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畫家作品交流

    文學就是人學。文是源於大眾生活又高於大眾生活。文學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就是因為能給大家提供知識營養,提供高於生活的向上力量。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現在,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人都可以傳播、弘揚正能量。文學就像磁鐵,吸引一大批人去學習、研究、推廣。

  • 2 # 悟空公文

    1、詩經——古代詩歌的開端

    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是話語蘊藉中的審美意識形態。為什麼有人說文學室積極生活的動力?不知此言出處,回答這個問題,先從《詩經》說起吧。為何從《詩經》說起,因為她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

    我們經常說生命有三個層面——身、心、靈,其實現代醫學涉及的只是我們的肉身層面,而中醫已經講到了精、氣、神,涉及神靈以及五藏神明的問題(何為精氣神,若遇到此問題專門回答)。那《詩經》則更進一步,涉及我們生命的最高層面,也就是“靈”。靈的層面如何來理解呢?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人文學系曲黎敏教授認為,靈是藝術和宗教。

    從人類文明而言,《詩經》是我們中華文明一個非常偉大的起始點。中國古代有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所謂“經”,就是根本,是永恆不變的精神家園。以《易》為經,可;以《書》為經,可;但以《詩》為經,偉大。綜觀全世界,只有中華民族是一個“以詩為經”的偉大民族,彰顯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偉大特異性。假設那是一個荒蠻時代,人們穿著葛布緇衣,吃著粗茶淡飯,可是就有那麼一群人在遠瞻星空、在近觀蒹葭,在用詩來表達著自己的偉大情懷,這是一個多麼奇特的現象。即便在春秋、戰國那樣的動盪時期,不僅君王在寫、貴族在寫、普通百姓在寫,婦女也在寫⋯⋯所有的人,無論富貴貧賤飽暖,都在透過詩來表達內心的痛苦、內心的歡樂、內心的驕傲⋯⋯從某種意義上說,從《詩經》開始,詩性就注入到了我們的基因中,文學就體現了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也是文明的象徵,是先進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二、文學的功能與價值

    文學是什麼? 它有什麼樣的價值與功能? 這都是涉及文學本質的問題,也是不斷被文學理論界探討的問題。事物的功能與價值緊密相聯,兩者卻是從不同的視角提出來的。將從文學的功能和價值上解釋。

    文學的功能基於文學的系統結構,而其價值只有被讀者所接受,才能體現出來。如果說,價值反映人與物的關係,則文學價值就體現物與讀者的關係。關於文學的價值與功能,中外歷代文論家和作家也早有認識。中國古籍《尚書·堯典》說到詩:“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古代中國的詩與樂是融合在一起的。意思是說它的功用能使人和諧,不違背做人的倫理規範。後來孔子論詩的功用則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這體現孔子對詩歌的社會功能和藝術價值的高度概括。及至晚清,梁啟超把小說的功用提得更高也更全面,他在《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一文中說:

    “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說,欲新宗教必新小說,欲新政治必新小說,欲新風俗必新小說,欲新學藝必新小說,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說。何以故? 小說有不可思議之力支配人道故。”他具體分析了小說的四種力:“一曰燻。燻也者,如入雲煙中而為其所烘,如近墨朱處而為其所染。”“二曰浸。燻以空間言,故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廣狹,浸以時間言,故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長短。浸也者,入而與之俱化者也。”“三曰刺。刺也者,刺激之義也,燻浸之力利用漸,刺之力利用頓,燻浸之力在使感受者不覺,刺之力在使感受者驟覺。刺也者,能使人於一剎那頃忽起異感,而不能自制者也。”“四曰提。前三者力,自外而灌之使入,提之力,自內而脫之使出……凡讀小說者,必常若自化其身焉。”

    古羅馬的賀拉斯則明確提出“寓教於樂”的觀點:“詩人的願望應該是給人益處和樂趣,他寫的東西應該給人以快感,同時對生活有幫助。”

    文藝既給人以審美的快感,又能給人以思想的教育,包括道德的教育,對這些功能與價值,後來許多作家也都有認識。在文學創作和批評中,狄德羅提出真、善、美統一的標準,這反映了他對文藝功用與價值的認識。

    價值則是對於讀者而言。價值體現人與物的關係。即物對於人有什麼用處。如馬克思所指出,價值“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係中產生的”。人們對文學文字所展現的形象世界的感受和理解總要受他所處的歷史時代的具體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文藝觀以及審美趣味、個人慾望等要素的制約與影響。

    它的功能與價值,在不同時代乃至同一時代的不同人群那裡就可能很不一樣。但就總體而論,文學作品所具有的真善美的潛質,又往往使它能夠產生比較長遠的價值,從而也產生比較恆久的穩定的功能。

    文學作品的藝術形象、藝術意象所具有的情、意、象的契合與真、善、美的統一,是文學產生基本功能與價值的基礎。來源於作品所蘊含的真、善、美三大要素及其統一的結構,來源於作品所展現的情、意、象相結合的藝術形象的體系,包括人物的典型創造和作品意象、意境的創造。

    文學的功能主要包括美感功能、認知功能、文化功能、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智育功能等不一一介紹。

    文學這些功能和價值難道不是生活動力的源泉嗎?

  • 3 # 玉文化珠寶

    作家在構思人們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東西,然後又讓人們在藝術作品中得到……文是源於大眾生活又高於大眾生活。文學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就是因為能給大家提供知識營養,提供高於生活的向上力量。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現在,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人都可以傳播、弘揚正能量。文學就像磁鐵,吸引一大批人去學習、研究、推廣。

  • 4 # 九夏濤聲

    從遠古的《詩經》,比如刀耕火種桑麻五穀勞作間,地畝壟頭歇稍(休息)時,吟唱野調吼曲兒(陝北信天游……雲南的老山歌),葷的素的似煮餃子一鍋熬,打情罵俏或調情,以此消磨時光或慰藉疲勞:此情此景,《詩》.“風” 即應運萌芽了,——下里巴人古樸藝術的主要源頭就從這兒不斷地噴湧出來!

    這種草野民間桑麻地頭的即興“文藝”,伴隨老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變成了人們征服自然的主要依託之一。比如,一季莊稼因天災而顆粒無收,——農民,從來沒有因此放棄土地,來春(淘著山毛野菜),依舊辛勤耕種地畝(最多是虔誠地乞求老天、宗親以護佑…… :這即油然產生了《詩.頌》了!)……平心靜氣,生生不息。

    ……從此以後,乃由朝廷下令稗官,下鄉採風,收集整裡,……始成《詩.風.頌……》,變成了《詩經》重要組成部分。也堪《詩經》的靈魂了!

  • 5 # 貴在勤奮qzqf

    文學是用詩歌、散文、小說、劇本等不同形式的體裁,表現內心情感或再現一定時期、一定地域社會生活的一種語言藝術,它有認識、教育、審美三大作用。而動力一般包括資訊動力、物質動力和精神動力。有人說文學是積極生活的動力,坦誠地說筆者也持有同樣的觀點,其理由如下:

    一、文學的認識作用是積極生活的資訊動力

    文學可以幫助人們縱向瞭解歷史、橫向認識現實生活,進而幫助人們認識自我,文學的這種認識作用拓寬了人們的認知領域,歷史的現實的他人的自己的各方資訊紛至沓來,人們經過對這些資訊進行篩選整合,形成積極生活的資訊動力。

    二、文學的教育作用是積極生活的物質動力

    文學的教育作用,早就被人們充分認識,孔子的“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的言論廣為人知。文學能夠淨化靈魂、激勵意志、陶冶情操、培養素質,文學的思想光輝盪滌心靈,文學的理論智慧啟人心智,必將潛移默化或茅塞頓開的轉化為重振雄風、改造世界的物質動力。

    三、文學的審美作用是積極生活的精神動力

    人們進入審美境界的閱讀,對文學作品表現的歌頌、讚美、鞭撻、譴責等情感產生共鳴,一定會激發出洶湧澎湃的熱愛生活、超越自我的精神動力。

    文學的認識、教育和審美作用,或明或暗、或強或弱的相互交織著共同推動人們砥礪前行,成為人們積極能動創造和積極生活的動力。

  • 6 # 傻妞的書評影視世界

    中國有了文字的記載大概在5000年前,到了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就已經相當成熟了。從文字到文學,最開始的發出的聲音是《詩經》。《詩經》使中國的文學一開始就充滿了稻香和蟲鳥聲的快樂之聲,更有了愛情的牽掛和甜密,時間又流逝到了諸子百家,而孔子開創了中國語錄式的散文體裁,他的文風充滿著一種淳樸的正氣,帶給中國文學一股凜然浩氣,而老子以極少之言卻蘊極深之義,使中國文學進入聖哲高臺,到了屈原一動一靜一祭一讀,更是遊弋山河氣象萬千,這就是文學的魅力也是我們精神的食糧。物質可以帶給人感觀上的歡愉但無法滿足精神上的飢渴,快樂是無法保持和傳承的但文學可以,透過一段文字透過一本書籍,蒼白的人生可以充滿著炫麗,想像的翅膀可以在文海里飛翔,那種實實在在的充實和歡樂是其他渠道無法給予的!

  • 7 # 自由的因子

    文學是屬於人文學科的學科分類之一,與哲學、宗教、法律、政治都屬精神範疇。文學是美好的象徵,沒有文學人類多枯燥。

    作家在從事文學創作的時候,他是根深於生活熱愛生活的,他們把出自於生活高於生活的方方面面曾現給世人,沒有積極的生活態度是做不到的。一個沒有積極生活態度的人也不會與一切美好的事情產生共鳴。

    文學是愛生活的產物!

  • 8 # 壹點齊魯

    生活中不能沒有情調,生活中不能沒有藝術,生活中不能沒有品位。而這都和文學有關。文學的藝術也是人的藝術,人離不開文學,既使他的學歷不高,學問淺薄,離開了文學的氛圍,生活就味同嚼蠟,沒滋沒味。

    我們看影視劇也好,我們看小說文章也好,其實都是來自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作品,也就是文學作品或者是文學作品的衍生品。這些影視作品或者文藝作品教人向美向善,靠近文明,純粹自我,道德情操也跟著提高起來。

    文學是積極生活的動力,我們的生活本身被油鹽醬醋茶填滿,被家長裡短填充,被兒女情長纏繞,有時候我們的生活中找不到自我,為別人而活,碌碌無為的日子就如同一隻無頭的蒼蠅,找不到定位。空虛寂寞冷,有時候雖然處於周遭喧囂的環境,可內心卻是孤獨的。

    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個體,別人無法融入我們的思想。只有文學能填補內心的空虛,我們才能遠離孤獨。站在同一個層次,活在同一個高度,我們也許有三三兩兩的知己,而這一切只有高階趣味才能更加純粹,而文學的平臺,無疑是很好的契合點。

    忙碌的我們已經遠離了讀書的氛圍,遠離了文學的滋養,每人每年還能認真讀幾本書呢。書架上厚厚的灰塵是對我們最大的嘲諷,一方面購買而將其置於一旁,只用來裝點我們所謂的門面,多久沒有靜靜品味文字所帶給我們的力量。

    文學不僅是積極生活的動力,更是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面前人人平等,同樣的文學著作,每人讀出不同的況味,也就是我們說的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文學是動力,也是一種美好,一種生活的狀態,被文學滋養的生活才有了藝術的品位。

    如今是“快餐”時代,慢節奏的生活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而真正有實力有內涵的人正在如飢似渴地沉浸在文學的海洋裡,汲取營養,滋養美好的生活。

  • 9 # 小范生活記

    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個體,別人無法融入我們的思想。只有文學能填補內心的空虛,我們才能遠離孤獨。站在同一個層次,活在同一個高度,我們也許有三三兩兩的知己,而這一切只有高階趣味才能更加純粹,而文學的平臺,無疑是很好的契合點。

    生活中不能沒有情調,生活中不能沒有藝術,生活中不能沒有品位。而這都和文學有關。文學的藝術也是人的藝術,人離不開文學,及時他的學歷不高,學問淺薄,離開了文學的氛圍,生活就味同嚼蠟,沒滋沒味。

    我們看影視劇也好,我們看小說文章也好,其實都是來自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作品,也就是文學作品或者是文學作品的衍生品。這些影視作品或者文藝作品教人向美向善,靠近文明,純粹自我,道德情操也跟著提高起來。

    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我的真實想法與觀點,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 10 # 譚文祿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人們運用文學,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而創造一些小說、散文、詩詞、戲劇等文學作品,用來充實人的精神食糧,充實人們的生活情趣,讓人們感受到生活的樂趣。

  • 11 # 爵映

    文學,是什麼呢?有的人一聽說文學,感覺深奧莫測,文學其實是人們對生活的思考。文學的作者,肯定是經過了一系列複雜的生活,在經歷複雜生活的過程當中,經過慢慢的思考沉澱,透過文字表達出來,記錄下來,然後形成了文學。當別人透過文字讀到這位作者的著作的時候,如果說此人有相同的經歷感受,那麼可能就會引起共鳴,從而使人的精神得到了慰藉,我們都知道人活著是有思想的,有思想就有精神方面的需求,精神方面的滿足雖然不能等同於食物,但是可以使人受到莫大的鼓舞,從而化為動力,前進!這就是文學的力量。

    一個人活著,無論你經歷多少,寫出來的東西總是有限的。但是無數個人無限的作者,寫出無限的文字,供後世來者閱讀研究,所以後面的人不需經歷前人的經歷便可獲得知識,從而使知識得到了延續,所謂的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比一代強啊!正是因為這種延續,正是因為我們可以透過不同的作者得到了不同知識,我們人類才會前進。

    舉個例子。現在就有一個著名的企業家雷軍先生,小米公司的創始人,他在武漢大學上學的時候閱讀了《矽谷之火》這本書,從而觸動了他的靈魂,使他整夜的在操場走個不停,可見這本書對他精神的震撼有多大?這就是文學對一個人的催化作用。我們有時候不得不感嘆,文學真的擁有法力,當然這個法力只對有思想共鳴的人有作用。比如說我看了這本書之後,我還是在這裡給大家碼字,並沒有創作大米公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有沒有既神秘又玄乎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