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津du縱貫線
-
2 # 武漢壹周
天婦羅簡而言之,便是日料中的油炸食品,一般以新鮮的魚蝦類水產或時令蔬菜為原料,裹上雞蛋、麵粉和水調成的薄漿,入油鍋炸至金黃,再蘸汁食用。因其製作工序簡便、成本較為低廉,數百年來一直是深受日本人喜愛的本土料理。
關於天婦羅的起源,一說始自葡萄牙,16世紀後才由傳教士帶入日本;一說是日本本土起源,京都一位叫奧村久正的醫生在其所著《食道記》中有明確文字記載。不管哪種說法為真,總之,天婦羅以長盛不衰盤踞於日本日常餐桌的事實,有目皆睹。
近年中國各大城市也開始流行起吃日料,天婦羅自然是選單上的常客。漂洋過海的天婦羅,原料總是老幾樣,以至於華人錯以為天婦羅本身便是如此單調之物,那真是天大的誤會。
在日本,天婦羅因其原材料不同,可統分為海鮮天婦羅、蔬菜天婦羅、什錦天婦羅三大類。細分下去,每一類中食材的選擇又是琳琅滿目。比如海鮮天婦羅,鯛魚、銀魚、鰻魚、大蝦、鮮貝、海螺、生蠔等都是常見之選;蔬菜天婦羅,蘆筍、南瓜、豆腐、洋蔥、冬瓜、茄子、莧菜也各有妙處。
日本人制作食物又特別講究應和時令,於是春天的櫻花葉、夏日的毛豆、秋季的銀杏等物都是季節限定款天婦羅的首選。
天婦羅深受日本人喜愛,誕生之初是因其製作快捷、成本低廉,經過幾百年興盛,卻是一代又一代味蕾驗證後的群體認可:畢竟,既保持了食材本身的鮮,又兼顧到油炸食品的香,天婦羅的鮮嫩美味,早已深入人心。
-
3 # 日本專業買手
在銀座,天婦羅專營店數不勝數,老字號店鋪和名店都有很多,從高逼格的店到平民店。想吃天婦羅,卻總煩惱著去哪裡比較好。近日聽到了一個傳聞,有一家天婦羅專營店每天只接待五桌。
可以說這是一家真正的高逼格天婦羅店鋪了,不僅預約難,而且一般人都進不去。進門的時候會有工作人員的迎接,因為只有他們才能開啟門。沒來過的客人,是不可隨意進入店鋪的,因為店裡採用了手指靜脈認證,只有透過認證才可以進入。
座位的設定是一個L型,都是圍繞廚師擺放的。桌子前面的那個圓形物體,是為了不讓油飛濺而特意防止的銅鍋。大多數人越來越重視健康,擔心卡路里會讓人發胖,且不喜歡油炸食品的人也在與日俱增,但是這裡使用的都是應季新鮮蔬菜,使用的油也是極為優質的,所以不用過多的擔心肥胖問題。
入座後,廚師會把今天要用到的食材端上前來展示。每天提供的食材都會有變化,因為它們全是當天早晨進購的最新鮮的。
接著,放在可愛的木桶裡的蝦登場了。這是產自鹿兒島的鮮蝦,超大一隻還很漂亮。想必下鍋炸了以後一定很好吃。
果然不出我所料,炸好的蝦真的好漂亮,尾巴似乎還被炸開了花。這不僅帶給我味覺上的體驗,也是視覺上的盛宴啊。
炸食物的時候,使用的小麥粉是產自北海道的,雞蛋是宮崎縣產的,這些都是上等的材料。油用了白芝麻油、太香芝麻油,以及珍貴的“JUNKO OIL”。
用小刷子給食物刷上一層粉,然後裹上蛋液,再丟到鍋裡炸至金黃撈出,聽著滋滋滋的炸食物的聲音,真的很美妙。
雖然都是油炸物,吃多了可能會膩,但是葷素的搭配,甜玉米、秋田菜花、秋葵、春菊、蘑菇,看起來也很清爽啊。
把剛炸好的天婦羅放在一起,隨意擺放的樣子就讓人看得好心動。炸的螃蟹也格外的好看,蘸上醬料,天啊,怎麼那麼好吃!
光吃天婦羅也未免太單調了,所以還得有其他的搭配啊。鮮嫩的蟹肉,喝酒,吃飯,通通都要有。
最後的飯是天蓋飯,首先,作為“天蓋飯”,要有鬆軟的米飯,然後加上鬆脆的天婦羅,再加入醬汁。還可以中途加入湯汁,做成茶湯泡飯,分兩次享受的飯,相信即使不喜歡吃飯的人,都會把它吃得乾乾淨淨。
最後要說的就是,如果吃完了以後再有預約的話,還可以登記手指靜脈認證。這樣子的話,下次即使沒有工作人員的接待,也可以開啟自動鎖啦。
日本最全人氣商品介紹,新增Wechat:monster_kong -
4 # 北京不冷東京熱
如今,天婦羅幾乎已經成為了不少喜歡日料的人的重要選擇之一。它酥脆美味,魚蝦蔬菜搭配在一起,又很美觀,雖然熱量不小,但這仍然阻擋不了不少人喜歡它。
據說在十六世紀,葡萄牙的傳教士和水手來到日本,打開了日本的國門。てんぷら源自葡語rápido,即“快一點”之意,當時是為了以較快的速度可以取得充飢的食品,所以使用這種油炸的料理方式,是葡萄牙華人在大齋期(Lent,天主教節日,指復活節六個半星期以前)吃的,大齋期禁吃肉,葡萄牙人就吃魚代替肉。之後,日本人從他們油炸食物中得到靈感,然後將它發展為日本的天婦羅。據說本來油炸食物是西方食物的強項,但後來日本居上。
還有一種說法是日本本土起源說。據說最早文獻記載是在公元1669年,京都的一位醫師奧村久正在他所寫的《食道記》中提到了天婦羅。不過,當時的天婦羅與如今的天婦羅並不完全相同。古時候,人們常常把魚肉、雞、素菜等加工成某種形狀,再用油炸熟,留待之後蒸、煮、燒。看起來是一種延長食物儲存時間的方法。現代天婦羅的做法源起於江戶時代,在延享4 年(1747年)出版的《料理歌仙的組系》一書中,詳載了掛糊油炸天婦羅食品的製作方法。
中華美食其實也是油炸大國。筆者小時候最愛吃的是家鄉的炸藕丸、炸魚丸,非常美味。但中國的油炸食品和天婦羅有點不一樣的是:
(1)在老一代華人看來,天婦羅炸一片青椒、炸一個豆乾子,還要吃的十分美味,簡直就是匪夷所思,十分窮酸。
(2)中國的油炸食品,包裹層一般比較厚(當然也有博的),而天婦羅比較薄,甚至透明。
(3)可能受飲食習慣影響,華人炸蝦只存在部分地域,像日本這種四處環海,每人吃炸蝦的景象,中國不存在。
(4)中國年輕一代遠離油炸食物的傾向正在形成,但天婦羅是日本的傳統食物,所以人們有根深蒂固的飲食習慣,不會輕易改變。但對不少注重健康的外華人來說,一想到日本的天婦羅,就難以覺得日本食物是百分百健康的食物。這一點筆者倒是聽到了不少吐槽。
不過,不管怎麼說,偶爾吃吃,既能打牙祭,又不會有太大的負罪感,這是筆者對天婦羅的認知。當然了,前提是一定要到好的門店吃,東京秋葉原那樣的600日元一大碗天婦羅的蓋飯店,我勸你還是敬而遠之。
-
5 # 五味社
與壽司不同,天婦羅並非出自日本古語,最早出現在1669年《食道記》上。
天婦羅一詞一說來自葡萄牙語“tempera”,在建築和烹飪等方面有諸多意思,在烹飪上,意為過油快速翻炸、調味。
另一說來自“temporras”,這是宗教詞彙,說傳教士在耶穌受難日禁吃豬牛等紅肉,而是魚菜能烹調食物。
還有說法來自“temple”(寺廟)、“temporal”(暫時的)等等。
不過根據學者考證,在奈良時代及平安時代,就出現用澱粉包裹食物油炸,類似天婦羅的食物。
江戶時代,天婦羅風靡,主要原因是日本社會的中下層人很難吃到肉類,而天婦羅可以有油炸的飽腹感。
越是底層平民化的食物,就越能成為一種流行的美食。
-
6 # 蔡瀾的花花世界
好與壞的天婦羅,有天淵之別。
價錢一千圓一客,到每人兩三萬圓,是二三十倍之距離。
普通天婦羅用的不過是急凍蝦,無味,肌肉纖維已遭破壞,被一層厚如棉被的麵粉包著。吃時蘸淡薄的豉油湯,加點蘿蔔茸。
吃了第一塊炸蝦之後,嫌它佔肚子。
第二塊浸在豉油湯中,乾脆只吃裡面的肉,讓肥皮漂浮在湯上。
上等天婦羅,先講究油鍋的厚度,越厚的溫度越保持不變,但是越厚也越不容易控制至恰到好處。
材料全部是最新鮮的,魚蝦自然是活的,在壽司店已搶來生吃。
豉油湯並非把豉油沖淡那麼簡單,它是用骨頭熬出來的原汁,蘿蔔茸亦大有學問,就此入口也鮮甜,一點也不辣。
所用蔬菜只選合時者,所謂炸,是種烹調方法,外面的麵粉,是用來保護包在裡面的食物,令它不致弄得太生或太熟。
炸蝦炸魚原來沒有甚麼了不起,但是炸得一滴滴也不剩,就不得不服人家了。「天一」也是家老店,遊客常去,但我不迷信遊客一多,水準就差這個說法。他們用的都是活生生的材料,這味菜最適合不敢吃生東西的人的胃口,但是價錢不便宜。
吃好的天婦羅,已非價錢問題,主要的是去找資深的師傅,你所付出的,是購買他們的藝術。
當你嚐遍了日本料理的味覺之後,你才知道,天婦羅,是吃日本菜的最高境界。
回覆列表
許多人對天婦羅的印象是...
“不就是油炸蔬菜嗎?”
實際上天婦羅是日料裡最有技術含量的,
好的天婦羅絕對不僅僅是油炸而已呀~
天婦羅,是一種魚貝類或蔬菜等裹以小麥粉與蛋汁,並油炸的日本料理,是四大日本料理之一。它不是某個具體菜餚,而是對油炸食品的總稱。
天婦羅被一層薄薄的面衣包裹,在熱油中迅速成型,將面衣中的食材包住,食材裡的水分蒸發出來被面衣裹住了,在面衣裡將食物蒸熟。所以天婦羅是利用水油不溶的原理將食物脫水處理,將食材多餘的水分除去,使食材味道更為濃郁。
天婦羅可以是幾百日元的街頭小吃,可以是天婦羅咖哩飯,天婦羅烏冬麵...
也可以是天婦羅專門店裡一餐上萬日元的特級料理~
「季節性的天婦羅如何點選?」
日本有“三分技術、七分選料”的說法。日料非常講究時令,應季的食物永遠擁有最高的地位;
春季,一般選擇鯛魚、銀魚、香魚、大蝦、花菜、鮮筍、蘆筍、洋蔥等;
夏季,選擇茄子、毛豆、南瓜、冬瓜等;
秋季,選擇鮮貝、海螺、海鰻、墨魚、牡蠣、大蟹肉等等;
冬季,不要錯過牡蠣、白子、扇貝、番薯等;
另外像豆腐、梅菜乾、饅頭一類原料則四季都可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