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內低手4

    據唐朝正史記載,公元751年阿拉伯軍隊25萬大軍來犯,大唐邊防守將高仙芝率領3萬邊防兵禦敵。阿拉伯軍隊分兩路進攻,左路軍遇到陌刀隊狙擊,陌刀所到之處阿拉伯士兵從頭到腳被劈成了兩瓣,阿拉伯十萬大軍就成了二十萬片屍體了。且說右路大軍也是十萬,且遇上橫刀隊的阻擊可更是不得了,橫刀出鞘人馬斷腰。那是連人帶馬被劈成兩截了。戰場上留下了四十萬截人馬屍體。阿拉伯中軍見勢不妙立即帶領殘兵敗將逃之夭夭。從此以後唐刀威名震天下。

  • 2 # 飛揚的歷史

    安史之亂的失敗是多方面的,不能都歸罪於高仙芝,下面我們分析一下。

    1奸臣當道 安史之亂爆發之處,朝廷收到訊息後,奸臣楊國忠忽悠皇帝說:安祿山造反我早就預料到了。不過真正想造反的人不多,安祿山手下的將領和士兵不會反叛朝廷的。給我幾天時間,自然會有人送來安祿山的首級。朝廷錯誤的判斷了當前的形勢,做出了錯誤的決定。

    2兵力問題 安祿山造反的有預謀的,其手下的將士是經過嚴格訓練的,英勇善戰,有經驗。而朝廷經過多年的國泰民安,軍隊疏於訓練,且兵力不足。安史之亂爆發時,緊急招兵,兵源卻是無業遊民,地痞無賴,手工業者,大多數都沒參加過戰鬥,戰鬥力太差。一位好的將軍手下無精兵,也是很難打勝仗。

    3死敵發難 在早些年時,高仙芝遠征小耶律國與太監-邊令誠反目成仇,成為死敵,在安史之亂失利時邊令誠奏報皇上:高仙芝聽信封常青蠱惑,擅自改變進軍方向,丟棄陝西郡數百里土地,逃回潼關。且剋扣士兵軍糧和賞賜,軍中有譁變的危險。皇上信以為真,下旨斬殺高仙芝。

    安史之亂爆發期間,高仙芝的決策是正確的,指揮並無失誤,奈何不佔據天時地利人和。最終安史之亂以失敗告終,高仙芝身死道消。

  • 3 # 戰略忽悠局

    “坑爹隊友太作”,導致高仙芝王者送人頭。

    戰爭的結果,實際上是“軍事”、“經濟”、“組織架構”、“決策”、“民心”等各個方面體現出來的一個結果。

    高仙芝,於怛羅斯之戰失敗後,玄宗皇帝就讓他離開了安西節度使這個崗位。所以,高仙芝後面的團隊,實際上是倉促拼湊而成,不成體系,沒有戰鬥力,也不會無條件服從高仙芝的指揮。後面,玄宗命高仙芝出擊,高仙芝無奈只能聽命。為何?

    究其原因就是,不是自己的老班底,底下人的心思各異,你不出擊,有的是人出擊。

    還有高仙芝在西域的那些對手,滅掉的小國很多。

    開個玩笑,你1米8的大個子,去幼兒園當然是見誰打誰,見誰滅誰。後面碰到個稍微強的高中生大食,這大食帶著一群小弟一起上,也把這個大個子給打敗了。

    而在唐朝北方鎮守的安祿山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首先,安祿山在北方經營了十幾二十年,3個節度使啊,幽州節度使、平盧節度使、范陽節度使,這三個地方軍政一把抓,安祿山可以說是絕對的一言九鼎,沒人敢反對,玄宗的話都沒他的好使。

    這樣,安祿山團隊就一條心,就無條件的執行他的命令。

    第二,安祿山的兵常年跟草原部落進行PK,鍛煉出一批虎狼之師;要知道,北方的草原當時才是大唐王朝心腹之患。而西域的威脅根本排不上號。安祿山的部隊常年與高手PK,無論是單兵素質、將領素養、武器裝備、糧草儲備等,高仙芝與之相比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第三,安祿山團隊更加扁平化,安祿山就是大BOSS,他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只要發出命令,團隊執行即可。

    而高仙芝呢,高階打工仔一個,上面要聽玄宗皇帝跟一幫子高階文官的,文官還分派,你還誰都不能得罪;中間還有太監監軍逼逼,就想著給你挑刺,在皇帝面前給你穿小鞋立功;下面的哥們也不消停,這幫子團隊都是剛新募的,各種勢力紛雜,大家都想染指,憑什麼讓你高仙芝來摘桃子,反正,煩心事要多少有多少。

    高仙芝也想打磨好團隊啊,可是時間他不允許呀,唐玄宗在逼逼太監的小報告之下,瞎指揮,強命高仙芝出擊送人頭。

    高仙芝團隊齊心的話,到也可以說“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可忒麼的,這也不行啊。

    所以,高仙芝就成了送人頭的了,非高仙芝不能打內戰,實在是坑爹豬隊友太作啊。

    最後、民心;何謂民心,安祿山對手下們說,朝廷有奸臣,要殘害我們北方地區,你說那些被安祿山常年管理的將士或者小老百姓們,相信誰,當然相信安祿山啊。以前又不是現在的網際網路時代,大家資訊很先進,安祿山說什麼就是什麼了。所以相反,安祿山的人們才覺得自己代表了民心,全部嗷嗷叫,一幫子拼一把,否則要全掛的念頭。

    這群虎狼之師,高仙芝的烏合之眾敢出來硬鋼,那不是找死麼。

  • 4 # 看遍山川

    論戰鬥力指數來講,大唐名將高仙芝絲毫不輸給雜胡出身的安祿山,這位高將軍在天寶初年,兩次越帕米爾高原征伐親吐蕃的小勃律和石國,大獲全勝,使唐朝在中亞地區的威望達到頂峰,也使高仙芝這位山地戰專家的威名享徹西域。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讓高仙芝就地招募士兵抵擋叛軍,倉惶之下雖然招到了幾萬人,但都是些沒有訓練過,沒有打仗經驗的市井雜人。那邊安祿山打敗老將封常清,攻陷東都洛陽,封常清向陝西撤退,半道上遇見正向東進軍的高仙芝。

    兩位“帝國雙璧”將軍一合計,目前只有死守陝西門戶潼關,暫時避開叛軍的鋒芒,另一方面拖延日子,讓各地勤王的軍隊有機動的時間,再者叛軍長途奔襲作戰,後勤方面到時一定會有漏洞,等待時機反戈一擊,唐軍不是沒有翻盤的機會。

    計劃本身是沒有問題,如果真能堅持貫徹,兩位將軍能力挽狂瀾顛覆戰局也說不定。但事情壞就壞在唐玄宗派的監軍宦官邊令城上,太監做監軍從來就沒啥好事,和領兵大將不和是常有的事,磕磕碰碰意見不一致也正常。但這位邊監軍把矛盾上升到最高層,在唐玄宗面前大肆彈劾高,封兩人,說他們屢戰失地,養寇自重又貪汙軍餉。

    唐玄宗這時已經年老昏匱早已沒了年輕時的英明,因安祿山的反叛他肝火正旺著呢,那時他還認為鎮壓撲滅叛軍指日可待,殺幾個將軍向眾人立威算不了什麼。沒幾天就派邊令城帶著諭旨,在軍中處斬了高仙芝和封常清兩位赫赫有名的大將。

    所以高仙芝並沒有敗在安祿山手裡,封常清還和叛軍交過手,高仙芝只是守在潼關,還沒有出戰就死在自己人手裡了。

  • 5 # 聊以自娛2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應搞清楚“大唐帝國雙壁”是誰?題主說了一個高仙芝,另一個就是封常清。題主說“大唐帝國雙壁”打不過安史之亂的叛軍。說明你對這段歷史、環境條件還不夠清楚,下面我們簡單回顧和分析一下這段歷史,相信你和讀者就會明白是什麼原因了。

    高仙芝(?-756年),唐朝中期名將,高句麗人,唐朝著名將領,為保護大唐西域做出了巨大貢獻。高仙芝少年時隨父親高舍雞至到安西(即龜茲,今新疆庫車東郊皮朗舊城),20歲時,高仙芝因跟隨父親作戰有功被授予遊擊將軍。

    封常清(690-756年),本姓是賁氏,蒲州猗氏(今山西省猗氏縣)人,唐中期名將。封常清少年時便跟外祖父生活在一起。他的外祖父因犯罪被流放到安西(治龜茲,今新疆庫車)充軍,擔任胡城(今哈薩克奇姆肯特東)南門的守軍。外祖父讀了詩書,頗有文采。常在城門樓上教封常清讀書。在外祖父的指導下,封常清學識廣博精深,很有外祖父之風。外祖父死後,封常清無所依靠,從此過著清貧的生活。封常清30多歲那年,投到安西四鎮節度使夫蒙靈詧(chá同“察”)的麾下任職。

    高仙芝先後在安西四鎮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手下任職,未受到重用。後來唐朝羌族大將夫蒙靈詧擔任安西四鎮節度使時,發現高仙芝很有才幹,一路提拔重用。到了開元末年,高仙芝已官至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

    封常清投軍時,高仙芝擔任都知兵馬使,有一次出兵,身邊有三十多名侍從,而且衣服鮮豔漂亮。封常清也想成為高仙芝的侍從,便毛遂自薦、慷慨激昂地向高仙芝投了一封自薦書。但封常清的形象卻非常差,不但身材瘦小,而且還是斜眼、腳短跛足。高仙芝見到封常清後,嫌他相貌醜陋,不願接納。第一天失敗後,封常清沒有灰心,第二天再次投書。高仙芝不勝其煩說:“我的侍從已錄取夠了,哪裡用得著你再來呢”?封常清發怒道:“我仰慕您的高義,願意侍奉您,所以沒人介紹,就自己來了,您為什麼一定要拒絕呢?以貌取人,會把子羽看錯的,您還是考慮一下吧”!高仙芝還是沒有答應他,封常清於是就每天到門口來等候,高仙芝沒辦法,只好把他錄取到侍從中了。

    天寶初年,達奚諸部叛亂,從黑山以北,直到碎葉城(故址在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城西南),唐玄宗李隆基詔令夫蒙靈詧前往平叛。夫蒙靈詧派高仙芝率領兩千名精銳騎兵從副城向北,直至綾嶺下截擊叛軍。達奚部因行軍勞頓,人和馬都很疲勞,因此幾乎被唐軍全部俘獲或殺死。封常清在帳中私下寫好捷報,捷書中詳細地陳述井眼、泉水、駐軍地點、勝敵的情況和戰術,條理分明。高仙芝想說的,封常清都周到地替他寫了出來,高仙芝因此大為吃驚,便馬上採用。回軍後,夫蒙靈詧迎接、慰勞他,高仙芝已解下奴襪帶刀拜見,判官劉眺、獨孤峻等爭著問:“此前送來的捷報是誰人寫的?您帳下怎麼有這樣的人才呀”?高仙芝回答說:“是我的侍從封常清”。劉眺等人很吃驚,對封常清施禮讓座,並和他談話,認為他是奇才。此後,經高仙芝不斷提拔,封常清先後授鎮將、果毅、折衝(制敵取勝的戰車,這裡指戰將),慢慢成了一位有名的將軍。

    唐玄宗“開元盛世”時,國力日強,大唐的軍事實力也隨之增強,唐在與吐蕃(今青海地區)的戰爭中也逐漸佔具優勢。青藏高原上的吐蕃王朝征服了帕米爾以西克什米爾地區的大小勃律國,大唐西北二十餘國幾乎全被吐蕃(今藏民祖先)控制。安西(今甘肅酒泉)都護府作為唐朝的西大門,大小勃律的失守不僅阻隔了唐朝與帕米爾以西中亞各國的交往,而且對安西四鎮(即:龜茲、于闐、疏勒、焉耆<相當一段時期屬於碎葉>四鎮)構成直接威脅。唐朝數次發兵想恢復失地,因大小勃律地處深山,易守難攻,所以均無功而返。天寶六載(747年),唐玄宗李隆基命高仙芝為行營節度使,率軍再伐勃律,並派宦官邊令誠監軍督戰。封常清隨高仙芝從安西出撥換城(今阿克蘇),經握瑟德城(今圖木舒克)、疏勒(今喀什噶爾),入蔥嶺(今帕米爾高原),跋山涉水,分兵三路,攻破吐蕃重鎮連雲堡,殺敵5千,生擒千人,繳獲馬千餘匹及大批軍資器械。擊敗了依附吐蕃的小勃律國(在今克什米爾西北部)。俘虜國王及公主,留下鎮軍後班師。十二月,高仙芝取代夫蒙靈詧出任安西四鎮節度使。封常清因從戰有功,高仙芝便奏他為慶王府錄事參軍,充節度判官,賜紫金魚袋。不久,又加朝散大夫,專門負責四鎮的倉庫、屯田、甲仗、支度、營田等事宜。以後高仙芝每次出征,經常讓封常清作為留後使。封常清處事果斷,勤儉敬業,賞罰分明,深得高仙芝的信任。天寶九載(750年),高仙芝再次發兵蔥嶺,俘虜了親吐蕃的劫師國王勃特沒,另立其兄素迦為劫師國王,初步解除了鎮守小勃律唐軍的危困局面、重新恢復了大唐對西域的統治。高仙芝平定了小勃律國之後,唐軍聲威大震,拂菻、大食諸胡七十二國都震驚投降歸附了大唐帝國。

    建於公元626年的阿拉伯帝國,古代華人稱其為“大食”國,強盛時期的版圖橫跨亞非歐三大洲,除了疆域廣闊之外,阿拉伯帝國在經濟文化和科技方便也頗為發達。大食國不斷向東擴張,中亞的安國、火尋、戊地、石國、吐火羅等國都向大食屈服、交貢納賦。天寶十載(751年),大食(阿拉伯帝國)軍隊10萬大軍進犯西域,大唐邊防守將高仙芝率領3萬邊防兵禦敵。高仙芝以3萬抵抗10萬,陷入了連番苦戰。後來因為屬國軍隊叛變,唐軍大敗。高仙芝也因此被擼掉了安西節度使,入朝任右金吾大將軍。安西節度使一職由王正見擔任。封常清性勤儉,每次出征或乘騎馬,私馬不過一兩匹,賞罰嚴明。

    天寶十二載(753年),封常清率軍進攻大勃律國(今克什米爾巴勒提斯坦)。進至菩薩勞城(今克什米爾中部一帶)時,唐軍先頭部隊屢次獲勝,封常清欲揮軍乘勝追擊,這時斥侯府果毅段秀實進諫說:“賊兵羸,餌我也,請備左右,搜其山林”。封常清認為段秀實意見正確,就採納了這個建議,封常清派兵搜尋,果然發現了伏兵,唐軍大敗大勃律,迫使其歸降,封常清率軍凱旋。此後,封常清縱橫西域,剿撫並用,大食、吐蕃和中亞藩屬國不敢輕舉妄動。

    天寶十四載(755年)正月,吐蕃蘇毗王子悉諾邏去吐蕃降唐。冬月,封常清入長安任職。當時“安史之亂”已經爆發,唐玄宗在華清宮召見封常清,詢問如何平定安史之亂,封常清說:“安祿山率領敵兵十萬,侵犯中原,中原太平很久了,人不知戰。然而事有逆順,形勢會有變化的,我自請趕赴東京,開府庫,招募驍勇之兵,挑著馬杖和馬鞭渡河,很快就可以取得安祿山的首級進獻朝廷”。唐玄宗壯其言,任命封常清為范陽節度,讓他募兵東討。當日,封常清騎馬到東京洛陽招兵,不多日就招到士兵六萬,但大多是不懂軍事的市井之徒。

    安祿山率領15萬精兵進攻長安,唐玄宗倉皇命高仙芝、封常清率領5萬這種沒有訓練過“士兵”進行抵抗,沒想到封常清在汜水、洛陽等地連吃敗仗。按說這些並不完全是高仙芝、封常清的責任。兵力不足、武備短缺、素質問題、糧草不濟等也是重要原因。不巧的是,這次的監軍又是宦官邊令城,早在安西高仙芝遠征小勃律國時,當時的監軍邊令誠因為不敢冒險輕進,就讓高仙芝當了先鋒,結果高仙芝生擒了小勃律王,邊令城認為功勞被高仙芝全部搶走,兩人反目成仇,成為死敵。封常清作為高仙芝的臂膀,當然在邊令城眼裡也是異類。只不過矛盾沒有公開而已,唐玄宗聽到邊令城的報告,得知封常清兵敗,便削其官爵,讓他以白衣身份在高仙芝軍中效力。高仙芝讓封常清巡監左右廂諸軍,以助自己。這樣又為邊令城所不容。

    高仙芝守潼關、聯防京城時,邊令誠又成了高仙芝的監軍。高仙芝率軍準備東征時,邊令誠曾向高仙芝建議數事,高仙芝沒有聽從,邊令誠便懷恨在心。高仙芝作戰失利、退守潼關後,邊令誠入朝奏事,向玄宗反映了高仙芝、封常清敗退之事,奏說:“封常清說叛軍強大動搖軍心,高仙芝聽信封常清,擅自放棄了陝郡幾百裡地方,而且,高仙芝私下多次剋扣士兵的糧食和皇上的賞賜”。唐玄宗念起高仙芝、封常清舊時功勞,壓下沒有追究。高仙芝失利後,邊令城又奏報唐玄宗:“高仙芝聽信封常青蠱惑,擅自改變進軍方向,因此丟棄了陝西郡數百里土地,而且不聽命令,私自逃回潼關。且剋扣士兵軍糧和賞賜,有造成軍中譁變的危險”。唐玄宗誤信為真,下旨斬殺高仙芝、封常清。

    當時從軍事態勢來看:高仙芝並沒有敗,只要死守潼關,就能為各地勤王部隊爭取時間。而唐玄宗只是希望在較短時間內消滅叛軍,聽到高仙芝消極防禦非常惱火;對於封常清,唐玄宗認為其不思悔改、戴罪立功。反而擾亂軍心、丟失土地,其罪當誅。天寶十四年臘月十八日(756年1月24日),邊令誠將封常清斬首,暴屍於蘆葦之上。同時指責高仙芝,高仙芝 不服:“我退兵是有罪,死罪我不否認。但說我偷偷剋扣賞賜和軍糧,那是是誣衊!皇天后土,兵將都在這裡,難道你邊監軍就不知道”?高仙芝又大聲對部將、軍士說:“我把你們招募來,當然是想打敗叛軍多得重賞,但叛軍力量正強,所以撤退到這裡,也是為了加強潼關的防守。如果你們認為我有罪,可以說有罪!如果認為我沒有罪,你們就喊冤枉”!全軍一聽全都大喊:“冤枉”!高仙芝看著封常清的屍體。流著淚說:“您是我提拔的,又接替我當了節度使,我現在和你一起去死,難道不是命嗎”?說完引頸受死。

    高仙芝與封常清是當時名將,他們的被冤殺引起了軍心的動搖,邊令城見無法安定軍心,邊奏請唐玄宗Superb大將坐鎮,唐玄宗只好強令臥病半癱的哥舒翰前來接下這個亂攤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清軍的裝備真的落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