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定郡小書生

    泰山封禪具有很強的政治性、象徵性。“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義也。始受命之時,改制應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禪,以告太平也。”——出自漢班固《 白虎通義 》“ 天命以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於天,報群神之功。”——出自漢劉向《五經通義》

    意思說帝王受命於天,每逢天下太平,向上天報告,感謝上天佑護。其實真正目的就是宣揚帝王的顯赫政績,向天下世人,甚至前人、後人宣告帝王的功勳舉世無雙,具有很強的政治意義。

    漢武帝在泰山封禪8次,平均不到三年一次,完全超出了“古者天子五年一巡狩,用事泰山”的古制。

    漢武帝首次泰山封禪是在公元前110年,這年是即位後第30年,並該年號為“元封”。也就是這次,漢武帝獨與已故將領霍去病的兒子霍嬗登泰山行登封禮。

    現在回答題主問題,漢武帝為啥要帶霍嬗封禪泰山,而不帶自己的兒子?

    ①對霍去病功績的肯定。

    霍去病三次遠征匈奴,功績卓著。十七歲首次出征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殺得四散逃竄,斬獲敵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國、當戶的官員,同時也斬殺了單于的祖父輩籍若侯產,並且俘虜單于的叔父羅姑比,勇冠全軍,受封冠軍侯。其後出征取得戰績就更加卓著。在漠北之戰中封狼居胥,大捷而歸。

    可惜英年早逝,去世時不到24歲,正值建功立業之際。漢武帝將霍去病修的墳墓修建祈連山的樣子,並追諡為景桓侯,就是對這位愛將功績的肯定;六年後首次封禪泰山帶著愛將之子就是對其功績的最大肯定。

    包括漢武帝對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的培養及重用,也有霍去病愛屋及烏的原因。

    ②對霍嬗的深切期望。

    霍嬗在霍去病去世後襲冠軍侯爵位,封為侍中,頗受漢武帝疼愛,並精心進行培養,有意等他長大以後繼續霍去病的功業。

    霍去病去世之時,霍嬗還在襁褓之中;泰山封禪之時,霍嬗也就七、八歲的樣子。漢武帝帶個孩子封禪泰山,既是對功臣功績的肯定,也是對今後能夠繼續開疆拓土的希望。

    可惜霍嬗比自己老子霍去病更加命薄,在封禪之後就夭折了;漢武帝特地做《思奉車子侯歌》表達對這個孩子的思念。

    此時太子為19歲的劉據,漢武帝要帶兒子只能帶太子,這位未來皇位繼承人。因為封禪泰山具有很強的政治意義,帶著那個兒子也就意味著將來要繼承其衣缽。

    劉據性格“仁恕溫謹”,漢武帝“嫌其材能少”,認為沒有自己的雄才大略,對其日漸疏遠、關愛減少;此時漢武帝封禪泰山還有意開拓進取,當然不會帶著認為沒有遠大志向的兒子了,可是其他兒子又帶不得,否則眾人都會以為漢武帝要換繼承人了,何況此時衛青還在世。

  • 2 # 狐筆春秋

    一方面是不想帶自己的兒子前往,另一方面則是對霍去病的兒子有所希冀~

    一:對皇帝而言封禪泰山意味著什麼?

    自秦始皇一來,封禪泰山,祭告天地成了封建帝王的最高榮譽,畢竟,沒有煊赫的功業和足以彪炳千秋的霸業是不能登泰山而封禪的。從秦始皇到宣統皇帝溥儀,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裡的408位帝王,成功登頂泰山,舉行封禪儀式的不過12位而已。

    作為天子駐蹕之所的泰山,它儼然成了皇權和榮譽的象徵,沒有哪位君王敢隨意上泰山來封禪,這種政治形態上的可以拘謹和人文情懷上的有心褒崇,使得任何一位君王在泰山面前都變得戰戰兢兢,如赴如履。

    二:漢武帝憑什麼封禪泰山

    在文景之治的基礎上,弱冠繼位的漢武帝即展現出其雄才大略的一面,為了漢室江山的長治久安,他任用衛青、程不識、霍去病等人,北破匈奴、南收閩粵、西征西域、東臨滄海,不僅使原本危機四伏、豺狼遍地的漢王朝得以穩固,更是拓土開疆、奠定大漢四百年的王朝版圖。

    此外,他重用主父堰,頒佈推恩令,削奪藩國實力;重用桑弘羊,主持財政,施行鹽鐵官營,倚任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深陷諸侯禍亂的大漢朝脫身泥潭,而且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

    文治武功如此,在群臣百官的熱情要求之下,漢武帝終於決定東巡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向天地山川,祖宗社稷祭告自己的豐功偉業,進而祈禱大漢朝風調雨順、江山永固。

    三:漢武帝為何不帶自己的兒子參加封禪儀式

    由於泰山封禪具有強烈的政治意義,皇帝帶哪個兒子參加,基本也就意味著這個兒子將來會繼承大統,成為帝國的接班人。

    太子劉據是漢武帝和皇后衛子夫所生,時年十九,性格“仁恕溫謹、敦實寬厚”是頗受朝廷和天下人期望的國之儲君,此次漢武帝封禪泰山,身為太子的劉據本該偕同前往,但事實卻被漢武帝留在了長安。

    就其原因,無非是春秋正盛的漢武帝對這個“溫柔敦厚、慈仁兼愛”的太子並不滿意,他曾多次表示太子“不類己”“才能少”。由此,對向來不甚重視禮法的漢武帝而言,自然不會帶一個可能會被自己廢黜的太子參加如此盛大而隆重意義非凡的封禪儀式。

    與此同時,為了維護朝廷的和睦,杜絕部分子弟產生非分之想的機會,英名果決的漢武帝索性沒有帶任何一個兒子前往。反而帶上了冠軍將軍霍去病的兒子霍嬗。

    四:漢武帝在封禪祭典上帶著霍嬗的目的何在?

    舉行封禪時的漢武帝正當壯年,正是銳意進取、勇於開拓的時候,霍嬗的父親霍去病則是武帝朝最閃耀的將星。他十七歲上戰場就一戰成名,成功收復河西走廊,迫使匈奴遠離漠南地區,千里追擊,封狼居胥。赫赫功業縱是大將軍衛青也不能與之比肩繼踵。

    天妒英才,中國歷史上最奪目耀眼的將星猝然而崩,只留下遺腹子霍嬗,志在開拓的漢武帝自然悲痛欲絕,帶霍嬗上泰山行封禪之禮,既是對天下將帥武人的激勵,昭告天下自己依然有志開拓進取,又是對霍嬗的期望和寄託,希望長大成人之後的霍嬗能夠繼承父親的遺志——“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幫助漢帝國拓土開疆,使萬邦來朝。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泰山封禪回來後沒多久,霍嬗便因病而亡。期望落空的漢武帝悲痛不已,特地作《思奉車子侯歌》來懷念他。

  • 3 # 閒來賞史

    問題:漢武帝到封禪泰山時,為何不帶自己兒子卻偏偏帶霍去病的兒子?

    回答:

    霍去病是中國華夏史上千年難遇的少年英雄,霍去病十七歲便跟隨衛青征戰匈奴、而且一戰成名。一戰成名之後,霍去病河西之戰助又成功收復河西走廊。逼的匈奴遠離漠南,最終倉皇逃到漠北,出現了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的輝煌勝利局面。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否則或許還真能一鼓作氣徹底滅了匈奴。

    霍去病

    泰山封禪之時,霍嬗也就七、八歲的樣子。漢武帝帶個功臣的孩子封禪泰山,這既是對功臣霍去病功績的肯定,也是對其後代霍嬗能夠繼續開疆拓土的希望和寄託。因此泰山封禪漢武帝不帶自己兒子、卻偏偏帶霍去病的兒子霍嬗去。當然,這只是其原因之一,而且還不能算是其主要原因。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華夏五千年曆史中,帝王的接班繼承人選擇問題一直是帝王最感覺困惑的問題,同樣也是最為敏感的政治問題。漢武帝如果要帶兒子去泰山封禪,只能帶太子這位未來皇位繼承人。因為泰山封禪大典具有很強的政治意義,皇帝肯定有多個兒子,而帶著哪個兒子去泰山封禪,也就意味著哪個兒子將來要繼承其衣缽,成為王朝的下一位帝王。

    霍嬗

    古人是以二十歲作為成年的,而此時衛子夫所生的太子劉據已經十九歲,接近其成年年齡。根據史書所記載,劉據性格“仁恕溫謹”、漢武帝“嫌其材能少”,認為劉據沒有自己的雄才大略,因此對其日漸疏遠、關愛減少。然而此時封禪泰山的漢武帝正值壯年,還有意開拓進取,所以當然不會帶著自己不看好的兒子一起來泰山封禪了。可是其他兒子又帶不得,否則眾人都會以為漢武帝要廢掉太子換繼承人了。何況此時一代戰神衛青還在世,衛青是衛子夫的弟弟,也就是太子劉據的舅舅。

    漢武帝劉徹

    既然太子劉據和其他兒子都不能帶,再結合漢武帝肯定功臣霍去病的功勳、並希望霍嬗能夠繼承父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志向的原因,所以漢武帝不帶自己兒子、卻偏偏帶霍去病的兒子霍嬗去泰山封禪了。

  • 4 # 影子講歷史

    泰山封禪大典作為古代封建社會最高最隆重的祭祀典禮,自從秦始皇在之後再沒有帝王敢貿然嘗試。滄海桑田,歷史的長河在歲月中不停流淌,在歷經秦末農民起義運動、楚漢之爭、大漢王朝一統天下之後,中國歷史終於來到了漢武帝時代。漢武帝在文景之治積累的國力基礎上,一雪之前被匈奴壓制的屈辱,對外北破匈奴、南收閩越、西擴西域、成功奠定了四百年大漢王朝版圖;對內嚴重削弱諸侯國勢力、實行鹽鐵專營、加強中央集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整個大漢王朝在漢武帝的治理下達到輝煌盛世。憑藉文治武功都取得如此不俗成績的資本,漢武帝最終決定來泰山進行封禪大典。

    就在公元前110年,一切前期準備妥當之後,漢武帝終於聲勢浩大的東巡泰山、準備舉辦泰山封禪大典。然而就在最後一步舉行登封禮時,漢武帝做出了一個特別的舉動,讓周圍的群臣都感覺震驚不已,即只與霍去病的兒子霍嬗兩個人,來一起登泰山進行封禪大典。這樣的殊榮連漢武帝的兒子都不能享受,為何漢武帝獨獨只讓霍去病的兒子和自己一起完成呢?漢武帝這樣一個特別的舉動,也被千年巍巍泰山永久的記載了下來,成為後世一直不停討論的不解歷史謎團。

    熟悉大漢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霍去病是中國華夏史上千年難遇的少年英雄,霍去病十七歲便跟隨衛青征戰匈奴、而且一戰成名。一戰成名之後,霍去病河西之戰助又成功收復河西走廊。逼的匈奴遠離漠南,最終倉皇逃到漠北,出現了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的輝煌勝利局面。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否則或許還真能一鼓作氣徹底滅了匈奴。

    說完父親霍去病,咱們還是把眼光重新回到兒子霍嬗身上。話說霍嬗作為霍去病的兒子,漢武帝一直希望霍嬗長大以後、也能像父親霍去病那樣為國建功,再現封狼居胥的輝煌戰果。泰山封禪之時,霍嬗也就七、八歲的樣子。漢武帝帶個功臣的孩子封禪泰山,這既是對功臣霍去病功績的肯定,也是對其後代霍嬗能夠繼續開疆拓土的希望和寄託。因此泰山封禪漢武帝不帶自己兒子、卻偏偏帶霍去病的兒子霍嬗去。當然,這只是其原因之一,而且還不能算是其主要原因。下面,小編給大家揭秘其主要原因看看。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華夏五千年曆史中,帝王的接班繼承人選擇問題一直是帝王最感覺困惑的問題,同樣也是最為敏感的政治問題。漢武帝如果要帶兒子去泰山封禪,只能帶太子這位未來皇位繼承人。因為泰山封禪大典具有很強的政治意義,皇帝肯定有多個兒子,而帶著哪個兒子去泰山封禪,也就意味著哪個兒子將來要繼承其衣缽,成為王朝的下一位帝王。

    古人是以二十歲作為成年的,而此時衛子夫所生的太子劉據已經十九歲,接近其成年年齡。根據史書所記載,劉據性格“仁恕溫謹”、漢武帝“嫌其材能少”,認為劉據沒有自己的雄才大略,因此對其日漸疏遠、關愛減少。然而此時封禪泰山的漢武帝正值壯年,還有意開拓進取,所以當然不會帶著自己不看好的兒子一起來泰山封禪了。可是其他兒子又帶不得,否則眾人都會以為漢武帝要廢掉太子換繼承人了。何況此時一代戰神衛青還在世,衛青是衛子夫的弟弟,也就是太子劉據的舅舅。

    既然太子劉據和其他兒子都不能帶,再結合漢武帝肯定功臣霍去病的功勳、並希望霍嬗能夠繼承父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志向的原因,所以漢武帝不帶自己兒子、卻偏偏帶霍去病的兒子霍嬗去泰山封禪了。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泰山封禪大典回來沒多久,霍嬗便病逝而亡。霍嬗死後,漢武帝悲痛不已,特地作《思奉車子侯歌》來懷念他。

  • 5 # 第五篇formerly

    泰山封禪是件大事,不是隨便哪個皇帝都能去泰山上溜達一圈的。如果沒有極大的政績,去了泰山那自己就會成為歷史上的一個笑話。在漢武帝以前敢去泰山封禪,只有秦始皇!所以這個泰山封禪是極為嚴肅的一件事。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在群臣的建議下,上泰山封禪。一切都準備妥當,漢武帝卻做了個特別的舉動,只帶了霍去病的兒子霍嬗,不帶自己的兒子,為什麼在這麼嚴肅高大的場所,不帶自己的兒子,卻帶其他人?

    想知道這事得原因,就得猜測當時老劉的心裡想法。

    大概說一下霍去病這個人物。如果在漢朝,匈奴人聽到這個名字,可以讓他們腳後跟發軟,可以在半夜制止小孩的哭聲,可以讓他們以為又要搬家了,就是這麼兇殘的一號人物!但是霍去病英年早逝,接著打匈奴這事就停在哪裡了。

    雖說上代厲害角色沒了,但是還有後輩,那就是霍嬗。“虎父無犬子”嘛,老劉把打匈奴這事放在他身上了,希望他能和他父親一樣,為國家開疆擴土。所以泰山封禪帶了霍嬗。

    泰山封禪也是一件政治事情,如果皇帝帶兒子去,那麼這個兒子必定是未來的皇帝。當時老劉對太子不滿意,覺得他太懦弱,沒有王者風範。加上他自己也很年輕,就覺得這皇位傳給誰,再看看,萬一後面的兒子更滿意吶,所以沒有帶自己的兒子。

    歷來皇帝賞賜有功之臣或者有功之後,都是有自己的手段的。霍去病是老劉手裡的功臣,霍去病死後,這功自然就落在了霍嬗頭上。其他群臣都看著的,老劉帶著霍嬗去泰山封禪,就是想告訴天下,甚至是後世,他老劉是個賞罰分明,有功必賞的一代明君,同時也激勵當時的年輕人,想他們為自己效力!

  • 6 # 一個人的歷史

    首先要說明的是,儘管霍去病曾說過:“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話,但是霍去病實際上是有兒子的,儘管其妻子是誰正史裡沒有記載,但關於他的兒子有明確記載:他的兒子叫霍嬗。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愛之,幸其壯而將之。

    漢武帝到泰山封禪的時候,確實將霍去病之子霍嬗帶在了身邊,這在正史上也是有記載的。

    《史記·封禪書》:禮畢,天子獨與侍中奉車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

    但霍嬗陪同漢武帝到泰山封禪後不久,便暴斃身亡了,這件事在史書記載裡也清清楚楚。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居六歲,元封元年,嬗卒,諡哀侯。無子,絕,國除。

    從史書記載的時間上推斷,霍嬗死的時候可能還不到十歲。

    下面我們進入正題,漢武帝為什麼會帶霍嬗到泰山封禪呢?讓我們先看看漢武帝泰山封禪究竟帶了誰去,首先我們知道一個人肯定是沒有去的,就是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司馬談以此事為終身遺憾。所有能參加封禪大典的人,都是漢武帝極其看重的人。但陪漢武帝登上泰山之巔的卻只有一個人:霍去病之子霍嬗。在我看來,漢武帝這樣做有以下幾個理由:

    一、彰顯霍去病的功績。漢武帝在軍事方面取得的成就得益於兩個人:一個是大將軍衛青,另一個就是冠軍侯霍去病。衛青在與匈奴的戰鬥中建立優勢,並鞏固了這種優勢,而霍去病則善於長途奔襲,像漢武帝手中的一柄利劍徹底擊潰了匈奴。霍去病從小在宮闈之中,漢武帝親眼看著霍去病成人,霍去病更像是漢武帝劉徹之子。和自己仁弱的兒子劉據相比,霍去病不知要強多少倍,只是他不姓劉而姓霍,這是漢武帝人生的最大的遺憾。愛屋及烏下,漢武帝對霍去病的兒子霍嬗格外偏愛。二、泰山封禪本身,具有強烈的政治意義。因此,漢武帝帶哪位皇子上泰山就代表了政治上的一些決策和導向。當時的太子劉據已經十九歲,被立為儲君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事實上,帶太子劉據隨行並無不可。但漢武帝給劉據安排了另外一個任務,留守京城主持大局、決策大事。皇帝離開京城,自然要安排一個合適的人主持京中大事,而太子劉據就是最佳的人選,這麼做合情合理,因此漢武帝不帶劉據上泰山是合理的。三、不帶其他皇子的原因。如果說漢武帝的心中確實沒有更換儲君的想法的話,那他在泰山封禪之行,不帶其他皇子就說得過去了。因為事實上,如果漢武帝想帶皇子和他一起登泰山封禪的話,就只能帶太子劉據,而不能是其他皇子,否則會給人傳遞一種錯誤的資訊。讓那些手握權力存心投機的勢力,打消以儲君之爭為名義,開始無休止紛爭的念頭。漢武帝末年所發生的巫蠱之禍,其本質就是儲君之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周和東周的分界時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