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偉140797056
-
2 # 大唐安西軍騎兵都尉
二戰之前 ,全世界公認的列強排位,前三名是英國、法國、德國。 美國,雖然富裕,但是,卻排不進前三。
二戰之後,美蘇兩國,卻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超級大國。英國,從“日不落帝國”淪落到二流國家。
二戰期間,英國至少做了以下幾件蠢事:
1、綏靖政策(首相張伯倫),縱容德國吞併奧地利。希特勒,原本就是奧地利人。納粹黨,在奧地利有大批信徒。
奧地利的親德人數,一直就很多。
德國吞併奧地利之後,壯大了德國的實力,變相助長了希特勒的戰爭信心。
2、靜坐戰爭。
當德國突襲波蘭的時候,英法雖然迫於《同盟協議》,向德國宣戰。但是,卻一直都沒有組織軍隊進攻德軍,只是靜靜的等待。
因為,英法二國都天真的以為,德軍會繼續東進,進攻蘇聯。所以,他們是故意犧牲了盟友(波蘭)。
3、敦刻爾克的大撤退。
英軍統帥和英國首相丘吉爾,故意安排法軍做後衛,優先安排英國軍隊撤退。
這個做法的後果是,所有的法軍後衛,面臨強大的德國裝甲部隊、德國空軍,法軍後衛部隊,全部被殲滅。
雖然,英國後來拍攝了一部電影《敦刻爾克》,可惜,依然無法掩蓋歷史真相。
4、偷襲盟友的《弩炮行動》。
二戰初期,法國本土,很快被德軍佔領。
但是,法國海軍,卻基本沒有損失。大部分軍艦都及時撤退到非洲的基地。
法國海軍內部,對是否投降德國,聯合英國繼續戰鬥,有很大的爭議。
非洲基地的法國海軍實力強大(航母,4艘戰列艦,幾十艘中小艦艇) 。 德軍海軍,也鞭長莫及,只能派人勸降。
英國,又是盟友。 所以,整個法國海軍,根本沒進行戒備。
但是,德華人不敢做的事情,英華人卻敢做,做的更不要臉。
因為,丘吉爾和英國王室,擔心法國海軍投降德國,危及英倫三島。
1940年7月3日,丘吉爾命令英國海軍主力艦隊執行“弩炮”行動,偷襲非洲基地的法國海軍主力。
法華人,永遠想不到,在這種情況下,英華人不首先來拉攏安撫他們,而是選擇“背後下黑手”。 毫無防備的法國海軍,損失慘重。
港口內的法國4艘戰列艦以及多艘巡洋艦、驅逐艦均被擊傷或擊沉,只有“斯特拉斯堡”號戰列巡洋艦僥倖逃脫至土倫港。
英華人的卑鄙偷襲,讓全體法華人憤怒不已。 即使二戰結束後, 法國海軍和家屬,都深恨英華人,不恨德華人。
5、忘恩負義,坑害中國遠征軍。
為了阻止中國得到外援, 日軍進攻緬甸,準備切斷唯一的援助通道“滇緬公路”。
英華人,一開始不同意中國軍隊進入緬甸,擔心影響到它的殖民統治。
可是日軍,僅僅一個214聯隊(3000名輕裝步兵),就把7000裝備坦克大炮的英軍,包圍了。
英華人怕死,才不得不向中國僅僅求助。
中國遠征軍派出新38師113團,浴血拼殺,順利將英軍救出。
可是,英華人的卑鄙無恥,再次發作。英軍,在沒有通知中國遠征軍的情況下,偷偷撤離防線,向印度逃跑。
日本軍隊,利用英軍的漏洞,直插防線後方,導致中國遠征軍的整體作戰被動。 中國遠征軍的第一次出征,就是敗在英華人的無恥出賣。
英軍指揮官,就是著名的逃跑將軍(亞歷山大)。
英華人,在二戰期間的卑鄙做法,還有很多。
-
3 # 七師弟
好問題。英國所謂信譽崩塌主要是兩個原因:初期的綏靖政策和打仗打不贏。
【堅持與希特勒談判的張伯倫】
其一:一戰結束之後的和平主義和張伯倫的綏靖政策一戰結束之後,英國國內一直瀰漫著頹靡的和平主義政策,在這一政策之下,英國工黨以及保守黨都為了順應民意打出了“與民休憩,休養生息”的政策,在這一政策之下,英國大幅度縮減軍費開支和縮減部隊,在此期間,對財經一竅不通的丘吉爾在擔任財政大臣之時,為了維護精英利益一度推出過金本位制度,這一制度的意思是有多少黃金才能有多少貨幣,這簡直是開了天大玩笑的事情,在日不落帝國,英鎊一度高度通貨緊縮,給英國的經濟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這也是丘吉爾戰後難以連任的原因,民眾認為其根本不懂經濟。
二戰爆發之後,隨著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並且開始對法國虎視眈眈,一直備受王室信賴的張伯倫和哈利法克斯,卻依然做著綏靖政策的美夢,所謂綏靖政策的主要內容,就是爭取犧牲一定的海外利益而迫使希特勒放棄西進轉而向東歐和南歐發展,說白了,就是主和。之所以張伯倫堅持主和,主要是美國在奉行孤立主義,不站邊,而英國不願意再次陷入戰爭。即使在德國大幅度侵佔法國之後,張伯倫依然認為能夠透過哈利法克斯實現與希特勒的協議談判,也因如此被英國議會趕下了臺。
此處並不是說張伯倫的綏靖政策有什麼實質性的錯誤,而是英國當時作為率先民主革命,工業革命的日不落帝國,在國際社會以及凡爾賽體系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納粹在中歐肆意蠻橫擴張之時,英國政府卻在致力於自身利益選擇與納粹進行談判,這使得在國際社會上對英華人大跌眼鏡,作為日不落帝國,無法共享福就算了,更無法共患難,是當時國際社會對英國的看法。
其二:打不贏軸心國英國雖然在丘吉爾上臺之後堅決開打成為所謂歐洲最後的堡壘,但是在殖民地戰爭之中囂張跋扈的英軍就是怎麼都打不贏,
大西洋海戰打不贏德國海軍,倫敦天天被轟炸毫無還手之力;
非洲戰場主力佔優勢但是初期卻打不贏隆美爾,
亞洲戰場更是一敗塗地,
在緬甸,3萬英軍被不到1萬日軍趕到了印度邊境,
在新加坡,12萬英軍被3萬日軍幾乎全部俘虜。
丘吉爾自己在英國議會高喊的,“即使不列顛島陷落了,我們的各個殖民地和聯邦依然會抗爭到底”可是一年之內,英國的大部分殖民地基本都打敗佔領了。
【英軍東南亞全線潰敗】
this Island or a large part of it were subjugated and starving, then our Empire beyond the seas, armed and guarded by the British Fleet, would carry on the struggle, ——丘吉爾《我們將戰鬥到底》美國出手之後,最後一顆原子彈搞定了日本,世界各國瞠目結舌,各位說說看,當時要是您有一噸黃金,您會存到哪裡去呢?
-
4 # jerryni01
早在二戰之前,英國對反法西斯主義並不太關心。事實上,他最初歡迎和支援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作為強有力的領導人擊敗德國和義大利的工人運動。只有當德國的軍事征服明顯干擾到他們自己的全球帝國時,他才向法西斯宣戰。甚至在法西斯分子用擴張戰爭威脅他們的帝國之後英國的第一反應就是安撫德國和義大利。他希望避免與希特勒作戰,並認為可以透過向他提供歐洲的一部分來收買他。英國首相內維爾·張伯倫1938年與希特勒簽訂的慕尼黑條約,該條約將民主的捷克斯洛伐克割讓給納粹德國。
二戰後英國在美國的幫助下打贏了戰爭,但英國政府卻破產了。1945年的選舉中,丘吉爾的保守黨意外的輸給了工黨,被掃地下臺。新政府致力於將經濟的“制高點”國有化,其中包括煤礦、電力、天然氣、水、鐵路、長途公路運輸、英國央行、鋼鐵和水路。政府立即遇到了有效經營複雜產業的困難,其中許多產業急需現代化。這些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有利可圖和具有競爭力的努力受到過時裝置和設施不足的阻礙。政府不得不向美國和加拿大借債度日。英國首次成為債務國。它從外國借來的戰爭和重建資金已經超過了它可以透過稅收和其他收入籌集的資金,大量財富流出了這個國家。1945年英國獲得了5.86億美元的貸款,以及另外37.5億美元的信貸額度。雖然2%的固定年利率相當低,但直至2006年12月31日,英國才還清了這些的貸款。
燃料短缺、天然氣配給、食物和住所不足,這些不僅加劇了這個國家的問題,同時英國對殖民地的管控變得過於昂貴和難以控制.英屬殖民地紛紛獨立.英華人從戰前統治著世界20%的人口,近25%的土地,54個前英國殖民地減少到如今的14個分散島嶼.大英帝國就此沒落.
在擊敗德國和日本後,美國統治階級爭先恐後地在世界範圍內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他們迅速採取行動,鎮壓了戰後歐洲殖民地工人的大規模叛亂和獨立鬥爭。與此同時,他們在爭奪帝國的競爭中對斯大林統治下的俄羅斯發動了冷戰。美國任命了對美國目標友好的獨裁者,並派遣軍隊在世界各地的國家執行其統治。
美國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既沒有進入世界市場,也沒有軍事基地來執行其意志。美國經濟因戰爭而復甦,佔世界投資資本的75%。美國立即鞏固了這一新力量。它透過馬歇爾計劃重建了歐洲資本主義,併成立了北約(NATO),以加強對歐洲大陸強國的統治。打敗日本後,美國宣稱對亞洲的政治和經濟統治。它取代了法國入侵了越南。與俄羅斯分裂了北韓半島,後來又因分裂問題和中國打了一場代理人戰爭。美國將英國趕出了自己的帝國,並取代英國成為中東地區的主要力量。在中東地區監督機構以色列的幫助下,美國控制了那裡的石油儲備。美國隨後成立了聯合國來鞏固其政治統治,併成立了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關貿總協定來監督其自由市場經濟政策。美國在歐洲殖民地的廢墟上建立了自己的帝國。但它沒有建立殖民政權,而是支援當地獨裁者,這些獨裁者將服從美國的經濟和政治命令。為了阻止越南獲得獨立,美國在越南殺害了200萬人。美國以反對共產主義的名義,在世界各地擊退了反帝國主義運動和工人起義。美國因此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全球警察.
-
5 # 幻想的天藍色
信譽?只能說一哥的位置變換了,日不落帝國英國的衰落,美國是主謀啊,一戰後,英國並沒有撈到足夠的好處,還欠了美國不少錢,二戰更是跳進美國挖好的坑,被債務危機搞垮,最後殖民地紛紛獨立,日不落帝國成了日落帝國!
這種事要從一戰開始說起英國的衰落和美國的超越要從一戰說起,眾所周知在一戰中,美國賣給交戰雙方軍火、物資發了大財,在戰後歐洲國家普遍欠了美國戰爭貸款和戰爭賠款,1925年英國欠了美國戰爭債務是50億美元,到了1940年,還欠美國35億美元。
這麼多國家欠美國的債,一時半會肯定是還不完的,美國就定了個法案,在1934年透過《約翰遜法案》,規定凡是沒還清一戰債務的,就別想再借一分錢。
而在一戰戰爭債務上,美國對英國豪不客氣,義大利得到了美國減免一半債務,德國得到美國上百億美元的投資,法國也被大幅減免了債務,而對英國卻特別的吝嗇。
在一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國移到了美國,給了美國迅速發展生產提供了雄厚的資金,為經濟繁榮奠定基礎,依靠一戰所積累下的雄厚資金,美國進行了一系列技術革命,而技術革命也反過來推動了經濟的迅速發展。
美國憑藉西歐各國在財政上對他的依賴,奪取大量海外市場,以經濟勢力滲透取代英國在加拿大的優勢地位,在拉丁美洲,排擠歐洲國家的資本,而對歐洲發達國家,則以恢復戰爭破壞為名,到處運用美元,推行“金元外交”。
美國在一戰中,成了最大的贏家,這為美國以後取代英國成為世界一哥奠定了基礎。
二戰中美國更是對英國趁火打劫1939年,德國在西線開打,歐洲強國之一的法國沒打多久就被打趴下了,面對德國的軍事壓力,英國的戰略儲備急劇下滑,無論任何軍事物資都缺少,急需援助,不過美國將之看成削弱英國的機會,以《約翰遜法案》和《中立法案》為由,冠冕堂皇的說不能直接援助英國。
由於海軍護航驅逐艦短缺,英國提出向美國購買驅逐艦的要求,不過美國卻對此裝聾作啞,在英國提出數次援助請求後,美國要求以西大西洋的英國殖民地或軍事基地作為交換,在英國被逼到牆角的形式下,美國更是加大壓力,迫使英國交出更多島嶼、基地。
被德華人逼的沒辦法的英國,只好用巴哈馬群島、牙買加等地的軍事基地租給美國使用99年,同時將紐芬蘭的阿根夏和百慕大島基地給美國無償使用,換回了50艘驅逐艦。
二戰期間,美國在換來的小島上一共設立17個小型基地,戰後這些基地成了美國控制加勒比地區的要衝。
然後就是美國的《租借法案》,美華人要的就是英國和其他受援國,在戰後多邊貿易重建中的合作承諾,以此廢除“帝國特惠制”,解散英鎊區,之後美元就可以取而代之!
為了能繞開《約翰遜法案》和《中立法案》獲得美國的援助,英國不得不喝下美國這杯毒酒。在該法案執行過程中,美國仍緊緊卡住英國的脖子,一直逼迫英國處於“掏光家底”的狀態,防止英國的經濟威脅在戰後死灰復燃,將來就對美國依賴更大!
英國在二戰中的幾次表現使其信譽掃地在國際政治上,英國揹負了出賣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的罵名,在敦刻爾克大撤退又背叛了法國盟友,丟下了大量友軍溜之大吉,在法國投降後還偷襲並重創了法國艦隊,這些都讓各國感覺到了英國不是個可靠的盟友,政治信譽大跌!
在軍事上,也出現了在各條戰線上的一潰千里,讓盟友鄙視的場景反覆出現。在經濟上,幾百年來從殖民地搜刮累積的財富基本消耗殆盡,大部分被美國賺走了,大部分工業也都陷入衰落,再加上失去大部分殖民地和市場,英國逐漸被美國取代。
在科技上,美國在戰後吸收了最多德國的科技人員,瓜分了最有價值的戰利品,很多技術超越了英國!
英國雖然號稱紳士風度,可實際上卻是最出名的攪屎棍,到處留坑,在中印、中緬、印巴都留了坑,就象印巴之間,就算讓你獨立了,也要想辦法埋下各種動亂的種子!世界各地很多地區的領土、宗教爭端都能看到英華人影子!
所謂的信譽,必須是建立在經濟、軍事基礎上,英國多年積攢的經濟、工業、技術優勢卻沒能有效的轉化成軍事實力,這點與美國比起來,也差了幾條街,在二戰中實力大損的英國,擋不住被美國取而代之的腳步!而英國因為對德國縱容的綏靖政策,讓英國喝下了自釀的苦酒!
回覆列表
二戰期間英國是怎樣一步步"槍斃"自己的國家信譽是指當時的英國首相張伯倫的以下失誤:第一,法西斯德國擺脫巴黎和約的約束擴軍時聽之任之、第二,德國吞併奧地利時,整合曰耳曼人的人力資源時認為是"民族問題",與擴軍備戰無關,第三,德國藉口捷克的"蘇臺德地區"原是德國領土,先侵佔該地區後佔領全捷克置若岡聞,第四,在德國蘇聯在瓜分波蘭前後的一切行動,英國不以世界第一強國和國際聯盟的名義加以阻止,第五,亞洲的日本在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大片領土,國際聯盟僅僅在國民政府一再要求下才派出一個調查組,沒有采取有力措施斥責日本的侵略。
美國建立國家信譽的主要措施是推動"租借法案",因為當時歐洲和亞洲主要地區都處於戰火之中,軍火生產極為緊張,美國處於戰區外,有能力為反法西斯陣線國家提供戰爭物資資源,美國在組織聯合國安理會過程中發揮了英國,蘇聯,中國,自由法國和歐洲一眾國家的作用,最終取得勝利,在德國被打敗後,美國又聯合蘇聯打敗了日本法西斯勢力,美國還在戰後重建推行"馬歇爾計劃",從而建立起國家在新的環境中的國家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