剛剛上市,就有很多敢於冒風險的人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結果那些人後來都享受到了餘額寶6.7%收益的時代。但不信任餘額寶的至今也不會用。
說這個目的就是告訴大家,儘管餘額寶發展迅猛但也不過就是1.13萬億元的規模,而且具體數字是否有水分不得而知。可銀行存款175萬億元是鐵打的剛兌。尤其是在大額資金上,沒有人敢於冒風險選擇私人機構。就連民營銀行的智慧存款有保險保護,還有人不信呢?
總之,不要嚇唬大家更不要嚇唬銀行,因為它永遠都是最為安全的,至少大多數人都是這麼認為的,不管你信不信。銀行一直都是大多數投資者的最愛。因此我不願意假設無稽之談的結果,換句話說,就算你不去銀行別人也會去。想等著看銀行笑話,很可能要讓你失望。因為您壓根等不著那一天靠近。
-
8 # 行走吧木頭
如果每個人把錢都不存在銀行了,到底會怎麼樣?
它可能導致一下幾個方面的結果:一,許多人都知道囤積居奇,但是囤錢結果卻是導致錢出現大幅度的貶值。
如果把錢不存在銀行,大量的貨幣現金將會沉積在個人的手中,使流通中的錢出現了匱乏,那麼央行為了應對這一情況,就採取新增貨幣的方式,補充錢的流通的總量。
當這些錢再次流入個人的腰包後,又被囤積了起來,流通的匱乏依然存在,央行就會不得已而為之,再次大量的印刷錢幣,進入流通領域。
如此幾次三番後,將是社會上存量貨幣大增,而這些被囤積的金錢,理論上就會導致貨幣貶值。
二,商業銀行是貨幣流通的不可或缺的環節。
除了央行外,其他商業銀行承擔的職能是攬儲和放貸,是貨幣流通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商業銀行同時具備了央行新增貨幣向社會貸款的功能,但每年的央行新增貨幣的總量畢竟有限。
如果不能透過攬儲使貨幣重新回到銀行體系,商業銀行顯然就是一錘子的買賣,把央行提供的新增貨幣貸款給社會投資後,就再也沒事可做了,將面臨淘汰和轉行的風險。
商業銀行是央行發行貨幣到流通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
三,改道其他金融體系,淘汰商業銀行或者使商業銀行面臨職能的轉化。
錢的迴圈通道:銀行貸款給企業和個人,進入流通中,再透過攬儲重新進入銀行,銀行再次貸款給社會投資,錢就是這樣迴圈著構成了流通。
如果錢不沉積在個人手中,又不願存在銀行裡,那麼勢必需要一個新的金融體系來代替這個環節,才能達到流通的目的。
顯然,這是和商業銀行一樣的模型,只是換湯不換藥,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
四,現金使用的減少,商業銀行仍然提供了貨幣基礎的功能。
隨著社會的發展,數字貨幣功能的升級,現金的流量逐漸減少,而商業銀行仍然提供了流通的基礎支援。
任何一個末端支付手段的形成,都是以存量貨幣為基礎的,譬如銀行貸款數量,銀行存款數量,而這些存量的金錢,透過第三方支付進入流通,商業銀行最基礎的反應是數字結構的變化,及時準確地反應這個過程。
從建國後,中國的金融體系透過不斷的完善和升級,已經成為人民幣流通的保障,以及人民幣的安全的護城河。
牢固的保障體系,為我們個人的財富安全和支付同樣形成了安全的保障。
很顯然,這是一個假設性的問題,不存在居心叵測。但是這樣做的壞處,一個可能是人民幣出現貶值,另一個則是商業銀行被新的渠道所代替,商業銀行面臨淘汰和職能的轉化。當第二中情況發生時,我們將繼續擁有我們的財富,但是當第一種情況發生時,毋庸置疑,財產的損失,我們就是自找苦吃。
-
9 # 財到到
銀行是三大金融機構之一,另外兩個金融機構是保險和證券,這三大金額機構在金融體系裡面至關重要,任何的大的變動都會影響到金融體系,然後也會影響到經濟的情況。銀行是金融體系的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實際上,總會有人把錢存在銀行,即使是移動支付這樣的行業,也是依靠在銀行的基礎上建立,不可能會發生每個人的錢不存在銀行的情況。
如果每個人的錢不存在銀行,會怎麼樣呢?這樣的情況不會發生,但是作為一個題目,我們還是可以進行相關的預測和推測,但是真實的情況是無法發生。
一,理財者面臨的風險就會增大假如大家都不在銀行存款,那麼就不會選擇銀行存款這種理財產品,原本在銀行存款的資金就會選擇其他的渠道來理財或者持有等值的現金,銀行存款最大的特點就是本金安全有保障,所以大家以後選擇的理財產品風險可能會增大,假如全部選擇了其他的理財產品,那麼虧損的比例可能會更大,資產縮水可能進一步嚴重。
二,個人,企業等貸款利率增大當銀行沒有了存款,銀行就沒有了資金來源,更加無法給別人放出貸款,比如你辦理房貸,車貸等就不可以在銀行辦理了,必須尋求其他的金融機構或者一些表面合法其實違規的第三方金融機構貸款,那麼這些客戶需要支付的利率增大,利息也會增大,舉個例子,現在的車貸有可以選擇銀行,也可以選擇網際網路金融車貸平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網際網路金融車貸平臺的利率非常高,那麼以後大家只能去用更高的成本來辦貸款了,企業融資的成本也會增加,可能會社會就業也會造成困難。
銀行何其重要,不可能會消失銀行的地位大,作用重要,保證了社會資金的正常的流通和運轉,把個人手上的儲蓄轉化為可流通的資金,轉變為投資資金,給企業融資,拉動了就業,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可能大家都喜歡“罵”銀行,但是銀行卻是實打實地有這些作用。
-
10 # 小小的匠匠
如果所有人都不往銀行存錢,把存進去的全部取出來的話,那麼就要出大事。首先銀行就不會存在,接著房地產業不會漲這麼高,因為老百姓壓根就買不起。最重要的一點是若沒有銀行,企業將拿到貸款去發展。國家出於無奈只能去印鈔。最終的結果無疑是貨幣大貶值,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比較恰當,那就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沒有人存款,貨幣必將握在少數人手中,最終的結果是窮人更窮,富人會更富。銀行充當著市場商品價格穩定的調節器角色。如果大家都不往銀行存錢的話,銀行只要存在一家發行貨幣的總行外,其餘的都沒有存在的必要。那麼房地產沒有大量的資金去開發,開發了老百姓也沒有錢去購買,因此房地產將會成為一個很冷門的產業。
另外企業因缺乏資金流根本無法得到發展,只能維持現狀,於是造成的結果是發展停滯,研發停滯,新的產業也將停滯。最終的結果無疑是更多的普通人只好下崗待業。
然而普通人也需要生活,當需要用大錢時,只能去透過高利貸去暫時獲得相應的資金,最後金錢還是會向更有錢的人流入,沒有銀行的調解,底層人真的只會更難生存。
大家都不存款,很有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環境秩序或面臨嚴峻挑戰。大家都不存款是一件很可怕的事,資金不流通,掙錢就會更困難,掙不到錢的話,那麼只好節約消費,從而造成惡性迴圈。
實體業收入漸少,無法繼續盈利,只能被迫關門。實體業的走弱,將繼續向下層傳導。這些一夜之間下崗的人為了生存,不得不尋找工作,然而撞了南牆撞東牆,大環境壓根無法解決如此多人的就業。
這些人為了生存只能鋌而走險,甚至去幹一些違法的事。不過城市還稍微會好一些,畢竟擁有城市戶口,國家需要為這些人考慮生存,所以就業將肯定會以城市戶口優先。但即使如此,環境秩序還是因分配不均問題面臨著及其嚴峻的挑戰。
大家都不往銀行存錢,只會加速貨幣的貶值,農村人只會更窮。如果大家都不往銀行存錢,導致市場嚴重失血的情況下,國家不可能置之不管。但老百姓不存錢,國家不是拿他們沒有辦法的。比如開啟印鈔機,24小時不停地區印錢。大家都不存錢後國家印錢,在這也可以理解為國家充當了銀行的角色職務。
企業缺錢,從銀行貸,房地產沒錢,照樣從銀行貸。至於貸多少,銀行就娶印多少。普通人手中的一點幾個錢,很快就會被大量的新鈔所稀釋。
說到這,倒黴的可能還是農村人。雖說糧食也算是硬通貨,可老百姓不能只吃不花錢,手中沒有錢出去打工又沒有門路,最終只能去賣糧食。然而糧食的售價即使漲的在高,還是遠遠跑輸了印鈔機印鈔的速度。
放眼望去,造成大家都不往銀行存錢的原因是貶值太快,辛巴維(威)與委內瑞拉就是最好的例子。委內瑞拉與辛巴維(威)曾出現過嚴重的貨幣貶值,人們壓根不敢把錢存銀行,因為存銀行的利息,遠遠跑輸了通貨膨脹的速度。
比如4月拿100元可以買2斤肉,到了5月只能買1斤,到了6月份只能買2兩,到了7月份拿2000元才能買1兩肉。雖然看起來我的比喻很誇張,然而在辛巴維(威)的真實情況遠比我的比喻更誇張。因為辛巴維(威)曾經在5個月內,讓貨幣貶值了10億倍。
貶值10億倍是什麼概念呢,比如4月份拿100元可以買2斤肉,到了5個月後的9月份,若你還想要買2斤肉的話,就需要拿出1000億。
顯而易見,辛巴維(威)貨幣貶值速度如此之快,真的是沒人敢將錢存入銀行的。然而沒人將錢存銀行的辛巴維(威),卻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許多普通人連卷衛生紙都買不起。然而富人卻依然逍遙自在。
總結:假如大家都不往銀行存錢,貨幣流通就會剎車,發展則停滯甚至倒退,最終的結果是大家都沒錢可用。近200年來科技快速發展,又很大一方面來自於貨幣的流通的結果。放眼全球,最近200年來全球進入了科技裡工業一體化的快速發展。我認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歸咎於全球化的貨幣互通。
因為貨幣全球出現了流通,才刺激每個國家去搞研發、促出口。所以我認為有錢了還是存銀行的好一些。雖然利息低,但如果缺錢的話,同樣也是能夠從銀行貸的到款的,至少多了一種選擇,多了一條出路。世界因資金的互通,才變的多姿多彩起來。
回覆列表
一,銀行貸款利息更高,民生得到束縛,百姓的錢如死水,沒有流通與交易,市場一片混亂。二,銀行沒有流轉資本,國務院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部門將會失去政府職能,影響國家經濟調控,造成國家混亂。三,人與社會生產受制約,發生經濟受迫不前。總之,民主錢存銀行才會將貨幣流通,人們才會更好工作,領取工資,消費購物才會正確發展,社會治安才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