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葉飄刀

    涿鹿之戰是存在於神話之中的大戰,這場大戰,可以說是奠定中原最早統治權決定性的戰役。但因為畢竟只存在神話傳說中,沒有確切文字記錄,所以對於他的看法,眾說紛紜。這裡說兩種看法:

    看法一:炎黃與蚩尤的關係。在傳說中,蚩尤是炎帝的孫子,原本屬於炎帝部落的臣屬。而在逐鹿之戰前,炎黃有三次板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建立炎黃部落聯盟,於是才有了聯手對抗蚩尤的事情。

    這種說法中,蚩尤和炎黃之戰,實際上可以看作炎黃中原霸權爭奪戰的延續,蚩尤屬於炎帝一脈的延續。

    當然這種看法其實還是基於傳說中的,根據現在的考古,有另一種說法。

    首先、炎帝、黃帝、蚩尤都不是一個人,或者說這就是一個部落首領的代稱,他們的存在都是幾百年上千年的部落,他們的功績傳說也是部落發展的歷史,一個人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神話中的那麼多的事情的。

    所以炎黃蚩尤之戰,很可能是三個部落的長時間的拉鋸戰,而非就是涿鹿一場大戰就能解決到的。

    戰爭的一方炎黃,代表的是黃河流域的文明,大汶口,紅山,到二里頭一脈相承。而蚩尤所代表的很可能是長江流域的文明,現在有一種說法,認為所謂的蚩尤便是現在所說的良渚文明。

    良渚文明是5000到4000年前,長江流域一個強大的文化聚落。而從現在的考古,比如蔣莊文化,可以看出良渚文明曾經和大汶口文明發生過長達千年的對峙和戰爭,也就是說良渚文明一直是黃河文明的大敵,並且一直相持不下千年。

    所以有學者認為所謂的良渚便是傳說中的蚩尤。

  • 2 # 周乙探史

    涿鹿=祝融=祝,在連雲港市花果山,最早是炎帝祝融從山東臨沂移都這裡,後來有熊黃帝在這裡擊敗僭越炎帝蚩尤,其孫子軒轅黃帝(少昊)定都這裡。

  • 3 # 耕讀186

    炎黃傳說,不應該是歷史範疇下的歷史,應該是文化範疇下的歷史。

    涿鹿之戰傳說發生在炎黃聯合部落與東夷部落蚩尤爭奪中原之戰,最後炎黃戰勝蚩尤,黃帝成為天下共主。而炎黃二帝成為中華始祖。

    涿鹿之戰並沒有十分可靠的第一手資料的歷史記載,而眾多的文獻多以口傳歷史文字以載,其可靠性基本無法認定其為歷史。各類文獻中記載相互矛盾、衝突,各類文獻也是無據可考。就文獻來看,炎帝的傳說最為混亂。有關各類文獻記載炎帝有三種:

    一是炎帝為黃帝之弟,黃帝成於姬水,姓姬,而炎帝成於姜水,姓姜。二帝東移中原,經阪泉之戰二帝部落合併後,涿鹿之戰逐蚩尤於四野,黃帝為天下共主。這個傳說本身就有邏輯上的矛盾。我們稱炎黃二帝,炎於前,黃於後。按華人歷來習慣,尊者前,卑者後。黃帝為兄,炎為弟,以兄弟論,也是黃先炎後。黃帝成為天下共主,而炎帝只是部落首領,並敗於黃帝,按尊卑論,也該是黃先炎後。這種傳說基本否定中華二祖,合二祖為一源。中華炎黃之說認為中華為炎黃二部落之和,二源二祖。

    第二中傳說是炎帝為神農,而神農氏是先於黃帝的中原共主。黃帝西北入駐中原時,神農已經勢衰,黃帝以神農之名征討四方不臣,四方臣服,黃帝取代神農是為天下共主。這種傳說,神農是先於黃帝的中原共主,而黃帝西北部落黃炎代續,也是北方民族的合併,成為中華民族。這種文化認定下,中華民族是兩個北方民族的合併。炎先黃後,炎黃之名符合邏輯。而第二種傳說與第一種傳說中的炎帝,無法合併成一個人。邏輯矛盾明顯。

    第三種傳說,炎為火熱之意,炎帝為南方部落,也稱赤帝。炎黃之意是為南北方部落的一次合併而成為中華民族。這個傳說中有連山氏、魁隗氏等炎帝傳說。

    文獻何止三種?各類不同的傳說記載著不同的炎帝。甚至有些文獻不顧自身的邏輯,將幾個不同類炎帝混為一談。

    不同的傳說下,涿鹿之戰的可能性及可靠性就不同。文獻已經不能成為炎黃曆史依據,這些傳說只能成為文化的傳說。

  • 4 # 妖眼看歷史

    涿鹿之戰(約前4600年)炎黃部落擊敗蚩尤部落,使炎黃成為中華民族祖先。由於涿鹿之戰發生於涿鹿一帶,所以就產生了逐鹿中原的成語。

    中是中原,華為華夏。當時黃帝與蚩尤逐鹿中原取得勝利後,就將華夏氏族帶到了這裡,驅趕了蚩尤的九黎。總之,“中原的華夏部落之國“,是為中華。

    可以說,沒有逐鹿戰役的勝利就沒有漢民族,更沒有中國。

    因為那個時候是野蠻的叢林法則,弱肉強食,那一戰炎黃要是輸了,華夏族就只有兩條路,滅族或者留存極少數人依附於其他族,然後慢慢泯滅在歷史的塵埃中,我們不能以今天的意識形態去判斷那個時代的善惡與合理性。我們只需知道,我們的祖先贏了,所以才有了華夏族,才有了我們!

    妖評:祝福祖國永遠繁榮昌盛,老妖囉嗦完了,各位道友怎麼看?

    妖預言:據說關注老妖的朋友今年都會財源滾滾發大財,發發發!

  • 5 # 君山話史

    涿鹿之戰,是黃帝軒轅與蚩尤兩大勢力的大決戰,對中國歷史產生重大影響。

    據現存的史料分析,蚩尤是九黎部落的首領,他的出身很成問題。《大戴禮記》中孔子的說法,“蚩尤,庶人之貪者也。”庶人,說明他的出身是低賤的,並沒有貴族血統。孔子的話,實際上暗示蚩尤的首領地位,可能並非來自繼承,而是來自武力篡權。蚩尤的部落曾經臣服於軒轅,後來背叛,自立門戶。

    蚩尤的崛起,得益於武器的精良。武器的變革,經歷了三個階段,即木製兵器、石制兵器與金屬兵器。《太白陽經》中有這樣的說法:“伏羲以木為兵,神農以石為兵,蚩尤以金為兵。”在中國兵器變革史上,蚩尤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物。他先是奪取軒轅氏的一座大礦山:葛廬之山,後來另一座大礦山,名為雍狐之山。當時這座山的礦石被流水衝至山麓地帶,因而發現了豐富的礦藏。蚩尤利用雍狐之山的金屬礦,製造出雍狐之戟、芮戈等兵器,這些兵器在當時可能算是最先進的武器。由於蚩尤的攪局,當時出現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分別是炎帝的神農部落、軒轅的少典部落與蚩尤的九黎部落。

    黃帝軒轅在阪泉之戰大敗炎帝后,蚩尤乘機捲入戰爭。蚩尤的參戰,打亂了軒轅的部署,被迫放棄對炎帝的深入打擊,轉而迎戰蚩尤的部隊。在交戰中,軒轅被打敗了,只得向北逃竄,一直退到了涿鹿這個地方。涿鹿大約在今天北京西北一百五十公里的地方,在五千年前,這幾乎是中國的最北界,十分荒涼。

    此時的軒轅十分狼狽,據《逸周書》所記:“蚩尤乃逐帝(黃帝),爭於涿鹿之阿。”這裡用了一個“逐”字,可以清晰地表明,蚩尤的軍隊是進攻的一方,來勢洶洶,而軒轅的軍隊是被追得一路北逃。戰場上的優勢,已完全落入蚩尤一方。

    據軍事學家的估計,在軒轅與蚩尤戰爭的時代,戰車已經有了,但數量是很少的,軍隊仍然以步兵為主。可以想象,倘若軒轅的軍隊繼續後撤,勢必要退到荒漠地帶,而步兵要穿越荒漠,可想而知是凶多吉少的。因此涿鹿便成了軒轅與蚩尤決戰的最後舞臺,這是一場關係到中國歷史的決戰。

    蚩尤的勝利卻引起了中原諸部落的驚慌恐懼,甚至連神農部落的領袖炎帝也不能不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在與軒轅的戰爭中,神農部落已遭重創,根本不可能抵擋得住蚩尤的進攻。炎帝的神農部落與軒轅的少典部落代表著中原農業文明,而蚩尤的九黎部落則更多地帶有野蠻的色彩。在共同文明的感召下,炎帝做出了一個重大的選擇,他決定聯合軒轅,捍衛中原文明,抵制南方的蠻族軍隊。

    《逸周書》中有這樣的說法:“赤帝大懾,乃悅於黃帝,執蚩尤,殺之於中冀。”赤帝就是炎帝,他與軒轅的聯合,是扭轉戰局的關鍵所在。

    儘管蚩尤可能對戰局相當樂觀,可是有一個風險始終存在:他過於孤軍深入了。蚩尤的地盤究竟在哪裡,眾說紛紜,有的認為在長江流域,有的認為在淮河流域。不管怎麼說,他的軍隊挺進到了華北平原的最北界,這種幾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大躍進,發生在五千年前,而且是在車馬缺乏的條件下進行的,確實令人瞠目結舌。我們站在公正的眼光而不是古史偏頗的立場來看待蚩尤這個人,可以發現他確實是一個奇才,膽力絕倫且有高超的軍事才能。

    在戰術層面上,軒轅或許不如蚩尤,不管在武器裝備或是勇猛上都較為遜色。可是站在戰略層面上,軒轅則成了一個巨人。上兵伐謀,其次伐交。他把外交手段發揮得淋漓盡致,不斷地派人遊說中原諸部落,召集他們的武裝,開赴涿鹿戰場。特別是在神農部落的炎帝轉向支援軒轅後,諸部落更是踴躍參戰。

    諸部落的參戰,使得涿鹿戰場的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深入北地的蚩尤陷入了諸部落的包圍之中,遠離大本營的他,沒辦法增調後備武裝以支援戰場。

    關於軒轅與蚩尤的決戰,正史並沒有詳細描述其過程。但在許多近乎神話的傳說中,則寫得繪聲繪色。在這些傳說中,蚩尤與軒轅幾乎都是仙魔一類的人物。比如說,蚩尤會呼風喚雨作霧,而黃帝則得到了上天的相助,上天派玄女幫他渡過難關等等。此類故事,在許多文明古國的神話傳說中也屢見不鮮,譬如古希臘奧林匹斯山的神祇們總是捲入人類的戰爭,而人類英雄身上也閃耀著神的光輝。

    在神話中,蚩尤是一個法力頗高的魔頭,他能“制五兵之器,變化雲霧”,他施法“作大霧,彌三日”。制五兵之器是一個事實,《管子》一書中就有記述,這得益於蚩尤擁有葛廬與雍狐兩座礦山,他的軍隊武器裝備實現了金屬化,即青銅武器。那麼他為什麼被描寫成為一個可以“變化雲霧”的魔頭呢?筆者推測,在這場關係到中國歷史命運的決戰中,確實出現了雲霧天氣。雲霧的出現,原本對雙方軍隊都會產生影響,可是為什麼神話故事中,似乎對軒轅一方產生更大的危害呢?原因恰恰在於蚩尤的軍隊更習慣於在雲霧中行軍作戰,因為他們來自潮溼的南方,南方出現霧氣的時間比北方要多,因而南方軍隊更能適應霧天的戰爭。

    這些神話傳說當然是後人牽強的附會,但可以從一個側面看出這場戰爭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即便得到炎帝及諸多部落的支援,軒轅仍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戰勝蚩尤。神話雖然荒誕,可是詳加考察,我們仍可以理出若干可能的史實。

    儘管有諸落部的協助,黃帝在這場戰爭中仍然打得十分艱辛。在神話故事裡,黃帝“九戰九不勝”,他只能“仰天而嘆”。這個時候,“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這已經成了一場中國的“特洛伊戰爭”了,與荷馬史詩所描寫的那場英雄戰爭類似,中國的神仙們也紛紛插手塵世的爭鬥,這豈止是人間的戰爭,這是神魔之間的決鬥。有了神女的相助,軒轅逆轉了戰局。

    與所謂的“玄女下凡”傳說相比,另一個傳說可信度稍高。在這個傳說中,黃帝軒轅逆轉敗局的法寶是指南車,這大概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指南針的記錄。黃帝利用指南車,在雲霧天氣下,得以辨別方向,利用人多勢眾,一舉擊敗了蚩尤。這就成了科技的勝利,而不是天神的勝利了,榮耀復歸於人世英雄。

    涿鹿之戰的結果就是一路北上的蚩尤沒能凱旋而歸,有去無回,成為戰爭中失敗的一方。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大內戰,以軒轅的勝利而告結束,各部落首領推舉他為首領,也就是“天子”,尊稱為黃帝。

    至於蚩尤,雖然戰敗身亡,但他的影響力猶存。司馬遷偉大的歷史著作《史記》中有一篇《封禪書》,其中有談到秦始皇曾經“行禮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在秦統一中國時,中國民間有所謂的八神,其中第三尊神就是“兵主蚩尤”,他排在“天主”與“地主”之後,主兵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戰神”。司馬遷特地記道:“八神將自古而有之”,可見蚩尤被當作戰神加以崇拜,是古中國一直延續下來的傳統,而且他在諸神中的排名,僅次於天地,地位相當尊崇。

  • 6 # 風過山巔

    五千年前全天下的人加起來有沒有幾萬人都難說,你要說大家在晉冀豫魯交界處打一架倒也說的過去,去張家口鳥不拉屎的地方打不符合邏輯,與當時的生產力不符

  • 7 # 煮酒君

    華人常常自稱"炎黃子孫",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被認為是華夏文明的初祖。而和他們同時代的另一位部落首領蚩尤在神話傳說中的形象,體型怪異,面目猙獰,性格殘暴,完全是令人厭惡的樣子。

    近年來,關於蚩尤的刻板印象也已經有所改觀。

    首先,蚩尤帶領九黎部落開闢土地,其部族的許多子民後來與黃帝、炎帝部落通婚,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而蚩尤也因其帶領人民發展耕作、製造等活動而被追認為人文初祖。傳說,黃帝和蚩尤曾經在涿鹿展開大戰,最終黃帝勝利,併成為了地位最為尊崇的華夏之祖。

    那麼,涿鹿之戰蚩尤為何打不過黃帝呢?

    蚩尤第一次在官方史書出現,便是在《史記》中,司馬遷記載道:"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

    上古時代,黃帝英明神武,聰慧過人,於是人們都尊敬喜愛他。當時各部族互相征伐,而原本的領導人神農氏已經無力制止。於是黃帝組建軍隊,南征北戰,討伐諸侯中行為惡劣的,諸侯們紛紛前來臣服,但最暴虐的部落首領蚩尤,則連黃帝也無法戰勝。

    不久,炎帝欺負其他諸侯,於是諸侯們都聚集到黃帝身邊,"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戰勝了炎帝,收服了許多諸侯的黃帝部落一躍成為了中原大地上最為強大的勢力。

    黃帝馴服了熊羆,也就是今天的國寶大熊貓等各種猛獸,訓練它們攻打逐漸變得無道的炎帝。隨後,這支猛獸軍隊就成為了黃帝帳下的強大戰力。平定了中原,黃帝又迎來了來自東南方九黎部落的挑戰。史載:"蚩尤作亂,不用帝命。"

    作為中原霸主,黃帝當然無法忍受眼皮底下有著不服從的勢力,正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擊敗了最為強大發反對勢力,"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

    《史記》中關於黃帝斬殺蚩尤的記載實在過於簡略,所以今天我們所說的黃帝大敗蚩尤的故事大多是來自於民間史料,甚至神話傳說。後人們口中流傳的"逐鹿之戰",最早出自於被認為成書於先秦時期的《逸周書》。

    書中記載道:"蚩尤乃逐帝,爭於涿鹿之阿,九隅無遺。赤帝大懾,乃說於黃帝,執蚩尤,殺之於中冀,以甲兵釋怒,用大正順天思序,紀於大帝,用名之曰絕轡之野。乃命少昊清司馬鳥師,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質。天用大成,至於今不亂"。

    根據此書的說法,蚩尤為爭奪帝位,盡取了赤帝的土地,並以涿鹿為戰場進一步圖謀天下。赤帝便請求黃帝將蚩尤擒殺,從此天下安定。不過,詳細的過程還得看看中國最著名的志怪書籍之一,《山海經》的記載。

    《山海經·大荒北經》中記載道:"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覆上,所居不雨"。

    也就是說,蚩尤攻伐黃帝的戰爭一開始,黃帝便派出應龍在冀州的野外迎戰,應龍能夠積蓄和調動水,黃帝想要藉此淹沒蚩尤及其軍隊。而蚩尤也不甘示弱,請來了天上掌管風雨的神仙,在戰場上降下大雨,颳起大風。黃帝見狀,從天上召來了名為"魃"的天女,她能夠帶來乾旱,讓風雨停止。

    魃施展法力,讓蚩尤的風雨消失,黃帝軍隊脫困,一舉擊敗了蚩尤,不過魃也因法力用盡無法回到天上,便留在人間,她所在的地方便不會再下雨。西晉學者崔豹則在其《古今注》中寫道,蚩尤施法營造了大霧,將黃帝及其部下困在霧中,危急關頭,黃帝從天空中的北斗七星處得到靈感,造出了"指南車",衝出了迷霧。

    《黃帝內經》還記載道,黃帝使用一種名為"夔"的神獸的皮做成大鼓,將蚩尤兵眾震得神魂顛倒,很快潰敗。按照這些古籍的記載,黃帝戰勝蚩尤,依靠了應龍、旱魃、夔牛等神仙異獸,神話色彩十分濃重。拋開神話色彩,黃帝應當是憑藉各諸侯的歸附和支援贏得了勝利。

  • 8 # 博物館的狐狸

    《清華簡》最新研究成果,提出“蚩尤是黃帝之子”。這個說法雖然具有顛覆性,但卻讓上古傳說中的一些困惑之處豁然開朗。

    關於阪泉之戰和涿鹿之戰,我可以用東漢末年比喻來重新解讀一下:

    東漢末年,漢室衰微,群雄四起,曹操起兵逐步控制了各方諸侯。漢獻帝為了奪回天下,在阪泉和曹操大戰,結果戰敗,反而淪為了傀儡。(《史記·五帝本紀》: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

    曹操並沒有趁機奪位,而是讓自己兩個兒子掌控了大權,自己退居幕後。其中,曹彰控制首都近衛部隊,長子曹丕則負責節制四方諸侯。(《逸周書·嘗麥解》: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於宇少昊以臨四方)。曹丕作為長子,已經被確定為繼承人。

    但是,曹彰不服,主動攻擊曹丕,並將其打個落花流水。(《國語·楚語》:少皞之衰也,九黎亂德”)

    曹操大怒,重新出山滅了曹彰,並趁機奪了漢獻帝的帝位。(《史記·五帝本紀》: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

    然後……曹操死後,將位子傳給了曹植的兒子。(《史記·五帝本紀》: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植村秀的口紅怎麼樣?你覺得哪個色號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