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濮陽巨龍

    鳳凰,是古代人民以幻想中的保護神而演化出來的鳥圖騰形象,它頭頂華美的頭冠,身披五彩斑斕的羽毛。其實,在自然界,並不存在鳳凰這種禽鳥。因為從出土的各種動物化石中,從未發現過鳳的化石標本。那麼,鳳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相傳,軒轅黃帝統一了三大部落,七十二個小部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黃帝打算制定一個統一的圖騰(類似現在的國旗,或者說是國家的標誌)。在原來各大小部落使用過的圖騰基礎上,創造了一個新的圖騰——龍。

    那麼鳳凰又是怎麼來的呢?‘龍’的圖騰組成後,還剩下一些部落圖騰沒有用上,這又如何是好呢?黃帝第一妻室嫘祖是一位絕頂聰明的女人,嫘祖受到黃帝制定的新圖騰的啟示後,她把剩餘下來各部落的圖騰,經過精心挑選,也仿照黃帝制定龍的圖騰的方法:孔雀頭,天鵝身,金雞翅,金山雞羽毛,金色雀顏色……組成了一對漂亮華麗的大鳥。造字的倉頡這兩隻大鳥取名叫 ‘鳳’和‘凰’。鳳,代表雄,凰,代表雌,連起來就叫鳳凰”。這就是“鳳凰”的來歷。

    傳說周武王伐紂,相傳有“鳳鳴岐山”的瑞兆。後來,鳳族後代的商,被龍族後代的周所吞併。經過周文化與商文化的融合,龍、鳳被保留下來,並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周代名作《山海經》中,提到了鳳凰。書上說,鳳凰鳥,產生在貊國的東北方,其羽毛有紅、黃、青三種顏色,非常美麗,身朝東方。

    大約也是在龍被古代帝王壟斷之後,鳳凰也就為皇家所專有了。西漢立國之初,高祖劉邦崇龍,但在天下一統之後,由於東部和南部等區域千百年來崇鳳的傳統文化和民俗心理難以盡除,尤其在東部還發生了持續數十年的動亂。因而當“吳楚七國之亂”平定後,最高統治集團不得不同時也注重尊崇鳳,以促成民俗心理中龍與鳳的融合。由此,自西漢以來,龍、鳳便成為統一的漢民族的共同信仰。

  • 2 # 建立新世界

    1.鳳凰的起源約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陶器上的很多鳥紋是鳳凰的雛形。1977年,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了雙鳥朝陽紋象牙碟形器。這件器物兩側各有一展翅欲飛的鳳鳥,圓眼,鉤喙,伸頸昂首相望,擁戴著太陽,形象地反映了原始農業發明以後先民對知時鳥和照耀萬物的太陽的崇拜。河姆渡鳳凰一度被考古界認為是中國最早的鳳凰圖案。

    2.1991年,湖南省洪江市高廟文化遺址出土了一件高直領白陶罐,上面戳印鳳凰圖案,距今已有7400年的歷史。經專家鑑定,沅水鳳凰早於河姆渡鳳凰約四百年,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古老的鳳凰圖案,這一發現為揭開鳳凰誕生之謎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3.鳳凰是原始社會的人類對神靈的虔誠、崇仰、頂禮膜拜而創造出來的一種神性的動物,人類藉助於鳳來溝通和大自然的聯絡。

    要談鳳凰的起緣離不開龍,從出土的各種動物化石中,從未發現過龍和鳳的化石標本。那麼,龍鳳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相傳,軒轅黃帝統一了三大部落,七十二個小部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黃帝打算制定一個統一的圖騰(類似現在的國旗,或者說是國家的標誌)。在原來各大小部落使用過的圖騰基礎上,創造了一個新的圖騰——龍。

    那麼鳳凰又是怎麼來的呢?‘龍’的圖騰組成後,還剩下一些部落圖騰沒有用上,這又如何是好呢?黃帝第一妻室嫘祖是一位絕頂聰明的女人,嫘祖受到黃帝制定的新圖騰的啟示後,她把剩餘下來各部落的圖騰,經過精心挑選,也仿照黃帝制定龍的圖騰的方法:孔雀頭,天鵝身,金雞翅,金山雞羽毛,金色雀顏色……組成了一對漂亮華麗的大鳥。造字的倉頡這兩隻大鳥取名叫 ‘鳳’和‘凰’。鳳,代表雄,凰,代表雌,連起來就叫鳳凰”。這就是“鳳凰”的來歷。

    五千年來,中華民族都接受了龍鳳的神話傳說,龍鳳成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象徵物,成為每個華人的精神支柱。廣大人民也把龍鳳作為吉祥物。所以,華人走到哪裡就把龍鳳帶到哪裡,在世界各地只要發現龍鳳,就有華人。 很久很久以前,鳳凰只是一隻很不起眼的小鳥,羽毛也很平常,絲毫不象傳說中的那般光彩奪目。但它有一個優點:它很勤勞,不像別的鳥那樣吃飽了就知道玩,而是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將別的鳥扔掉的果實都一顆一顆撿起來,收藏在洞裡。

    這有什麼意思呀?這不是財迷精,大傻瓜嗎?可別小看了這種貯藏食物的行為,到了一定的時候,他可發揮大用處了!

    果然,有一年,森林大旱。鳥兒們覓不到食物,都餓的頭昏眼花,快支撐不下去了。這時,鳳凰急忙開啟山洞,把自己多年積存下來的乾果和草籽拿出來分給大家,和大家共渡難關。

    旱災過後,為了感謝鳳凰的救命之恩,鳥兒們都從自己身上選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來,製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鳥衣獻給鳳凰,並一致推舉它為鳥王。

    以後,每逢鳳凰生日之時,四面八方的鳥兒都會飛來向鳳凰表示祝賀,這就是百鳥朝鳳是一個與火有關的美麗神話。傳說中的天方國,有一對神鳥,雄為鳳,雌為凰。滿五百歲後,復從死灰中更生,從此鮮美異常,不再死。雄奇的大黑山上,全綵鐳射燈映射出長達數公里的時光隧道和漫天的雲彩,高達十米的烈焰從山頂噴薄而出,飛瀑飛流直下,在水與火的交融中,鳳在歌鳴,凰在和絃,演繹一部五百年前的神話,一個流傳千古的美麗傳說

    指鳳凰在火中重生並得到永生,涅盤就是佛語中的死而復生

    鳳凰會老的,每次老的羽毛掉不掉,就無法自由飛翔,而每次換羽毛,都要將全身羽毛拔光,再等新的羽毛長出來,這段時間是無法飛,也沒有吃的,非常的痛苦,比喻美好的未來是要經過透過自己不斷的吃苦的傳說中,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揹負著積累於人世間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於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同樣在肉體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輪迴後它們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軀體得以重生

  • 3 # 柔情浪子520

    這個其實鳳凰的起源約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彩陶上的很多鳥紋是鳳凰的雛形,距今約7400年的湖南洪江高廟文化遺址中,出土了一件白色陶罐,其頸部和肩部各戳印有東方神鳥(包括獸面、太陽)圖案,一隻朝向正面,一隻側面回首。據考古專家鑑定,這件陶器上的神鳥圖案即鳳凰,要比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的鳳凰圖案至少要早400年,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鳳凰圖案。

    根據神話傳說,鳳是從東方殷族的鳥圖騰演化而成。

    今日所見關於鳳的最早記錄,可能是在《尚書·益稷》篇中。書中敘述大禹治水後,舉行慶祝盛典。由夔龍主持音樂,群鳥群獸在儀式上載歌載舞。最後,一鳳凰也來了——“蕭韶九成,鳳皇來儀。”

    在商代,中國確曾有過鳳鳥。那麼這條甲骨文是否只是一剛孤證呢?否。在早期金文《中鳳凰鼎》銘辭中,我們還可以讀到如下一則記載:

    “……歸生鳳於王。”

    《韓詩外傳》中還記錄了關於鳳凰的這樣一個傳說:

    “黃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唯仁是紆,宇內和平,未見鳳皇。唯思其象,夙昧晨興,乃招天老而問之曰:‘鳳象如何?’天老對曰:‘夫鳳,鴻前,鱗後,蛇頸而魚尾,龍紋而龜身。燕頜而雞喙。戴德、負仁、抱忠、挾義,小音金,大音鼓。延頸、奮翼、五彩備舉,鳴動八風,氣應時雨。食有質,飲有儀。往即文始,來即嘉成。唯鳳為能通天祉、應地靈,律五音、覽九德。天下有道,得鳳象之一則鳳過之。得鳳象之二則鳳翔之,得鳳象之三則鳳集之。得鳳象之四則鳳春秋下之。得鳳象之五,則鳳沒身居之。鳳凰

    黃帝曰:“於戲,允哉!朕何敢與焉?”於是黃帝乃服黃衣、戴黃冕,致齋於宮,鳳乃蔽日而至。黃帝降於東階,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鳳乃止帝東園,集帝梧桐,食帝竹實,沒身不去。”

  • 4 # 會畫畫的雲

    《山海經》中有記載過鳳皇: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命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鳳皇,也作鳳凰,羽族三百六十,鳳凰為其長。它的樣子像錦雞,羽毛五彩斑斕:青首,為五行中的木;白頸,為金;後背赤紅,為火;胸口墨黑,為水;兩足黃金,為土。並且,這些羽毛上還都有花紋。頭頂上的花紋是一“德”字,羽翼上的是“義”字,背上是“禮”字,胸部是“仁”字,腹部是個“信”字。仁、義、禮、信四種美德集於其身,這樣的祥瑞一出現,必然天下太平。

    中國文化遺產標誌所採用的“太陽神鳥”則是四隻神鳥圍繞太陽旋轉飛翔的造型。這種對太陽和鳥的雙重崇拜,促生了中國文化一個重要形象——鳳凰的誕生。

    《白虎通·五行》記載:“其帝炎帝者,太陽也。其神祝融,祝融者,屬續。其精為鳥,離為鸞,分三事也。”

    鳳凰的起源約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陶器上的很多鳥紋是鳳凰的雛形。1977年,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了“雙鳥朝陽紋象牙碟形器”。河姆渡鳳凰一度被考古界認為是中國最早的鳳凰圖案。

    總而言之,鳳凰是原始社會的人類對神靈的虔誠、崇仰、頂禮膜拜而創造出來的一種神性的動物。

  • 5 # 蒼胡頡

    鳳凰亦作“鳳皇”,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為“鳳”,雌為“凰”,民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它一般特徵是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成了多種鳥獸集合而成的一種神奇物種。鳳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民間常用來象徵祥瑞徵兆,鳳凰現世是大德蒞位、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人民安樂的具體體現。

    一、鳳凰的傳說來歷和歷史沿襲

    《淮南子》說:“羽嘉生飛龍,飛龍生鳳皇,鳳皇生鸞鳥,鸞鳥生庶鳥,凡羽者生於庶鳥。”認為飛禽之祖是羽嘉,而鳳凰是飛龍(應龍)之子,鸞鳥又是鳳凰之子。《大藏經》也說:“嘉羽生應龍。應龍生鳳皇”,認為鳳凰是應龍後裔。基本可以確定,鳳凰龍產龍生。鳳凰是應龍(應龍或黃龍)的後代。

    對於鳳凰的描述,《山海經》可謂權威。《山海經》“南次三經”中關於鳳凰的記載最為詳盡:

    “又東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這裡說鳳凰形狀如雞,五彩斑瀾,身上色紋路有著“德、義、禮、仁、信”的圖案。此鳥飲食天然,歌舞自得,它一出現,百姓樂業,天下安寧。

    同在《山海經》,甚至還出現食用鳳凰蛋的記載,如《大荒西經》:“沃之野,鳳鳥之卵是食, 甘露是飲,所欲自從也”。而《證類本草》說“諸天國食鳳卵,如此土人食雞卵也”,宋代還把鳳髓被列為八珍之一。估計宋代的鳳髓已不是原汁原味,而是指雞或某種飛禽的骨髓。

    秦漢以後,由於龍逐漸成為帝王的象徵,皇后王妃也不能沒了著落,不甘寂寞地開始升格自己,自喻為鳳,鳳凰的形象逐漸雌雄不分,基本成為“雌”性化產物。上行下效,吉數雙成,“龍鳳呈祥”便正式成了民間吉祥圖騰崇拜。

    二、鳳凰的種類和特性

    鳳凰品類共有五種,即五鳳。《小學紺珠》卷十:“鳳象者五,五色而赤者鳳;黃者鵷鶵;青者鸞;紫者鸑鷟,白者鴻鵠”。鳳凰有五種色,紅色鳳凰叫赤鳳、黃色叫鵷雛、青色叫鸞鳳、紫色的叫鸑鷟(yuè zhuó)、白色的稱作鴻鵠。

    鳳凰還是種品性不俗的鳥類。《莊子·秋水篇》雲:“南方有鳥,其名鵷雛,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說南方的鵷雛(鳳凰),它不是梧桐樹不歇息棲居,非竹結果實不吃,只有甘洌香甜的水才會喝。後世常把鳳凰的這種不俗行為,用來比喻人們性情高潔、志向遠大。如李商隱詩句“”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又如民間諺語“種好梧桐樹,單引鳳凰來”等。

    三、從“鳳凰涅槃”想到的

    郭沫若的《鳳凰涅槃》中說:“鳳凰每500年自焚為灰燼,再從灰燼中浴火重生,迴圈不已,成為永生。從中引申出來的象徵意義: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揹負著積累於人世間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於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與幸福。同樣在肉體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練後它們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軀體得以重生。”

    縱觀歷史,從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民族征戰融合歷史,到1840鴉片戰爭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慘遭列強蠶食鯨吞,再到八年抗戰的全面勝利,直至新中國的建立,進而七十年一路走來的偉大征程;從“歷經屈辱”、“洗刷恥辱”、“大國地位”、“中華復興新徵程”、“全球命運共同體”的演變程序來看,我想,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精神不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嗎?

  • 6 # 陽Sir的考古之眼

    華人自古便崇尚“龍鳳呈祥”,龍的起源可謂眾說紛紜,但以聞一多之“綜合圖騰說”為主流觀點;至於鳳凰的由來,實際上完全可以從號稱“神話淵府”的《山海經》中找到答案。

    (一)風與鳳

    山海經中有很多神鳥,但是若論哪個最為神異,鳳凰自然是當仁不讓的存在,關於鳳凰的描述,在《南次三經》中有極為詳細的描述:

    《南次三經》:又東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然而,這種“德、義、禮、仁、信”這五種高尚品德的加持,明顯是帶有一種禮教意味,如果要追尋其神話原型,就必須深入到其名號與字形中去分析:

    有意思的是,在甲骨文中所有“風”(風)字都寫做“鳳“(鳯)。也就是說兩字之間可以互換,且含義一致,這是在經過王國維論證之後,古文字界所形成的一個共識。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縹緲無跡的風可以與神異鮮活的鳳凰等同起來?

    其中的秘密在於甲骨文的造字規則之一“假借”,即借用一字,去表達別的事物。一般來說,如果有一個無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個發音接近或是屬性近似的字根,來表達這個新事物。

    風的存在可以從飄動的旗幟中找尋,那麼自然也可以從鳳凰扇動的翅膀中覓得蹤跡。

    (二)相風鳥

    早在漢代,在漢京之中便有相風用的銅鳥和銅鳳凰,也就是說,將一隻銅製的鳳凰置於表端,從鳥首的朝向判斷風向,其原理和構造已近乎現代的風向標。

    但是,對於民間的大眾來說,用不著鳳凰也用不著這麼精巧,可能僅僅是將羽毛綴在竹竿上,從羽毛隨風飄動的角度和頻率去足夠去判斷風向和風速了。

    所以,風本無形,卻可以藉助相風之鳥顯形,而相風之鳥又常做鳳凰之形,因為便稱為了風的象徵與標誌,這便是鳳與風甲骨文字一致的內在邏輯,也是鳳凰的最初原型之所在。

    (三)楚與鳳

    有意思的是,相比於中原人士對於龍的尊崇,楚人反而更為欣賞鳳凰。

    比如在先秦文獻中,以鳳喻人的也唯有楚人了,在《史記》中,楚莊王面對眾人的譏諷,淡定地將自己比作“三年飛天,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的神鳥鳳凰。

    楚人為何會以鳳鳥作為崇拜的物件,而並非其他神鳥?

    這就與傳說中楚人的圖騰信仰與祖先崇拜有很大關係,在崔豹的《古今注》中有提到一個“楚魂鳥”,即以楚王死後魂魄化為飛鳥,來暗示楚人與鳥圖騰的關係。另外,在考古發掘中,也出現了這麼一副象徵著死後靈魂昇仙的帛畫,其中便有一隻展翅飛翔的鳳鳥在引導一位貴族女子飛天昇仙的場景。

    而現代生活中人們常說的一句俗語,“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更是將這種對於荊楚人士的揶揄以及對於鳳凰的尊崇表現的淋漓盡致,這裡的九頭鳥,其實就是《山海經》裡的神鳥“九鳳”

    《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天樻,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總結一下:鳳凰的起源與相風之鳥息息相關,而荊楚文化中對於鳳則更加偏愛一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同的微距鏡頭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