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致守仁
-
2 # 風雪夢不逝
這場廷議,原本就是漢武帝導演的一出好戲。
他如果怕得罪王太后,大可以直接定灌夫的罪,畢竟灌夫大鬧田蚡酒宴,屬大不敬。再直接把竇嬰申斥一頓, 此事就可以結束。可武帝偏偏要搞廷議,這是為什麼呢,丞相田蚡藉著宮裡有太后撐腰,狂妄不法,驕奢淫逸,武帝早就有心懲戒他,而竇嬰素來低調,善於韜光養晦。但是他卻代表了竇系外戚勢力,竇系外戚根深葉茂,竇家很多人都反對劉徹的新政。比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比如主動進攻匈奴。
武帝想趁此機會,好好整治整治這兩家。雙方你來我往,田蚡乾的不法事情很多都被直接抖落出來,而灌夫呢,“潁水清,灌氏寧;潁水濁,灌氏族,灌氏一族在老家確實也存在不法行為,深為百姓所惡。這個事情被王太后知道了,老太后肯定怒火中燒,我還沒死就敢欺負我弟弟,於是武帝為了平息老太后怨氣,只得先把竇嬰下獄,這就扯出了遺詔事件。到底誰製造了偽詔?我比較傾向電視劇《漢武大帝》的說法。為了自救,竇嬰給家人說了景帝留給他的遺詔,這個遺詔對王太后有莫大的威脅。竇嬰又對廷尉說出了遺詔存檔的具體位置。廷尉府有田蚡耳目,此事就被田蚡知道了。田蚡立刻進宮夥同太后毀了存檔的詔書,而竇嬰手上的詔書便成了真假難辨的詔書。因為皇帝的詔書都有兩份,一份存檔,一份頒給所賜之人。而王太后這麼做的目的,顯然一是為了保全自己,不讓自己受先帝詔書控制 。二是為了拔除竇嬰這個眼中釘。
為什麼我也這麼認為呢?
其一、偽造詔書那是要滅族的大罪,竇嬰真有如此大膽嗎,行事低調的竇嬰按理說不會。
其二、王太后和田蚡權利在武帝時期達到頂點,有機會更有能力進入存檔遺詔地方銷燬存檔的遺詔。
其三、竇嬰與王家外戚勢力不和已久,王太后有作案動機,而銷燬遺詔對竇家則是徹底的打擊。
又有動機,又有能力,王太后其實是嫌疑最大的。還有一種說法則認為是漢景帝制造了這一懸案,他也曾想剷除竇系勢力,所以把存檔的遺詔自己毀了。作為武帝的親人,也曾為國立下大功的竇嬰,武帝是不想殺他的,只是想略加懲戒。而漢武帝在獄中也對竇嬰說了這番話,“你要是不提詔書,也罪不致死。”現在提了詔書,那就是事關皇室機密的大案了。這種說法我是贊同的。
結局:竇嬰被以“偽造詔書罪”處死,身死族滅。而田蚡僥倖逃過一劫,但是面對自己所犯之事和洞察一切的漢武帝,因而瘋了,不治而亡。漢武帝如願懲治了兩派外戚勢力。“竇嬰偽詔詔書事件”這本是歷史上的宮廷懸案,各位有什麼好的看法,歡迎分享。
-
3 # 尋根拜祖
關於竇嬰的這份“遺詔懸案”,我的個人看法是:遺詔是真的,作案者是漢武帝!我把理由分析如下,同意的頂一下。
首先這份遺詔是真的。它的內容沒有指向性,沒有針對任何人,不對任何人構成直接傷害,也沒有人可以直接獲利。如果竇嬰造假,那麼為什麼不直接寫他可以獲利的內容?比如“免死”之類。
其次,造假者不可能是竇嬰。除了上述理由,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竇嬰不可能不知道造假很容易露餡。以造假這種方式自救,純屬火上澆油,竇嬰智商不至於那麼低。
再次,王太后和田蚡毀掉存檔的可能性也不存在。詔書的內容對他二人沒有個人傷害,他倆沒有作案的動機。另外詔書歸尚書檯保管,沒有皇帝的命令誰也做不到,即便強行做了,必定留下痕跡,除非漢武帝包庇。
最後一個嫌疑人漢景帝,他故意不存檔,這種可能性幾乎不存在。竇嬰的人品以及對皇家的忠心,漢景帝是知道的,他不會無緣無故去懷疑竇嬰。另外,竇嬰個人也不具備心懷不軌且能成事的能力,對竇嬰的弱點漢景帝心知肚明。所以,他不大可能安排竇嬰“行周勃事”,更不會安排這麼個不著調的偽詔。
這幾個嫌疑人都排除後,還剩最後一個:漢武帝!他有這個可能嗎?有,他想借“遺詔案”清除各派勢力。遺詔案發生的時候,竇太后剛去世不久,此時,表面上看漢武帝已經掌權,但實際上他還受到王太后和田蚡一黨的牽制,因為母親的介入,他有苦無處說。
當時朝中有三股力量,一股就是“新貴派”,以王太后和田蚡為首,處處掣肘漢武帝;一股是“舊勳派”,以竇太后遺留下來的老臣為主,竇嬰就是其中之一;還有一股就是“觀望派”,他們不能判斷以上兩派誰能勝出,對漢武帝的能力持觀望態度。
漢武帝的目的就是掃除新舊兩派,拉攏“觀望派”。那麼怎麼能發到這個目的呢?
“遺詔案”給了他一個機會,他要做的是把真詔書變成偽詔,然後藉機殺掉竇嬰。竇嬰冤死,所有的輿論焦點都會集中到“新貴派”的頭領田蚡頭上,畢竟事情的起因就是他。此時,漢武帝就會以“正義的面孔”,替竇嬰申冤,用竇嬰的血埋葬田蚡,從而徹底端掉“新貴派”。新舊兩派被掃除,“觀望派”自然只能倒向皇帝。
這就是漢武帝的作案動機。於是他毀掉了存檔,也只有他能做到毀了詔書也無人追查。
結果這正如漢武帝設計的那樣,竇嬰一死,面對輿論,他把火撒在王太后和田蚡頭上,解除了田蚡丞相之職,勒令王太后從此不得干政。以韓安國為首的“觀望派”嚇得趕緊倒頭就拜,從此漢武帝乾綱獨斷。
而他這一切成果的取得,就是以竇嬰的人頭為代價!
-
4 # yuanKing
元光四年的“偽詔疑案”,成為兩千多年的歷史懸案,因為這份遺詔在尚書省那沒存檔。史學家眾說紛紜,有的認為詔書備份被王太后偷走了,真詔書變成了偽詔;有的認為竇嬰拿出來的就是偽詔。
《史記》及《後漢書》中的記載,竇嬰遺詔之事不假。竇嬰拉著灌夫參加田蚡的婚宴,灌夫本不想參加,因為他和田蚡一直不對付,田蚡一直找機會除掉田蚡,因為有把柄在灌夫手裡,不敢妄動。不料,灌夫耍酒瘋,對長信宮衛尉程不敬,田蚡乃太后賜婚,這你就是對太后不敬,就逮捕了灌夫。這對田蚡來說,可是難得的機會。竇嬰為了幫助灌夫也被下獄待查,竇嬰為了自救,想起了漢景帝駕崩給他的一道遺詔,於是讓家人持遺詔面見皇帝。皇帝不敢怠慢,遺詔的主要內容是“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將來有遇到不方便的事,你就拿著遺詔去見皇帝。
沒想到,這成了竇嬰的催命符。尚書省那沒有找到備份,那這就是偽詔啊!竇嬰大喊冤枉,明明是先帝親手賜的,怎麼會是偽詔呢?
再來看看當時的歷史格局。元光四年太皇太后竇氏去世四年,表面上漢武帝劉徹掌握政權。但實際上,升任太后的王娡勾連炒中的弟弟田蚡,才是朝局的左右者。漢武帝夾在母親和舅舅的“保護中”,控制朝局他做不到。隨著竇太后的去世,竇嬰為代表的老臣成了快退休的老人。
但在漢武帝的心中有自己的力量,有一票默默無聞的才人,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不甘心受制於人,他在等機會重新洗牌。竇嬰的“偽詔案”就是機會,漢武帝藉著這個機會,犧牲了竇嬰這枚棋子,迅速跟王太后等攤牌,奪回權利。
那我們在回到這份遺詔,漢武帝其實見到了那份遺詔的備份,但他為了自己的政權,他只能這樣做。
-
5 # 瘋子的號
謝邀,景帝遺詔變成偽詔這件事是歷史具體怎麼回事也無法說清,但是無非就是三種可能的猜測,第一種是王太后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銷燬了備案。第二種是本身詔書就是假的,是景帝埋下的坑!第三種就是武帝容不得竇嬰要趕盡殺絕!武帝決心剷除外戚當權的局面,所以他拿出詔書的時候無論真假都難逃一死!就相當於免死令牌一樣,說是免死其實是捧殺!
-
6 # 釣魚倌
權力遊戲的犧牲品!
竇嬰因得罪了王娡和田蚡這姐弟倆,以矯詔的罪名被處斬。
王娡,漢景帝的老婆,漢武帝的老媽。景帝時,王娡為皇后;武帝時,王娡為王太后。
田蚡,王娡異父同母的弟弟,漢景帝的小舅子;漢武帝的親舅舅。
竇嬰掌權時,田蚡還是個小郎官,像馬仔一樣整天跟著竇嬰混。漢景帝駕崩,漢武帝登基,田蚡因著姐姐是王太后、自己又是皇帝的舅舅而扶搖直上,最終和竇嬰平起平坐。
田蚡得志後與竇嬰產生了很多矛盾和糾紛,兩派的鬥爭非常的尖銳和激烈,心胸狹窄的田蚡心生怨恨,多次找其姐姐王太后訴苦,姐弟倆一番商議後決意尋找機會除掉竇嬰。
機會終於來了,竇嬰的摯交灌夫得罪了田蚡被判處死刑,竇嬰多次搭救無果反而把自己也搭進監牢,無奈之下竇嬰搬出漢景帝“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的遺詔,然而,蓋印加封藏在竇嬰家的遺詔副本在皇宮的檔案館裡找不到正本。於是,竇嬰以偽造詔書罪以及欺君罪被處死。
漢景帝頒發給竇嬰蓋印加封的詔書副本怎麼會在朝廷裡找不到正本呢?
不難理解,還沒有完全掌權的漢武帝需要掌控朝堂的實權派的支援,對於“矯詔事件”,就只能睜隻眼閉隻眼由著權傾朝野的老媽和舅舅的心思吧。
-
7 # 冇有用
竇嬰是竇太后的侄子,當初因參與平定“七國之亂”有功,而被漢景帝封為“魏其侯”。田蚡是漢武帝母親王皇后的胞弟,是漢武帝的舅舅。對於竇嬰與田蚡這兩大“外戚”,我認為漢武帝一直就想找機會將他們剷除。
遺詔之所以變偽詔,題主所說的“幕後真兇”,我認為就是漢武帝。據《史記》記載,漢景帝逝世前,給他竇嬰一封遺詔。遺詔上只有一句話,共九個字。這九個字是:“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意思就是說以後如果有什麼事解決不了的,你可以找皇帝幫你解決。
當竇嬰想用這封詔書救好友灌夫時,漢武帝卻說在宮中找不到副本,詔書系偽造。最終以“偽造詔書罪”處死了竇嬰。“竇嬰之死”成為歷史疑案,後世對“遺詔”及“遺詔副本”有多種猜想,下面對主要的幾種看法作簡單分析:
一、漢景帝根本沒給遺詔,遺詔是竇嬰偽造
我認為這種看法比較荒唐,偽造詔書是死罪,竇嬰能不清楚?雖說灌夫是自己的至交,可我認為竇嬰也不會膽大到偽造詔書去救人。再說偽造詔書還得在宮裡備份,有那麼容易嗎?
二、漢景帝忘了留副本
這種看法顯然也不太可能,既然漢景帝臨死前還能想到留詔書,說明這詔書是漢景帝特地想留給竇嬰的,以便竇嬰日後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漢文帝會粗心到忘了留副本?顯然不可能。
三、田蚡為打倒竇嬰,找人毀掉副本
雖說田蚡有這樣的能力,畢竟自己是皇帝的舅舅,如果聯合王皇后,要幹成這事也許不難。可他有必要這樣幹嗎?要冒殺頭的危險,以他的身份地位我認為不至於這麼幹。對他而言,他只想打擊竇嬰,當然能除掉更好,可也犯不上冒殺頭的危險吧?
四、漢武帝欲剷除“外戚”而毀掉副本
我認可這個觀點!在我看來,漢武帝就是想除掉竇嬰,以削弱外戚勢力。或許漢武帝早就有所謀劃,正愁找不到藉口。對漢武帝而言,毀掉詔書副本是輕而易舉的事。
所以,我認為遺詔是存在的,毀掉遺詔副本的“幕後真兇”是漢武帝!
-
8 # 微史春秋
竇嬰的“偽詔”之案,最有嫌疑的首先是田蚡和王太后。
竇嬰和田蚡都是外戚,不同的是一個是走向沒落的外戚,一個是正當紅的外戚。他們的背後都有一個強大的女人的存在。竇嬰依靠的太皇太后竇氏,這是漢文帝的皇后,漢武帝的祖母,田蚡則是依靠的王太后,漢武帝的母親。
案發之時,竇嬰背後的靠山已經過世,竇家勢力開始走向下坡路,而王太后當權,田蚡以漢武帝舅舅的身份上位,正當紅。
漢景帝時,竇嬰封侯得勢,田蚡還只是個郎官,往來於竇嬰家,陪竇嬰飲酒,時跪時起,恭敬地如竇嬰家的晚輩一樣。
然而此時以彼一時,現在田蚡也受到重用,正處於上升期,竇嬰自然是他進一步發展的障礙。而王太后之前也受到婆婆竇太后的不待見,沒少受委屈,現在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自然也要打擊報復一下竇家的人。
要說這案子本來與竇嬰無關,田蚡是從灌夫下手的,竇嬰為灌夫說情而捲入其中,但竇嬰捲進來,田蚡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打擊政敵的好機會。
當竇嬰捧出漢景帝給他的詔書時,面對這個殺手鐧最害怕的就是田蚡和王太后。他們可以搶先一步銷燬宮中的詔書存檔,而且以王太后在整個案件中表現出來的態度她完全可以這麼做,也有能力這麼做。
所以當漢武帝要驗證竇嬰的詔書時,返現宮中沒有存檔,於是這件事頓時就變成了偽詔案,大不敬。
竇嬰與田蚡之爭,是專權的新舊外戚權力之爭。權力之爭就是你死我活,無所不用其極的。
那漢武帝本人有沒有可能故意毀掉詔書存檔,藉機剷除竇家勢力呢?
漢武帝完全有這個可能,但是我覺得漢武帝不會這麼做。
雖然漢武帝痛恨奶奶竇太后是肯定的,他十六歲君臨天下,但卻不當權,權力都被竇太后掌握。直到竇太后去世他才掌權,要說他沒有不滿是不可能的。
竇嬰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他是竇家少有的有賢能有賢名的人,口碑很好,竇嬰的一些主張和漢武帝是吻合的,比如都主張以儒家學說治國等,所以在漢景帝一直沒有收到重用的竇嬰成為漢武帝的第一個丞相。
當案發的時候,有大臣不替竇嬰說話,漢武帝還很生氣。即便是漢武帝對外戚專權、爭權不滿,也不至於要處死竇嬰。
司馬遷在寫《史記》是將竇嬰和田蚡放在同一個傳記裡面,用了大量筆墨寫了兩人之間的傾軋鬥爭,所以當時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場爭權鬥爭,竇嬰的偽詔案最大的嫌疑就是田蚡及他背後的靠山王太后。
元光四年,灌夫在田蚡婚宴上使酒罵座,被田蚡投進監獄準備處死。竇嬰為了解救灌夫向漢武帝申辯,漢武帝怕得罪王太后,搞了個“廷議”,結果在廷議過程中,竇嬰和田蚡相互攻訐,由此竇嬰得罪了王太后,被逮捕入獄。為了自救,竇嬰出示了漢景帝生前留給他的遺詔,結果查檔發現這是一份偽詔。到底是誰製造了偽詔?目的又是為了什麼?
回覆列表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竇嬰田蚡兩代外戚之爭,最終便宜的還是漢武帝。
竇嬰是景帝時期重臣,在七國之亂中有大功勞。而且他還是竇太后的親戚,在景帝時期可以說是如魚得水。
田蚡是武帝之母王太后同母弟弟。武帝時期也是一朝顯貴。
竇嬰田蚡之爭源於灌夫,其實當時他倆人都因為崇儒而惹惱了竇太后被擼了官職,但是田蚡是當朝太后之弟,是漢武帝的舅舅,所以比竇嬰要尊貴許多,雖然丟了官,但是門前依然是車馬絡繹不絕。竇嬰也丟了官,但是他早就是過氣選手,而且他丟官裡是因為惹惱了他的靠山竇太后,所以以前巴結他的人幾乎不搭理他了。
竇太后死後,漢武帝找了個藉口又把田蚡提拔起來當丞相,田蚡又顯貴了,竇嬰就更加失落。
竇嬰有個死黨叫灌夫,有一天灌夫去拜訪田蚡,田蚡說了句玩笑話說明天咱們去拜訪竇嬰。
田蚡是玩笑話,竇嬰和灌夫則當真了,竇嬰一聽說自己這麼失勢,當朝丞相居然還來拜訪自己,於是激動的準備了一晚上,結果第二天田蚡沒來。
竇嬰和灌夫不開心了,親自駕車去請田蚡,田蚡回籠覺睡得好好的就被二人薅上車,道到了竇嬰家,田蚡是各種不給灌夫面子,氣得灌夫當面譏諷田蚡。
田蚡可是漢武帝舅舅,他受不了這種氣,便向漢武帝告狀,說灌夫家族各種囂張跋扈,為非作歹,在穎川橫行霸道。灌夫自己也確實不乾淨,漢武帝一查確有此事。
而且漢武帝是何等聰慧,有沒有此事都是確有其事,故意挑起田竇之爭,想借機把外戚一鍋端。於是就把灌夫下獄。
竇嬰就灌夫這麼一個死黨,況且事情又是因他而起,自然不能就這麼了了,於是他拿著漢景帝給他的便宜行事的秘詔於找漢武帝。
這下正中漢武帝槍口,一句宮裡沒有備份,是偽詔,竇嬰死期就到了。
守仁君認為竇嬰的詔書應該是真的,一個灌夫犯不著冒險做矯詔,而且竇嬰在景帝時期確實受重用,給他這份詔書也未嘗不可,更關鍵的是竇嬰可能認為漢武帝好說話,想透過這份詔書東山再起,沒想到武帝早就想把當朝外戚除之而後快,一句宮裡沒有備份,就宣判了竇嬰的死刑。
竇嬰沒了,本來下一個收拾的就是田蚡,可是竇嬰死後,田蚡也看出來漢武帝是有心拿外戚開刀,沒幾年驚懼而死,漢武帝順手就廢了他兒子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