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華小當家他爸
-
2 # 寧死不979
買?恐怕是要搶吧,起碼也是強買強賣,就是花十萬億美元,美國也拿得出這筆錢,大不了美元印刷廠加班加點唄,大不了弄一個量化寬鬆唄。以後實在不行就弄一個什麼經濟危機,美元大幅度貶值稀釋就得了。
這下,加拿大,澳洲也該小心了。歐洲,特別是英國是熟透了的蘋果,皮蛻了,肉爛了,核滾了。美國除了壓榨歐洲,總算對歐洲不感興趣了。非洲,早就被歐美刮地三尺,沒油水了,亞洲除了中國這個銅豌豆,其他的國家美國還是可以予取予求的。
可惜的是,特朗普有這個心,有這個力,恐怕沒這個壽命去實現,即使下屆美國總統是特沒譜,特亂普,美國國家都沒這個壽命。
-
3 # 經常用了
繼加泰羅尼亞、蘇格蘭、巴斯克等地之後,格陵蘭也想獨立了?自18世紀以來,格陵蘭的主權一直屬於丹麥。雖然他們在1979年就獲得了自治權,現在只有外交和國防事務由丹麥管理,但大多民眾對此並不滿足。他們希望這座島嶼有朝一日,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獨立”。不過,他們卻面臨著一系列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光憑一己之力,實現目標的難度不可謂不大。
近日,格陵蘭的6個主要政黨也都陸續表態支援獨立。但他們希望“放長線釣大魚”,利用格陵蘭的自然資源吸引外國投資,慢慢打好經濟基礎。更有專家表示,最令格陵蘭“望眼欲穿”的“金主”,就是中國。
格陵蘭目前具備一定影響力的7個政黨中,有6個都表態支援獨立。唯一反對的,是新成立不久的“合作黨”。不過,在4月20日的民調中,他們的支援率僅為2.9%
德新社則稱,“納雷拉克黨”是最“急不可耐”的一方。他們表示已為獨立定好了明確的日程表:在2019年舉行表決,並於2021年前正式做出決定。順利的話,就能趕在被丹麥佔領的300週年之前,重新宣佈獨立。
1721年,挪威路德派傳教士漢斯·埃格德經丹麥-挪威聯合王國允許,於今日的戈特霍布附近建立一家貿易公司和信義會傳道會,標誌著格陵蘭開始真正進入殖民時代。
然而單憑自己的力量,格陵蘭想實現獨立並不是件易事。要知道,格陵蘭當地人口只有55000餘人,60%的人只有小學學歷。全島80%的土地都被冰川覆蓋,各個社群之間沒有道路連線,也沒有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市”。
由於格陵蘭居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漁業,2015年,全島的GDP僅為22億美元。現在,丹麥政府每年會向“急需用錢”的格陵蘭提供約6億美元的預算撥款,這個數額佔到了後者年度財政預算的六成。但丹麥首相拉斯穆森強調,如果格陵蘭“執意要走”,他們就會停發這筆款項。
這也就意味著,一旦真的宣佈獨立,格陵蘭將同聖馬利諾並列成為歐洲最窮困的國家。
路透社報道也認為,雖然大多格陵蘭人熱切地希望早日獨立,但其實他們心裡清楚,島上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缺乏基礎設施、住房條件差、教育水平低、過度依賴漁業和丹麥的贈款等。不過大多格陵蘭人對丹麥沒什麼歸屬感並不奇怪。畢竟格陵蘭首都努克和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之間的距離,比努克和紐約的還要遠。
丹麥奧爾堡大學的格陵蘭問題專家、曾在格陵蘭政府任職的尤里克·加德(Ulrik Pram Gad)說,目前大多數的勘探專案,都還處於萌芽狀態。“要實現大規模的開採工程,就需要中國的投資呀。丹麥人從來不理會採礦的事情。”據瞭解,不少中企也確實做了充分的準備。舉幾個例子。2016年9月,原材料巨頭盛和資源便認購了澳洲“格陵蘭礦物能源公司”(GME)12.51%的股份,成為該公司的單一最大股東。GME擁有在格陵蘭島南部科瓦內灣開採稀土和鈾礦的資格。而一旦礦區開始營利,中方就有權購得他們60%的
股東此外,在格陵蘭北部希特倫峽灣(Zitronenfjord)的鋅礦也有中資參股,而另一家中企則在格陵蘭西部擬建的一座鐵礦持有股權。
德新社稱,對格陵蘭來說,中國的投資意義非凡。去年,格陵蘭自治政府總理金·基爾森(Kim Kielsen)就曾親自來到中國招徠“金主”。不過他卻強調,格陵蘭並不是想要在擺脫丹麥的控制後,又陷入對另一個國家的依賴。
格陵蘭島價值在10萬億美元以上,相當於美國半年的GDP總量,2.5年的財政預算。以美國目前負債22萬億美元的窘迫,根本買不起格陵蘭島。購買格陵蘭島的計劃,僅僅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白日夢”。
更為重要的是,丹麥政府及格陵蘭人,已經明確表態反對特朗普“購島計劃”。8月16日,丹麥政府發言人諷刺特朗普,在他領導下的美國,即使是美國政府也在可出售之列。
這幾天傳出一個國際新聞,說美國看中了格陵蘭島。美國聲稱要花錢購買格陵蘭島,但被格陵蘭拒絕,說給再多的錢也不賣。
經常有人說美國對地盤沒有太多的慾望,不像俄羅斯貪婪。但是,美國成立後,吞掉了墨西哥的大量地盤,又購買了原由俄羅斯控制的阿拉斯加,還向法國購買了路易斯安那,不有阿拉斯加等地。雖然冰天雪地,但這裡資源豐富,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美國能變成石油出口國,沒有阿拉斯加的石油是不可想象的。另外,阿拉斯加扼守北美洲西北端,隔著不寬的白令海峽,對面就是俄羅斯的亞洲遠東部分。而隨著北冰洋日益受到各國重視,北部瀕臨北冰洋的阿拉斯加對美國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
說格陵蘭,為何要提阿拉斯加?因為美國嚐到了購買阿拉斯加的甜頭,自然就想到大一號的阿拉斯加——格陵蘭島。
格陵蘭島和阿拉斯加有很多共同點,首先都是面積巨大,格陵蘭島面積216.6萬平方公里,比阿拉斯加大一圈。其次,人口都非常少,格陵蘭島人口只有7.6萬。其三,格陵蘭島有80%的面積位於北極圈內,比阿拉斯加還要寒冷。格陵蘭島的平均氣溫,1月為零下47.2度,7月比較“溫暖”,為零下12.2度……
格陵蘭島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島嶼,由於面積過大,也被稱為格陵蘭次大陸。不過,這塊面積巨大的次大陸,卻被面積只有4.29萬平方公里的歐洲小國丹麥控制的。
從公元982年,北歐的挪威人就控制著格陵蘭島,直到1261年,幾乎和宋朝相始終。明朝初年的公元1380年,丹麥和挪威合為一體。又過了四百多年,1841年,小國丹麥吞併挪威,順手也吃掉了格陵蘭島。挪威逃出丹麥的魔掌後,要求丹麥歸還格陵蘭島。丹麥當然不會給,在1933年打贏了格陵蘭島的官司後,格陵蘭島正式成為丹麥的地盤。
格陵蘭島並不是丹麥直接控制的,屬於海外領地。2008年,格陵蘭島的自治權力擴大。丹麥能控制格陵蘭的,只有防務和外事往來,剩下的全交給格陵蘭人自己折騰。格陵蘭人口太少,經濟上還需要丹麥的支援,所以格陵蘭人的主流觀點是暫時不獨立,不然怎麼伸手找丹麥要錢?
丹麥是個小國,在國際上沒有多少影響力,再加上對格陵蘭島基本放手不管。格陵蘭也不可能在國際上折騰出多少浪花,弄得小錢混日子就行。但是,如果格陵蘭島為美國所有,那格陵蘭島的戰略地位就完全不同了。
首先是資源上的。格陵蘭面積大,雖然冰雪覆蓋,但冰雪之下是讓人直流口水的鉅額石油儲量。先不說格陵蘭島全部的石油儲量了,只說格陵蘭島的東北地區,就蘊藏著石油44億噸!這是什麼概念?卡達的石油儲量28億噸。既然格陵蘭島有這麼多的石油,丹麥和格陵蘭為什麼不開採呢?技術難度太大了。由於格陵蘭島的地面過於堅硬,石油又藏的比較深,鑽地挖油需要的成本可不是仨瓜兩棗。不要說格陵蘭弱小的經濟實力,加上丹麥,也不夠在冰天雪地裡揮霍的。如果想在格陵蘭島打一口油井,各種成本加一起,需要1億美元。如果是開採一處面積較大的油田,你首先要準備好70億美元的資金。丹麥雖富,但是小國,也不可能如此不計成本的投入。丹麥每年給格陵蘭的補貼不過3.5億美元,格陵蘭人不吃不喝,把所有的錢都砸進去,也不夠用的。
美國不一樣。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技術、資金、人力都不是難題。而且美國又有在阿拉斯加挖油的經驗,如果美國開採格陵蘭島的石油,難度要比丹麥或格陵蘭開採小的多。更何況,美國現在鑽進錢眼,凡事只談錢,更多的是從經濟角度考慮問題。看到格陵蘭有這麼大的經濟前景,美國不動心才怪。實際上,美國曾經控制過格陵蘭島,那是在二戰時,德國佔領了丹麥,格陵蘭島不能沒人管,美國就替丹麥管了幾年。二戰結束後,丹麥又從美國手上拿回對格陵蘭島的控制權。
美國現在雖然見錢眼開,但也不是沒考慮過購買格陵蘭島後,美國能得到的戰略好處。格陵蘭島位於北美洲的東北部,格陵蘭島的東南部就是歐洲,北歐島國冰島與格陵蘭島非常近。
格陵蘭島位於北美洲與歐洲的頂端,對北美洲和歐洲都可起到“居高臨下”的戰略優勢。如果美國控制了格陵蘭島,就可以加強美國對歐洲的戰略控制。
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因素,那就是俄羅斯。美國必須想盡各種辦法,從戰略上加緊對俄羅斯的包圍。如果美國控制了格陵蘭島,那就可從戰略上威脅到俄羅斯在格陵蘭海、挪威海、北海的活動。
現在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冰洋的航運也逐漸被重視起來。在美國控制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主要航道的條件下,俄羅斯走北冰洋航線,就可避開美國的鋒芒。打個比方,如果從俄羅斯遠東的海參崴到俄羅斯位於北冰洋的摩爾曼斯克,直接向東北出了白令海峽,再向西沿著北冰洋航線就到了。而如果走傳統路線,要經過美國和英國控制的大量海域,比如新加坡、查戈斯群島、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不確定因素太多。美國自然不願意俄羅斯和其他國家利用北冰洋航線,來避開美國的監視。所以,美國控制格陵蘭島之後,美國可就近監視北冰洋的一舉一動。無利不起早,美國想得到格陵蘭島,絕不是一時頭腦發熱,背後自有其深刻的考量。
-
4 # 趙凡丁201
美國要購買格陵島目的有5:
①達成從西丶南丶東丶北4個方向圍堵俄羅斯的戰略佈局。美國已在西部方向(北約諸國)→南部方向(中東美國盟國)→東部方向(阿拉斯加+日本列島+南韓)的軍事基地部署了攻擊性武器,完成了3個方向的軍事佈局。唯獨北極方向,俄羅斯擁有5000多公里海上邊境線,經多年建設經營,俄羅斯在這一方向建有大量軍事基地及設施,擁有對美國的軍事優勢。美國購買到格陵蘭島就可在該島大規模部署和擴建原有基地,補足北部方向的缺口,完成對俄羅斯的4面合圍。美國最近退出《中導條約》,美國若在格陵蘭島部署中導,可對俄羅斯內陸腹地構成巨大威脅。
②在格陵蘭島大量部署反導彈防禦系統,可強化美國本土對俄羅斯戰略核+常規導彈的有效防禦。俄羅斯從北極地區向美國本土發射戰略導彈是最佳、最快捷的發射通道,可比其他發射地點到達美國快10多分鐘,讓美國反導系統來不及反應很難攔截。美國在格陵蘭島部署偵測站點及反導系統可極大地提高美國本土防禦俄羅斯導彈攻擊的能力。
④格陵蘭島礦產資源極其豐富。石油儲量堪比中東。稀土資源儲量排在世界前列。這些資源早讓美國眼紅。格陵蘭島地處北極高寒地帶,石油開採成本高丶技術難度大,丹麥與格陵蘭島沒有資金丶能力對這些資源進行開發利用,而美國有。美國有在阿拉斯加開採石油的經驗和技術。美國和特朗普早就對格陵蘭島這塊“肥肉”垂涎欲滴。美國甚至有企圖:在世界未來石油資源枯竭時,美國或可透過控制格陵蘭油礦,操控全球油源的供應。
⑤阻止中國透過在格陵蘭島進行基礎建設獲得在北極地區的影響力。
-
5 # 留研
一、丹麥王國是北歐五國之一,是君主立憲制國家。丹麥擁有2個自治領地,法羅群島和格陵蘭。丹麥本土面積4.31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133位)。人口575.4萬人(居世界第115位)。GDP產值3547億美元(居世界第36位)。人均GDP61227美元(居世界第9位)。毫無疑問丹麥是世界上經濟發達的歐洲小國。2018年全球幸福指示出爐,丹麥位列全球第3位。
二、地處北美洲北部的加拿大,是英聯邦國家。其東北部與格陵蘭島近在咫尺,隔海相望。其南部、西北部與美國為鄰。其東西北與大西洋、太平滯、北冰洋,是世界海岸線最長的國家。加拿大面積近1千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2位)。是世界上緯度最高的國家,其1/3的國土面積在北極圈內,氣候嚴寒。加拿大人口僅3695萬人(居世界38位)。GDP產值17337億美元(居世界第十位)。人均GDP46733美元,是世界上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制度國家。
三、地處北美洲中部的美國。原是英國的殖民地。1776年7月4日13個殖民地代表表決透過《獨立宣言》後逐步成為世界上唯一的政治制度、科技教育、經濟貿易、軍事金融諸方面的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 "。美國東瀕大西洋,西連太平洋,南部墨西哥,北接加拿大。地理條件極佳。只有2個領國 。美國國土面積963萬公里(居世界第3位)。人口3.28億人(居世界第3位) 。GDP產值20.53萬億美元(居世界之首),其人均GDP產值62591美元。是當今世界上政治經濟、科技教育、軍事金融諸方面唯一的"超級大國"。
四、阿拉斯加在1799年被俄羅斯佔領,1867年以720萬美元"出售"給美國。1912年美國在阿拉斯加設立地區,1955年建州,成為美國第49個州。阿拉斯加東部以加拿大為鄰,南、西、北三面為太平洋、白令海峽和北冰洋。阿拉斯加面積171.8萬平方公里,佔美國面積的1/5(居各州之首) 。其中約1/3面積在北極圈內,終年嚴寒。其人口73萬人(.居美國48位)。GDP產值539.44億美元(居美國47位)。人均GDP73896美元(居美國各州笫6位),高緯度的阿拉斯加人灼GDP高於美國的人均GDP產值水平。沒有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與科技實力,天寒地凍的阿拉斯加就根本不可能成為經濟發達的州。阿拉斯加是太平洋通往北冰洋的必經之路。使美國成為北冰洋理事會8個成員國。足以證明阿拉斯加戰略地位"非同尋常"。
五、地處北美洲東北部,位居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的格陵蘭島,面積218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的第一大島和北歐小國丹麥的屬地。1940年丹麥被德國佔領。1941年美國派兵保護格陵蘭島並予1945年歸還丹麥。格陵蘭格2/3面積在北極圈內,全島平均氣溫都在0度以"下。格陵蘭在1979年獲得高度自洽權。1985年格陵蘭退出"歐盟"組織。在2018年舉行自治全民公投中,獲得3/4支援。2009年正式自治後,接管丹麥王國的天然氣管理權,司法與警察權,及部份外交權,官方語言為格陵蘭語。但丹麥在格陵蘭的防務和外交方面擁有有最終的決定權。格稜蘭島現有人口7.6萬人,其中90%以上人口為不懼嚴寒的因紐特人。格陵蘭GDP產值36億美元,人均GDP47368美元。每年可獲得丹麥王國5億美元的補貼,佔格陵蘭財政收入的1/3。毫無疑問.,丹麥與格陵蘭之間已經是"特殊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
毫無疑問,格陵蘭地處大西洋與北冰洋之間的重要通道上。其面積可居世界第12位。氣候上的極度嚴寒使其成為世界上有待開發的"處女地"。美國是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和美洲東北部的鄰近區位優勢,是美國關注格陵蘭的關鍵因素。
美國能否將格陵蘭成為美國的領土。最關鍵的因素取決於具有表決權的格陵蘭公民 。1985年格陵蘭透過全民公投退出"歐盟"是最好的詮釋吧…
九一
"
回覆列表
格陵蘭的領土將為美國在北極地區(包括羅蒙諾索夫嶺和北極)提出更有力的主張。 隨著氣候變化和北冰洋無冰,這將為獲取新的自然資源提供途徑,並可能成為一條重要的貿易路線。 中國正試圖透過發展格陵蘭島的基礎設施專案,在北極地區獲得影響力。目前,如果新基礎設施的成本增加,丹麥將承擔更大的一部分,從而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 在美國看來,美國承擔格陵蘭島的責任,將是防止中國影響的長期解決方案。 這不會透過丹麥向美國出售格陵蘭島來實現,而是透過讓一個獨立的格陵蘭島與美國簽訂聯合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