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拉菲雜貨鋪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恰如我人生中遇到的“佛祖”,它幫助我解開許多的迷思和困擾,初讀它時是在上大學,正直年少氣盛、愛情萌芽又苦惱的時候,它教我如何去愛一個人,並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愛;十年之後再次讀這本書,我已升為人母、而立之年,它教我明白為人父母,對子女的正確的愛是多麼的重要,同時,也告誡自己,要勇敢朝著心智成熟而努力。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作者是M.斯科特·派克,一位美國著名的心理學醫生。他畢業於哈佛大學,長期從事心理治療實踐,在心理治療領域取得傑出的成就,被稱為美國時代傑出的心理醫生,長期的實踐經驗也成就了《少有人走的路》系列著作,道出了很多人長期思考和感受、但因缺乏勇氣而閉口不談的東西。該書出版後未經任何宣傳,僅靠人們口耳相傳,暢銷起來,曾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連續上榜近20年,創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蹟。

    《心智成熟的旅程》是斯科特《少有人走的路》三本系列的第一部,它主要圍繞心智成熟這個主題展開,他說:人生苦難重重,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而自律的原動力,則是出於愛,我們要明白什麼是真正意義的愛,愛也是人們願意克服懶惰和其他阻力,努力朝著心智成熟發展的基礎。斯科特在書中結合了大量的心理學案例加以說明,從心理學的角度剖析心智成熟的旅程。

    保持自律

    開篇第一句是“人生苦難重重”,是的,每個人的生活,生活的各個階段,都有各種各樣的煩惱,有人肥胖但是管不住嘴、邁不開腿,有人一邊嚷嚷每個月存不下錢,又一邊想著各種買買買,這些人生困苦都是因為不自律。斯科特說:“人生是一連串的難題,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自律,不可能解決任何麻煩和困難。”而自律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 推遲滿足感

    推遲滿足感是指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定快樂與痛苦的次序,即先苦後甜。比如工作中,有的人喜歡先把容易的事情做完,然後把困難的事情堆壓,逃避解決。這樣的人就應該學習推遲滿足感,嘗試先苦後甜。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我們從小時候(5歲左右開始)就應該逐漸培養這種“先吃苦,後享福”的意識,如果過了青春期還沒有養成“先苦後甜”的思維方式,那麼孩子很可能成為問題學生,長大後很可能問題家長、問題員工,進而影響整個人生。

    2. 承擔責任

    趨利避害,逃避責任是很多人常犯的毛病,總認為“這個不是我的問題”,但也有人總是把責任歸咎於自己,覺得所有的問題都是因為自己。在心理學上這都屬於心理疾病,即責任感出現問題的人,要麼患有神經官能症,要麼患有人格失調。

    神經官能症患者為自己強加責任,總是把“我本來可以,或許應該”掛在嘴邊,這類人缺乏勇氣和個性,會讓自己活的比較痛苦。而人格失調患者則相反,他們總把責任推給別人,對自己缺乏檢討,甚至在教育子女方面,也無法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是個讓別人活得痛苦的人。

    3. 尊重事實

    尊重事實,是指如實看待問題,杜絕虛假。斯科特說“我們對現實的觀念就像一張地圖,我們憑藉著這張地圖為人處世”,地圖就是我們人生旅途中形成的人生觀、世界觀,這是需要不斷維護和更新的,地圖越清楚,人生越通明。然而,“繪製人生地圖”時,我們需要迎接挑戰,不能固步自封。心理學講的“移情”,就是堅守過時的觀念,對現實漠然處之,這是很多心理疾病的根源。

    尊重事實,即是拋棄舊時地圖,迎接挑戰、事實求是,不斷修正或重塑自己的世界觀。

    4. 保持平衡

    自律本身是複雜而痛苦的事情,需要多方的權衡和判斷,我們也需要注意保持平衡,讓人生的快樂多於痛苦,保持平衡是自律的一個度的把握。

    保持平衡,意味著確立富有彈性的約束機制。比如適時恰當地表達情緒,建立靈活的情緒反饋機制,在彼此衝突的需要、目標和責任之間,掌握恰當的平衡。保持平衡也意味著需要選擇放棄,比如為了保持家庭的和睦,就要放棄喋喋不休。

    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愛

    自律是人類心靈進化的重要手段,而愛是自律的原動力。古往今來,小說、詩歌和繪畫等等都有描述愛,有纏纏綿綿的男女之愛,有繾綣深情的舐犢之愛, 也有維護正義、犧牲自我的人間大愛。愛是什麼?它似乎令人難以琢磨。

    斯科特從心理學角度,對愛的做了完美的詮釋:“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一種自我完善的意願。它是長期和漸進的過程,並且真正意義的愛是愛自己,也愛他人,可以促進自己和他人共同完善。”

    1. 愛情只是自我界限的暫時崩潰

    斯科特認為愛情和人類的基因繁殖的內在需求有關,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它只是自我界限的暫時性崩潰而產生的一種幻覺。

    心理學上的自我界限指的是分辨自我和外界界限的心理意識,比如嬰兒沒有自我界限,他以為母親移動,他也會跟著移動,他分不清自己和外界的區別和界限。墜入愛情,會覺得自己與愛人心心相印,感覺自己無比強大,充滿力量,覺得愛是永恆。但浪漫愛情神話終有醒的一天,這一天的到來也並不會太久。

    2. 判斷愛的唯一標準

    有人視愛如生命,失去愛等於失去一切,他們無法忍受寂寞,每天都在追求別人給予的愛。這也是對愛一種錯誤的解讀,斯科特說:“依賴性並不是愛”,依賴性過強,或者消極性依賴都是不可取的,正常的愛應該像舒婷《致橡樹》中描述的那樣,是身旁的一株木棉樹,而不是攀援的凌霄花。是獨立彼此作伴,而不是依附的關係。

    依賴包括過分依賴、精神貫注於某些人或事物,或是以自我犧牲的方式換取愛,兩種方式都是不關心彼此心智的成熟,不能帶來任何形式的滋養,因而都不是真正的愛。斯科特認為判斷愛的唯一標準---永遠追求心智的成熟。

    3. 愛是實際行動

    談過戀愛的姑娘都深有體會,千萬句甜言蜜語,不敵感冒時親手為我們熬的一碗薑湯。愛,不是感覺,是實際行動的付出。斯科特認為真正的愛,必須全情投入和付出,並要動用智慧和力量。愛的本質需要關注”,夫妻之於愛人,父母之於孩子,愛一個人,就要用心關注他的一言一行,學會傾聽。

    愛是實際行動,但是愛也是存在風險與考驗:

    1) 死亡的風險

    2) 獨立的風險

    3) 承諾的風險

    4) 衝突的風險

    自律的力量來自於愛,但是愛的本質是一種意願。斯科特醫生在心理治療過程中遇到很多不懂愛的人,也用愛人之心治癒了很多人,此外,他對愛的理解也延伸到人來心理意識發展歷程中來。

    走向心智成熟的道路

    斯科特在接待新病人時常在紙上畫一個大圓,圓內畫一個很小的方塊,告訴病人說,這個小方塊的意識,其餘部分是潛意識,潛意識佔了95%以上,是我們知之甚少的“自我”,但它確有極其豐富的內涵,且神秘性超乎我們的想象,夢、心靈感應和神秘的啟示都和潛意識有關。

    潛意識如此強大,乃至科學都無法解釋,它像我們內心深處連著的上帝,給我們警示和創造奇蹟。斯科特認為所有的心理疾病是意識患了疾病,它背離了深層次的潛意識的意願。意識的成長亦即心智的成熟,心理治療的過程即心智逐漸成熟,使得意識和潛意識達成一致,具有共同的認識和了解。心智的成熟是一個特殊的進化模式,它與大自然能量從高處流向低處的進化力量彼此牴觸, 熵與人類的意識進化如下所示:

    熵的力量

    人類的心靈進化

    從上面兩圖對比來看,意識進化的過程是反自然狀態的,因而心智的成熟需要不斷地努力,必然需要經歷艱苦的過程,它是與自然力量對抗,還要反抗循規蹈矩的自然傾向。我們總是習慣於保持原狀,習慣走平坦的道路,害怕道路上荊棘叢生,但是人生就像一場修行,需要克服困難,達到心智成熟才能讓內心變得安定平和。縱觀人類發展的歷史,儘管有各種阻力,儘管不是人人都能堅持,然而,我們的心靈會逐漸變得成熟而健康,這推動了文化和社會的不斷進步。

    人生是艱辛而漫長的過程,我們會經歷歡樂、悲傷、痛苦和失憶等各種情緒的洗禮,有人為之噌,有人為之痴,也有人得道飛昇,內心通透成仙,《少有人走的路》是一部關於內心修養的書。

  • 2 # 櫻桃書院

    《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的作者斯科特·派克(M.ScottPeck),畢業於哈佛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他長期從事心理治療實踐,取得了卓著成績,他透過臨床無數的案例,寫了這本書。

    這本書講解如何使心智走向成熟:第一、自律的四個原則、第二、愛、第三、宗教的領域、第四、奇異恩典。

    第一部分:自律

    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主要的方法。自律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

    推遲滿足感,就是先處理讓你覺得痛苦,麻煩的事情,再做容易做的,簡單的事情。

    有一天,有一位財務分析師來請作者幫助她改掉工作上有拖延症的惡習。作者剛開始從很多方面都無從下手,有一天,作者就問她說:你喜歡吃蛋糕嗎?她說:喜歡。然後作者問,你是喜歡蛋糕,還是蛋糕上的奶油。她說當然是奶油啦。作者再問,你是先吃蛋糕,還是先吃奶油。她說先吃奶油,這時找到了了她的拖延症的根源了。因為在工作的時候,她總是把簡單的容易做的事情先做,複雜的,困難的事情總是能拖就拖。於是作者建議她把麻煩的事情先解決了,剩下的時間再去處理簡單的問題。她同意了作者的建議,也按照作者提議執行,不久後就擺脫了拖延症。

    推遲滿足感就是先苦後甜,先承受痛苦,再享受快樂。比如小孩子在對待家庭作業的時候,大人都是強調小孩子先把作業做完,讓後再去看電視或是玩。如果一個小孩總能養成這種習慣後,那麼在以後的人生處理問題就會更加的得心應手。

    自律的第二原則是承擔責任。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輕微的神經官能症,或是人格失調症,它們都是因為人格出現問題。神經官能症的人總是認為問題出現在自己身上,而患有人格失調的人卻總是不願意承擔問題。神經官能症的人會使自己很痛苦。而人格失調症的人總把責任推給別人會,使周圍的人很痛苦。所以,只要及時調整,都能改進自己的心理健康。正確的評估自己,判斷該為什麼事情負責任。現代社會中很多神經官能症是因為社會壓力造成的,一般的話多出去戶外放鬆心情緩解心理壓力,心情順展了自然就好了。或許是看情況,換一下生活環境。人格失調症要勇於面對問題,負起責任。不然逃避問題會使問題越來越多。

    自律的第三個原則是尊重事實。尊重事實就是如實的看待現實。我們對現實的觀念就像是一張地圖。地圖準確了,我們的對自己的定位就準確,地圖錯誤了,我們就會迷失方向。

    自律的第四個原則,保持平衡。在堅持自律的道路充滿痛苦,所以要保持平衡,只有保持平衡讓自己走的更遠一些,讓自己走的不疾不緩,才能擁有無限力量。

    我們來舉個例子,比如生氣。在這個複雜多變的世界裡,我們有時不是隻有一味的忍讓,我們要具備有生氣的能力,同時也要知道何時可以生氣,何時不可以生氣。生氣了我們也能夠控制場面。不情緒帶著自己走。我們必須要建立一套靈活的情緒系統,

    第二部分是真愛

    古往今來,很多的人把男女戀愛,墜入情網當成是愛。但是作者說這種愛不是真愛,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自我界限”。嬰兒在最初的7個月無法分清自己與外界的界限,他以為自己餓了,全世界也一樣跟他捱餓,他聽到母親再唱搖籃區,以為那是他的聲音,他自己的地上爬來爬去的時候,他以為整個世界也是一起移動的。他覺得自己與世界是整體的,沒有界限也沒有差別。當他漸漸長大後,才逐漸分清了這個界限,知道這時我的手,我的腳等等。有些人“自我界限”太強,把自己圍起來,認為世界險惡。而有些人為了要擺脫寂寞,衝破自我界限的牢籠,墜入情網,他的自我界限突然奔潰,陷入了愛情的幻想之中,但是日常的瑣事難事使他們產生矛盾和衝擊,幻覺破滅了,就可能面臨勞燕分飛的局面。所以墜入情網不是真愛。真正的愛是自我完善,我們渴望給對方滋養,希望對方成長。被自我界限之外的物件吸引,進而擴充了我們的自我界限。這種自我界限開始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就會消失,而我們的心智就會成熟。愛使我們與外在世界融為一體。

    有一些人,他很依賴別人,依賴自己的父母,依賴自己的老公,依賴自己的老婆。他們口口聲聲說:“我愛你,沒有你我就活不下去了”,這種不是愛,這是過分依賴。

    那麼,真愛是什麼呢?首先,愛是心智成熟的表現。其次,愛能夠幫助他人進步,也會使自己更加的成熟。第三,真正意義的愛即是愛他人,也愛自己。

    愛,最重要的體現形式,就是關注。我們愛某個人,一定會關注對方,細心照料對方,進而幫助對方成長。體現關注最常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傾聽。真愛是需要冒風險的。

    首先,真愛是需要冒獨立的風險。投入的愛越多,經受的風險也越大。而其中最大的風險就是自我成長。那就是擺脫父母的影響,獲得真正的獨立。

    心智成熟,就是要敢於追求獨立自主,這本身就是自尊自愛的體現。

    真愛需要放下所有的防備,投入的去愛,然後做出承諾。戀愛時,我們每次見到對方都會拿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但是這樣很難持久的。做真實的自己,你才會受到對方的尊重,並且讓關係得以持久。

    真正有愛的人,不會隨便批評他人或與他人起衝突。但當他看到他人的問題是,也能夠恰當的給出指導和建議。這是真愛最大的風險之一,衝突的風險

    真正懂的愛的人,都會懂得自我約束。有一對夫婦,他們很聰明,也有藝術氣質。但是他們夫妻卻常常吵架,而且各種有外遇。他們不懂的約束自己,以為自律就是失去了自由。他們想要追求多姿多彩的生活。但是缺少自我管理會使自己的生活混亂不堪。人不應該被感情奴役,也不能太過壓抑感情。所有的愛都離不開自律。

    第三部分是宗教與科學。

    說道宗教,很多人想到的就是“佛教”,“基督教”,說的某種宗教信仰,就是意味著相信某種神靈。人們總是過於把宗教單一化。有些人可能在意識上覺得他是無神論者,而在潛意識卻是信仰有神論。

    有些人,需要弱化上帝在他的人生中 的不良影響。而書中的馬西婭他在潛意識裡就有渴望宗教的部分,她聆聽了潛意識裡的聲音,跟隨自己內心的指引,重新過上了充滿活力的生活。

    心智成熟,意味著走出迷信,進入不可知論。再脫離不可知論,真正認識神靈的存在。

    第四部分是奇異的恩典

    我們是否也曾經看過或聽說過這樣的交通意外:那原本發生了車禍,我們以為他必死了,沒想到他卻從車裡爬了出來。

    有時我們也曾經遇到過那種千鈞一刻的時候,過後想想總還有些後怕。有人可能會對這種現象覺得是運氣好吧,或是他的求生本能強。而作者認為發生在我們身上的這些奇蹟,或許跟我們的潛意識有關。

    我們的潛意識佔了95%以上,而表意識只佔了不到5%。所以我們對一切現象知之甚少。做夢通常就是潛意識要與我們溝通的途徑。潛意識也會給我們提供很多資訊,要與我們溝通,可惜,我們被各種雜念所擾,無法認清潛意識給到我們的資訊。所以,所謂心智成熟,就是要聆聽內心的聲音,從潛意識那裡獲得更多的資訊。

    這就是心智成熟路線。

    小夥伴,你有沒有看過這本書呢?你對那一部分的印象最深刻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本攀高、營銷無效、5G時代即將到來,餐飲企業如何做好復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