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沉澱積累學習

    康有為的為人其實很次,而且對於中國近代歷史發展也沒那麼多的貢獻。康有為最成功之處就在於太會包裝提升自己了,把自己包裝成為大學者、改革家、引領時代先鋒者。甚至"戊戌變法"也被後事成為"康梁變法",在後期並被譽為"國學大師"。就是這樣一個集大成於一身的學者,居然連考了三回秀才,而結果全是落榜生。當時的秀才相當於現在的高中生,舉人是大學生,之後的學歷類推就行。可以說在考場上康有為是一個失敗者,和他的前輩洪秀全很相似,不過他選擇的不是造反而是逢迎巴結達官貴人。

    歷史書上記載康有為的著作是《新學偽經考》,不過後來大家考證了,絕對抄襲成分很大。當時廣州國學大師寥平在當時專門研究古代學和今文之間區別,但是此人低調並且淡泊名利,寫了很多東西並未發表。康有為拜其為師,看過寥平的文章之後才頓時來感覺,才有了後期著作。

    在政治圈裡康有為也很能推銷自己,說光緒皇帝很多奏摺全給他預覽,聽從他的建議。其實光緒皇帝當時和他的接觸並不是很多,確實見過面,但是也就一兩次而已。最後封了他官職叫"行走",行走的其實就是溜達,六品官職,在北京來說遍地開花。其實這個官職挺符合他的,"戊戌變法"失敗後確實第一個撒丫子就"溜達"跑了,苦了譚嗣同那幫人替他抗雷了。

    在情感上康有為可以說的確做飯了"大有作為"。

    辛亥革命後康有為回國後到處置被產業,自己整天嚷嚷著男女平等,結果一口氣娶了6個老婆,而且全是不到20歲的。在美國和日本期間全取了老婆,回國之後去西湖溜達看到一個17歲的女孩非要娶人家,最後花了很多錢,以六十歲的年紀來了一把爺孫戀。

    可以說康有為屬於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的渣男。

  • 2 # 開天行道

    以前聽高曉松說康有為是個妄人。

    後來想想,推進歷史程序的往往都是這種妄人。這種人,如果在和平年代,就是大話連篇滿嘴跑火車不靠譜的人。但是,處於亂世,反而能發揮奇效。

    維新改革本身就是暴風驟雨矯枉過正的過程,如果按照常規手段,豈能成功?

    想想孫中山,到美國加入洪門,和日本黑社會稱兄道弟,且擁有很多女伴,後來看朋友的女兒宋慶齡可人,強娶了為妻。建國後要修10萬英里鐵路。種種行為和妄人無異,但這不影響他成為國父。

    再想想洪秀全、林肯、羅斯福、丘吉爾、特朗普。他們做過很多奇葩事,妄的不行。這才成就了他們的偉業。

  • 3 # 穿插游擊隊

    戊戌變法,大家都知道,是甲午戰爭之後,清朝政府發動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制度改革,不過只堅持了103天就失敗了,咱們的歷史教科書上說,領導改革的康有為,梁啟超,和犧牲的譚嗣同等等戊戌六君子,是推進改革的主力,但是觸犯了慈禧太后和一幫滿清頑固派大臣的利益,所以失敗了。然而歷史真相果真如此嗎?最近,著名歷史學家,專欄作家端木賜香就寫了一篇文章,說,改革之所以失敗,作為領導者之一的康有為,要負主要責任,正是因為他的過分狂熱,不顧後果和異想天開,毀了這場本來可以有所成就的改革。

    康有為是怎麼一下子能跳到歷史舞臺中央的呢?歷史教科書上告訴我們,是因為一次著名的請願活動:1895年4月,中日《馬關條約》簽訂的訊息傳到北京,正在北京參加會試的康有為聯絡了來自18個省,上千名舉人,向滿清朝廷設立的信訪辦——都察院遞交了請願書,提出了變法,遷都等一系改革主張,因為都察院被守舊派大臣孫毓汶把持,這封請願書被拒收了,這就是大家熟悉的“公車上書”,被看做是醞釀戊戌變法的前奏。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檢視這個原始檔案史料,就會發現,公車上書,完全是康有為一個人吹噓出來的大事件,目的呢,也是為了擴大自己個人的影響,為自己以後的官場仕途做原始積累。實際上呢,當天根據檔案記載,都察院根本沒有接到這樣一封請願書,康有為是把4月份,其他省份舉人遞交請願書這個功勞,攬到了自己頭上,顯得自己是這一次請願活動的領袖,而且都察院並沒有拒收請願書,在整個四月,一共有幾十封來自趕考舉人的請願書送到了都察院,這些信件都被轉交到了朝廷內閣中樞。第二,康有為說朝廷裡一片死水,大臣們都對議和這事兒不關心,只有自己憂國憂民,這也不符合事實,上書反對馬關條約,和日本議和的實力派大臣很多,比如山東巡撫李秉衡、兩江總督張之洞、河南巡撫劉樹棠等等。

    用通俗一點的話講,康有為是個身無分文,特別能忽悠,能量超大的連續創業族,在自己的小公司被大清朝這個超級企業併購之後,開始想透過公司架構改革奪取實權,途徑就是透過忽悠公司總經理,光緒皇帝,來扳倒退居二線的董事長慈禧,還有慈禧手下一幫董事會成員和公司高管。

    由於受到《馬關條約》的刺激和這一次舉人上書的影響,大清帝國這家公司的高管,從董事長慈禧,總經理光緒,到地方分公司總經理王文韶,李鴻章,張之洞,陳寶箴,都知道,不改革不成了。當時康有為,梁啟超等等變法派知識分子,在北京成立了宣傳變法,要朝廷改革圖強的強學會,受到了高管們的大力支援,紛紛捐款,康有為也加緊了忽悠光緒的節奏和力度。不過大清朝裡最聰明,也開明的高管加董事會成員,恭親王奕訢,曾經警告光緒,公司改制這個事很複雜,不可輕信小人,光緒的老師翁同龢,雖然推薦了康有為,可也說康有為居心叵測。當時長期缺乏實際權力,鬱郁不得志的光緒,根本聽不進去,因為他覺得,滿朝文武大員,都是母后董事長慈禧的人,自己要真正臨朝執政,就要有自己的班子,所以對待這批主張變法的在野知識分子,就像撈到了寶貝,恭親王奕訢死後不到半個月,1898年6月11日,康有為主導的公司改制就正式上演了。

    作為執掌公司數十年的董事長,慈禧太后一開始並不反對變法,他曾經對光緒說,只要不把大清朝列祖列宗的牌位砸了,不把大家頭上的辮子剪了,其他事情你放手去辦,當然了,防止公司運營出大錯,慈禧太后也做出了人事佈局,比如,軍權要歸自己的親信榮祿,二品以上高官的任免,得自己點頭之後才算數。從公司運營的角度看,光緒這個終於拿到實權的總經理,就應該小心翼翼,夾著尾巴做人,團結大多數高管,把這個改革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去,細水長流,才有成功的希望。

    不過呢,因為意外機會,突然能夠進入權力中心的康有為已經完全蒙了。在他滿腔熱情的折騰下,變法運動迅速變成了一場盲目加速的大躍進。我們知道,任何公司機構改革,必須要有三個前提條件,強有力的主導者,有執行力的下屬,還得把握好節奏,可戊戌變法,一樣都沒有。怎麼說呢,首先,在變法103天的過程中,康有為攛掇光緒連續發了一百多道關於改革的詔書,包括改官制、廢科舉、辦學堂、振興工商業、裁軍練兵等措施,讓中央朝廷和地方政府官員,迅速上馬出成績。大家知道,這麼傷筋動骨的大改革,實在需要一個漫長的週期,那時候中國因為身上揹著很多不平等條約的賠款,很難擠出那麼多預算來做各種改革,各種熟悉這種新鮮事物的人才也很缺乏,可光緒皇帝和康有為不管,接著就走了第二步臭棋,認為改革不能立刻見效,是朝廷裡的守舊派在搗亂,於是光緒就在康有為的鼓動下,再上一個臺階,搞大規模機構改革,一下子撤掉了詹事府在內的六個衙門,還有湖北,廣東,雲南三省的巡撫。平心而論,很多衙門確實是功能陳舊,跟不上時代變化的部門,而且功能重疊,但是大家都知道,公司大規模裁員,成功有兩個條件,一是理由得明確,二是善後得做好,光緒和康有為不管,就要一刀切,等於把相當多的中下層員工,趕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在公司上層呢,光緒和自己的維新派班底也不大受高管待見,光緒提拔了譚嗣同,林旭,楊銳等幾個年紀輕輕的維新派,當了四品軍機處章京。這個職位,可以參與軍國大事,起草聖旨。雖然官不大,但每天能見到皇帝的面,算是皇帝的顧問加秘書,這已經很讓大臣們火大。緊接著,光緒又想效法康熙乾隆,在懋勤殿辦公,再招幾個議政顧問。不用說,這個主意也是康有為的,一是打算讓皇帝徹底撇開軍機處等傳統機構和大臣,在朝廷裡設立一個全新的權力中心,二是推薦自己當這個顧問,天天可以見到皇上,加強對光緒的影響控制,這下慈禧可徹底不幹了,等光緒去頤和園請安的時候,開始訓誡這個熊孩子,說你這麼搞是要出大事兒的。光緒沒辦法,只好給維新派裡面情商最高,最有腦子的楊銳下了一道密詔,問該怎麼辦,既能把新政推行下去,又不惹董事長慈禧不高興,同時,他又下了一道詔書,讓康有為離京,去上海,這說明,總經理光緒已經對這個暴發戶康有為支的敗招不滿了。

    然而康有為並沒有醒悟,一不做二不休,決心把事情鬧大,他立刻召集了譚嗣同等同志,把密詔內容來了個大篡改,這一點很有韋小寶的作風,細節正確,關鍵部分偷天換日。他說,光緒的密詔是下給自己的,內容是皇帝感覺自己的皇位都要保不住了,而敵人,就是慈禧和朝中的守舊派大臣,這件事已經到了必須用武力解決的地步。也許是小說和戲曲看多了,康有為拿出的方案就是勸說在天津小站練新軍的袁世凱,打算勸說袁世凱帶兵進北京,包圍頤和園,把慈禧囚禁或者乾脆解決掉。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中層幹部袁世凱捨不得自己在大清公司的遠大前程,選擇了告密。這一場操之過急的百日維新,以光緒被囚禁,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慷慨成仁,宣佈結束。

    搞砸了一切的康有為,逃跑基因卻很發達,一溜煙跑到了香港,最後輾轉到北美,繼續用自己偽造的光緒密詔斂財,又過了三年,簽訂了辛丑條約的大清朝,被時事所逼,開始了名為“新政"的改革,內容基本也都是戊戌變法裡,維新派提出的方案,只是人心,時機都已經一去不復返。

    回顧歷史,很多人會嘆息,如果戊戌變法的推動者不是偏執,又急躁的康有為,說不定中國近代歷史的走向,會非常不一樣。

  • 4 # 檸檬看歷史

    很開心能夠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如何正確評價一個人不能夠從單一方面入手。應該從多個角度去闡述。

    讀書的時候我們都知道,清末的戊戌變法就是康有為等人積極推動的。

    變法方面:從清末的社會結構還有清末的國家結構來看,首先我們得肯定康有為在當時顯得較為先進的世界觀,政治思想以及愛國情懷。

    史記1895年康有為赴京會試,時值甲午戰敗,“馬關條約”即將簽訂。遂與梁啟超等聯絡18省會試舉人1300人,上萬言書,要求拒約、遷都、變法,史稱《公車上書》。該書未能上達。中進士後授工部主事,但未就職;5月,第三次上書,得光緒帝嘉許;7月,與梁啟超創辦《中外紀聞》報;8月,與文廷式、陳熾等在北京組織強學會。後又至上海設強學會,出版《強學報》,以推動全國變法運動。當年9月,他上書光緒帝,痛陳祖國的危亡,批判因循守舊,要求變法維新,提出了“變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條綱領性的主張。 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進行不到100天,由於慈禧的干預,戛然而止。因為改革中光緒皇帝身邊的維新派官員,魯莽地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激進政策,才導致慈禧發動政變。

    1898年9月20日康有為開始了逃亡。

    反革命方面: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後,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溥儀復位。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勳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

    以上兩點總的來說就是康有為的一生。從戊戌變法確實我們得肯定他當時較為先進開明的世界觀,政治思想還有愛國情懷。但是從反革命,保皇會,復辟清廷來說他又是一個罪人,一個迂腐的封建主義老人,曾經的他居然想阻礙歷史前進的腳步,去阻礙整個社會體系的發展。但是,康有為確實不失為一個忠君愛國者,只是他所忠的是他的皇帝,愛的是他的清國。

    歷史的車輪又如何會被他所阻擋?好一個可悲可嘆可惜的人。

  • 5 # 無域名解析

    南海聖人一生太具有戲劇性,從公車上書時的時代先驅到落後於時代的保皇派頭子,他的一生也算豐富多彩的,清末民初關於他的各種風聞趣事也是舉不勝舉,什麼一樹梨花壓海棠之類,什麼探索人類移植科技先驅和猩猩換生殖器,他竟然還主張換人種稱其改良,現在人聽起來不可思議但當時鄰居家日本也有同樣構想而且是有過傳統在宋代就幹過這種勾當,這和當時的世界環境有關,崇尚白種人!

  • 6 # 東湖紅楓

    康有為,廣東南海人,地主官僚家庭出身,深受儒家思想的薰陶。他早年去過上海、香港等地,與一些西方資本主義的東西有過接觸,讀了許多介紹西學的書,對資本主義有了新的認識,感到不能再用以前看待“蠻夷”的眼光去看待他們。因為那時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資本主義以較為成功,而中國仍處在清朝封建專制統治下,古老而閉塞,國家日漸衰弱,總是被外國侵略。這樣,康有為萌生了革新思想,他把學習處國、搞改良當作救國真理。

    為了使中國的有產者和士大夫、知識分子們支援自己的變法主張,康有為在教學的同時寫了許多書,著力附會和引申孔子學說,以此作為其改良理論的依據。其中有兩部書對思想界和後來的戊戍變法影響最為深遠。一部是光緒十七年(1891年)寫成的《新學偽經考》;一部是光緒十八年(1892年)開始寫,幾年後才完稿的《孔子改制考》。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就是證明古文經為偽經,以樹立今文經在思想界的統治地位,從傳統的儒家思想中尋找他的變法改良的依據。他多方面反覆論證古文經是劉歆幫助王莽篡奪漢朝的天下而偽造出來的,所以他稱古文經為“新學”,是王莽的“新”朝之學,是劉歆捏造的偽經,而非孔子的真經。這樣,康有為就此引導知識分子去懷疑的古代的經典,打擊死守“祖宗家法”的勢力。清政府曾一再禁燬此書。《孔子改制考》發揮了“託古改制”的思想。在書中,康有為按照公羊學派的理論,闡發了“通三統”、“張三世”學說。“通三統”即因夏商周三代不同,故應隨時因革。康有為的這種歷史觀是進化的歷史觀,比封建有產者的復古主義和迴圈論的歷史觀大有進步。

    光緒二十一年二月(1895年3月)康有為到北京參加會試。此時,中日甲午戰爭結束,清軍慘敗,李鴻章正在馬關與日本議訂投降條約。三月二十一日,康有為知道李鴻章已應允日本提出的割地賠款、開埠通商、設廠製造等項條件,立刻就要簽訂《馬關條約》。於是他讓梁啟超發動廣東舉人聯名上書,要求清政府拒籤條約。一時議論沸騰,掀起了反對簽約的巨大聲浪?康有為看到了愛華人士的反侵略情緒持續高漲,決定再發動一次大規模的請願運動,以此作為改良的契機。他連夜草擬了一封長達一萬四千餘字的“上皇帝書”,結果有一千二百多名舉人在上書上簽名。

    他們決定於四月八日共同到都察院投遞“上皇帝書”。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有名的“公車上書”(漢朝用公家車馬接送被徵舉的仕人,後來人們就用“公車”代替舉人進京應試)。

    “公車上書”包括了康有為為代表的維新派變法改革的全部主張和“權宜應對敵之謀”、“立國自強之策”兩個方面的內容。前者針對日本侵略提出拒和、練兵、遷都等應急之策,試圖達到“塞和款而拒外夷,保疆土而延國命”之目的。後者在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建設、文化教育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變法革新的重大設想……

    雖然《上皇帝書》光緒帝未能看到,但它卻成了維新變法運動的起點;使之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傳,促進了改良主義思想的傳播 ……

  • 7 # 西門崔雪

    此人善於偽裝,歷史上康有為的事件是公車上書和戊戌變法,然而當戊戌變法失敗後,真君子慷慨赴死,他竟匆匆逃亡日本,在日本逃亡期間謊稱自己有光緒帝的衣帶詔,大肆斂財揮霍。民國後組建保皇黨,意圖復辟腐朽黑暗的清王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石漆施工要噴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