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586807265623

      具體繁殖方法如下。

      泥鰍白天喜鑽入水底腐泥中,晚上出來覓食,以昆蟲、小甲殼動物、扁螺、蚯蚓、水草和藻類為天然食物,更喜歡腐殖質。其養殖技術措施如下:

      1、鰍池條件。 泥鰍以單養為好,應選擇向陽近水、家宅附近便於管理的地方建池。池的面積以100平方米左右為宜,池的深度80 釐米,池壁泥土應夯實,有條件的可用水泥抹光或用厚質塑膠薄膜圍造。進出水口以鐵絲網攔擋,防止泥鰍逃跑。池沿要設瀉水口,防暴雨時池水高漲漫過平面而逃鰍。由於泥鰍有逆水上游的習性,鰍池的四周沿口要高於池外地面,千萬不要讓地面水直接流入池內。池底應有面積為4 平方米、深為50釐米的土坑作為魚溜(在排水口下設1個,池內均勻排布3-4個),以利泥鰍在水溫過高時避暑。池內鋪放厚約15釐米的肥沃河泥或富含有機質的黏土,池水深度春秋為30釐米,夏季為40釐米。

      池內應種些水生植物,以利泥鰍生活(如套種慈菇,還可增加收入)。當夏季池中雜草太多時,應予清除。池內還可放養一些藻類或浮萍,以補充泥鰍的植物性飼料。

      2、培育肥泥肥水。放鰍前20-30天,每100平方米用石灰3公斤消毒後施足基肥,每100平方米施幹質雞糞30 公斤,均勻撒在池內,或用大量豬、牛、羊糞肥集中堆放在魚溜內,讓其發酵腐化。以後視水質肥瘦適當施肥。水的透明度以20釐米、水層不見池底泥土為宜。

      3、放養規格。選用3釐米以上的泥鰍作種苗,每100平方米放養15-30公斤。如以市場上收購來的小泥鰍作種苗,以每100平方米放養25-35公斤為宜。如有流水條件或有較高飼養管理水平,可適當多放一些種苗

      4、投餵飼料。 泥鰍是雜食性魚類,除施肥外,還應投餵一定的植物性飼料和動物性飼料,平時應定時定量定位投餵豆渣、麥麩、米糠、豆餅等精飼料。泥鰍的食慾與水溫有關,20℃以下,應以植物性飼料為主(約佔70%-80%);20-25℃時,動、植物性飼料各半;25--30℃時,動物性飼料應占60%--70%。動物性食料可喂蠅蛆、蠶蛹、蚯蚓、螺蚌及屠宰場下腳料等。每天投餵一般為鰍總體重的8%,水溫高時,可增至12%-15%。投餵時間可在下午一次投入,也可分早晚兩次投餵,以次日晨不見剩食或略見剩食為度。夏末初秋,應注意高蛋白飼料的配比,促使泥鰍快長速肥。

      5、日常管理。 勤換水,保持良好的水質;勤檢查堤壩,堵漏洞,保水位,防逃鰍;經常使用有機肥,保持活爽的肥水;防止鴨、黃鱔、蛇等進入池內傷害泥鰍;夏季在魚溜上搭棚遮陽,冬季淺水或排水過冬。

      6、適時捕捉。 捕捉時可用竹籠誘捕,也可排乾池水掘泥捕捉。捕捉時應注意捕大留小,儲存繁殖鰍種,以利來年再生產。泥鰍一般放養150-180天,透過強化飼養,體重可增至鰍種的8--10倍,其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方法2:

      在有水源而不宜造池的情況下,可用木箱養殖泥鰍,具體方法是:

      一、木箱製作:木箱規格1×1×1.5米,容量為1.5立方米。一側或兩側設直徑3—4釐米的注、排水口,並安裝網目為2毫米的金屬網。箱底填人糞肥,汲土(一層稻草一層泥土),最上層為泥土,箱內水深保持在30—50釐米左右。木箱放在向陽流水處,水可以從一隻孔流進,另一隻孔排出。還可幾隻箱聯在一起,搞聯箱生產。

      二、放養密度:每箱可放長3釐米以上的鰍種1—1.5公斤。

      三、飼養管理:泥鰍為雜食性魚類,木箱流水養殖泥鰍,食料以人工投餌為主。餌料有魚粉、動物內臟、豬血粉、蠶蛹粉等動物性餌料,以及米糠、豆餅、麥麩、醬糟、菜籽餅等植物性餌料。配合餌料由50%小麥粉、20%豆餅粉、10%米糠粉、10%魚粉或蠶蛹粉、7%血粉、3%酵母粉組成,加水捏成軟團狀。投餌量為箱內泥鰍體重的1%—2%。要根據季節和溫度來進行調整動、植物性餌料比例和投餵量,水溫在20℃以下時,植物性餌料應占總量的60%—70%,水溫在28℃—23℃時,植物性餌料應占30%—40%。每天投餵2次,上午7—8時投餵全天餌料量的70%,下午1—2時投餵30%。水溫在15℃時泥鰍開食,隨著溫度升高投餌量要逐漸增加。水溫高於30℃或低於10℃時,應當少投或停投。

      四、鰍病防治:為預防鰍病發生,須用生石灰、漂白粉等定期消毒箱體。一旦發現腸炎病,可在10公斤餌料中投入20克痢特靈,每日投餵2次,連喂3—5天。如發現赤鰭病,應立即用0.2/10000濃度的痢特靈藥浴24小時。或用0.04%(藥物佔魚體重的比例)的呋喃奈斯拌入餌料連喂3天。如發現寄生蟲病,可用0.7ppm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聯箱遍灑,可防治車輪蟲和舌杯蟲病。

      五、注意事項:在下雨時要防止箱水外溢,導致泥鰍逃出,還要防止農藥、化肥汙染水進入箱內。

      繁殖:

      泥鰍屬底棲小型經濟魚類,在二齡時性成熟,開始產卵。成熟的雌鰍肚大腹圓,胸鰭圓滑,個體大於雄鰍。泥鰍的生殖期一般在4~8月份,5月下旬到6月下旬,水溫25℃左右時,是產卵盛期。泥鰍分批產卵。用做繁殖的親魚,要選擇體色正常、體質健壯、無病無傷的,雌鰍最好選取體長15釐米以上、體重30克以上腹部膨大的個體,雄鰍可以略小。個體大的雌鰍懷卵量大,雄鰍精液多,繁育的魚苗質量好,生長快。

      泥鰍的自然繁殖方法簡便。開春後,修整好魚池,用生石灰消毒,然後注入新水,待池水藥性消失後,將親魚按雌雄比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麵積放300克左右。當池水溫度上升到20℃左右時,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樹鬚根或水草等做的魚巢,放置魚巢後要經常檢查並清洗上面的汙泥沉積物,以免泥鰍產卵時影響卵粒的粘附效果。泥鰍喜在雷雨天或水溫突然上升的天氣產卵。產卵多在清晨開始,至上午10時左右結束,產卵過程需20~30分鐘。產卵時親魚追逐激烈,高峰時雄鰍以身纏繞雌鰍前腹部位,完成產卵受精過程。產卵後,要及時取出粘有卵粒的魚巢另池孵化。以防親魚吞吃卵粒。同時補放新魚巢,讓未產卵的親魚繼續產卵。產卵池要防止蛇、蛙、鼠等危害。

      泥鰍的人工繁殖方法與家魚相同,使用的催產劑種類與劑量按每條雌鰍計,分別為:鯉魚垂體0.5~1個,或青蛙垂體2~3個,絨毛膜促性腺激素100~150國際單位,或者類似物(LRH-A)5~10微克。雄鰍劑量減半。溶劑注射量為0.1~1.2毫升,採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4號針頭注射。注射部位為腹部線,胸鰭腹鰭之間,也可背肌注射。因泥鰍喜鑽動,注射時可用溼紗布包著(露出注射部位)。注射後放入產卵池中,此後的工作與自然繁殖相同。水溫20℃~25℃,經10~15小時就會發情產卵。

      若採取人工授精,可將已注射催產劑的雌雄泥鰍分別暫養於小池或網箱中,水溫18℃~25℃時,經10~15小時,輕壓雌鰍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採用幹法進行人工授精,操作方法與注意事項均與家魚相同。卵粒人工授精後隨即上巢。方法是:取清水一桶,將魚巢平鋪桶底,然後一人輕輕抖動魚巢,同時攪動水體,另一人徐徐將卵粒倒入桶中,使卵粒均勻上巢。上巢後再轉入到孵化池中孵化。

      泥鰍的受精卵在水溫 20℃~30 ℃範圍內都能正常孵化,一般2天左右可孵出魚苗。用小容器靜水,勤換水(每天兩次)孵化效果最好,每升水放孵400~600粒為宜。孵化時要避免震盪。孵化中可用0.1ppm的孔雀石綠溶液進行消毒,以防寄生水黴。

      剛孵出的鰍苗不能自由活動,因頭部附著在魚巢或其他物體上,以卵黃為營養。在池中孵化的魚苗一般留原池培育,水深保持在20~30釐米,每平方米密度以500~1500尾為宜,密度過大時應取出部分魚苗另池培育。

      鰍苗孵出3天開始攝食。 此時應投餵煮熟研碎的蛋黃或魚粉懸浮液,一日數次,投餵量以1小時內吃完為限。過2~3天改投水蚤、輪蟲、搗碎的絲蚯蚓或蠶蛹等。經10天左右的培育,魚苗長到1釐米時即可轉入到魚種池中飼養;密度小的可留池培育,過一月左右魚苗長到3釐米上下時再轉入到魚種池,也可直接放入稻田、池塘或坑函中進行成魚飼養。

      魚種池面積以30~50平方米為宜,放種前要清池消毒,並施基肥培育餌料生物。放種量為每平方米30克(800~1000尾)左右。 魚種下池後半月內投餵粉末狀的配合飼料,每天投飼兩次,投量為魚種重量的3%~5%。夏季魚池水淺水溫高,要隨時注意水質變化,勤換新水。當魚種長到10釐米左右,進入成魚飼養階段。

      問問團隊大連開發區車友會共1人編輯答案 2010-10-10 19:06 你好!

      需要建造產卵池和孵化設施,繁殖之前,產卵池與孵化裝置都要消毒備用。親鰍的雌雄配比,如雄鰍個體較大按1∶2或1∶3,若雄鰍體長僅10釐米左右,則雌雄比可調整為1∶4,增加雄鰍的數量。每平方米可放7—10組,保證正常繁殖。水溫穩定在18℃以上才能進行。將魚巢綁紮在竹竿上,懸吊在產卵池的中間或四角,使魚巢浸沒在水面下。因泥鰍卵粘性差,要注意檢查和清洗沉積在魚巢上的汙物,以免影響受精卵的粘附效果。

      泥鰍一般在睛天的早晨產卵,上午10點鐘左右產卵結束。當產卵基本結束後,就立即將粘有卵粒的魚巢移到孵化池或其它孵化設施中進行孵化,並更換和補充新魚巢放到產卵池中,以收集尚未產完卵的親鰍的卵。最後一批泥鰍產卵後,可以就在產卵池內進行孵化,但一定要將產卵池內的親鰍全部捕出,以防親鰍吞食魚巢上的卵粒,影響出苗率。

      (2)人工繁殖 分半人工繁殖和完全人工繁殖兩種方法

      半人工繁殖採用人工催產自然繁殖的方法。選擇成熟親鰍,雌、雄比例按1∶2或1∶3組成。注射催產藥物:鯉或鯽腦垂體(簡稱pg),每尾用1—2個;或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簡稱hcg)每尾註射800—1000國際單位,或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簡稱lrh-a)。每尾註射5—8微克,以上藥物無論用哪一種,均要溶解在生理鹽水中,雄鰍的劑量減半。

      由於泥鰍的個體小,每尾泥鰍注射液的量應不超過0.5毫升,以0.2—0.3毫升為宜,以免發生身體腫脹或藥液溢位。注射用4號不鏽鋼針頭,1毫升的玻璃注射器,(用前煮沸消毒)。為了有效地控制針的深度,可把針頭用銼刀銼短到0.2—0.3釐米長,或在針頭的基部套上膠管,使針頭僅露出0.2—0.3釐米的針尖,防止進針過深,刺傷內臟。注射部位以背部肌肉為好,其次腹部中線,胸、腹鰭之間也可。

      泥鰍身體粘液多、很滑,為不損鰍體,要用溼紗布包住進行注射。進針角度:注射器與鰍體呈30°為佳。可用可卡因0.1克溶於50公斤水中配製成麻醉液。催產的親鰍在麻醉液中,僅需2—3分鐘即被麻醉,這時注射較為方便,放入產卵池中,很快即可甦醒。

      人工催產後,將親鰍放回產卵池中。親鰍在水溫20℃時,約經18小時左右開始產卵、受精;水溫在25℃時,約需12小時左右,若水溫27℃時,只需9小時左右即能產卵、受精,其後的操作與半自然繁殖方法相同。

      完全人工繁殖:是在半人工繁殖的基礎上,進行人工採卵授精的一種方法。

      3.泥鰍的孵化 受精卵的孵化在室內或室外都可進行,有靜水孵化和流水孵化。孵化前將巢與附在上面的卵一起放在10ppm的孔雀石綠液中浸泡20—30分鐘。不可用濃食鹽液浸泡。撿出未受精卵。

      (1)靜水孵化 把粘有受精卵的魚巢,放入孵化池、孵化箱或產卵池內孵化,水質要求清新。每升水可放400—600個受精卵,要注意防止受精卵擠壓在一塊,若發現受精卵相互擠壓,要用攪水的方法或用吸管使之分離開來,以避免因缺氧而影響孵化率。

      (2)流水孵化 用流水或微流水孵化,是把受精卵放在孵化缸、孵化箱或孵化環道中進行孵化。

      ①附巢流水孵化 受精卵附在魚巢上,放入孵化設施中進行微流水孵化,水流速度以不衝落附在巢上的卵為宜,每升水可放800—1200粒卵。

      ②去巢流水孵化 受精卵脫粘或不脫粘掌握好流速放入孵化設施中孵化。一般孵化環道、孵化缸等流水孵放卵密度為每升水放800—1200粒卵。

      孵化期間為防備寒潮與暴風雨的襲擊,可以在寒潮來臨之前用塑膠薄膜將孵化設施蓋上,但要留下氣孔。也可以採用其它保暖方法進行處理。孵化用水的水溫變化要控制在±3℃以內。泥鰍受精卵孵化水溫範圍為18—31℃,適宜水溫為20—28℃,最適水溫為24-2℃。所用孵化時間隨水溫高低而不同,呈負相關關係。孵化率的高低,以同一批卵進行對比,水溫15℃時為80%;20℃時為94%;25℃時為98%。

      (三)苗種培育

      1.鰍苗培育 剛孵出的泥鰍,身體透明,不能自由活動只能用頭部的吸附器附在魚巢或其它物體上,以腹部的卵黃為營養。經過三天左右,卵黃被吸收完,苗體才能遊動並開始攝食,此時應將其轉移到鰍苗池飼養。培育泥鰍苗種土池比水泥池更好,因土池能更好地培育浮游生物,可為泥鰍苗種提供更適口的開口餌料,土池水質比水泥池更加穩定。

      (1)清塘放苗 鰍苗培育池面積20—50平方米,水深30—40釐米。鰍苗下塘前15天左右,排乾池水,曝曬4—5天,再用生石灰消毒(每平方米用50—75克),然後注入約20—30釐米深的新水。在施生石灰後約7天藥性消失,放入牛糞、豬糞等畜糞肥,每平方米2公斤左右。過3—5天,即可放鰍苗入池。靜水池每平方米1000尾左右,微流水或網箱飼養每平方米2000尾左右,放養規格要齊整。

      (2)投餌施肥 鰍苗投餵煮熟研碎的蛋黃或魚粉,或豆餅粉糊,一日3—4次。飼養3—5天后改喂水蚤、輪蟲,搗碎的絲蚯蚓或蠶蛹。待鰍苗稍長大些,每天上下午各投一次。開始時每日投餵量佔體重的2.5%,以後日投餵量可增加到放養總體重的10%。

      泥鰍苗放入池塘後要勤施肥。水溫低時,每立方米水每次施速效硝酸銨2克;水溫較高時,每立方米水施尿素2.5克。一般隔天施一次,連續施2—3次,以後則根據水質肥度調節施肥濃度與間隔時間。在施化肥的同時,結合施有機肥,效果更好。

      2.鰍種培育 鰍苗經過一個月時間的培育,長到3釐米以上時,就要分池進行鰍種飼養。

      (1)池塘培育 面積20—60平方米,池水深30—40釐米,有良好的防逃設施,放養前除野消毒,施好基肥。投放鰍苗後,每天投餵米糠(煮熟)、餅類、蠶蛹粉等。日投餵量及投餵次數同鰍苗培育後期管理。每平方米放養500尾,飼養當年可達10釐米左右。每平方米放養1000尾密養當年也可長到5—6釐米,部分可達8釐米。

      (2)稻田培育 先用較小面積的稻田(100平方米以下),放養前施基肥,每100平方米施50公斤,放養後在傍晚注新水時投飼料每100平方米7.5—10公斤,施肥、投餌交替每週進行一次。5周後可每隔2周施一次。到7月份水田除草時,稻苗隔行敷入幹或爛稻草,以培養鰍的天然餌料。

      3.苗種培育管理 鰍苗種培育管理,均要注意以下方面:

      (1)要配備專人管理,每天檢查防逃、吃食情況。

      (2)經常保持良好的水質。注意防止缺氧,因為鰍苗在孵化後半個月左右才開始進行腸呼吸。

      (3)要勤觀察水質變化,確定施肥數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消化不良引起的急性腸炎,吃什麼藥好得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