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漢武帝放著年長的廣陵王、燕王不立,偏偏立八歲的劉弗陵,

    司馬炎放著17個正常的兒子不立,偏偏立腦子不正常的司馬衷。

    孫權放著眾多成年的兒子不立,偏偏立八歲的孫亮。

    石虎放著眾多成年的兒子不立,偏偏立八歲的石世。

    皇太極去世,眾多成年兒子不能做皇帝,反而是八歲的福臨繼位。

    為什麼會這樣?

    看看孫權和石虎的經歷就知道了。

    孫權先立孫登為太子,後來太子權力太大,孫登就不明不白的死了,又立孫和為太子,用魯王孫霸制約太子,最後引起“兩宮之爭”,於是廢孫和,殺孫霸,立八歲的兒子為太子。

    石虎篡位後,立石邃為太子,沒多久,石邃想提前接班,石虎只有殺了他,後又立石宣為太子,用石韜制約太子,最後石宣殺了石韜,於是石虎殺了石宣全家,最後無奈,在臨死前立八歲的石世為太子。

    石虎說了句蠻有名話,“我要用石灰清洗我的肚子,為什麼我的兒子一到十八歲就想殺了我呢?”“等到他(石世)想殺我的時候,我也老死了吧?”

    再看楊堅廢太子楊勇,也是一樣,楊勇勢力太大,威脅楊堅了,楊堅每次經過仁壽宮(太子宮),都“如入敵國”,每次晚上睡覺都不敢脫衣服,上廁所都不敢出門,最後只有廢了太子,立楊廣為太子。

    李世民為什麼可以篡位?也是因為李淵用他來制約太子李建成,最後坐大了,

    李世民稱帝后,怎麼立太子就是個問題了。

    他當然不敢立一個太子,不加以制約,這樣太子很容易就坐大,威脅皇權,然後要麼太子被自己殺,要麼自己被殺,

    他也知道立太子,用另一個皇子制約,這樣很危險,但他不甘心立一個懦弱的太子,

    於是他選擇了立李承乾為太子,用李泰制約。

    結果當然是失敗的,最後廢太子,

    你說,這樣的環境下,英果類己的吳王李恪哪來機會做太子?弱勢的李治就撿了便宜。雖然他找了很多理由,說立李泰的話,李治和李承乾都活不了,裡李治的話他們倆都能活,但實際上,就是太子對皇權的威脅。

  • 2 # 簷雨階苔

    李恪沒當上太子的原因有2條:

    1.吳王李恪是庶子,而李治是李世民的嫡三子,君主專制社會立繼承人的原則是立嫡不立庶,否者會引起動亂。

    2.開國功臣長孫無忌是李治的親舅舅,堅持請求立李治。吳王李恪母親是隋煬帝的女兒,因此也有些威望,但畢竟身份敏感。

    吳王李恪的結局是被長孫無忌殺害。

    詳情如下:

    唐太宗李世民有14個兒子,其中長孫皇后生有三子:李承乾,李泰、李治;楊妃生有二子:李恪,李愔。後來李世民立李承乾為皇太子,李泰為魏王,李治為晉王,李恪為吳王。

    當時魏王李泰才華橫溢,美名遠揚,很受李世民寵愛。李泰受到過分溺愛,竟然拉攏駙馬柴令武、房玄齡之子房遺愛等大臣,謀奪太子之位。

    太子李承乾腿腳有病,擔心自己的地位不保,所以對二弟李泰十分怨恨。雙方各自樹立黨羽,互相爭鬥。李承乾企圖效仿李世民玄武門政變,打算髮兵入宮殺弟逼父,但陰謀洩露,結果李承乾兵敗。事後李承乾被廢去太子之位,流放黔州。

    李世民的皇子李恪,母親是隋煬帝的女兒楊妃。李恪善於騎射,且有文才,很受李世民寵愛。

    李承乾太子被廢后,李世民在立誰為太子一事犯了難,猶豫不決。魏王李泰才華橫溢,晉王李治仁厚忠孝,庶子李恪英明果決。李世民開始想立李泰,然後又想立李治,又覺得還是不妥,於是又打算立李恪。

    李世民很擔心地對長孫無忌說:“你勸朕立晉王李治,但他仁弱,我很擔憂社稷不保,怎麼辦?吳王李恪英武果斷很像我,我立他為太子怎麼樣?”

    大臣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親哥哥,李治的親舅舅,他仍舊堅決請求立李治為太子,並說:“晉王仁厚,是能守護江山的君主。況且舉棋不定尚且會輸,何況立儲君呢!”於是李世民才決定立李治為太子。

    吳王李恪很有名望,得眾人之心。長孫無忌擔心外甥李治地位不保,所以很厭惡李恪。

    宰相房玄齡死後,長子房遺直繼承了爵位,但次子房遺愛的妻子是李世民之女高陽公主,夫妻二人謀奪房遺直的爵位。高陽公主向唐高宗李治告狀說房遺直對她無禮,於是房遺直下獄受審。房遺直在獄中告發房遺愛與公主謀反,於是房遺愛也下獄受審。

    當時主審官是長孫無忌,他授意房遺愛誣陷李恪謀反,於是判李恪死罪。李恪蒙受冤屈,死前詛咒說:“如果社稷宗廟有靈,願長孫無忌一家被滅族!”

    後來,長孫無忌反對李治立武則天為皇后,得罪了武則天。武則天授意她的爪牙誣陷長孫無忌謀反,而李治也不與長孫無忌當面對質,當即將舅舅一家剝奪一切官爵,流放到嶺南。其後,李治派人複審此案,長孫無忌被逼自盡。

    史書參考:《新唐書·列傳第五·太宗子》

  • 3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沒有政局表明李恪比李治出類拔萃,李治的文治武功都很好,是老爹老婆名氣太大才弄得名氣小。

    在武功上,李治幹掉了高句麗,滅掉了百濟,白江口之戰擊敗了日本,多次擊敗過突厥人,除了在對吐蕃人時吃虧外,基本上對外無敵。在對外戰績上,李治比他老婆強多了。即使到了武則天幫著李治看管朝政時,對外也是李治安排的,否則王方翼如何能受到重用,這位可是王皇后的堂兄。

    在文治上,李治治國經濟上升很快,給武則天留下了好底子。個人文化修養也很好,飛白體書法是一絕。

    李治團隊文有長孫無忌支援,武有李績支援。長孫無忌負責李唐人事和司法,早在玄武門之變時就是李世民團隊的HR,還制定了唐律,集團內有褚遂良、於治寧等多位大佬,鬥倒了房玄齡劉泊等宰相,是文官系統第一大山頭。李績在李治兼任幷州都督時是他的長史,早就和李治關係密切。

    李恪沒有舅舅幫忙,老孃還是隋煬帝之後,在唐朝天然處於不利地位,幹不過李治才正常。

  • 4 # 猴格大人

    作為一個被君臣共治制約而不能獨斷專行的皇帝,李世民不可能為了一個不得高官支援的兒子與大臣們對立,作為貞觀後期重臣領頭羊的長孫無忌也不可能支援和他沒有血緣關係的李恪。

    就算是沒有血緣關係,一個英武的李恪和怯懦的李治,對嗜權的長孫無忌來說,也並不難選擇。

    身兼兩朝血統的尊貴王子

    李恪【619-653】,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生母楊妃是隋煬帝楊廣之女,也就是說李恪是大唐皇帝的兒子,大隋皇帝的外孫,在血統上是最尊貴的一個。

    先後封長沙郡王、漢中郡王、漢王、蜀王、吳王,曾任職益州大都督、安州都督,永徽元年【637】拜司空,授梁州都督,次年加太子太師。

    永徽四年【654】,受房遺愛謀反案牽連被廢為庶人,二月初二,李恪被縊殺,年34歲。同年四月十五,按國公禮下葬於高陽之原。

    顯慶五年【659】,長孫無忌獲罪,李恪的冤案被昭雪,追封鬱林郡王。神龍初【705-706】恢復親王爵位,重新按照親王禮改葬,並追封司空。

    李恪的悲慘結局

    史載李恪英傑親賢,善騎射,有文武才,是太宗諸子中的賢者,李世民常稱其類己,既名望素高,甚為物情所向。長孫無忌既輔立高宗,深所忌嫉。

    看到其他答主說李恪並沒有出類拔萃和有大功的記錄,有失偏頗,假如李恪是個庸才,是個浪蕩子,長孫無忌至於那麼嫉恨他,非要把他牽連到謀反案弄死嗎?

    從長孫無忌的態度反而證明了李恪是一個很有才幹的人,因此才被李世民提過立儲,更因此被長孫無忌嫉恨。

    如果李恪是個庸才,在封建皇朝裡反而是最安全的,比如他的親弟弟六皇子李愔,那麼荒唐浪蕩,只是被流放,你可有可無啊,活著又不影響什麼,還能裝點門面,為啥要殺你。

    李恪為啥必須死?就因為他曾是李世民心中太子的候選人,又是李世民活著的兒子中最年長的,對小九李治是一個威脅,所以必須死,死了長孫無忌才安心。

    李恪被牽連到謀反案時很清楚是怎麼回事,所以才在臨死大罵“長孫無忌竊弄威權,構害良善,宗社有靈,當族滅不久!”

    長孫無忌有多恨李恪呢?李恪的王妃楊氏早亡,葬在李恪的封地安陸,李恪被縊死時,楊氏的墓地也被破壞,墓誌銘被磨掉,本人也遭到挖墓拋屍的慘遇。

    長孫無忌借這次謀反案把皇室有影響力的幾位一網打盡,清洗乾淨,一來穩固了外甥的地位,二來也讓他個人的權威達到頂峰。只是他沒想到的是被武則天鑽了空子,之後他獲罪,大家都認為是他誣殺李恪的報應。

    李恪PK李治

    感覺近幾年吹捧李治的很多,什麼永徽之治,什麼疆域最大,什麼永徽大帝云云,其實,李治就是一個怯懦的人,不是當太子培養長大的,等到李承乾李泰火拼後,才被提溜上來的,李世民想換李恪未果,只得緊急對李治進行培訓,速成教育行不行歷史已經證明。

    李治是在李世民身邊長大的,知子莫若父,李世民清楚李治的性格,所以才擔心李治承擔不起社稷宗廟大任。“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聽長孫無忌之言,可謂聰明一世,懵懂一時。”【毛澤東批語】

    長孫無忌為一人之私慾而枉顧社稷,反對李恪擁護李治,成就他最大的惡行;李世民作為一代明君,明知李恪不能夠守國,就該自己決斷,而不是和長孫無忌商量,疑而未決,遺禍子孫,真是懵懂一時啊!

    李治前期受制於舅父,後期被武氏蠶食,上官儀事件後天下大權就悉歸中宮了,眼看著兒子遇害,親眷被屠而毫無作為,掌握實權的時候都不多,有什麼可吹的呢?又怎麼能和李恪相比呢?

    就是這樣。

  • 5 # 辰州觀海

    【1】

    武則天的人生成功,有著很大的僥倖成分。

    首先,她僥倖之處在於,得以成為唐朝皇帝的,是她的相好唐高宗,倘若是別的皇子當皇帝,可能歷史也就沒武則天啥事兒了。

    而即便是唐高宗當了皇帝,倘若沒有一個人的“神助攻”,只怕,武則天也只是一個有威勢的太后,也當不上皇帝。

    這個幫助他的人,就是一代權臣長孫無忌。

    【2】

    唐太宗時代,皇子裡面,最優秀的,是魏王李泰和吳王李恪。

    但是,這倆人都面臨著尷尬,那就是,嫡長子——太子,是李承乾,一個荒唐太子。

    唐太宗對李承乾忍無可忍,最終,廢掉了李承乾。

    大唐沒了太子,於是,這讓李泰和李恪看到了希望。

    李泰的很多行為,都讓李世民看不上,因此,李泰錯失了成為繼承人的身份,而李恪呢。

    唐太宗也曾考慮李恪,但是,李恪的母親,是隋煬帝的女兒,隋朝楊家作為前朝皇族,在朝廷裡,當然也不會有啥支持者。

    這就意味著李恪孤立無援。

    而長孫無忌也怕李恪一旦當了皇帝,長孫家族就會大權旁落,於是,積極支援長孫家的另一位外孫(李承乾、李泰之外的李治,也就是後來的唐高宗)

    就這樣,李恪錯失了皇位,便宜了荒唐的唐高宗。

    【3】

    唐高宗時代開啟以後,長孫無忌繼續對李恪一派死纏爛打,殺死了許多朝中的實力派人物。

    而長孫無忌消滅李恪以後,武則天則趁機,誅殺了長孫無忌滿門,並殺光了他的黨羽。

    經過這接二連三的折騰,終於,大唐朝廷徹底換了一撥人。

    而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武則天成為女皇,沒了阻力。

    因此說,武則天能當女皇,要感謝長孫無忌。

  • 6 # 希望星晨58298869

    荒唐的太子李承乾被廢后,李世民在立誰為太子時考慮了三個人選:頗有文學造詣的魏王李泰,寬厚忠孝的晉王李治,還有幹練堅決,英明勇敢的庶子吳王李恪!

    猶豫不決之際便招來自己的大舅子、開國元勳、朝庭重臣長孫無忌商議,長孫不假思索,一錘定音:“晉王李治仁厚,是鞏固守護江山的君主,況且忠孝彰顯,能為天下表率,希望你不再舉棋不定”,於是李世民才最後決定立膽怯懦弱的李治為太子。

    隨即氣質外貌酷似李世民,處事沉穩嫻熟的李恪被破滅了太子夢,儘管在皇子之中他是出類拔萃的,聲譽彰顯,又頗得臣民之心。

    一.李恪沒當上太子是基於以原因:

    1.吳王李恪非嫡子出身。唐太宗有14個兒子,其中長孫皇后生有三子: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人是為嫡子;楊妃生有二子:李恪,李愔;李世民立李承乾為太子,賜封李泰,李治,李恪為王;李治的優勢是嫡子;封建社會君主選接班人遵循“立嫡不立庶”的原則。

    2.身無背景。吳王李恪的母親是隋朝亡國之君,被李淵把名譽糟蹋得一塌糊塗的隨煬帝楊廣的女兒,楊氏一族至太宗朝無任何勢力。

    3.還有關隴集團代表人物長孫無忌的排斥。作為李治的大舅,長孫無忌處心積慮地讓李治上位,憑長孫的身份、威望,誰敢反對呢?

    二.吳王李恪最終的結局。

    宰相房玄齡死後,其爵位由長子房遺直繼承,次子房遺愛是李世民之女高陽公主的駙馬,二人密謀要奪取房遺直的爵位;高陽便向唐高宗狀告大哥房遺直對她非禮,房遺直被誣下獄,受審時房遺直告發二弟房遺愛與公主謀反,於是房遺愛也下獄接受審訊。

    而此案的主審官正是長孫無忌,他屢次三番地授意房遺愛牽涉李恪,誣陷李恪謀反,於是李恪被判死刑,李恪蒙受不白之冤,死前留下鏗鏘有力的詛咒聲:“如果社稷宗廟有靈,願長孫無忌一家被滅族!”

    後來,由於長孫無忌阻撓武則天當皇后,武則天上位後進行了報復,以同樣的手段,誣陷長孫無忌謀反,長孫無忌一家被剝奪一切官爵,流放到嶺南,最終長孫無忌被逼自盡。

  • 7 # 瘋小鳥

    太子李承乾被廢以後,太子之位空懸,李世民與眾大臣商議立儲之事,大臣們相繼提出了三個人選:魏王李泰,吳王李恪和晉王李治。

    這三個人各有各的支持者,岑文字和劉洎支援魏王李泰;李道宗和尉遲敬德支援吳王李恪;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則支援晉王李治。

    魏王李泰和吳王李恪本就在李世民的考慮名單之內,這兩個兒子各有各的優點,無論哪一個成為太子,都可以算是合格的儲君,而生性仁弱,年紀又小的晉王本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李恪沒有被立為太子,長孫無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魏王李泰在之前與太子的爭鬥中已經元氣大傷,這三個人裡李世民應該是偏向李恪的,因為李恪最是英武不凡,是幾個兒子裡面最像他的,對他的庶子身份李世民並不是太在意,但是這時長孫無忌提出了一個理由,卻讓李世民無法忽視。

    長孫無忌認為,未來的大唐天下需要的不是銳意開拓的雄霸之君,而是仁厚有德的守成之君,而這三個人裡面唯有生性仁德的晉王李治,才是最適合做這個守成之君的。

    雖然長孫無忌推薦李治的目的並不單純,他有他的私心,他是李治嫡親的舅父,李治年紀幼小,一旦李治繼位朝政還不是盡在他的掌握之中。

    雖然明知長孫無忌的私心,但鑑於隋朝二世而亡的歷史教訓,李世民還是覺得長孫無忌的看法有道理,最後決定立晉王李治為太子,在立儲這件事情上長孫無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李恪結局悲慘,天妒英才說的就是這種吧。

    李恪在從皇子中是出類拔萃的佼佼者,文武雙全名望較高,如果能被立為太子,這些就都是長處,可是如果沒有能夠成為太子,這些長處就成了害處。

    假如他只是一個平庸的王子,倒是可能平安度過一生;可惜他太能幹了,還差點被李世民立為太子,這樣的一個人只要活著對新帝絕對是個威脅。

    所以長孫無忌才要想方設法地除去他。

    在房遺愛謀反案中,長孫無忌授意房遺愛誣陷李恪,給李恪扣上了一頂謀反的大帽子,於是名正言順地判了李恪死刑,被毛主席稱讚為“英物”的李恪就這樣平白丟掉了性命。

    長孫無忌在做這一切的時候,沒想到自己最後的結局會跟李恪相似吧,他在武則天上位後也被人以同樣的手段誣陷謀反,最後被逼自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需要一篇表揚超市員工助人為樂的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