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N一水間
-
2 # 康愛多健康生活匯
雖說運動出汗能祛溼,但不代表運動就沒有溼氣的,還要靠自身飲食還有生活習慣的改善相結合;
例如住在陰暗潮溼的房子裡,這樣不管怎麼運動、怎麼祛溼,溼氣還是會入侵;寒性體質長期吃生冷食物,卻不好好保護自己的腸胃,這也會使溼氣越來越重。
大家都知道脾主運化,即脾對水液有吸收、轉輸和佈散的作用;而體內溼氣太重可以從兩方面著手:
①未傷脾胃,只用單純的排溼氣即可,可以喝我們常說的紅豆薏米粥,可針灸,也可拔罐、泡腳、按摩等;
②脾胃腎虛弱,也就是功能已遭到損壞,這就不久要除溼,還要調理脾胃腎了,除溼還是可以用以上方法,調理腸胃腎呢,建議吃參苓健脾胃顆粒、益血生膠囊。
除了以上治療方法,還需從日常生活方面入手
①泡腳+足部按摩
中醫認為:百病從寒起,寒從足下生。泡腳+足底按摩能促進血液迴圈,有效去除體內毒素和體內寒氣。
②腹部熱敷
寒性體質的人容易腹部受涼,影響全身。晚上可以用熱水袋熱敷腹部,白天出門可以用暖寶寶貼在腹部保暖。
運動可以促進血液迴圈、驅散寒氣。所以適當運動對寒性體質的人也是很不錯的,例如:瑜伽、慢跑、健身操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④多喝溫補茶
寒性體質的人可以多喝溫補性的茶驅散寒氣,例如:枸杞茶、紅糖薑茶都可以溫暖身體。
⑤多吃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
維生素E,有助於神經末梢血管擴張,血液流通順暢,進而使手腳都有充足的血液流通,使得手腳不再冰涼。所以要多吃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例如:玉米、玉米油、牛奶、水果的維生素E含量較高。
⑥忌生冷食物、多吃溫熱性食物
寒性體質的人是不能吃生冷食物的,會加重體內寒氣。可以多吃溫熱性食物,例如:牛肉、羊肉、豆腐、紅糖、芝麻、菠菜等。
-
3 # 屠醫生
寒溼體質表現
多見形體怕冷,不怕熱,經常腹痛、腹瀉、大便不成形、月經不調、手腳長年冰冷、四肢關節痠痛、頸肩痠痛、肩周炎、腰痠背痛、面色發白、發青、發灰、發黑、發暗,此類寒溼體質者多由於陰寒內盛、水溼內停,導致的陽氣不足,臟腑功能低下。
寒溼體質論述《黃帝內經》將陽氣比作天上的太陽,萬物生長靠太陽,沒有了太陽,則萬物凋零。中醫把“陽氣的有無”視為判斷“生命是否已經死亡”的唯一標準。陽氣就是人體臟腑功能的統稱,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動力,類似於現代醫學講的機體“新陳代謝”。不同的臟腑組織,有各自相對應的不同的臟腑功能,如心的臟腑功能,在中醫即心陽;腎的臟腑功能,在中醫即腎陽。人尚有一口氣在,生命就還有一線希望。《扁鵲心書》指出:“保命之法,灼艾第一,硫磺第二,附子第三”,這其中灼艾就是艾灸。儘管陽氣關乎著人們的生死,人們卻因為無知而盡情地摧殘著人們本就微弱的生命之陽,以至於今天人們“猝死不斷”。
陽氣是生命動力,有陽氣則生,無陽氣則死,陽氣是驅散寒溼的能量。自古以來就有百病皆有寒作怪,怪病多寒,女性多寒的說法。寒溼之邪是人類健康的陰霾,是改變體質主要因素。《黃帝內經》把人體體質按照陰陽含量的多少劃分“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和平之人。”五類,並根據其其態不同,判斷其筋骨氣血各不等的觀點;《傷寒雜病論》將人劃分為強人、羸人、盛人、瘦人、虛弱家、亡血家、汗家、酒家、淋家、溼家等型別。不論什麼體質遇到寒溼之邪都易於將體質轉為寒溼體質,或區域性寒溼滯留,或形成兩種以上的體質型別。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生活的優越,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娛樂,飲食多偏寒涼,穿著更單薄,心理壓力沉重,導致能量透支,體質改變。原來即使是熱性體質慢慢也變成了寒溼體質,寒溼侵襲人體,在體內停留,導致氣血不通、經絡不暢,損傷人體五臟六腑陽氣,致臟腑功能失調,或形成上熱下寒的體質,從而改變人體機能狀態,導致人體各系統出現功能失調,產生一系列臨床症狀,影響人們的健康。
寒溼體質的治療中藥
運動
艾灸
火罐
火療
熱敷
燻蒸
藥物外敷
頻譜
透過藉助外力熱能祛除人體寒溼,糾正人體體質,改善人體內環境,恢復臟腑機能狀態,從而達到糾正因寒溼導致的各系統功能紊亂。【具體方法略】 -
4 # 學會自醫
從久病成醫,並真正好起來的角度回覆一下你這個問題。
如果我們因自己的健康問題而開始向內探索自己的身體,我們就會明白,解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吃什麼補品,而是在於發現問題的根本原因,並杜絕這個因的產生,才能真正走回健康。
溼氣應該是現代人普遍存在的問題,氣候因素其實是其次,最大的因素則來源於飲食。溼氣到底是什麼?絕對不僅僅是水那麼簡單。而是渾濁的一些粘稠物質。例如鼻涕。形成溼的體質越久,內在的所謂裡氣就越粘稠、渾濁,越難代謝。這才有了中醫裡面所說:千寒易去,一溼難除。
上面說最大的原因來源於飲食。我們可以自己觀察一下,什麼樣的東西比較難消化,更加的粘稠?那便是那些肉類蛋白,肥甘厚膩的飲食。這不就是現代人飲食的結構嗎?這些肥甘厚膩難以代謝的飲食,進入身體之後沒有代謝完整,留存下來轉變成新的溼氣,舊溼已成困局又添新溼,這便形成惡性迴圈的格局。
如果能從飲食上面開始調整:讓飲食變得清淡,不再繼續過度的累積這些難以代謝及消化,最終變成了身體粘稠渾濁的溼氣的原料,在這個基礎上再用一些輔助身體代謝功能增強的方法:本身正確的運動就是最好的方式。還有深度的清理:辟穀、艾灸、刮痧等。
中醫裡有很多強化代謝協助身體清理的方法。那位醫生給予你的補益方法,其實是最次的。(個人經驗)
這樣,相當於連環計的結合下,新溼不生,舊溼得除,才能真正打破身體溼氣重的格局,走出溼氣帶來的健康困境。
-
5 # 醫露
痰溼體質並非一日而成,是由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傷脾肺腎所致,所以祛溼也要長期堅持。
從病因找治療措施:
傷肺:久坐,長時間含胸塌背,壓迫肺部。呼吸淺,再加上有空氣汙染,導致氧氣不足,體內食物很難代謝,致使痰溼堆積體內,從而易促生痰溼體質。
傷脾:長期食物肥甘厚味,冰凍寒涼,暴飲暴食。經常發怒,情志不舒展,導致傷肝,轉而傷脾。不吃早餐、熬夜、宵夜,飲酒過多,傷肝轉而傷脾(飲食不節易傷脾胃,發怒、熬夜則易傷肝,肝木克脾土,傷肝就容易傷脾)。
傷腎:長期口味偏鹹,食鹽過多。口味過重,長期吃鹽太多會增加水溼,既傷脾,也傷腎。
祛溼方法:
不要居住在潮溼的環境裡,在陰雨季節要注意避免溼邪的侵襲。這類體質的人平時還應定期檢查血糖、血脂、血壓。
嗜睡者應逐漸減少睡眠時間,多進行戶外活動,享受日光浴。
從飲食上面一定要注意。多喝薏米煮水或者是煲湯喝,日常也要注意飲食的調理,切忌生冷油膩辛辣的食物,同時多食用一些補充脾胃,滋養脾胃的食物。
薏米又叫薏苡仁,治脾溼,利腸胃,消水腫,健脾胃,去痺,紅小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的功效,兩者加在一起,祛溼效果很不錯。
針對個人情況,也可以此為基礎加減,憂思傷脾就加點桂圓;腹瀉加點南瓜;食慾不振或肺不好就加點山藥;祛痘或紅疹子加百合和蓮子;驅寒加點生薑;感冒加紅糖;咳嗽加生梨去皮;有腳氣加點黃豆;補腎加點黑豆。需要注意的是,黃豆和黑豆比苡米紅小豆更難熟,所以,要麼先煮,要麼就先泡再煮。
少食甜膩食物,避開生冷食物。對於溼氣重的患者應忌口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忌口,因為“甜膩化溼”。特別是有些女生特別愛吃甜食,溼氣造成內分泌紊亂,導致氣血不足,臉色難看,肌酸乏力,身邊有些朋友不單是有溼氣重的問題,而且還有些氣血比較虛弱。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是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其次,多運動注意健康,經常泡腳對身體排出溼氣有很大的幫助。
一般溼氣重的人群缺乏運動,運動量太少時,會讓大量的溼氣在身體中堆積。
多運動能加快身體細胞的運作,幫助溼氣排出體外,透過游泳、跑步、打太極拳或者跳繩的方式來促進全身的血液迴圈,幫助水分的代謝,從而祛除溼氣。
但是儘量不要夜跑,因為到了晚上空氣溫度降低,運動完成之後毛孔擴大而且身體出汗,容易讓溼氣和寒氣趁虛而入,從而加劇溼氣。
持續分享健康知識,希望對您有幫助~
-
6 # 慈脈商務服務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而”。它形容的便是人體內的溼氣過重,會讓人的精神都無法提起,從而影響人的機體執行。
寒溼重了身體會怎樣?
溼困肌表時,則頭昏沉重,如有物裹,周身酸困,四肢沉重;溼困經絡則引起陽氣不通而致關節沉重、疼痛、腫脹、麻木;溼阻胸脅則胸悶不舒;溼困脾胃則胃脘痞悶、食慾不佳、嘔惡、腹瀉、大便黏膩;溼困下焦則小便短澀、淋瀝不爽;被溼所困者大多都不喜歡飲水和吃水果。
寒溼從哪來?
露腳踝
露腳踝、露膝蓋、露臍、露肩、露背,這五露是當下年輕人十分推崇的穿衣方法。
當然,氣溫較高的夏季露一露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入冬之後仍不注重保暖,則容易給寒溼以可乘之機。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的於寧博士說,不注意保暖會導致氣血凝滯,引起關節炎, 誘發骨關節病。
此外,體溫如果下降,體內的能量不能潤澤面板, 面板就會缺乏生氣,容易長斑、發暗。時間一長,反而變醜了,還誤了健康,得不償失啊。
亂用加溼器
目前,北方大部分地區已經開始供暖, 比較燥熱,人們喜歡用加溼器來調節房間的溼度。
北京中醫藥大學翟雙慶教授強調:由於自來水中的一些礦物質會對空氣造成二次汙染,所以加溼器需要使用純淨水,並需要每天換水、定時清洗。
如果加溼器清洗不夠及時,則會滋生細菌, 這些細菌隨著溼氣進入人體,容易生成寒溼。
亂吃抗生素
抗生素的濫用使人的體質發生著改變。
經眾多臨床中醫師觀察發現:長時間或大量應用抗生素後,患者會出現白膩苔,並有一些寒溼內阻的症狀。
而中醫的學者根據臨床觀察到的這種現象,總結出大部分抗生素是屬於寒性的藥物,如果濫用或是應用不當,有損傷人體陽氣的危害。
所以,如果有感染性疾病,請務必在醫師指導下使用抗生素。
水果吃太多
在夏天的時候,人們喜歡不加節制地吃冷飲、喝涼啤酒,吃水果······甚至在冬天來臨之後,還有很多人喜歡待在暖氣房中吃冷飲、或喝冷水。
這些水飲濁膩之品從口而入,十分容易損傷陽氣。陽氣不足,水飲濁膩之品從口而入,寒溼之邪也隨之進入五臟六腑,影響脾胃對於水液的運化,進而產生內溼。
因此,在冬天時,當少食生冷之品。水果攝入量每日保持200~350g即可,切不可再以水果代替主食作為減肥手段。
祛寒溼從這下手
穴位按摩
河北滄州市中醫健康保健中心主任醫師曹文忠介紹了幾個祛溼大穴。
大椎穴:它集合了三條陽經( 手少陽三焦經、足陽明胃經、手太陽小腸經) 匯於督脈。
刺激該穴可激發全身的陽氣, 護衛周身,避免風寒溼邪的侵襲。
承山穴:承山穴是“身體上的紅豆薏米粥”。
因為承山穴在“主人體一身之陽氣”的足太陽膀胱經上,刺激它能直接振奮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溼氣。
通常來說,只要按揉承山一段時間後,我們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溼氣會在此時與陽氣一同向外發生。
如果您的承山穴輕輕一按即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那麼大半是體內溼氣較重的緣故。
足三里穴與陰陵泉穴:脾是生痰之源,如果溼氣多了運化不出去,就會變成痰飲。
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痰溼重的問題就要健脾。足三里穴與陰陵泉穴是調脾健胃的第一穴。
豐隆穴:配合足三里穴按摩豐隆穴可以祛溼化痰。
豐隆,象聲,轟隆打雷。長期堅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濁溼像打雷下雨一樣排出去。
揉小腹:陰處最易聚集寒溼。每天早、中、晚各揉一次小腹, 先按逆時針方向揉,後按順時針方向揉。
揉的次數最低以36遍起,或36的倍數也可以。力度要適中,如果能把腹部的軟組織帶動起來更好。將腹部的溼濁透過二便排出,小腹常溫,元氣充實。
日常可以刮刮痧
刮痧祛寒溼的效果也很好,中國中醫科學院副主任醫師王敬介紹說,因寒溼引起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使用刮痧的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效果。
刮背腰部:取坐位或俯臥位,塗刮痧油;用刮痧板的薄邊,與面板呈45度~90度,從大杼穴至小腸俞穴,上下刮拭18下~30下;力道、速度適中,以出痧為宜;以同樣的手法刮拭對側穴位。
特別注意: 從大杼穴至小腸俞穴的刮拭路線較長,可以分段刮拭。
刮上肢部:取坐位,從上至下依次刮拭肩髃穴、肩髎穴、肩貞穴、曲池穴、手三里穴、陽池穴、尺澤穴各6下~7 下;力道、速度適中,以出痧為宜。
依次點按合谷穴、大陵穴用刮痧板的薄邊稜角,點按至產生痠麻脹痛時保持7秒~8秒,鬆手,間隔3秒~5秒,再重複點按6次,不要求出痧。
刮下肢部:取站位或俯臥位刮環跳穴,用刮痧板薄邊,與面板呈45度~90度,從上至下刮拭6下~7下,力道、速度適中,以出痧為宜。
用刮痧板的厚邊稜角點按環跳,點按至產生痠麻脹痛感時保持7秒~8秒,鬆手,間隔3秒~5秒,再重複點按6次。
取臥位刮委中, 用刮痧板薄邊,與面板呈45度~90度,從上至下刮拭6下~7下,以出痧為宜。
取坐位或仰臥位依次刮梁丘穴、陽陵泉穴、足三里穴, 手法同委中穴。
-
7 # 使用者52346566743
黃元御:“一氣周流”元氣圈!
戊己中央土,故脾土居中樞、其餘居四周;脾土(電廠)居中樞生元氣,其餘髒俯(電器)猶居圓周;中樞發動,圓周運轉;元氣升為陽,降為陰。
肝木居左、心火炎上、肺金居右、腎水趨下;中樞脾土生元氣左上右下(依次沿肝-心-肺-腎方向)流轉而驅動臟腑工作,曰“一氣周流”元氣圈。
所以,(慢)病基本可分兩類:或為“虛症”、或為“瘀症”。元氣弱了為虛,電器(臟腑)失壓漸生瘀。
聖經啟示:一把塵土變軀體,靈(炁)入命門藏於腎,故腎為先天之本。靈炁點火於脾,生後天之元氣。
注:黃元御(1705-1758)《四聖心源》中的四聖是指“黃帝、歧伯、秦越人(扁鵲)、張仲景”。
前幾天來個義診的醫生,看了後說我體內溼氣太厲害,造成脾腎兩虛。建議吃點六味地黃丸和泡枸杞山楂陳皮黃芪喝。感覺沒啥效果啊,想問下是不是方向錯了。還有天冷了一直手腳冰冷,上廁所容易拉稀,那個人說我溼氣都進經脈了。但我平常每天都跑5公里鍛鍊身體的啊,怎麼還是有溼氣?
回覆列表
艾灸具有去溼寒、補陽氣的作用。對尋常人來說,艾灸還能達到強身健體、養生保健的作用。
艾灸的主要作用有:
1、預防保健
2、溫經散寒:艾灸最大的特點是治療過程中可以生熱,從而產生溫經散寒的作用。
3、扶陽固脫:陽氣是人的重要精微物質,陽衰則陰盛,而灸法能夠祛除陰寒,振奮陽氣。
4、化瘀散結:艾灸灸法能起到化瘀散結,疏通經絡的作用。中醫講“不通則痛”,血瘀阻絡諸症,均可採用艾灸法治療。
5、引熱外行:艾灸的溫熱可讓已經有的一些熱病有了去路。
此外,去溼寒還可以採用拔火罐的方式。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祛溼的食物,如紅豆薏仁水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