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記錄怪咖

    老爹的看法:

    亂世之中,有的謀士,擅長軍事指揮的才能,為將軍們出謀劃策;有的謀士,擅長治理內政,為統帥們提供解決問題的對策。

    劉邦看重張良的,就是他的過人智慧。雖然張良不擅長行軍打仗、排兵佈陣,但是他卻能夠在大問題上,提供非常好的建議。

    相關的事例:

    鴻門宴上,范增、項莊等人,一直在找機會殺掉劉邦。要怎麼做,才能化解這場危機,又不給楚軍藉口,進攻漢軍?

    張良的對策是,假借喝醉了酒,找機會偷偷溜出去,讓樊噲來解救劉邦。最後,讓劉邦假借上廁所的理由,偷偷讓劉邦跑回漢軍駐地。自己留下,跟項羽告辭,並送上禮物,由此讓項羽再無藉口,攻打漢軍。

    劉邦平定天下後,群臣中有人建議定都於洛陽。張良卻主張建都長安,原因是長安能掌握關中與函谷關,免除關東戰事紛擾。同時,長安兼具四川財富與河套地的畜牧便利等。最後,劉邦聽從了張良的意見,定都長安。

    由此可見,張良更擅長的是,在一些大問題上的決策。比如定都、立儲。這些問題,如果沒有處理好,容易引發政權的動盪。

    所以,說張良是劉邦的智囊,一點也不為過。劉邦沒有張良的輔佐,能否統一天下,都還很難說。

  • 2 # 經典守望者

    這個問題還是有失偏頗的,張良對於劉邦而言可不僅僅是普通的戰場謀士,而是縱觀全域性的第一高參。

    劉邦和張良的交情很深也很早。在劉邦剛剛起兵時,楚國貴族景駒自立為代楚王,駐在留縣。張良打算前去跟隨他,半道上遇見了沛公。沛公率領幾千人,奪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張良便歸附了他。沛公任命張良做廄將。張良多次根據《太公兵法》向沛公獻策,沛公很賞識他,經常採用他的計謀。張良對別人講這些,別人都不能領悟。從這裡開始,張良的才華就顯現出來了,劉邦與張良之間的知遇之恩也就建立起來了。

    後來,張良做了韓王的司徒,離開了劉邦。但是也一直在重大問題上給予劉邦建議。鴻門宴上,是張良遊說項伯才使得劉邦化險為夷。項羽分封劉邦遙遠的蜀地,是張良為劉邦從項羽那裡要來了漢中之地,這才使得劉邦得到了進出三秦的咽喉,可以說是他稱皇道路上最重要的一環。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項羽和劉邦相持不下的時候,是張良給予劉邦建議分封韓信彭越英布以大量土地,換取他們出兵討伐項羽。這個計策可以說是決定性的,如果沒有此計,項羽劉邦韓信等人很有可能還會持續在分封的狀態下一段時間。所以說,張良的功勞事實上是漢軍營中最高的。他為劉邦指清了方向,巧取了土地,團結了力量。所以劉邦最後要給張良齊國三萬戶作為封地(蕭何僅有八千戶),只不過張良無心朝堂與富貴,拒絕了三萬戶的封賜退隱山林,要不然漢朝丞相的位置恐怕輪不到蕭何。

  • 3 # 譜寫歷史長歌

    西漢開國元勳

    張良其實有戰場良策比如說設計攻取嶢關,不過功績主要是在戰略規劃方面,劉邦稱其運籌帷幄於帳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張良是謀士和軍師,而非戰場指揮官,按現在來講就是參謀長的角色,極善於察局勢和人心。

    遊俠張良

    秦末天下大亂,陳勝吳廣起義,曾經刺殺過秦始皇的俠客張良聚集了一百多個少年郎造反,當然肯定勢力不夠力不從心,這時候景駒在留縣自立為楚假王,張良決定去投靠聯合景駒。此時劉邦率領沛縣幾千人的起義軍準備前往下邳,正好邂逅了張良,交談之下,覺得劉邦才是天授之主,取消了投靠景駒的計劃,直接跟了劉邦。

    嶢關獻策

    楚懷王熊心為了鼓勵各路起義軍的滅秦積極性,約定好“先入關中者王之。”

    項羽這個時候在鉅鹿跟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耗著,相對而言劉邦的處境輕鬆很多。劉邦攻下河南腹地的宛城,向西進入武關。眼前就是秦國都城咸陽的最後一道防線——嶢關了。

    劉邦此時有兩萬多部眾,滿腦子想著“先入關中者王之”和咸陽的珍寶美女,居然下令強攻。

    張良就堅決反對了,目前秦守關的兵力還很強大,不可輕舉妄動。守關將領是個屠夫的兒子,這種市儈小人,用點錢財就可以打動他的心了。先遣部隊,預備5萬人的物資糧餉,在關口周圍的山上,多張旗幟,讓秦軍覺得我們義軍兵力強大,作為疑兵。然後再派名嘴酈食其“持重寶啗秦將”。 ”劉邦採納,嶢關守將果然開關門投降,並表示願意和劉邦聯合進攻咸陽。

    劉邦看著眼前的勝利,心中非常興奮,張良就很謹慎了,“此獨其將欲叛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只是守將一個人投降,守軍部隊都是秦華人,心裡肯定不願意降,張良建議趁著秦軍投降鬆懈,發動突擊,劉邦於是率軍突襲,秦軍大敗,秦軍退守藍田,秦軍又敗,起義軍抵達咸陽,秦王子嬰覺得秦國氣數已盡,開城投降。

    劉邦自南陽郡打到關中腹地咸陽,歷時僅僅一年,多虧了張良的運籌帷幄,充分保證了軍事上的順利進展,比項羽先行一步。

    勸諫劉邦

    劉邦就是個無賴亭長,一進諾大的咸陽城,美女皇宮財寶,劉邦享受其中,直接就留這過日子不想走了。武將樊噲勸諫,劉邦聽不進去。

    張良就說了,秦王多做不義的事,所以,您才能推翻他而進入咸陽。既然您已經為天下人剷除了禍害,就應該布衣素食,以示節儉。“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張良勸諫的很委婉,深入人心,沒有向樊噲那樣強諫,劉邦採納,還軍霸上。

    鴻門脫險

    不久,項羽也率軍抵達關中的東大門函谷關,劉邦早已命令原秦國守軍緊閉關門,阻止諸侯兵進關。項羽聽說劉邦要在關中稱王,怒火中燒的項羽下令強攻函谷關,長達10個月後,起義軍才攻破險要函谷關。

    怒氣衝衝的項羽抵達鴻門,準備第二天總攻劉邦在霸上的軍隊。其實張良真正的上司是南韓王室的後代韓王成,畢竟張良家五代南韓丞相,有著復興南韓的理想,是奉“為韓王送沛公入關中。”

    項羽的叔叔項伯,早年殺人,張良藏匿項伯救了他一命。項伯這時候晚上偷偷跑過來,說劉邦要完了,好兄弟你今晚趕緊跟我走。張良認為離去是不義,把情況告訴劉邦聽,使項伯見劉邦。

    劉邦嚇傻了,趕緊親自魏項伯祝壽,結為兒女親家。令項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項羽,所以距關者,備他盜也,項伯信以為真。第二天,項羽在鴻門設宴會見劉邦,在總導演張良的策劃下,婦人之仁的項羽始終沒有對劉邦動手。

    張良勸諫劉邦燒絕所過棧道以安項羽心,當然如果張良不知道有陳倉這條入關路,是不可能讓劉邦燒很難修好的棧道,陳倉道應該在秦末鮮為人知。之後張良回到韓王成身邊,寫信忽悠項羽“漢王燒絕棧道,無還心矣。”項羽殺韓王成,擊碎了張良的復韓夢,張良連夜逃出彭城,真正死心踏地的跟隨劉邦。

    戰略滅楚

    漢高祖二年,劉邦乘項羽集中力量攻打田榮之機,集結諸侯軍隊五十多萬偷襲攻破楚國都城彭城。項羽以三萬精兵晝夜兼程趕回,劉邦大敗,諸侯們紛紛背漢向楚,項羽成功翻盤掌握局勢。

    回到下邑的劉邦萬念俱灰,張良勸說聯合九江王黥布,軍閥彭越,大將韓信,三支武裝力量聯合滅楚,完成在戰略上完勝項羽,扭轉了楚漢戰爭的局勢,最後在垓下合擊消滅項羽。

    張良反對劉邦再實行六國分封制度,像武王伐紂後分封已經毫無必要,說明張良已經放棄了原來的復南韓那樣建立分裂小王國的理想,以建立大一統的中央王朝為目標。

    如果沒有張良,劉邦很難先入的了關中。張良在戰場上謀劃獻策,戰略上洞察先機,為長達數年的滅秦和楚漢戰爭立下了巨大貢獻,這與在戰場上直接戰鬥指揮一樣重要。

  • 4 # 乙丙丁6

    要我說有三點,很簡單的。

    一,投緣

    證據就是張良用黃石兵法講給其他人聽,其他人都不明白,而講給劉邦聽,一聽就明白了,心有靈犀一點通,緣分很重要。

    二,救命

    關鍵時刻,張良救了劉邦的命!這一點很重要,假如連命都沒有了,還能談哪門子的事業?沒有張良,劉邦就是劉季,他也吃不到鴻門的宴席,更不可能最後當上皇帝。

    三,謀劃

    張良出的主意,往往是最關鍵的主意。劉邦還沒打敗項羽時,就被人建議分封諸侯,這時張良勸阻說還不到時候,你封了他們,讓他們各回各家,誰幫你打天下?就這一條,就決定了劉邦能不能打贏項羽!

  • 5 # 帝國烽火

    漢初三傑之一張良,被後世稱為“謀聖”,他的主要的決策不在戰場,而是戰略。縱觀張良給劉邦提出的建議,無不是在緊要關頭,對劉邦重大的幫助,而張良之所以取得劉邦的信任和偏愛還有另一個原因。

    張良在戰場上沒有具體的良策,這是一種誤解。雖然張良不像後來三國時期的郭嘉、荀攸等人,經常在戰場指導作戰,但是在有些戰場中他也出了不少良策,如劉邦入關的時候,張良就根據守城將領是商人之後,建議劉邦實行糖衣炮彈的攻擊,最後非常見成效。

    張良的糖衣炮彈就是典型的戰場良策,但是張良的謀略更多是做一個運籌於帷幄之中的戰略謀士,這一點在他的“下邑奇謀”中表現的非常明顯。在劉邦彭城之敗之後,張良的提出聯絡英布和彭越,達到“疲敵”的效果,與韓信提出的“強己”戰略遙相呼應,最後改變楚漢的之間的強弱實力,成為劉邦戰勝項羽的重要戰略。

    張良能力非凡,但是這不是張良成為劉邦座上賓的主要原因,要知道劉邦對所有鬥志直呼其名,唯有對張良是稱呼“子房”,可見劉邦對張良的尊重。劉邦如此的尊重張良,除去張良才華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張良還擔任了帝師的角色。

    張良第一次見到劉邦的時候,張良多次以《太公兵法》進說劉邦,劉邦多能領悟,並常常採納張良的謀略,這其實是張良教劉邦帶兵作戰與治國的道理。為什麼劉邦從一介草民,最後能成為一個君王,除了因為劉邦具有的天分之外,劉邦善於學習也是重要的原因,而那位幫助劉邦學習人就是張良,所以張良還是帝師。

    張良類似帝師的身份以及他獨特的戰略眼光,自然會受到劉邦的器重 和尊重。

  • 6 # 星途史話

    劉邦:“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張良能得到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評價,自然不會無戰場良策。

    暗度陳倉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是韓信的計謀,但在此之前,棧道原來本是好的,有修就自然有毀,而這個毀棧道的不是別人,正是張良。張良幫助劉邦平安度過鴻門宴之後,劉邦被項羽安排到巴蜀之地,劉邦便建都於褒中,此處群山環抱,沿途都是懸崖峭壁,只有棧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別無他途。張良觀察地勢後,建議劉邦待漢軍過後,全部燒燬棧道,表示無東顧之意,以消除項羽的猜忌,同時,也可防備他人的襲擊。這樣,就可以乘機養精蓄銳,等待時機,再展宏圖了。劉邦入漢中後,勵精圖治,積極休整。同年八月,劉邦用大將韓信之謀,避開雍王章邯的正面防禦,乘機從故道“暗渡陳倉”,從側面出其不意地打敗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一舉平定三秦,奪取了關中寶地。略定三秦,劉邦倚據富饒、形勝的關中地區,便可以與項羽逐鹿天下了。一個“明燒”,一個“暗渡”,張、韓攜手,珠聯璧合,成為歷史上的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話說回來,張良在觀察地形後才建議劉邦燒燬棧道以博取信任,但在那個時候張良已經看到暗度陳倉這條路,即使後來沒有韓信或許也會有其他大將來完成此計,只不過可能沒有韓信完成的這麼完美罷了。另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件事情居然沒有在韓信列傳中記載,此計到底誰出的也有點疑問。

    下邑建功

    公元前205年劉邦集結多國聯軍兵力總數高達60萬,並且乘項羽攻打田榮之時成功拿下彭城,輕而易舉得到的勝利讓劉邦衝昏了頭腦,不但沒有采取恰當的政治措施贏得人心,反而惡習復發,得之餘大肆收集財寶、美女,整日置酒宴會,沉迷於酒池肉林。結果,給項羽回軍解救贏得了時機,項羽親率三萬精兵解救彭城,劉邦倉促應戰不料幾十萬大軍去土雞瓦狗一般不堪一擊,一路敗北幾乎全軍覆沒,劉邦丟下家人,悽慘跑路。

    劉邦狼狽逃至下邑方能站穩腳跟,驚魂未定的他面對群臣甘願與眾臣平分天下:“誰能立功破楚,我就把關東平分給他。”兵敗危亡之際,站出來的又是張良,此時單靠劉邦一己之力想要破楚無疑萬難,想要獲勝唯有聯軍。他說:“九江王英布,與項羽隔閡很大,在彭城之戰中,項羽令其相助,他卻按兵不動。項羽對他頗為怨恨;另有彭越在項羽分封諸侯時,沒有受到封賞,對項羽也是懷有不滿。這二人可以利用。另外,漢王手下的將領,衝鋒陷陣當數韓信最強。這三人如果能被用好,楚軍可破。”

    劉邦聽完後立刻派舌辯名臣隋何前往九江,策反九江王英布;接著又遣使聯絡彭越;同時,再委派韓信率兵北擊燕、趙等地,發展壯大漢軍力量,迂迴包抄楚軍。

    “下邑之謀”構成了劉邦關於楚漢戰場計劃的重要內容。在張良的謀劃下,成功扭轉了楚漢戰爭的局勢。

  • 7 # 天空昊主

    劉邦得天下,蕭何管政治,韓信管軍事,那麼張良幹什麼?謀局,以劉邦眼界和才幹,如果沒有張良,根本就不可能知道怎麼去謀取天下民心。但劉邦聰明啊!張良給他說什麼都一說就通。都知道劉邦最大的本事就是能夠拉攏和結交,可以說劉邦這個性格,讓他在沛縣很有人脈基礎的,但是並不是很牢固。但經過張良的謀劃,就能使老百姓死心踏地的跟隨,一句話就是讓老百姓休養生息。也就是黃老之學的天道自然。從戰國局勢開始,為政者連年征戰,早把天下禍害的民不聊生了!秦的以耕養戰,最後還是戰爭,讓本來思安的民心,更加恨之入骨,所以天下苦秦久矣!!!張良提出的黃老之學以養民生息,最得人心。就像當年的土改一樣,讓受盡苦難的老百姓終於迎來了生機,所過之處就都被“赤化”了!用毛主席的話說,就是劉邦這個決策對頭了。但這個決策卻只能出自張良,這是全域性天下之謀。竟然說張良沒有什麼具體良策?!!!真的瞎了心也瞎了眼了!!!!

  • 8 # 如史如畫

    張良作為中國歷史的謀聖,一生竟然會沒有具體戰場良策嗎?不存在的。

    縱觀秦末至漢初的歷史,論謀略能稱得上智者的無非就是三人,張良,陳平和范增。其中張良作為漢初三傑之首,所立的功勞那絕對不是虛的。

    在劉邦滅秦的三年裡,劉邦軍營裡面並沒有設立實際的大元帥,大部分時間都是張良代替劉邦指揮。有一次劉邦率軍繞過了南陽想早點攻破關中,因為他想當關中王。張良說,沛公這樣做的話,會遇到前有秦軍,後有南陽兵的危機情況。劉邦頓時醒悟,退兵先佔了南陽,然後才有了後面的順利入關。

    楚漢戰爭的四年裡,張良更是沒少出良策。首先,劉邦彭城慘敗之後,想把函谷關以東所有土地封出去,問張良封給誰,張良建議是韓信,彭越和英布。果然後來這三人對劉邦的事業發展貢獻了巨大的力量。接著劉邦想大封原來故國舊主的時候,張良力阻,這也有非常大的效果。出爾反爾也是張良慫恿劉邦乾的,最後使得項羽兵敗烏江。

    總的來說,張良在戰略上的妙計用的比較多,實際戰場上的良策不是太突出。好的是,戰場上的問題,韓信曹參他們都幫劉邦解決了,這才有了高祖的七年平天下。

  • 9 # 朵朵佬爺

    劉邦打敗項羽,是分兩線作戰,正面戰場是劉邦,拖住項羽,韓信開闢第二戰場,收服趙魏齊魯諸國,形成對項羽的包圍之勢,孤立了項羽,讓項羽成了一支孤軍。這一戰略謀劃,是張良的主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朴槿惠最大的敵人,就是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