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虎說營養365
-
2 # 熊露醫生
患有結腸息肉的患者是不一定會出現癌變的可能的,但是出現癌變的可能比較大,大概有80%的結腸癌是由息肉惡變而來的。因為從臨床上結腸息肉是結腸癌的一種癌前病變。如果有確診結腸息肉的病症一定要儘快到醫院進行治療,以防病症後期出現結腸癌的病變。
-
3 # e醫路同行
張醫生為你解答:結腸息肉與結腸癌。
首先,結腸息肉和結腸癌是兩種不同的疾病,但二者之間又不是完全割裂開的,特殊型別的息肉,是會癌變的。
腸息肉,泛指一切突向腸腔的隆起性病變,可以有蒂,也可以無蒂,可以單發,也可以多發。主要分為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以及化生性息肉和黏膜肥大贅生物。臨床上,一般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較為常見。
腺瘤性息肉,是具有癌變風險的,尤其是直徑大於2cm的,約半數癌變。據大量臨床觀察發現,半數以上的結腸癌患者來自腺瘤癌變,同時,從腺瘤到癌變的演變過程可長達10~15年之久!因此,發現結腸息肉,一定要做個病理,以便於下一步治療措施的制定。
結腸癌的病因目前未完全研究清楚,但其高危因素已經逐漸被我們認識,過多的動物脂肪及動物蛋白飲食,缺乏新鮮蔬菜及纖維素食品,缺乏適度的體力活動等,會增加結腸癌的患病風險。當你人到中年的時候,常規查體時記得做個胃鏡和腸鏡,這是早癌篩查最為推薦的兩個檢查專案,能夠及時發現空腔臟器的不良疾病,也能對癌前病變(如腺瘤性息肉)提前治療,以防後患!
-
4 # 張浩醫生
結腸息肉是長在結腸腸腔內,區域性粘膜增生肥厚而形成的粘膜隆起樣病變。有資料表明,結腸息肉患者的結腸癌的發病率是要高於健康人群的,但是結腸息肉會不會發生癌變和息肉的具體病理性質是有很大關係的。
常見的息肉根據其病理性質一般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等一般情況下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這兩者是良性的,幾乎不會發生癌變,所以是無需擔心的,定期複查,進行常規的治療即可。而腺瘤則是有一定癌變的可能性的,所以一旦發現較大腺瘤建議立即切除的。所以對於結腸息肉,可以在發現後建議先確定其具體的病理性質,再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
除了結腸息肉以外,結腸癌的發生主要和飲食有關,飲食習慣方面,脂肪攝入過度,纖維素攝入不足,是結腸癌發生的主要原因。另外,結腸的長期慢性炎症反應,也會增加結腸癌的發病風險。
對於結腸癌的預防,首先是要積極的治療結腸的炎症以及可能引起癌變的結腸息肉,其次就是要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少吃油膩食品,炒菜用的油儘量選擇植物油。還有一方面就是增加植物纖維的攝入,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水果,如芹菜、韭菜、菠菜等食物,這都是有助於降低結腸癌的發病風險的。
如果出現結腸癌的類似表現,如大排便習慣的改變、腹痛、大便帶膿血等,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補充一下,小的息肉CT是看不到的,需要腸鏡才可以發現。
-
5 # 小影大夫
結腸息肉
腸息肉是指腸黏膜突出於表面的異常組織。以結腸和直腸息肉多見,胃食管也可見息肉。分為炎性息肉和腺瘤樣息肉,炎性息肉經過治療後可以消失,而腺瘤樣息肉有惡變的可能,一般說的息肉惡變為癌,指的就是腺瘤樣息肉。 腸鏡下發現散發的腸息肉,為防止惡變,一般內鏡下直接手術切除。
有些息肉與家族性有關,家族性結腸息肉表現為結直腸密密麻麻的息肉,有惡變傾向,建議結腸手術切除。
發現腸息肉和腸癌最好的手段是做腸鏡這裡所說的腸息肉和腸癌指的都是結直腸的息肉和癌症。 上消化道食管、胃和十二指腸的病變可以透過做胃鏡發現。中間的小腸空腸和迴腸迂曲,也是最長的一段,目前沒有很好的手段可以發現早期的病變,膠囊內鏡可以發現部分的小腸病變,但是診斷價值較低。
後面的結腸和直腸就可以透過腸鏡來觀察,從肛門伸進去一個帶有鏡頭的管子,一路觀察腸壁有沒有長東西,有沒有病變,如果發現腸息肉,直接內鏡下切除。如果發現有腫塊或者可疑的病變,也可以直接取點組織出來做活檢。腸鏡能發現早期的結直腸癌,是目前篩查早期結直腸癌最重要的手段。
CT檢查不能發現早期腸癌,只有癌腫長到一定程度了,做CT才能看得見。結直腸癌做CT的目的是評估癌症的分期,看下腸癌侵犯了哪些結構,有沒有向周圍破壞,有沒有遠處轉移等等。特別是發現直腸癌,要注意做個磁共振看看,磁共振評估直腸癌的分期具有很大的優勢。 磁共振圖片,直腸周圍的脂肪襯托下,可顯示直腸癌侵犯範圍。
發現腸息肉,腸鏡下手術切除,把惡變的根源切斷,是預防結直腸癌的手段。但是切了息肉並不是一勞永逸,切了息肉的一年後,要複查腸鏡,看有沒有復發。如果有復發,那麼再次手術切除。如果沒有復發,可以2-3年後再行腸鏡檢查。
對於>50歲的中老年人,建議每2-3年行結腸鏡體檢篩查早期腸癌。可以有癌症家族史的,特別家族中有腸癌的,可提前到40歲體檢。如有大便性狀改變、大便帶血、 腹瀉便秘交替和體重下降明顯者,要及時行腸鏡檢查,排除腸癌可能。
-
6 # 胡洋
結腸息肉是指結腸黏膜表面突出的異常生長的組織,可發生在結腸的任何部位。腸道息肉較小的時候一般沒什麼症狀,很多人都是在體檢做腸鏡,或者檢查其他疾病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腸道里長了息肉。結腸息肉是一種良性病變,它可小至芝麻大小,也可大至核桃大小,數量可從1個至數百上千個不等。
結腸息肉是怎麼形成的呢?
當腸道里的粘膜出現慢性炎症,就可能引起區域性粘膜增生肥厚,從而使得粘膜變成隆起狀,這塊隆起狀粘膜就叫息肉。除了慢性炎症,結腸息肉的形成與飲食、菸酒等不良嗜好、家族遺傳都是有很大關係的。結腸息肉的發病與年齡有密切關係,一般年齡越大發生息肉的可能性越高,40歲以下的人群,息肉的發生率約為20%-30%,40歲以上人群,息肉的發生率則高達40%-50%。
結腸息肉會癌變嗎?
結腸息肉分為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樣息肉,還有一種是幼年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目前認為是良性錯構瘤,一般不會發生惡變的。炎症性息肉是結腸黏膜的潰瘍在癒合過程中纖維組織增生及潰瘍間黏膜下水腫,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漸隆起而形成的,常發生於潰瘍性結腸炎、腸結核、阿米巴痢疾等腸道疾病。增生性息肉及炎症性息肉,惡變機率也是很小很小的。而如果是腺瘤樣息肉,就有可能發生癌變導致結腸癌的發生。
腺瘤性息肉認為是一種癌前病變,可分為三種類型,即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混合性腺瘤,其中管狀腺瘤最多見。從腺瘤性息肉發展到結腸癌平均在5~10年左右。所以發現了腺瘤樣息肉也不必過分擔心,也並不是所有腺瘤樣息肉100%都會癌變的。結腸息肉的癌變率,絨毛狀腺瘤(癌變率約為約 50%)、混合性腺瘤(癌變率約10%-30%)、管狀腺瘤(約1%-5%)。此外,腺瘤樣息肉會不會癌變與息肉大小、形態、數量、生長速度都有關係。從數量來說,單純一個息肉癌變率低;而多發性息肉的癌變機率增加。從形態來說,體積較大、寬基廣蒂的息肉,則極有惡變為癌的可能。從生長速度來說,若是在短期內迅速長大,直徑大於2釐米以上時,應警惕癌變。
有一種特殊的疾病,叫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主要是APC基因發生突變引起的,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如果父母有一方患病,遺傳給子女的機率在50%左右。在青少年期就出現了結腸的息肉,這種息肉是遍佈結腸,成百上千個息肉,息肉較多時會出現有便血、腹痛、腹瀉等症狀,不加重視的話隨著年齡增長,到40歲左右癌變率非常高,基本上可以說100%會發生癌變,而且惡變後容易轉移,5年生存率低。如果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族遺傳病史的高危人群,建議在12歲左右及早進行基因檢測及腸鏡檢查,16歲左右及時採取手術治療。
-
7 # 小克大夫
結腸息肉是可以發生癌變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結腸息肉都會發生癌變。
結腸息肉主要是說隆起於腸黏膜表面的一種異常組織,可以出現於結腸的任何部位,結腸息肉多是在腸鏡的檢查中發現,有些結腸息肉由於會辦法腸道的炎症,所以患者會有腹瀉,黏液便等症狀。
結腸息肉可以根據其病理分為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在臨床上主要是以增生性息肉多見,增生性息肉沒有癌變的可能,主要是腺瘤性的息肉具有惡變的可能。
所以說並不是所有的結腸息肉都會發生癌變,對於結腸息肉,小克認為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確定息肉數量是單個還是多個,以及確定息肉的性質,有無伴發腸道的炎症,有無出血等情況。
關於結腸息肉的治療方式,臨床上目前主要是以內鏡下的切除為主,透過套扎,燒灼等方式來取除息肉,從而保證息肉不發生癌變,不引發腸道的感染。
結腸息肉和結腸癌的發病都和我們的生活飲食有著密切的相關,所以為預防結腸息肉和降低結腸癌發生的風險,在日常的生活飲食中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1.飲食應該注重均衡,全面,避免過多高油脂食物,燻烤食物的攝入。尤其是像肥肉,動物內臟等食物一定不能多吃。
2.戒酒:酒精對於胃腸道黏膜都是具有很強的刺激作用,所以在生活中如果本身有腸炎的人群,一定注意戒酒。
3.良好的飲食習慣:拒絕生冷,過燙,粗糙,不易消化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加重胃腸道的消化吸收負擔,對於腸道黏膜有刺激和損傷的作用。
-
8 # 汪醫生小課堂
結腸管腔內新生的從粘膜表面隆起的病變一般稱之為腸息肉。腸息肉最常見的好發部位為直腸和乙狀結腸。結腸息肉可以是單發、也可以是多發性病變,其大小也是多變的。結腸息肉多數是指結腸鏡下觀察到的性質未明時候的一種統稱。如果結腸息肉進行病理學檢查可以最終確定其良性或者是惡性。
結腸息肉會發生癌變嗎?
如果出現了結腸息肉怎麼辦? 首先要明確結腸息肉是指病理性質尚未明確的息肉性病變。結腸息肉會發生癌變嗎?一般認為,結腸息肉多數是癌前病變的一種表現(一部分是炎性息肉性病變)。如果進行結腸鏡檢查發現了結腸息肉,對於體積較大、其底部呈現面積較大、其位置相對較高(如乙狀結腸相對於直腸)的結腸息肉其癌變的風險較大。由於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導致的家族性多發性結腸息肉病,其癌變率可能能夠達到50%左右。因此出現了結腸息肉不可大意。目前對於結腸息肉,多數是推薦結腸鏡進行息肉切除術,同時送病理學檢查(明確是良性還是惡性)。對於一些息肉較多的或者癌性息肉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如結腸癌根治術等)。建議如果出現結腸息肉還是建議諮詢醫生制定進一步的治療方案。
哪些行為容易誘發結腸息肉?
目前認為長期的高蛋白、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長期吸菸和遺傳因素可能與息肉的發生密切。因此,提倡適當增加纖維素攝入(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同時對於家族中有息肉病的人群需要定期複查腸鏡。
-
9 # 五號醫生吳昊
結腸息肉有癌變的機率,根據分型的不同預警程度也各不相同。
哪一類結腸息肉容易癌變?開頭說到息肉會癌變,但是不同型別的息肉癌變的機率不同。根據病理結腸息肉常見以下幾種分型:
1. 腺瘤性息肉
2. 炎性息肉
3. 增生性息肉
在這些分型中,我們最應該關注的就是腺瘤性息肉。據報道,腺瘤性息肉的癌變率為1.4%~9.4%,多數結腸癌系腺瘤發展癌變所致,整個過程約5年至10年的時間。腺瘤性息肉也被認定為癌前病變,簡單說就是如果發現之後未予理睬,那麼腺瘤性息肉在5至10年內發展成惡性腫瘤的機率極大。
而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的癌變機率可以忽略不計。
同時,息肉癌變機率還跟患者的年齡(40歲以上,機率遞增)、大小(大於0.5cm以上癌變機率增大)及家族遺傳史相關。
檢查發現息肉該怎麼辦?發現息肉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在內鏡下進行切除,根據圖片可以看到,在發展到重度不典型增生前,這些息肉都還是良性的,在內鏡下切除可以達到治癒的效果。
一般認為,腸道息肉,直徑0.3cm以上的就一定要切除,0.3cm以下的可以觀察。但由於做腸鏡的過程比較痛苦,誰也不希望反覆遭罪,而且從預防癌變和復發的角度考慮,一般在臨床上只要見到了息肉就一定要乾淨利落的切掉它!
ps:很多人都關心切息肉疼不疼,其實切息肉一點也不疼。因為分佈在腸道的神經對牽拉非常敏感,對切割反而不敏感。所以做腸鏡可能會疼一些,但是切息肉的時候幾乎是沒有感覺的。
眾裡尋它千百度,還不如聽我來叨咕叨咕~
希望歲月靜好,平安喜樂。
-
10 # 肛腸科醫生袁亮
消化系統疾病在所有系統性疾病當中發病率比較高,並且早發現早治療對於預後的影響也比較關鍵,結腸息肉在消化系統中的發病率比較高,而且很多的患者腸道內的息肉不僅只有一顆,而是併發很多顆,這種多發的結腸息肉也叫做結腸多發息肉。結腸息肉是有一定的癌變機率的,對於一些比較小的結腸息肉發生癌變的可能性也比較小,一般可以透過微創手術來進行治療。但是對於一些比較大的結腸息肉,發生癌變的可能性也比較大,需要進行活檢確診,如果發生癌變,需要按結腸癌的處理方法來進行治療。同時結腸息肉的治療主要包括,對於小於三公分的結腸息肉通常會進行結腸鏡下切除,大於三公分的結腸息肉,可以先做活檢看一看有沒有癌變,根據檢查結果對症的進行處理。
回覆列表
結腸息肉會發生癌變嗎,那麼我們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結腸息肉
我們的腸道分為小腸和大腸。
小腸包括十二指腸,空腸,迴腸,大約5--7米
大腸包括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大約長1.5米
也就是說結腸是大腸的別稱,小腸和大腸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同的
小腸主要負責消化吸收的作用,我們吃的各種食物,大分子食物會在小腸內透過各種酶的作用
分解為小分子的物質,比如 腸激酶,胰澱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乳糖酶,等等
這樣 碳水化物會分解為葡萄糖,蛋白質會分解為氨基酸,脂肪會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
這些小分子物質透過腸粘膜上面的絨毛進入腸壁下面的血管內,運輸到全身組織器官利用
一些不能消化吸收的食物殘渣,或者來不及消化吸收的,進入我們的大腸。
大腸只能對一些維生素和水分進行重吸收,食物殘渣會透過大腸內的各種菌群不斷髮酵
然後形成大便排出體外,這裡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大腸中會產生大量的有毒的物質,和氣體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夏天的時候一堆垃圾放在37度的高溫環境下,是不是會產生有害物質
我們的大腸就是封閉的高溫環境,而且有大量的有害菌。
這樣惡劣的環境下,腸道黏膜很容易受到損傷,比如 細菌毒素 病毒毒素,食物代謝毒素
那麼腸粘膜出現炎症之後,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調理治療,繼續損傷就會產生腸道息肉
息肉的意思就是肉疙瘩,可以想象在本來平滑的腸壁上長出了疙瘩,慢慢會堵塞腸管
最重要的是這些肉疙瘩會惡化癌變,小腸的腸管直徑1.5釐米,大腸也只有5釐米左右
再就是腸道疾病發展的快慢,與我們的飲食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長期大魚大肉,高蛋白高脂肪,這樣有害菌會增加,有害物質多,會加重疾病的發展
如果長期水果蔬菜,高膳食纖維,這樣有益菌會增加,有害物質少,疾病會緩慢發展甚至痊癒
所以腸道息肉能不能痊癒或者惡化為癌症,取決於自己的生活飲食習慣,以及是否積極的調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