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點滴財經
-
2 # 靈獸山
商品化過程中如何為產品定價?需要根據產品屬性、消費群體、營銷渠道、公司戰略等來制定價格策略。比如,有些產品適合以銷量來盈利,有些以高價來獲利。有一部分產品是組合式的,前端免費可以後端盈利等。一、以“價量”作為定價標準,在平衡盈利的過程中,是追求賣的更多還是賣得更貴
企業需要盈利,利潤大於成本就是盈利,利潤是毛利率乘以銷量的結果。這其實就是一種平衡,也是對產品屬性的確定。
食品和日用品是民生類消費品,這些產品銷量較大,適合低毛利定價。高階化妝品、奢侈品、鑽石等銷量不會很大,適合高毛利定價。但最終都會平衡盈利。
Costco就是以高銷量定價,每個產品的價格都很低。小米手機也是這個道理,追求的銷量最大化,也是低價策略。名創優品更是這種定價策略運用極致的表現。
這種定價策略一定是基於市場足夠大,產品價格敏感,也是為了獲得市場競爭優勢的一種表現。這種定價方法有個專有名詞叫“滲透定價法”。
二、產品具有品牌和市場定價權能力,制定高價以獲得短期利潤的定價策略有些特殊行業,比如電子產品中具有市場壟斷和創新能力的產品,英特爾、華為5G、基因藥物等,這些產品具有不可超越的核心競爭能力。
這些產品上市初期價格一定很高,因為沒有可比性,但隨著競爭對手產品的上市,以及自己產品的不斷研發迭代,原有產品價格會不斷下降,英特爾晶片,手機型號等等,都是這個邏輯。
如果你的產品具有品牌性、話語權、高科技、創新性、新產品、獨一無二的屬性,可以採用這種定價策略,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高利潤限於一定時間之內。這種定價方法有個專有名詞叫“撇脂性定價”。
三、產品具有後端連續使用特性,為了銷售後續產品而獲得利潤的定價方法最有代表性就是惠普印表機和吉列刮鬍刀,惠普印表機不是很貴,但是後續墨盒和硒鼓不便宜,刮鬍刀架價格能接受,但未來需要不斷購買刀片才能使用。
這也是一種互補式定價方法,其實更像現在商業模式中的一種引流品策略,印表機和刀架是引流品,耗材是利潤品,這種定價策略做到極致就是免費模式了,前端免費,二段收費。
四、產品的組合定價策略,根據不同產品屬性和營銷策略制定產品價格去飯店燒烤店吃飯,感覺價格很便宜,但啤酒喝得多不便宜,這是備選產品盈利的定價。去快餐店或者線上購物,發現一小杯可樂8元,比2L的都貴,但放在套餐裡很便宜。辦個健身房年卡便宜,單次健身很貴不合適,套餐類屬於捆綁式定價。
服裝鞋類這種具有產品線特點的,定價策略具有系統性,還有家電產品都屬於這個範疇,是產品線定價。有些日用品價格也許不夠敏感,倒是可以採用均一性定價的方法。
旅遊景點、遊樂園有的有套票,是捆綁式定價,但有些買了門票進入後,單次遊玩專案單獨收費,這是另一種分散式定價方法,是進入消費。
綜上所述,商品化過程中商品定價策略具有多樣性,在不同環境內還具有組合性特點,比如消費者定價,酒店房間再快過夜時很便宜,還有機票在不同時段和年節訂票,價格也是不同的。
最重要的是,產品屬性和消費群體要精準明確,這是基礎,後續的定價策略才能精準。就像前面提到的,定價其實是賺錢盈利,在原則上是選擇賣的多還是賣得貴的邏輯,從而透過不同的定價方法來實現市場佔有。
回覆列表
價格通常是影響交易成敗的重要因素,同時又是市場營銷組合中最難以確定的因素,那麼企業應該如何為產品正確定價?具體又有哪些定價方法?
中國很多企業經營模式為單一的買賣差價模式,利潤彈性不足。這一結果的產生,很大部分原因是企業或者企業經營者缺乏對價格的工具屬性的理解及使用。
商業生活中,價格無處不在。
越來越充分的競爭和互利網普及下價格呈現出透明化,讓很多經營者面對價格的定立感到越來越困難,也有很多人忽視價格在競爭中的作用。
產品的商品化是指:賣方將之前不用於交易的產品投放市場,並用貨幣或者其他方式進行交易獲取利潤的過程,商品化是一個產品商業價值體現的過程。
價格作為衡量商品商業價值的一個基礎度量衡,其訂立規則是公司經營模式的基礎,價格訂立方式粗暴單一會讓商業模式的形成缺少有利的基礎條件。
商品價格的定立基本分為:價格的定位、價格的定立、價格的運營三部分。
這篇文章將帶給大家對價格比較基礎的認知,並理解價格形成的原因,希望對經營者在價格的定立上有幫助。
一、價格是如何形成的
要搞清楚價格是如何形成,我們需要先理解客戶是如何對價格進行感知的。
客戶對價格的感知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馬哲中強調價格是由商品的價值決定的,實際中,這個價值應該具有更加廣泛的意義,而不僅僅是商品本身固有的價值。
準確的講,應該是客戶感知到的商品價值決定了商品的價格。
價格從定立到傳遞到客戶處,有一個資訊傳遞過程。這個過程因為形式的不同、方案的不同、資訊豐富度的不同、體現方法的不同,都造成相同的價格數字客戶感知差異的存在。
而客戶對接受到的商品價格在進行質疑衡量其價值後確定合理性,最終影響定價的有效性。
在市場環境裡,以上兩點都是從商品消費者角度出發的。
作為商品經營的主體,一個企業的對一款商品價格的最後確定,需要考慮盈利水平和競手存在的影響,包括價格是否符合企業的形象定位,價格是否可以帶來更高的利潤等。
正是價格對商品價值的度量性和價格對於客戶的可感知性,讓價格成為連結客戶和商品的一個重要紐帶,其定立有著豐富的操作性。
綜合起來,一個商品最終從定立到最終價格體系的形成,受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商品本身的成本(價值),包括商品的原料、生產、運營成本等一起;顧客對你的價值的感知是怎麼樣的,你的價格傳遞策略的是否匹配你的價格設定;你需要保持或者提高整個價值的利潤水平,即滿足企業發展需要的利潤水平;在是市場份額和利潤上你的選擇偏向的企業發展決策,影響價格的定立偏向。
二、如何定位商品價格的高低
商品價格的形成是以上四個因素綜合的結果。然而價格的高或者低,倒推到價格制定的手段上,邏輯不盡相同,即商品的價格定位。
商品的價格可以從單純數字大小上區分高低,也可以從利潤(率)上區分高低。
這裡定性的把利潤(率)和價格數值都處於高處的定位為高定價,把利潤(率)處於低位的定義為低定價。
1. 低定價策略
類似於宜家或者ZARA等公司,明顯更傾向於做低價平民路線,商品銷售利潤基本是3-13%左右。
這樣低利潤甚至超低利潤的定價策略下要實現盈利,對一個企業的要求非常之高:需要高效的企業運轉效率、極低的成本投入以及強大的資金管理週轉能力;壓縮掉一切可以壓縮的成本並最佳化一切可以降低成本的運營專案;砍掉一切和客戶沒有強關聯的需求,清晰的低價營銷資訊的傳達;專注於商品本身而非優質的服務,最佳化供應鏈體系;儘量減少賬期、極致的壓縮採購價格、供應鏈創新、巨大的採購量。
所有的動作都是圍繞如何降低運營成本這個目標。
在這一邏輯上,目前國內很多號稱走“好貨不貴”低價路線公司的運營體系是完全無法配合的——7%+的物流費率、追求優質的客戶體驗、追求稍微冗餘的組織架構、追求線上+線上結合導致ROI低、追求現金流而逐漸拉長的商家賬期從而逐漸抬高了的採購價格……
存在以上問題的企業,很大一部分對商品定價,可以說從一開始就沒有想清楚。
價格如何形成?價格如何持續?價格差異化的競爭力如何體現等等,都沒有形成整體性的思考。
2. 高定價策略
典型的如賓士系列汽車、蘋果手機等,明顯傾向高定價策略。商品本身技術含量、創新含量、原材料價值等都讓商品具備了高價值的自身,同事追逐高加價帶來了高利潤和高利潤率(基本都在30%以上甚至更高)。
一個企業或者商品走高定價的路線,需要創造持續的被客戶認知的高價值,從而讓客戶持續為高價格買單,只有這樣高定價的業務才能成功。
與低定價不同,高定價下,商品本身必須具備優質可以讓客戶感知到的高價值;也需要業務具備源源不斷的商品創新,在營銷傳播上需要使用大量資金加強宣傳和品牌打造,配置一套優質的服務體系扶持品牌落地,這樣才能配合商品高價值持續的傳遞給客戶。
這裡有一個特殊情況:在風投創業模式的盛行之下,越來越多的公司採用大量的品牌宣傳+營銷補貼造成低定價的策略,可以很快實現了市場的搶佔。
看上去好像是低定價策略,但是這個商業模式本質是偏高的定價前期被營銷補貼打低,而原價又被隱藏客戶無法感知,導致客戶認為採用的是低價策略。
3. 價格高低的定位
定價是商品定位的重要部分,業務本身定位直接影響商品價格高低的選擇。
高低定價和業務頻次直接關聯,高頻次的消費更傾向於低價策略,低頻次的消費更傾向於選擇高定價。
但是,無論是高定價策略還是低定價策略,對於一個商品運營團隊或者企業經營者來說,價格的定立和運營是一定需要一套相應體系來保障的。
在選擇定價之前最好結合以上敘述去考察下當前的組織是否能夠滿足,或者是否有意願按照以上幾點來組建或者最佳化運營體系,因為整個業務落地過程中業務需要保持時刻調整和應對的狀態,保障價格體系的最終落地形成。
三、如何定立商品的最終價格
價格高低選擇是價格形成的基礎,可以很好的鞏固商品定位,並在對應的位置尋求商品運營落地的方案。
但是價格高低仍然是一個範圍,就如前面所講,80元或者100元,你到底選擇哪一個作為你的價格影響客戶的消費決策,最終影響商品的銷量。
那麼,商品的最終定價如何確定?
這裡主要分享5個商品價格的確定方案:基於市場需求的供需雙方定價、賣方主導的基於成本定價、賣方主導的基於競手定價、賣方主導的基於需求曲線的定價、經營方主導的基於場景的定價。
這裡需要說明一點:無論何種方式都是理論的和指導性的,在商品市場完全形成之前,最好的商品價格是無法確定的。
1. 基於市場需求的供需雙方定價法
這是一種從銷量需求出發的定價方法,是一種沒有明確方法的定價方案,只給一個定價的指導方向,買賣雙方完全根據雙方的需求確定買賣價格。
比如一個嚴重依靠前端銷售的B2B企業,商品的展示價格僅作為一個參考,實際銷售和客戶溝透過程中是根據買方的需求和賣方的期望出貨量協商定價。
這種定價方式,主要適用於在無法探知行業成本構成的情況,或者新專案在一個充分競爭市尋求快速落地的時候。
協商定價可以較好的確保商品銷售通路,利於快速開啟市場,也可以輔助構建商品的市場供需曲線;同時劣勢也是顯而易見的,商品的品牌和利潤會被極大的壓縮甚至虧本,也可能會誤導供需曲線的建立,導致企業經營的混亂。
2. 賣方主導的基於成本定價法
現行通用最廣的應該就是成本定價法:所謂成本定價法,就是定價者根據特定商品的成本價格往上加成一定的比例作為商品銷售價格的定價辦法。
很多人對成本定價法的理解應該有被某米的營銷帶偏的嫌疑,基於成本的定價法不一定就是價效比高或者利潤低。一個商品的成本是100,固定加100%還是10%都是成本定價。
成本定價法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單便捷方便操作,實操中根據具體商品的不同可以再區分不同的加價空間,這對企業來說可以清晰的提前預測收益。
缺點同樣顯而易見,就是成本定價是一種脫離市場的定價方式,加價後的價格可能嚴重偏離客戶的意願,導致客戶流失,未流失的交易帶來的利潤也可能大大損失(價格低於客戶心理價位)。
3. 賣方主導的基於競手定價法
這個很好理解,就是根據分析競爭對手的價格和銷量,對應的產品或者是加價或者是減價或者是做一定的處理,得出的價格結果作為我方對應產品的銷售價格。
這種做法可以節省大量市場調研和定價的推演過程,如果競爭對手的市場覆蓋度很好,那麼對於客戶的抓取有著很好的輔助作用。
但是完全基於對手的定價,會讓自己企業缺失價格的主動權,非常時候可能會被作為一個競爭工具受到反向打擊。所以這種方法更合適為商品定價過程提供價格參考。
4. 賣方主導的基於需求曲線的定價
前面幾種方式,都存在一個通病,就是商品的定價過程脫離了市場,價格定立後無法確定是否適合客戶的需求和心理預期,價格很大機率會存在定立後根據業務發展大幅調整的過程。
作為經營方,是希望選擇一個最有把握的定價直接推向市場,企業獲得最大利潤,後續再根據業務變化做價格差異化的運營。
這個需求就可以使用基於需求曲線的定價法來滿足。
需求曲線指的是利潤率和價格的關係曲線,即商品總利潤根據商品銷售價格變化而變化的趨勢,在某一個商品銷量情況下,可以實現商品的利潤最大化,此時銷售價格就是最優價格。
但是在現實情況中,因為商品並沒有推向市場銷售,這個價格是不存在的,一般採用(商品可變單位成本+銷量為0時的價格)/2作為最優銷售價格,用來指導定價。
這種定價方案是調研在先,根據調研結果獲得需求曲線,再確定推廣價格,推廣後再修改定價的機率小很多。
5. 經營方主導的基於場景的定價
以上幾種定價方式,都是對所有的市場進行一刀切式的定位,沒有考慮市場和消費場景的差異化,採用統一制式的定價方法。
實際消費過程中,不同場景下,客戶的需求和對商品價值的感知都是不一樣的,此時需要的是更加精細化的基於場景中需求定價。
這種定價方式,其實也是基於特定場景下需求曲線/商品成本/競手價格/大資料而定價的方式,只是場景更加的細分,定價邏輯需要根據場景再做進一步的細化了。
比如,同樣是一瓶烏龍茶,在寫字樓便利店、鄉村小超市、無人貨架、沙漠裡面、旅遊景區,可以完全是不一樣的價格,因為不同場景下的成本不同場景下的需求曲線、不同場景下的需求程度都不一樣。
以上5種定價方式,單獨或者綜合使用,都可以指導一個商品從0開始推向市場的初期定價,靈活根據市場變化改變調整運用,可以讓商品利潤和銷量保持一個比較好的平衡。
四、價格的力量
價格一直和商品交易一起出現,是一個有力的營銷武器,但是很多人和企業忽視價格定立邏輯和過程的重要性。
定價不是一勞永逸的,以上我們只是分享了價格的定位邏輯和商品價格確立的幾種方法。
在商品推出之後,還有一連串的價格運營工作需要操作,包括價格的調整、價格的差異化運營、場景化精細化定價等等,這些我們後續再慢慢聊。
商品的價格是產品商品化推向市場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是商品定位的核心部分。價格定的好可以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是一篇讀書筆記式的文章,藉此機會分享給大家。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定價的重要性,以此為基礎更好的推出自己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