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鵬程

    原因如下:

    一、走歷史倒車,已經被漢代取締了四百多年的分封制又被司馬炎撿了起來,結果沒多少年就出現了八王之亂!

    二、傳位問題,司馬炎傳位給傻子兒子司馬衷,想換被迂腐大臣阻礙,後來看看孫子聰明就沒有換太子!結果又給司馬衷娶了一個奇醜無比的賈南風,淫亂後宮!自己生不出兒子還害死司馬衷其他的兒子!

    三、文人崇尚的柔弱、陰柔為美的風氣!服用五石散,出門要化妝,要減肥,瘦弱不堪!追求玄學,空言誤國!

    四、奢靡之風,官員皇帝比富,石崇!皇帝用羊拉車寵幸妃子!官員比誰家的珊瑚好看,大!誰家更有錢!等等

    五、九品官人法,阻斷了寒族的上升通道!官員完全被門閥貴族壟斷!沒有了新鮮血液和生氣!

  • 2 # 公孫楓翔

    首先東晉和西晉實際上是一個王朝,西晉的確存在僅三十七年,不過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以這個時間尺度來看其實晉朝的時間也挺正常。但初高中教科書將東西漢、東西晉、南北宋區分得太過割裂,實際上以法統來算都應該視為連續王朝的兩個階段而已,否則唐朝在武則天前後也應視為兩個王朝。這種區分只是史學界進行的區分,在當時人們是視為延續的王朝。

    說回主題,西晉為何短短37年就滅亡了?

    首先第一點,皇權衰落。

    這裡我指的不是皇帝權力減弱,而是皇室的權威性衰落。漢朝四百年,一直都是劉氏為皇帝,在天下無論士人還是百姓心中早已形成習慣。而經歷了漢末三國幾十年的劇烈動盪,特別是曹魏篡漢,司馬篡魏在短短的四十多年中連續上演,這為後世開了極壞的先例,兩漢的外戚只有王莽篡漢而身死國滅,劉秀仍以漢為國號,尊漢代正朔又延續了近200年。但魏晉連續的篡魏給了全天下有野心的人以鼓勵,無論是魏還是西晉,都是尚未建立足夠的權威性就滅亡了,所以西晉之後北方陷入混戰,大家都想當皇帝,而且又沒人有足夠能力終結亂局,這是從西晉司馬家篡魏就開始的惡劣影響。

    第二點,昏君連出

    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司馬昭長子。

    後世知道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但似乎對這位晉朝開國皇帝沒什麼印象,這本身就很說明問題。按理說作為大一統王朝的開國君主,必定是歷史要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的人物,僅僅是結束三國,統一天下這等功勳就夠彪炳史冊了,可偏偏他就沒留下存在感。實際上,晉朝從第一任皇帝起就是個昏君。下面舉一個例子。

    皇宮有很多妃子,他嫌不夠,要到民間選美,挑選之前,禁止天下婚嫁。有一次選了3000人進宮。。滅吳之後,武帝又收了吳國末代皇帝孫皓的數千宮女,總數達到上萬人。後來他想了一招,坐著羊車在宮中游蕩,羊停在哪裡他就住哪裡。有的妃子有心,就在門上插上竹葉,鹽汁灑在門前,吸引羊來吃,這就是“竹葉羊車”的由來。這司馬炎每天就過著這樣荒淫的生活,身體一天天垮下去,哪有精力再去管什麼朝政。

    從漢末到西晉,不到百的時間裡連年戰火,司馬炎不研究怎麼恢復生產發展國力,卻沉溺於酒色,置百廢待興的天下不顧,此等昏君開國,國祚能長久嗎。

    第二任皇帝

    晉惠帝司馬衷(259~307年),字正度,司馬炎次子。

    這位皇帝名氣比他老爸要大多了,但不是好名聲,而是以“白痴皇帝”聞名於後世。官司蛤蟆,何不食肉糜,這些著名典故都出自這位皇帝。實際上他這種智商都低於平均水平的人能當上皇帝,有賴於後宮勢力及謀臣幫助,才透過晉武帝的測試。後世有人說他只是紈絝子弟,算不上白痴。這是過度解讀了,實際上司馬衷可以蓋棺定論就是個白痴而已,史料確鑿,他的行為確實不是正常人。

    那為何會有人幫助、支援他上位?很簡單,為了便於控制,果然,這位白痴皇帝登基後完全沒能力掌管朝政,導致大權旁落,自己成為別人的傀儡,著名的“八王之亂”即在晉惠帝在位期間爆發。

    之後的皇帝都是傀儡,不再掌握實權。

    第三條,內憂外患

    幫助晉惠帝上位的皇后賈南風殺掉太子,經過一系列的宮廷鬥爭,永康元年(300年)八月,淮南王司馬允舉兵討伐司馬倫,兵敗被殺。 同年十二月,益州刺史趙廞率領從中原逃到四川的流民在成都造反,自此西晉局勢一發不可收拾。從280年一統三國至300年八王之亂爆發,西晉不過維持了二十年的和平而已。

    內有司馬家宗室爭權奪利,擁兵自重互相攻殺,外有四方邊境少數民族不斷湧入中原。實際上自東漢末年因連年戰亂,魏蜀吳三國都不同程度引入少數民族進入內地繁衍生息,人口是第一生產力,所以本無可厚非。但在尚未有足夠時間同化這些少數民族時西晉王朝內部掀起前所未有的血雨腥風,給少數民族以趁虛而入的機會,紛紛起兵,早成東晉偏安東南,整個北方甚至四川地區都被少數民族佔據,釀成漢民族在中原地區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生存危機。

    結語

    實際上無論是當世的奢靡之風,九品中正製造成的階級固化,還是分封制給王族以兵權造成尾大不掉,都不是主要原因。在封建時代,固然也存在經濟週期等因素,但中國封建王朝向來是皇權至上,只要晉朝能休養生息,不瞎折騰,經過兩三代皇帝發展生產,繁衍人口,晉朝完全可以展現大一統王朝應有的風采。漢朝建立初年也同樣被匈奴打得找不到北,也同樣有過七王之亂,也同樣有過呂后專政,但就是因為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都懂得休養生息的道理,所以漢朝立國四百年。而晉朝頭兩任皇帝一個驕奢淫逸,一個智商低下,加上司馬家宗親全都精於算計權力,這樣的王朝不要找其他客觀理由,就是敗在他們自己手裡而已。這就是歷史的偶然性。

  • 3 # 我的名字跟你一樣

    西晉是一個很腐朽的政權,它建立在士族門閥制上,根基是很薄弱的,加上西晉建立後嚴重的民族矛盾和八王之亂最終把它推向滅亡!至於分裂,歷史永遠在重複,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個政權的滅亡,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分裂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

  • 4 # 補刀蝦

    大家好,我是痴人,我有不一樣的觀點。

    西晉作為大統一王朝,僅存在37年的原因是司馬師死的太早。有的朋友立即會說不對,西晉得國不正。我不否認你的回答,我還是要說,西晉得國不正的原因是司馬師死的太早。為什麼呢?請聽我道來。

    先從魏國說起。曹操被稱為奸雄。因為曹丕謀朝篡位。兒子得位不正,老爹要背鍋。奸雄,還是有一個“雄“字。畢竟曹操有真本事,為歷史發展作出了貢獻。就這樣曹丕挾曹操的餘威篡了位。曹丕為了穩固政權,推出了九品官人法,籠絡士人階層。

    (司馬懿)

    司馬家族的問題。司馬懿比之曹操是不如的。司馬懿之後,司馬家族又推出司馬師為領導,司馬師之後是司馬昭,再然後才是司馬炎。家族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威勢日損。到了司馬炎這個公子哥,無尺寸功,威勢又懾服不了士族階層。比曹魏政權更加得國不正。依靠九品官人法已經收買不了人心了,只能對司馬家族大肆封王,依靠家族力量彈壓士族階層以及寒門豪族。最後窩裡反,搞出了八王之亂。而這八王又與各邊疆民族武裝勾結,搞出了五胡亂華。

    到了東晉時,司馬睿做皇帝,皇權旁落,九品官人法發揮負作用,各士族寒門輪流做莊。寒門出身的劉裕篡位,建國號”宋“。士族與寒門各種鬥,政權更迭頻繁,一直到隋統一天下。司馬炎得國不正,資歷淺薄,威勢不足以服人,這正是兩晉南北朝”亂像之源“。

    (司馬師)

    再細細說為什麼是司馬師。高平陵之變,司馬懿趁機對曹爽斬草除根,曹魏大權旁落司馬懿。司馬懿此時逾七十歲高齡,已經無法有更多的作為,之後沒幾年就去世。司馬師作為家族繼承人登上舞臺。

    司馬師是司馬懿精心培養的家族領導人。也就是說司馬師是晉代魏的理想人選。司馬師年輕時與夏侯玄、何晏齊名,有名望,有社交人脈。

    在高平陵之戰中,司馬師率領三千效忠司馬家族的死士立即控制了京都和中軍,一舉決定了這場政變的勝負。至此,司馬懿控制了皇太后(可以廢立皇帝),控制了中軍(有兵權)。曹爽最終投降。司馬師在這場政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展現出卓越的領導力,魄力。

    公元253年,東吳太傅諸葛恪新得勢,欲建立軍功,鞏固權力。率二十萬大軍攻打魏國合肥。司馬師料定諸葛恪求功心切,必定會集兵於合肥,力求一舉成功,而不會分兵進攻其他地方。司馬師命魏國大軍築高壘堅守不出,吳軍攻城,死傷過半,司馬師再命令文欽率軍斷吳軍後路。諸葛恪懼怕而逃,魏軍乘勝追擊,吳軍大敗。可見,司馬師善於用軍。

    凡此,司馬師做事沉穩有謀略,有名望,有人脈,能力卓越。司馬師完全有能力吞併蜀吳,然後挾一統天下之功,迫使魏帝禪讓於他。功著天下,英雄懾服。受禪稱帝,莫敢不從。能力強,功勞高,名正言順稱帝。

    可惜,公元255年,在平定鎮東將軍毌丘儉及揚州刺史文欽叛亂中,司馬師眼睛患眼疾,受驚致使眼睛迸出眼眶。平叛之後,疼痛而死。時年四十八歲。

    (司馬昭)

    此後,司馬昭作為家族領導人,繼續執掌朝政大權。司馬昭缺少司馬師的名望,人脈,且不如司馬師沉著穩重。然而,更可惜的是,攻滅蜀國之後,司馬昭去世。作為第二人選,司馬昭也未能完成事業。

    (司馬炎)

    到司馬炎時,司馬家族積累的政治資源在一代一代中消耗。司馬炎沒有自己的政治集團,所使用的幕僚都是司馬家族舊臣如(賈充、裴秀、荀勖、王沈、羊祐),更是缺乏資歷,名望,人脈。

  • 5 # 歷史大學堂

    公元265年,司馬懿之孫,晉武帝司馬炎成功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建立了晉朝。咸寧六年(公元280年),晉朝又滅亡東吳,使得九州大地歷經漢末三國混戰後再度歸於一統。

    統一全國而春風得意的晉武帝司馬炎和那些被大肆封賞的功勳貴族們所想不到的是,西晉朝廷的統一不過是曇花一現,他們眼中的繁華盛世在接下來不到五十年的時間裡便煙消雲散。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西晉的統一不能長久的維持下去呢?

    圖1 司馬炎(236年-290年)

    提起導致西晉滅亡的原因,人們可能首先想到的便是八王之亂。話說司馬炎建立晉朝後,有感於曹魏因宗室諸侯力量薄弱,使得司馬家很容易的就取而代之,為了避免再上演一出“禪位”的戲碼,司馬炎便有意改革分封制。覺著外人(士族)不靠譜只能靠親戚的司馬炎一口氣封了二十七個自家的諸侯王。並且一反漢朝削弱地方諸侯的做法,不僅給了諸侯王們行政之權,還令其掌握大量軍事武裝,為後來的動亂埋下了伏筆。

    等到晉武帝司馬炎一死,這一波自家人便立馬鬧騰了起來。先是司馬懿的兒子汝南王司馬亮同司馬炎的岳父楊駿火拼,然後司馬亮又被司馬炎的兒子楚王司馬瑋所殺,緊接著司馬瑋又被賈南風(賈后)所殺。沒過多久,賈后又想殺掉非其所出的太子司馬遹,心懷鬼胎的趙王司馬倫則藉機引誘賈后殺掉太子。

    太子被害後,他又以賈后害死太子為名帶兵入宮,盡殺賈氏一黨,自己做了皇帝,而其他各地手握重兵的宗王們自然不服,於是戰爭烈度更強的八王之亂的第二階段便開始了,諸王們紛紛參戰,使得西晉的社會經濟遭到了嚴重破壞,以至於祖逖不禁感嘆道:“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藩王爭權,自相誅滅,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

    圖2 司馬衷(259年-307年),即晉惠帝

    而晉武帝在繼承人選擇上所犯的錯誤,更是加劇了西晉朝廷的混亂。因為,他的繼承人便是那位在歷史上因“何不食肉糜”而出名的晉惠帝司馬衷。司馬衷本是晉武帝的次子,其母為武元皇后楊豔。他的智力有些問題,但因武帝長子司馬軌早夭,所以司馬衷九歲時便被早早的立為皇太子。

    《晉書》曾記載,說晉武帝曾出題考太子,太子妃賈南風就請人替太子擬好答案,晉武帝看到後就覺著自己兒子雖然不聰明,但基本能力尚可,就放心傳位與他。試想一下,晉武帝也算是一代雄主,難得真的不瞭解自己兒子有幾斤幾兩嗎?其傳位於司馬衷,或許是因以下兩個原因。首先,司馬炎也曾感到司馬衷“不堪奉大統”,心裡很是沒底,但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皇后時,指望著“母以子為貴”的楊皇后用一句“立嫡以長不以賢",豈可動乎”便頂了回去,司馬炎對這個老傳統也無可奈何。

    圖3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其二,司馬衷雖有些痴傻,但他卻有一個很聰明的兒子司馬遹,晉武帝曾在上朝時誇他有高祖司馬懿之風,並且說:“此兒當興我家”。晉武帝做了這樣一個判斷,即太子痴傻不要緊,等到皇孫繼位後國家就會振興。然而晉武帝的想法太過於理想,忽視了那位貌醜性妒的太子妃賈南風。果不其然,日後賈南風因擔心非其所出的司馬遹會危害自己,便誣陷他謀反並將其害死。

    得位不正,讓司馬家的朝堂從一開始就充滿了妥協。司馬家本身就是世家出身,司馬懿透過高平陵事變逐漸掌控了曹魏的朝政,但曹魏中的一些實力派對此並不買單,甚至多次起兵反抗。因此,後來的司馬師,司馬昭一方面對於反抗的勢力予以鎮壓,另一方面,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不斷地透過封賞來拉攏人心。於是,等到司馬炎建國後,除了給予這些士族門閥採取更多的封賞外,還對他們格外放縱。使得奢侈腐敗之風大行,同時手握大權,無所顧忌計程車族們不再關心國事,反而好起了清談之風。

    圖4 石崇(249年—300年),字季倫,小名齊奴

    晉朝的腐化奢侈,最有名的莫過於石崇王愷二人鬥富,但晉武帝司馬炎不但不加以制止這種惡劣風氣,反而採取鼓勵放縱的態度。據《世說新語》記載,除了和王愷鬥富外,石崇還曾在舉辦宴會的時候用美人勸酒,公卿們若飲酒不盡,就要斬美人。有一次丞相王導和大將軍王敦出席酒宴,王導不能喝酒,但為了不讓敬酒的女子被殺,還是喝了下去。王敦本身就能喝酒,卻偏偏不喝,即“每至大將軍,固不飲,以觀其變。”沒想到石崇因此連斬三人,王敦卻“顏色如故,尚不肯飲”。一旁的王導不忍心看女子們被殺,便勸王敦喝下去,結果王敦卻說:“自殺伊家人,何預卿事。”(殺的都是他的人,和你有什麼關係)

    如果公卿貴族們奢侈成性,但卻勤理政務,西晉也許尚不會如此快速滅亡。但當士族們大權在握,無所顧忌的時候,他們一方面享受著奢侈的生活,一方面又開始大談“玄風”。個個以清談為榮,恥與辦理政務。以至於後來西晉滅亡時,清談派領袖,重臣王衍被害前感嘆道:“嗚呼!吾曹雖不如古人,若不祖尚浮虛,戮力以匡天下,猶可不至今日。”

    圖5 西晉版圖

    最後,錯誤的民族政策加速了西晉滅亡的程序。自東漢末年起,塞外的少數民族們便開始內遷,主要有匈奴、羯、鮮卑、氐、羌等族。內遷的少數民族人數很多,他們遷入後與漢人雜居,雖然很多部族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漢化,但在內遷諸族中有一些還尚處於野蠻狀態。經過若干年的繁衍,到了西晉時,已經達到了“關中之人百餘萬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的狀態。

    但當時的漢人公卿士大夫們卻將這些內遷諸族當做奴隸使用,甚至當時很多官員貴族大量擄掠胡人,賣到東部當奴隸。後來建立了後趙並稱霸北方的羯人石勒就曾被幷州刺史司馬騰抓住賣為奴隸,這都使得胡漢矛盾異常尖銳。當時的匈奴左賢王劉宣非常向往漢文化,曾刻苦學習,精通《詩》,《書》,但在那種情況下,也曾說:“晉為無道,奴隸御我”。至於底層胡人更是“怨恨之氣,毒於骨髓”。而八王之亂導致北方漢族人口大量減少,司馬家的諸王又紛紛引用異族的力量,終於導致了內遷各族的全面反叛,西晉由此快速滅亡,五胡亂華的時代悲劇也由此拉開了序幕。

    文:李光彩

    參考文獻:《晉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使用華法林時需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