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年維也納

    說到路易十四所面對的局面,要理解這個問題就必須理解路易十四所生活的那個世界。路易十四1638年出生、1643年繼位、1715年逝世。從這個三個時間節點入手我們就可以理解路易十四所處的時代了。從當時的世界格局上說法國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優勢地位,法國從1519年開始就和哈布斯堡王朝展開了漫長而持久的戰爭。這場戰爭實際上是法國瓦盧瓦王朝長枝和他們的勃艮第幼枝之間的戰爭的繼續。法國王室旁系的勃艮第公爵透過一系列的征服、購買和聯姻的手段在德意志的西北部和法國的東北部建立起了一個勃艮第國家。這個勃艮第國家因為佔據了香檳集市和弗蘭德的毛織業還有尼德蘭的海上貿易而變得非常富庶而強大。因此而極力想要謀求在法國和德國之間建立一個獨立的勃艮第國家。但是1477年大膽查理的意外戰死讓勃艮第國家接受了大膽查理的女婿哈布斯堡的馬克西米利安,從那一天起哈布斯堡人統治的神聖羅馬帝國和勃艮第人統治的勃艮第國家就有結合在一起的趨勢。更糟糕的是馬克西米利安的兒子美男子菲利普和瘋女胡安娜的婚姻讓勃艮第、西班牙還有兩西西里的王權結合在他們的兒子查理的身上。1519年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死讓哈布斯堡在德意志的領地也被至於查理的統治之下,1519查理又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這就讓勃艮第、德意志、西班牙、兩西西里和新大陸的統治權都結合在他一個人的手中。法國實際上已經被哈布斯堡王朝南北包圍,而法國在北方的勃艮第和阿爾卑斯山的米蘭的領土要求都直接遭到哈布斯堡王朝的反抗。所以此後兩個世紀的法國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打破哈布斯堡王朝的霸權和對法國的包圍。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是哈布斯堡王朝時來運轉的開端,但也因此繼承了勃艮第家族和法國王室之間的矛盾,開啟了此後法德兩國王室之間的漫長戰爭)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法國有兩個有力條件,第一是1517年開始的德意志宗教改革,第二是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以來持續向西擴張的奧斯曼帝國。其實16世紀和17世紀的歐洲歷史上第一大主題是奧斯曼帝國的西進,第二是宗教改革,第三才是法國和哈布斯堡爭霸。在這三場鬥爭當中哈布斯堡王朝的義大利和西班牙領土直接面臨奧斯曼人在地中海上的擴張,而他們在德意志東南部的領地隨著1526年匈牙利王國的崩潰也成了奧斯曼帝國路上入侵的主要目標。所以哈布斯堡王朝的主要政策是和教皇聯合起來儘可能的喚起整個歐洲的宗教熱情,儘可能的把整個歐洲組織起來抵抗奧斯曼人。而法國為了反抗哈布斯堡人就選擇盡一切可能來拆散歐洲人的團結和統一,首先是支援宗教改革在信仰上分裂德意志,其次是直接和奧斯曼帝國組成瀆神同盟。但是瓦盧瓦王朝的這種政策也結下了一個苦果,那就是法國自己也因為宗教改革而陷入混亂和內戰。並最終導致了瓦盧瓦王朝的滅亡和波旁王朝的上臺。

    (透過勒潘託海戰和維也納之圍,哈布斯堡王朝在地中海和多瑙河兩條戰線上拯救了歐洲,而法國國王在這個時期是奧斯曼帝國的盟友)

    不過到路易十四繼位的時候法國的處境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觀,首先是1648年結束的三十年戰爭,讓德意志在漫長而瘋狂的宗教戰爭當中流盡了血。其次是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亞合約》在制度上保證了德意志帝國的分裂狀態,而且授予法國和瑞典以保證德意志的宗教和領土狀況的權力。這就保證了法國在德意志的優勢地位。其次是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系和德意志系關係的逐漸疏遠。還有尼德蘭的獨立奪走了哈布斯堡世界霸權的財源。等到路易十四1661年親政的時候,哈布斯堡王朝的霸權已經衰退,德意志四分五裂,奧斯曼帝國實際上已經成了強弩之末。路易十四要做的就是在這樣一個對法國空前有利的局面下確立法國的霸權。

    (紅衣主教圍攻拉羅歇爾終結了新教徒在法國的特權地位,在這方面路易十四是紅衣主教的繼承者)

    說完了路易十四在歐洲範圍的有利地位我們再來看看國內。國內的局面說起來就沒有國際上那麼好了,如前所述波旁王朝實際上是佔了宗教戰爭的便宜才得以成為法國國王的。亨利四世原本自己就是一個新教徒,他純粹是為了當法國國王才改信的天主教。但是他這麼幹的結果是讓原本追隨他的新教徒對他不滿,而勉強接受他的天主教貴族也覺得他們是臨時抱佛腳的叛徒。而波旁王朝則繼續採取瓦盧瓦王朝在新教和天主教之間吃力不討好的平衡政策。這種政策隨著亨利四世的死逐漸走向終結,路易十三決心徹底廢除國王對新教徒的保護政策,也就是在宗教方面完全倒向天主教。黎塞留率領軍隊圍攻拉羅歇爾的時候很多當年追隨亨利四世皈依天主教的新教貴族的小字輩兒很多還活著也參加了戰爭。

    (在國內政策上路易十四是路易十三和黎塞留的繼承者,但手段上要高明的多,關於這一點可以參考我關於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回答)

    路易十三在內政上的另一個目標是馴服那些桀驁不馴的貴族,這些貴族也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原本就反對波旁王朝的天主教貴族和不願意承認波旁王朝的懷念瓦盧瓦王朝的貴族,這些人當中前者比較有力量,但是遭到了波旁王朝的嚴厲打擊,到路易十三的時候已經衰落。而後者就既渙散又缺乏實力所以只能留下一個傳說故事和陰謀給大仲馬來寫小說,實際上並不能威脅波旁王朝。而真正威脅王室的是波旁王朝的那些親戚,波旁王朝自己是造反起家,他的親戚們自然也不例外。而且因為波旁家本來就缺根基國王們也不願意過於嚴厲的懲戒自己的這些親戚。所以在路易十三時代造反就成了貴族們發家致富的一條捷徑,因為國王在前期很少殺人。大部分時候甚至都不願意武力鎮壓自己的這幫親戚,主要是談判給點錢給點地給點頭銜大家還是親戚。但是黎塞留扭轉了王室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政策,轉而採取嚴厲的手段鎮壓,而且真的殺貴族這就把貴族們嚇壞了。黎塞留時代法國有上百座城堡被國王的軍隊攻破和剷平,而黎塞留自己也雙手沾滿貴族的血被叫做紅公爵。雖然路易十四小的時候巴黎依然爆發了一場投石黨之亂,但是這個時候的法國貴族已經比路易十三時代老實了很多。

    理解了這兩點我們就清楚了路易十四的整個目標,對內他要徹底洗清波旁王朝新教徒的汙點,徹底倒向天主教,實現法國的宗教一元化。在政治上他要壓服那些不順從得貴族,讓他們為王室服務,同時實現法國國王對法國的支配地位,建立起絕對王權。而他建立絕對王權的目標就是打破哈布斯堡王朝對法國的包圍。

    (路易十四在內政上讓法國回到了絕對君主制的道路上)

    所以路易十四在宗教上頒佈了《楓丹白露敕令》徹底禁絕了法國的新教徒,法國的很多加爾文宗信徒不得不逃亡國外,其中很大一批逃去了普魯士,另一部分則逃到瑞士,並把他們製作鐘錶的技術帶到了瑞士。

    在政治上路易十四並沒有延續路易十三和黎塞留殘酷殺戮的方法,相反路易十四採取了一種更加有效的辦法,那就是他帶著全法國的貴族在凡爾賽花錢,但國王背後有法國國庫,貴族們可沒有。於是貴族們就越來越依賴於國王的資助和賞賜。而為了獲得這種賞賜他們就不得不寸步不離國王,時刻爭取國王對自己的恩寵。

    (花邊戰爭讓三十年戰爭以後的歐洲戰爭變得溫文爾雅,但也嚴重抵消了路易十四所擁有的相對優勢)

    用這兩種手段建立起法國的絕對王權之後路易十四就轉而對外擴張,但路易十四遇到了一個非常大的障礙,那就是1648年以後形成的花邊戰爭。三十年戰爭是瘋狂的宗教戰爭交戰雙方全無底線和戰爭法則,交戰雙方都就地燒殺搶掠,造成的損失和殺戮讓交戰雙方都感到毛骨悚然。所以從那以後歐洲君主們還是推崇有限戰爭,也就是儘可能不要擾民,不要就地劫掠。交戰的時候使用僱傭軍,讓能承擔稅負的人民留在自己家裡,讓社會的渣滓去當兵。這樣一來歐洲的戰爭規模就立刻首先於交戰雙方的補給能力,路易十四進攻米蘭的時候不但士兵的吃喝用馬車運到義大利的,連挖戰壕的工具,甚至鉛絲都是用馬車運過阿爾卑斯山的。

    這種交戰方式就嚴重束縛了路易十四利用法國的相對優勢來擴大法國的霸權的能力。路易十四治下進行的戰爭當中大部分都沒能取得廣闊的領地和花邊戰爭的高昂成本是分不開的。在路易十四時代的戰爭中法國軍隊首創了在圍攻戰中用銀餐具進餐的先例。在圍攻斯特拉斯堡的時候路易十四親臨圍城前線,第一天的交戰結束斯特拉斯堡城派代表給路易十四送冰激凌,這種溫文爾雅的交戰方式看起來符合1648年以後的各國君主的利益,但事實上卻束縛了法國的發展。法國在大革命當中拋棄了花邊戰爭的原則,實行了義務兵役制搞全民皆兵,然後利用就地徵集的手段迅速橫掃歐洲就證明了這一點。只可惜路易十四浪費了他手中的大好機會。

    (戴假髮用銀盤子進餐的戰爭也依然有英雄氣概)

    相比之下路易十四最大的成功反而是災難性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這場戰爭持續十三年,而且法國遭到歐洲大部分國家的圍攻,花費了一筆天文數字的軍費,但法國撐到了最後,尤其是把哈布斯堡的查理趕出了西班牙,讓路易十四的孫子菲利普五世登上了西班牙王位。雖然表面上看法國沒能實現完全奪取哈布斯堡西班牙系的財產的目標,但事實上路易十四實現了將近兩百年裡法國國王的夙願,那就是擺脫哈布斯堡王朝在南北兩個方向上對法國的包圍。

    而綜合路易十四的實力、他面對的局面和他所處時代的遊戲規則,和在這個遊戲規則之下他取得的成就,我們基本上可以得出一個比較客觀的路易十四的評價,那就是他是一個不過不失的法國君主,完成了註定由他完成的事業,也沒能創造他的時代所無法創造的奇蹟。路易十四不是一個橫空出世的傳奇英雄式的國王,他是一箇中規中矩的國王,對於他的個性和私生活我準備另外找個機會來談。

  • 2 # 天外村藥房

    路易十四是法國曆史上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君王,可以和拿破崙並稱法蘭西建國以來最出色的霸主。他的才能或許不如拿破崙,但卻比拿破崙更為耀眼。

    路易十四是個強勢的君主。他不滿五歲繼位,年幼時由母親攝政,這期間就因為“福隆德運動”而被迫隨著母親和馬紮然兩次逃出巴黎。這樣的經歷令他深刻地認識到,必須要把權力死死控制住。他登基後不再找人擔任首相,他說:“我就是自己的首相。”他不知疲憊地自己處理政務,還很自豪地說:“朕即國家。”

    為了保證自己的意志能高效地傳達到全國,路易十四踢掉了巴黎高等法院、三級會議這些經常對國王指指點點的組織,還把自己丟臉的議事記錄一把火燒掉。路易十四恢復了各地監察官制度,嚴密監視地方官、貴族。路易十四還加強了對教會的控制,通過了《四條款宣言》,宣佈王權獨立於教權,還不顧教皇的反對,任命擁護《宣言》的人為主教。

    路易十四是個奢侈的君主。為了彰顯自己崇高的地位,他耗費巨資、歷時十年在巴黎郊外建造了金碧輝煌的凡爾賽宮。這座佔地五萬多平方米的宮殿花費了大量的石料,為此十年中禁止法國其他人蓋房子的時候用同樣的石料。鏡廳長73米,一面是面向花園的17扇巨大落地玻璃窗,另一面是由483塊鏡子組成的巨大鏡面。當裡面的燭臺全都點上蠟燭的時候,幾百面鏡子反射出來的光芒簡直能亮瞎你的眼睛。一千多個噴水池令凡爾賽宮的用水量比整個巴黎城還要多。

    建成這樣的宮殿後,路易十四天天在裡面舉辦豪華的PARTY,讓全國上下的貴族和全歐洲的君主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藉此,他成為法國前所未有的獨裁國王,光芒四射,人們稱他為“太陽王”。

    路易十四是個野心勃勃的君主。他要把自己的權威樹立在整個歐洲,讓全歐人民都能沐浴到他的“光芒”。1665年,他的岳父,西班牙國王菲利四世去世,繼任的國王查理二世只有4歲。路易十四趁機出兵進攻西班牙,打下了西班牙不少地方。雖然後來因為英國、瑞典、荷蘭建立了反法同盟,路易十四不得不把其中一些地區退還給西班牙,就算如此,法國還是獲利不少。

    經過初次勝利之後,太陽王更加躊躇滿志。在和西班牙對陣的時候,昔日的盟友荷蘭居然反水,路易十四要教訓這個“海上馬車伕”。路易十四首先收買英王,讓他退出反法同盟。孤立荷蘭之後,他領著大軍浩浩蕩蕩殺進這個開滿鬱金香的國家,勢如破竹。歐洲的其他國王紛紛出兵幫助荷蘭,太陽王面對這麼多國家的圍剿,居然獲勝了。1678和1679兩年,法國分別和交戰的各國簽訂了《尼姆維根條約》,再獲得了不少領土。以往國際間簽訂的寫月都是用拉丁文寫的,而這次的《尼姆維根條約》是用法文寫的。從這次條約簽訂開始,法文開始變成一種主要的外交語言。路易十四也成為歐洲各國尤其是德意志諸侯們崇拜的偶像和模仿的物件。

    路易十四又是個剛愎自用的國王。他除了處理大量公務之外,還要忙著和許多情婦糾結纏綿。路易十四就算是神,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單單是供養凡爾賽宮就已經要耗掉每年稅收的一半,還有許多其他開支,國王沒法管,誰來管呢?最開始用的財政大臣柯爾貝爾非常能幹,為路易十四搞到了不少錢。可是有一次柯爾貝爾反對國王繼續大肆揮霍,路易十四罵了他一頓,柯爾貝爾一氣之下就生病了,而且一病不起,與世長辭。

    失去了柯爾貝爾的路易十四還不好好反省,依舊我行我素,而且更加好大喜功。他在國內成立了一個叫做“屬地收復裁決院”的部門,專門調查以前法國簽下的各種條約條款。一旦發現有哪些領土是按過去條約該割讓給法國,而至今沒佔領的,就立即出兵。這麼搞,路易十四把所有鄰居都當成了敵人,也就是逼他們一起做朋友來反對自己。1686年7月,神聖羅馬帝國、西班牙、荷蘭和瑞典結成奧格斯堡聯盟,1688年英國也加入。大家一起圍毆法國,戰爭一打就打了10年。路易十四隻好求和,把之前在《尼姆維根條約》佔領的大部分土地都還了回去。

    這次算是給路易十四的教訓,假如他知道收斂一點,那麼到此為止法國還不算虧。但路易十四還是沒能把心態調整過來,以為自己還是那個威震歐洲的太陽王。過了三年之後,他又不甘寂寞地掀起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

    這時,路易十四的小舅子,西班牙國王查理二世又去世了,臨終前立下遺囑,由姐夫路易十四的孫子安茹公爵菲力來繼承自己的王位。當然他也聲明瞭,不能因此就讓法國和西班牙合併。這事令奧地利非常不滿。路易十四先下手為強,護送孫子到了西班牙登基,第二年又宣佈菲力在將來也有繼承法國國王的權力。西班牙在海外擁有不少殖民地,這塊肥豬肉誰都想吃。現在路易十四犯規想叫法國獨吞,誰能饒得了他!一旦讓路易十四得逞,把強大的法國和富裕的西班牙合成一個超級帝國,以後歐洲各國還有地方站麼?於是,全歐洲又站到了同一陣線上,他們有著共同的目標——阻止一個空前強大的帝國誕生。

    1701年,戰爭爆發。奧地利、英國、荷蘭、葡萄牙以及普魯士等國一起聯手,圍攻西班牙、法國。這場戰爭一打又是十幾年,法國在戰爭裡吃了不少的虧,最後被各國打到吐血,還額外再割了不少地方出去。當然,戰陣最後奧地利不再要求得到西班牙的王位,只要以後菲力五世乖乖當他的西班牙國王,不準再回來法國就可以了。

    路易十四是一位富有藝術情感的國王。就連伏爾泰也承認,路易十四比所有君主都積極地支援藝術。在這段時間裡,法國流行古典主義,代表人物則是古典主義戲劇三大師:高乃依、莫里哀和拉辛。除了他們三位,還有寓言詩人拉封丹,我們從小就知道的“烏鴉與狐狸”、“狼和小羊”等故事,就是出自他手。

    最後,太陽燃燒殆盡。路易十四終於去世。他享年77歲,在位72年,親政54年。他在位時間比中國的康熙、乾隆皇帝都要長,哪怕只算親政時長都已經能和中國第三的漢武帝相比。他為法國帶來無上的光榮,也帶來了龐大赤字。由於太長壽,他耗死了自己的兒子和孫子。繼位的是他的曾孫路易十五。或許是對自己一生的反省,曾祖父叮囑曾孫,要善待人民,不要隨便對外打仗。可是,他的曾孫卻沉浸在曾祖父的光環下,企圖仿效。終於在之後爆發和英國的全面戰爭,法國輸的一乾二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最應該被區塊鏈技術顛覆革命的行業有哪些?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