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事醫生
-
2 # 建橋茶廠
條鏽病又稱黃疸病,是一種強傳染性病害,病原微生物為擔子菌,一種高等病原真菌。
搞清楚致病因素後,我們可以有的放矢的選擇正確的製劑,這裡可以推薦你使用三唑類藥劑比如戊唑醇,己唑醇等,也可以使用三唑類藥劑的復配製劑去唑醚戊唑醇等,具體使用方法詳詢當地植保技術部門或農藥零售店技術人員吧,這裡不做具體指導。
白粉病也可以採用這種思路,這裡可以推薦苯甲丙環唑,二氯異氰尿酸鈉等,具體使用還是詳詢當地隨意一家農藥經營店吧。
-
3 # 紅姐說鄉村
條鏽病和白粉病,都是對小麥的葉片造成嚴重危害,進而影響葉鞘、莖杆的發育成長。鏽病喜涼怕熱,春秋季節發病率高,靠空氣傳播,流行速度快;白粉病的發生跟田間溫度和溼度有關,溫度在20度左右,且溼度較大時,發病機率高。現在正處於易發期,對發病麥田進行藥劑防治。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使用三唑酮殺菌劑防治,間隔7-10天連續噴灑兩次。但這種藥極易溶於水,遇連雨天很容易降低藥效,同時頻繁使用病菌產生了抗藥性,導致防治效果不佳。
去年我家小麥也遭遇鏽病和白粉病,使用的是氟矽唑,它是一種高效、低毒、廣譜、內吸性三唑類殺菌劑。氟矽唑在病害的初發期,使用效果非常突出,噴藥後幾個小時就滲入植物體,且藥劑的再分佈性強,迅速滲透效能,避免雨水衝失,達到全面保護殺菌效果,持效期可達10~15天。對作物、人畜毒性低,對有益動物和昆蟲較安全。
按照3000-4000倍稀釋噴灑即可,注意使用濃度不能過高,過高對小麥生長有抑制作用,要嚴格按使用說明來稀釋。噴灑完注意觀察效果,10天后如果還有病灶,可再噴一次,但使用次數不要超過4次,以免產生抗藥性,造成藥效下降。
在對三唑酮、烯唑醇、多菌靈等殺菌劑,已產生抗藥性的地方,可換這種藥試一試,我家用的效果很好。順便提醒一下,在噴藥時要注意安全防護! -
4 # 寧寧說的話
題目當中的前提條件是“沒有在種植冬小麥之前進行拌種和土壤處理”。那麼拌種的意思就很明顯,就是用藥物進行拌種,預防病蟲害。那麼對於土壤的處理在我理解來看就是深耕、清理垃圾這兩個主要方面。
一、小麥條鏽病的發病原因是否和沒有進行拌種和沒有進行土壤處理有直接的關係呢?1、首先小麥條鏽病的分佈區域很是廣泛,從西北地區、到中原的山東河南、以及西南的四川到南方長江中下游的湖北北部,算是一種影響很大的病害了;
2、條鏽病主要的發病時間在早春時候,準確的來說就是在春分節氣之後就是一個發病的比較高峰期了。根據小麥條鏽病發生的病原體原理來看,其最主要的發病規律還是在土壤的處理上;
3、從題目當中來看,前期土壤的處理很是關鍵,那麼具體表現在重茬種子、深耕沒有做到位、土壤表面的垃圾沒有處理乾淨,使得有條鏽病發生的病原體存在,所以就會增大其發病的機率。可以看出是很有關係的。當然種子的處理也同樣重要。
二、小麥白粉病的發病原因是否和沒有進行拌種和沒有進行土壤處理有直接的關係呢?1、首先我可以很肯定的說是非常有關係的,這個和條鏽病的發病原理幾乎是一樣的;
2、小麥白粉病同樣發病的區域和厲害性也是和條鏽病同日而語的,甚至在有些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
3、其發病的時間還是主要集中在春季的時候,尤其是在連續的陰雨天氣時候,加之土地整個的排水性不是很好的話,那麼發生起來就越容易。
三、小麥條鏽病和白粉病的預防和防治有哪些措施呢?1、原則就是“重點在預防,防治是下策”。
2、首先買種子是預防的一大前提,在買種子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具有對這些常見病害發生的很強的抵抗力,說白了選擇的就是抗病蟲害強的小麥品種;
3、在種植之前肯定要進行藥劑拌種,尤其是對於規模化種植追求產量質量都好的那種,就更加得引起重視了,希望提問者下一年不要發生這樣的事情;
4、在早春小麥剛開始的返青時候要用藥物進行防治與預防,採用的藥物我建議用“粉鏽寧”這樣的類似的藥物來進行防治,不要讓這些病害朝著小麥的整個植株向上的蔓延發生,注意在噴灑藥物的時候要重點照顧靠近土皮的根部。
總結題目當中所說的小麥種植之前沒有進行拌種和土壤處理,那麼到了來年小麥返青時候,條鏽病和白粉病的爆發和這兩個原因脫粒不了關係,希望提問者提前做好預防工作。
-
5 # 努力就好
小麥的病害多達20種,不同的麥區發生情況不一樣,常見病害就是鏽病,白粉病,紋枯病,病毒病和根腐病,而小麥鏽病包括條鏽病,葉鏽病和稈鏽病三種,其中以條鏽病和葉鏽病流行範圍最廣,危害最重。一,條鏽病
條鏽病又被稱為黃疸病,主要危害小麥葉片。感病葉片有長條狀,鮮黃色的虛線狀病斑,破壞葉綠素,造成葉片的乾枯,導致灌漿受阻。
條鏽病的發生必須存在三大因素,一為菌源,二為寄主,第三個最關鍵,就是氣流傳播。
對於此病的防治,主要是實行輪作種植,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化學防治主要採用藥劑拌種和噴霧的方法。因你並沒有進行藥物拌種預防,那就根據條鏽病發病的早晚及流行的快慢,選擇三唑酮,丙環唑,氟環唑,戊唑醇,烯唑醇等唑類殺菌劑噴施。
如果發病早,可在秋苗期或春苗期噴施,發病晚可在花期噴施。一般連續用藥1–3次,間隔時間10–15天,防治條鏽病並不難。
二,白粉病小麥白粉病這些年來有加重的趨勢,因麥田水肥條件的改變和種植密度的普遍增加,從而呈現加重發生的一種病害。
白粉病也主要危害小麥的葉片,嚴重時可危害莖和穗。發病初期為白色的黴點,後擴大為白色的黴斑,嚴重時黴斑連成一片,整個葉片或全株都被黴層覆蓋。白粉病可從小麥幼苗期到成株期都可被感染。
小麥白粉病的發病主要原因是,氮肥用量過多,種植密度過大,田間溼度過大等。
對於小麥白粉病的防治,主要是選用抗病能力強的品種,這是重要措施之一。化學防治主要是拌種和噴霧。在沒有進行拌種的情況下,可選用同防治條鏽病一樣的藥品,在發病初期防治最佳。
其實,用三唑酮等藥物進行小麥拌種,播種後的防治效果最多可保持45天左右,僅可控制苗期病害的發生,如果用量過大,又會導致發生藥害,降低出苗率。所以,播種用藥拌過的小麥種,並非就是萬無一失,在小麥的開花前,還是得做好一噴三防,四防工作。即使你播種了未經拌種的小麥種子,對於病蟲害的防治,只要你重視,早發現早用藥,並非難事兒。 -
6 # 農業植保管理技術110
不管小麥有沒有進行藥劑拌種和土壤處理,發生條鏽病和白粉病為害時,都是要及時進行噴藥防治,否則一旦大面積流行發生,都會因為植株光合作用減弱或死苗等,造成小麥減產或者絕收的。
小麥條鏽病和白粉病都是小麥栽培上主要的常發性病害,只要條件適宜在小麥生長的一生都可以發生為害,並且可以藉助氣流快速大面積蔓延為害。不僅本地田間病源可以侵染髮生,而且在其它發生為害地區的病菌,也能借助氣流傳播至田間為害,只要田間有大量適宜的感病寄主,並且溫溼度條件適宜時,就會在小麥的葉片、莖稈或麥穗等部位發生為害。所以對於小麥白粉病和鏽病的防治,通常都是強調採取以抗病性品種為基礎,藥劑防治和栽培措施為輔的綜合防治策略,這樣才能有效控制其發生為害。而進行藥劑拌種或土壤處理,也只不過是對條鏽病和白粉病藥劑防治中的其中一項技術而已。再者進行藥劑的拌種處理和土壤處理,主要還是起到殺滅田間病菌,預防小麥鏽病和白粉病的發生而已,一旦條鏽病和白粉病病菌隨高空氣流傳播至小麥植株上,若出現小麥種植管理不當,植株抗病性不強,加之病菌侵染為害的溫溼度適宜時,小麥還是會發生條鏽病及其白粉病為害的,因此這個時候還是需要及時進行藥劑噴施防治,才能對其有效控制,防止進一步蔓延為害加重的。
為了有效防控小麥條鏽病白粉病等為害,一般小麥出苗後,一旦發現田間有條鏽病或白粉病為害時,都是可以及時需要藥劑進行防治,比如對於條鏽病,一般宜畝選用25%腈菌唑20毫升 或25%丙環唑40毫升,或25%醚菌酯40克,或40%氟矽唑15毫升,或40%丙硫菌唑戊唑醇30-50毫升進行防治,不過對於當地對三唑酮沒有抗性地區,也可以直接選用20%三唑酮800-1000倍液進行噴施防治,而對於發生白粉病田塊,除可以選用上述藥劑進行防治以外,還可以選用50%福美雙500倍液,或畝用40-50克30%唑醚·戊唑醇或75%戊唑·百菌清,或31%丙環·福美雙畝用60-70克,或30%己唑醇5毫升等進行噴施防治,對於田間出現發病中心田塊,除及時全田噴藥預防控制外,還宜及時拔除發病中心病株田外深埋或燒燬,以徹底減少田間菌源,才能確保提高肥效,有效徹底防控。
對於條鏽病或白粉病的防治,除了上述的藥劑防治措施外,一般還可以透過適當晚播,土壤深耕,清除田間自生麥苗,科學施肥,氮磷鉀搭配使用,加強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溼潤,避免土壤積水及忽幹忽溼等,以培育健壯植株,也能有效減輕控制條鏽病、白粉病及其它病害的發生為害。
-
7 # 春風夏雨種植人
小麥得了條鏽病和白粉病一定要進行認真防治。
大家知道,小麥得了鏽病和白粉病輕者會影響小麥的產量三到五成。重的可直接導致小麥死亡。
今年各地的天氣最適宜這兩種病的發生和傳播。中國大部分地區乾旱少雨,氣溫高於往年的同期。而這兩種病一般在5到25攝氏度的氣候條件下即可發生,溫度在20攝氏度左右發展最快。溫度越高越利於它的發生和發展。
防治鏽病,必須採取選用抗病、耐病或避病品種,緊密配合藥劑防治等一系列措施,才能達到控制病害,減輕危害的目的。要加強田間管理,剷除雜草,最大度的清理掉秸稈,減少田間菌源,做好開溝排水工作,降低田間溼度,施足基肥,增強抗病能力。
鏽病的藥物防治可用2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50克或20%粉鏽寧乳劑50毫升每7到10天噴一次,共噴2到3次即可見效。
藥物防治白粉病可用2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50克稀平評1000倍液;20%粉鏽寧乳劑1500倍液;或12%臘菌唑乳油15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5000倍液噴霧,連噴2到3次即可見效。
總之,防治作物的病害要遠遠大於防治蟲害,因為地裡的秸稈太多,並攜帶著大量的病菌,隱藏著大批蟲子。農戶在播種作物時要嚴格播種程式,包括浸種,藥物拌種等。
現在的莊稼越來越難播種,田地的秸杆太多,難以處理,並攜帶大量的病菌,隱藏大批蟲子等。
-
8 # 渭北新農人
農民朋友都知道,小麥要豐產,除了精細整地和保證水肥供應之外,病蟲害的防治也是重要的一個環節。
在蒲城老家,現在播種小麥都採用經過拌種的統繁統供良種。小麥在生長季基本不需要噴施農藥來防治病蟲害了,只是有個別人家為了節省幾個拌種費用,“白籽”下種,為以後病蟲害的發生埋下隱患。
“白籽”播種後,小麥所誘發的病蟲害主要出現在兩個階段:
➊苗期,發芽出苗期,地下害蟲(螻蛄、蠐螬、金針蟲)危害,麥苗發黃枯死,麥田缺株斷壟,防治或者補苗不及時,就會嚴重影響小麥產量。今年在陝西的寶雞地區受害面積就不少。
➋拔節至揚花期,蚜蟲、紅蜘蛛以及條鏽病、白粉病是麥田常見易發的病蟲害。蚜蟲、紅蜘蛛防治難度不大,一般情況下連續噴施1~2次吡蟲啉+阿維菌素+噠蟎靈,只要噴藥細緻,基本可以有效解決。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其實人和植物一個道理,病害“防大於治”,如果不做前期預防,小麥如果感染了條鏽病和白粉病,治療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
小麥條鏽病小麥條鏽病的發病症狀及田間表現
小麥條鏽病可透過氣流傳播,具有分佈廣、傳播快、危害大的特點。該病害主要危害葉片,其次是葉鞘和莖稈,穗部、穎殼及芒上。染上鏽病菌,就像人得了“天花病”,“神醫”也醫治不好,永遠是個坑坑窪窪的麻臉。該病致小麥嚴重減產,減產幅度為20---60%。
苗期染病,幼苗葉片上產生多層輪狀排列的鮮黃色夏孢子堆。成株葉片,初發病時夏孢子堆為小長條狀,鮮黃色,橢圓形,與葉脈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縫紉機軋過的針腳一樣,呈虛線狀,後期表皮破裂,出現鏽褐色粉狀物。小麥近成熟時,葉鞘上出現圓形至卵圓形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鮮黃色粉末,即夏孢子。其與小麥葉鏽病、稈鏽病的病斑症狀的區別是“條鏽成行,葉鏽亂,稈鏽成個大紅斑”。
小麥條鏽病該如何防治?
小麥條鏽病以預防為主,題主既然錯過的藥劑拌種和土壤處理的環節,平時就要重視田間觀察,防治要突出一個“早”字,當田間平均病葉率達到0.5%-1%時,組織開展大面積應急防控。防治藥劑可選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環唑、已唑醇、丙環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戊唑醇等藥劑噴霧防治。
小麥白粉病小麥白粉病的發病症狀及田間表現
小麥白粉病菌是專性寄生菌,必須在活的寄主組織上才能生長髮育,病菌分生孢子隨氣流遠距離傳播,擴大再侵染。小麥白粉病在小麥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病,5~6月份為暴發流行期。在小麥孕穗期至抽穗期溫度不高於25度,其分生孢子均可萌發。適宜溫度10~l8度。相對溼度在80%~97%之間時易發生。相對溼度越高,分生孢子萌發率也越高,病害發生就越嚴重。一般陰雨天多、溼度較大、光照不足是白粉病嚴重流行的主要生境條件。
白粉病發生期長,一直到小麥灌漿中後期都可發生和危害,能危害穗子和麥芒等。小麥始花期是白粉病發生的主要時期,田間有白粉病發生時需注意防治。可以結合防治條鏽病施用戊唑醇等藥,病害發生較重或陰雨天較多有利於白粉病發生時,宜加用醚菌酯等藥。
所以播種小麥,整地時藥劑處理土壤和使用經過藥劑拌種的種子是預防小麥病(條鏽、赤黴、白粉)蟲(蚜蟲、紅蜘蛛)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要到病害發生了再治療不但費工費時不說,效果誰也不敢打包票。到時候損失的可不是一點點“拌種錢”了!
回覆列表
條鏽病又稱黃疸病,是一種強傳染性病害,病原微生物為擔子菌,一種高等病原真菌。
搞清楚致病因素後,我們可以有的放矢的選擇正確的製劑,這裡可以推薦你使用三唑類藥劑比如戊唑醇,己唑醇等,也可以使用三唑類藥劑的復配製劑去唑醚戊唑醇等,具體使用方法詳詢當地植保技術部門或農藥零售店技術人員吧,這裡不做具體指導。
白粉病也可以採用這種思路,這裡可以推薦苯甲丙環唑,二氯異氰尿酸鈉等,具體使用還是詳詢當地隨意一家農藥經營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