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媽咪寶貝傳媒
-
2 # 孤獨行者Noodle
只有一歲的孩子不要談什麼孤獨症,孤獨症又稱自閉症,自閉症譜系障礙,是三歲以前發病的一種從生理到心理全方位的發育遲緩,其核心是社交障礙,伴隨著嚴重的刻板行為或興趣狹隘。而且確診年齡通常應該為三週歲。
透過以上所述,即便你的孩子將來是孤獨症,此時也無法下診斷,甚至連懷疑都不該,除非他的各個方面都極端落後於同齡孩子。
再談到飲食干預,我一句話把它說死,對於自閉症的康復,目前唯一實證有效的方法就是以ABA行為分析法為基礎的康復訓練,其他一切方法包括所謂飲食干預都是沒有實證效果的。
所以飲食方面只要孩子願意吃,吃了又沒有過敏啥的不良反應,啥類的食物都該給孩子嘗試。當然,辛辣等刺激性較強的食物除外。
總之,現階段無論孩子是不是自閉症,父母的陪伴都是不可或缺的,父母要用心陪伴用心去理解引導孩子,只要方法得當孩子我想也會改善很快吧。
望回答有幫助!
-
3 # 解振華講健康
2006年,加拿大的一個科學家研究腸道健康與自閉症的關係,他發現腸道壞的細菌會產生一些短鏈脂肪酸,將很少量的這些脂肪酸注入實驗動物的大腦,發現這些動物的行為發生改變其症狀如自閉症兒童的行為一樣。長期注射,那麼這些動物的行為變的更加的接近自閉症,同時用掃描器器觀察他們的大腦,發現大腦有明顯的炎症。調節腸道菌群可以很好的改善自閉症孩子的症狀,所以給自閉症孩子補充益生菌是個很好的方法。
2005年3月自閉症研究所(ARI)出版了最新的調查報告,在孩子的飲食中去掉了牛奶和小麥,孩子的自閉症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由於那些對人體有害的縮氨酸需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從血液和大腦中離開,隨著血液中縮氨酸的減少,自閉症會逐漸好轉。所以自閉症的孩子絕對不要沾牛奶和小麥製品。
自閉症的孩子需要注意的飲食與生活環境:
1. 糖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這包括所有的糖,無論是桌子上的白糖還是精加工穀物。大多數自閉症孩子的實驗室測試(尿有機酸)顯示他們的碳水化合物化學功能脆弱
2. 這點對犯有自閉症的兒童非常重要。包括所有牛奶製品,如冰淇淋,乳酪
3. 任何形式的感染都會引起加重免疫系統負擔,同時導致慢性疾病。特別不要使用抗生素
4. 行動電話,電線,電子裝置及無線WIFI會惡化自閉症,體內的細菌和病毒在遭受無線電時,會以為身體產生了抵抗性,因此它們會產生更多的生體毒素來保持生命。同時,電磁場會使體內重金屬重新排布,並很容易蓄積
5. 避免暴露於一些有毒的環境中。例如殺蟲劑,除草劑,水銀,鋁,氟。而且注意解毒。注意水中的氟,並且要注意家中所使用的清潔劑。
6. 避免使用破壞性的想法或者是怨憤的情緒。注意調節自己的情緒
-
4 # 你好children
寶寶才一歲,目前是沒有辦法去衡量孩子是否是自閉症的。因為自閉症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個難題,其發病成因複雜,不可痊癒,一般的孩子也是到了兩歲半之後才會出現一些自閉症的特徵的,診斷往往也是在36個月之後了,所以,目前的狀況是沒有辦法去確診的。因為目前對自閉症的確診,也是以量表為參考,以孩子的行為作為導向,是一個相對主觀的過程。
有的孩子是因為發育遲緩也會經常和自閉症相混淆,你題幹中描述不是非常的詳細,比如孩子的眼神交流、和人的互動需求,會不會對親人的到來或者離開表現出特別的反應等等。
在孩子一歲的時候,很少會出現自閉症的狀況,如果孩子確實存在的話,請參考以下的行為標準。
當靠近孩子的時候,他沒有反應和互動的興趣。
逗孩子,他也沒有明顯的配合動作。
模仿能力較差,不會模仿大人的表情和動作。
普通的孩子大多數都會發出“牙牙學語”的單音節,自閉症寶寶不會。
沒有目光交流。和人互動的興趣遠遠低於對物的興趣。
不會用手指自己想要的玩具。
關於你說的飲食干預,其實在孩子沒有診斷之前最好不要用,因為如果使用不當會造成孩子營養方面的缺失。
-
5 # 營養醫師曾瑤池
從飲食和營養學角度而言,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證據說明孤獨症的發病或核心症狀與哪些營養素有關,孤獨症飲食方面出現的問題更多是其行為特徵導致的結果。費城兒童醫院的Susan 指出:“實驗證據告訴人們飲食療法並不是治療孤獨症的靈丹妙藥”。建構孤獨症兒童良好的飲食行為習慣,更有賴於那些被驗證過有效的行為療法,如結構化訓練和分析行為療法等;簡單的行為矯治如正性強化好的表現,忽視或輕微懲罰不良行為也是有效的。
孤獨症兒童對食物具有較強的選擇偏食性,他們對某些食物的種類、性狀、質地異常執著地偏好,而對另些食物則極度抗拒。如他們大多偏愛米飯、麵食、奶類、冷飲及膨化食品等,但不喜歡肉類、水產、蔬菜水果等。有些孤獨症兒童傾向只吃素不吃葷,有的只吃麵條拒吃其它食物,有的只吃深顏色蔬菜,有的每天只吃1 種蔬菜。雖然孤獨症兒童的生長髮育水平與正常兒童無明顯差異,但是普遍存在營養素攝入不足的問題,尤其是鋅、葉酸、維生素B6、維生素A 等影響智力發育的營養素缺乏。因此,日常照顧中除了均衡營養,還必須關注上述營養素缺乏問題,及時糾正。
-
6 # 愛陪娃的熊叔
首先一歲的寶寶除非具備特別明顯的特徵,一般情況下要確診為自閉症是相當困難的,所以醫生會用疑似這樣的說法,作為家長既要重視,但也不要亂投醫,可以進行一些科學的康復訓練,定期複診,但是一定要尊重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在方法的選擇和量的多少上一定不要違背這個年紀孩子成長的規律。
其次,目前無論對於哪個年齡段的自閉症患者,主流的康復原理都是ABA,基於這個原理有一些具體的技術,比如DTT,PRT等等,此外還有OT,結構化教育,音樂教學等方法也被證實有效,對於同時存在感統失調的孩子還需要進行感統訓練。也有一些存有爭議的療法,比如RDI,但是,主流的方法理念從來不包含食療!
雖然偶爾會有報道說某某國家,某某專家發現了某些食物或者營養成分或者菌群,對自閉症有怎樣的影響,但是這些報道並沒有得到主流專家的認可,也沒有在主流的學術雜誌和會議上得到討論和認可,即便這些報道是真實的,但數量太稀少,沒有足夠的資料和病例支撐。
也許你要說,得不到主流的認可不一定就意味著無效,的確是這樣的,其實任何一種主流的療法也都會經歷一個從無到有,從次到主的過程,也都會被懷疑和質疑,也許有一天,食療會被證實有效。但我的觀點是,在這一天到來之前,我們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去當小白鼠,耽誤不起,還是應該選擇最穩妥,最可靠的方法。
華人對於食療有著無比的迷戀,認為這樣的療法最自然,對身體傷害最小,其實不然,我看過一些自閉症食療的帖子,幾乎都是斷食,有的說不能喝奶,有的說不能吃肉,最極端說只能吃粗糧。請你用自己的常識去判斷,對於一個一兩歲的孩子,很多東西不讓吃,先不說對於自閉症是否有療效,起碼孩子會營養不良,其後果也是我們無法承受的。本來,很多自閉症的孩子就存在一定程度甚至很嚴重的挑食,我們再人為地限制食物的種類和數量,那孩子生長髮育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從何而來?從這一點來說,食療,尤其是斷食,無疑是荒謬的。
當然,如果孩子天然對某些食物過敏,那麼我們可以調整他們的飲食結構,這其實也自閉症沒有多大的關係。你去諮詢任何一個合格的醫生,他們在診斷你的孩子有自閉症的同時,都會詢問你的孩子是否有挑食的問題,也一定會告訴你要幫助孩子克服挑食的毛病,均衡地攝入足夠的營養,甚至會給你開一些增進食慾的藥,來幫助孩子解決挑食的問題。
所以,不要去相信偏方,相信沒有被廣泛證實和使用的方法,試錯的成本我們承受不起。
-
7 # 北大醫療腦健康
一歲寶寶懷疑是孤獨症,嚴格來說孤獨症兒童診斷明確的時期是兩歲以上,初期要針對孩子的語言發育、刻板行為做總結分析,居家給孩子做干預訓練,一定要堅持不懈的做下去,多學習專業的知識和內容,或許孩子就是那10%的康復人群中的一員。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
-
8 # SUM電影
自閉症的診斷都要兩歲半之後了,醫生懷疑孩子自閉症,應該是孩子有自閉症的相關症狀了。因為一歲之前孩子又不說話,其他方面也沒有辦法篩查,只能是透過目光或者是情感互動方面來發現,所以,還需要觀察。
關於你說的自閉症的飲食干預,為什麼會有這樣一種說法呢?原因其實是因為很多的自閉症孩子由於刻板行為導致的偏食和挑食,比如很多孩子每天只吃同一種食品,對餐具和環境也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之前見過一個小孩,每天晚飯的肉丸子都要切的一模一樣他才進食,這都是因為孩子的行為刻板造成的,當然也不排除腸胃功能失調的病症。
有一些自閉症的小朋友腸胃失調,對酪蛋白和麩子類食品非常的敏感,之前也有研究表明,當自閉症的孩子禁食酪蛋白和麩子類食品後,孩子的腸胃功能也確實能夠得到改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禁食療法曾經風靡一段時間的原因。
所以,飲食干預也要按照孩子的習慣和情況來定,如果孩子存在嚴重的偏食,那麼,我們在尊重孩子習慣的前提下,可以加入一些其他營養元素,比如孩子晚餐的肉丸子,我們可以適當的加一些土豆泥,或者放幾顆綠色的蔬菜或者西藍花。循序漸進的改變。
另外,我們也不要忘了強化物,在孩子吃了幾口他平時不吃的食物時,我們應該給與正面的讚揚和鼓勵,也可以拿出正面的強化物,比如孩子喜歡玩的玩具,孩子喜歡吃的零食等等。
相信改變就在每天的努力之中!
-
9 # 泡泡育樂園
自閉症孩子從飲食上無須做什麼干預,只是因為自閉症孩子的刻板行為,使他們對食物也存在刻板的偏愛,只吃某種食物,所以讓家長感覺需要從食物上也給孩子進行干預,從而有利於自閉症孩子的矯正。
自閉症孩子的刻板行為會存在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他們會在固定的地方做固定的事情,比如他們只吃某種食物而拒絕某些食物,我的朋友的孩子就是這樣。
小時後她的孩子去麥當勞,就只吃薯條其他什麼都不吃,我感覺孩子是喜歡薯條一根根的吃的有意思,那個孩子會非常認真的吃每一根薯條,並且每一根薯條吃的時候都要沾一下番茄醬,然後再吃到嘴裡,一點都不能差。
刻板的行為也是如此,只要上到自己的車裡,他便首先開啟音響,然後把光碟退出來,再推進去,如果恰巧沒有光碟在音響裡面,便一定要拿到一張放進去。當然了,具體光碟的內容他是無所謂的,只要這個過程是必須做的。有一次我開著車,那個孩子也是要如此做一番動作,無論是誰家的車都是如此。
-
10 # 優加學院姜老師
不知道家長說的是食物對孤獨症的療效還是對挑食行為的干預。目前食療還沒有被科學認證對自閉症有益處,但孩子可能會對一些食物不耐受,像乳糖等,或者一些孩子會因為吃了油炸、膨化食品或者巧克力等而引起興奮導致行為被放大等。
而說到對挑食行為的干預,可能是因為孩子比較喜歡這個食物的口感或口味,或許孩子喜歡吃軟的食物而不喜歡吃硬的,而另一些孩子可能就喜歡咀嚼的感覺,或許孩子可能對這個食物過敏,這些可以去醫院查一下。
飲食干預是否需要可以視情況而定,如果孩子只是不吃某一個食物,我覺得不需要干預,正常兒童挑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情況;但如果孩子存在嚴重的挑食,很多東西都不吃,那麼,那孩子的營養攝入就會不均,會造成很多問題,那就要進行干預了,但這個時候的干預肯定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下子讓孩子把所有不吃的東西都吃了肯定不可能,需要一步一步的來。
可以在孩子平常會吃的東西中加入一些不吃的東西,把果汁換成蔬果汁,逐漸增加蔬菜的含量。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使用強化物,在孩子吃了平時不吃的食物後,給與讚揚和鼓勵,或者給與強化物,比如孩子喜歡的食物、零食玩具等。
回覆列表
情景回放:
小Q的爸媽都是碩士,小Q媽生了小Q後,就很快投入到攻讀博士學位的緊張過程中,而小Q爸呢,作為單位的研發骨幹總是終日忙個不停,這樣一來教育小Q的工作就只好留給了奶奶了。
其實小Q爸媽對小Q的教育也很關心,給他買了許多圖書和學英語的盤,奶奶呢,也不敢怠慢,每天很有規律地教小Q認字或讓他聽盤,很少帶他下樓活動。就這樣,才3歲多點的小Q不但能識很多字,自己閱讀圖書,還會說些英語。
但最近小Q上幼兒園了,在老師的提醒下小Q爸媽才發現了他的很多問題:不願意和小朋友們在一起玩,而且交往性語言的發展也不好,他會說的話很少,還常常“你”“我”不分,比如別人問他:“你叫什麼名字?”他會回答:“你叫什麼名字?”他更不會參與同伴的遊戲,在其中扮演角色。小Q爸媽開始有些擔心了,帶他去檢查,沒想到醫生竟然告訴他們,小Q患上了孤獨症。
小Q為何患了孤獨症之心理透視
1.缺乏情感交流
資料顯示,孤獨症寶貝的父母多是智商高,帶強迫性格及缺乏感情的人,這類父母總是面部表情嚴肅,冷若冰霜,寶貝在父母身上沒有得到安全感、保護及信任感,變得憂慮和恐懼,最後導致孤獨症。
2.與撫養人氣質的差異
有時寶貝與撫養人間氣質上的差異,也會導致寶貝孤獨感的產生,比如寶貝活動量大,動作敏捷,但奶奶卻動作緩慢,不能及時迴應,甚至去限制寶貝的行動,這些都會造成養育與寶貝成長需求的不合拍。
3.與外界交往不足
現代的獨生子女家中沒有兄弟姐妹作伴,如果家長不經常帶寶貝到戶外與其他小朋友共同玩耍,而是整天待在家裡習文識字,這樣就容易使寶貝產生孤獨傾向。
避免寶貝產生孤獨傾向的專家建議
1.創造更多人際交往空間
要多帶寶貝去戶外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減少寶貝獨處的時間,即使是其他不同的成人,如街坊鄰居對寶貝的引逗和關注,也會刺激寶貝社會性行為的良好發展。
2.加強親子關係和心理溝通
家長一定要儘量多抽出時間陪伴寶貝,因為這種關係和情感是誰也無法代替的。即使是在寶貝還很小,聽不懂你說什麼的時候,也要多與寶貝說話,並認真傾聽和解讀他的肢體語言。
3. 豐富寶貝的生活感受
不要讓寶貝的生活總是處於沒有新鮮內容的單調狀態下,多帶他見識不同的事物,觸控不同的東西,感知不同的聲音、去到不同的地方,品嚐不同的食物,表達不同的感受,不斷開闊他的視野並增長他在生活中的經驗,這樣才會大大促進寶貝的社會行為發展,避免產生孤獨感。
4. 增強寶貝的自理能力
有孤獨症的寶貝往往自理能力差,事實上,這樣的患兒會從別人對他生活的照顧上尋找孤獨的寄託,所以要幫助他學會自理,以促進他從其他途徑尋找擺脫孤獨的方法。
你瞭解嗎?
寶貝孤獨症的常見表現:
1. 不會與人交往,對父母也無依戀之情,就是摔跤或受傷也不去尋找父母的安慰。沒有期待被抱的姿勢。
2. 與陌生人在一起不感到害怕,很少有社會性微笑,與人無眼神的交流。
3. 語言發展異常,有一半的寶貝會啞然無語,很少在社會交往中使用語言。分不清“你”“我”,不會用手勢表達“再見”等。
4. 喜歡從事“自我刺激”的反覆行為,如無休止地旋轉物體或注視轉動的雙手。
5. 有時有“自殘”行為,如打擊自己的頭部等。
6. 情緒易激動,喜怒無常,表現出感覺上的過於遲鈍或過於敏感。
7. 性格孤僻,不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