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燭影斧聲
-
2 # 風起雲落666
因為唐朝史料關於蘇定方的記載混亂,而在673年唐高宗下令由許敬宗修編的國史中,導致關於蘇定方在西北前線期間支援吐谷揮防禦吐蕃的記載被大量刪除,出現一段空白期,事實上史官故意隱瞞皇帝刪減大量蘇定方的功績。顯然有很多原因待分析! 其一:蘇定方與朝廷內部眾多大臣關係惡劣,因此朝內大臣故意隱瞞蘇定方的很多戰功,甚至還隱瞞蘇定方的死訊,蘇定方死後一年多唐高宗才知蘇定方已死,因此唐高宗就憤怒的質問身邊的大臣:“蘇定方於國有功,例合褒贈,卿等不言,遂使哀榮未及。興言及此,不覺嗟悼。”遽下詔贈幽州都督,諡曰:莊。 其二:蘇定方與人品差的許敬宗、李義府交好,間接導致其受很多反感許敬宗的文臣待見,這些文臣在許死後掌握了修史話語權,而高宗因為覺得許人品不行史德也差,就接受臣下意見在許死後的第二年下令改修之前由許主編的國史,這次修史直接導致蘇定方在西北前線防禦吐蕃的大量事蹟被刪去。關於這一點《舊唐書》的作者是明確提到的:《舊唐書》蘇定方本傳贊曰:“邢國公神略翕傳,雄謀勘定,輔平屯難,始終成業。疏封陟位,未暢茂典,蓋缺如也”
-
3 # 痴語0411
蘇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漢族,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縣)人,唐朝傑出的軍事家。十五歲時就隨其父親南征北戰,保衛家鄉,可謂英雄出少年。
隋朝末年,由於隋統治集團的分裂,各方農民軍起義席捲全國,蘇定方當時投奔了竇建德、劉黑闥的河北義軍,在亂世中屢建戰功。後義軍在虎牢關一役被李世民擊敗,貞觀初年蘇定方為“降將”歸順李唐,隨名將李靖北伐,開始了他傳奇的戎馬生涯。
顯慶二年,蘇定方累功升任行軍大總管,開始獨當一面,並以其非凡戰績和正直為人深受唐高宗的賞識與信任,屢委以重任。特別是在公元659年,蘇定方以一千唐軍大敗吐蕃八萬主力,並且導致吐蕃大將達延莽布支戰死,史稱“烏海之戰。”後文獻中也曾提到次戰役,西藏寺廟中保留的吐蕃大將在打敗薛仁貴後,寫給松贊干布的書信中憶苦思甜的回憶道: 當年唐軍將領蘇定方在世時,以八千騎兵與我吐蕃十萬精銳交戰,大戰之後,我吐蕃十萬精銳僅僅只剩八千。這讓蘇定方的名將地位上升到了“戰神”的高度。
如此功績顯著的歷史名將,為何不得世人的褒頌呢。
其一:蘇定方與朝廷內部眾多大臣關係惡劣,又性情耿直不懂圓滑,戎馬一生,卻多招人嫉妒,因此朝內大臣故意針對他,隱瞞他的功勞,特別是“烏海之戰”在後世漢文中就沒有記載。
其二:唐初的軍事力量十分強大,名將很多,而且常常以較小的代價取得較大的勝利,比如李靖以三千騎兵滅東突;李績率三千唐軍擊敗薛延陀八萬大軍。正是因為這樣戰例太多,所以導致大家對蘇定方的戰績有些“麻木”。
其三:蘇定方是降將,又出身低微(當時還是士族門閥掌權),被門閥貴族所輕視,所以他的不少功績都被埋沒了。
其四:所謂功高震主,雖然蘇定方在去世後,唐高宗說道:“朝廷對他的嘉獎不足以彰顯他的功勳”,但蘇定方畢竟是“外臣”,不是嫡系部隊,唐朝的皇帝不能看他一人做大,對於群臣對他的壓制也可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雖然蘇定方很少被後人歌頌,甚至在一些演義的小說中故意抹黑他,但我們應正確面對歷史,這位歷史名將還是應得到我們後人對他的稱讚與尊敬!
-
4 # 軲轆島
演義確實好看,像《三國演義》和《隋唐演義》,島主都是百讀不厭。可有些時候演義與史實的差距之大,卻使人瞋目結舌匪夷所思。
隋唐系列小說中的人氣王,冷麵寒槍俏羅成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英雄少年郎,英俊瀟灑眉目如畫,在戰場之上又勇冠三軍所向披靡,一手羅家回馬槍用得出神入化,留下了揚州奪魁,力擒五王等眾多傳奇。最終的結局卻是在征討劉黑闥的過程中中了敵人的奸計,被引入淤泥河中萬箭穿心而亡。
羅成的慘死,讓無數觀眾痛心疾首的同時,也對施計之人恨得咬牙切齒。而施下此奸計害死羅成的人,正是小說中的大反派蘇定方,此人陰險狡詐,詭計多端,屢次陷害瓦崗英雄們,犯下的罪行可謂人神共憤,罄竹難書。
而今天島主此文主角卻恰恰是這“反派”蘇定方,長大以後讀了史書又看見這個熟悉的名字,第一反應是憤怒,再一細讀卻又禁不住長嘆一聲。可憐蘇定方英雄一世,倘若他看見了後世演義小說對他的抹黑,肯定會哭暈過去,這冤假錯案,可稱得上六月飛雪,比竇娥還冤。
時值隋末亂世,各地揭竿起義四起,叛亂不斷。冀州人蘇邕挺身而出,組織鄉兵數千人,保衛家園,抵禦賊寇。而這支地方軍的核心人物,正是蘇邕的兒子,年僅十五歲的蘇定方。
蘇定方武藝高強,且初生牛犢不怕虎,英勇無敵,多次身先士卒上陣殺敵,屢立戰功。在蔡邕死後,蘇定方更是繼承了軍團的領袖位置,獨挑大樑,領軍指揮樣樣精通,多次打退賊寇的進犯,保一方平安,成為冀州百姓心中的守護神。
隋王朝腐朽黑暗,節節敗退,蘇定方也深知天下大勢不可逆也,最終選擇投靠了素有威名的河北起義軍領袖竇建德。竇建德敗亡之後,蘇定方繼續更隨竇建德舊部劉黑闥,多次立下戰功。不過隨著劉黑闥也敗亡,蘇定方便歸隱家鄉,不問世事。
看到這也能大概猜出一點蘇定方被黑的端倪,既然是與李唐為敵且屢立戰功,想必使唐軍吃了不少苦頭。當然戰場之上各為其主,沒有什麼對錯可言。可民間的小說演義裡,既然要突出主角的英雄光環,那塑造幾個十惡不赦的反派是基本操作,敵陣中的名將蘇定方就成了這個倒黴蛋。
到了唐太宗貞觀年間,大唐邊境威脅不斷,國家亟需可用之才。蘇定方這種將才自然不會被埋沒,屢次受到朝廷徵召,對戰場的渴望也讓蘇定方決定再次披掛上陣,加入了大唐陣營,開啟了一段傳奇的征程。
蘇定方戎馬一生,身經百戰,島主選幾個有代表性的講一講。看蘇定方的戰績,大部分是十分彪悍的,經常上演以少勝多的好戲,且兵力差距大到誇張。比如說以200勝20000。這一戰是李靖指揮下的大唐滅東突厥的戰爭,蘇定方作為唐軍先鋒,僅率200精騎兵,趁大霧之夜直奔突厥大本營而去。
東突厥首領頡利可汗分不清虛實,不敢應戰,倉皇出逃,兩萬大軍群龍無首,陷入混亂。蘇定方部亂砍殺了一陣,堅持到了李靖大軍趕到,大破突厥軍。接著勢如破竹,徹底消滅東突厥,擒獲可汗,蘇定方立下首功。
再之後就是在大唐征討西突厥的戰役中,蘇定方更誇張了,500勝40000。當時的情況是主帥三板斧程咬金和西突厥兩萬主力大軍相持,勝負難分。西突厥另有兩萬援軍正火速趕往前線,形勢相當危急。又是蘇定方,領五百騎兵翻山越嶺,從高處直撲突厥援軍,如神兵天降一般打亂了敵軍陣腳,唐軍主力趁勢出擊,大敗西突厥。並且之後唐軍部分將領財迷心竅,搜刮投降胡人的財物,只有蘇定方分文未取,是難得的戰力與品德兼備的良將。
這之後唐滅西突厥之戰,蘇定方便已升任行軍大總管,統領全軍。並且不負眾望,在大雪中行軍,打了西突厥軍一個措手不及,並且一路窮追不捨至碎葉水(今吉爾吉斯和哈薩克境內楚河),捕獲西突厥首領賀魯,宣告西突厥的滅亡,整個西域地區盡在唐王朝掌控之下。
這些還不算,看起來最像天方夜談的,還要數蘇定方與吐蕃的烏海之戰。這一戰唐朝史書沒有記載,倒是在敦煌出土的吐蕃文歷史文書中有記載,而且用了駭人聽聞的一句話“八萬敗於一千”。這樣一來相當玄幻了,兩軍不僅兵力懸殊,而且吐蕃副大相達延莽布支還戰死沙場,難道蘇定方真是萬夫莫開的神將?
島主和大家來分析一下,當時的局勢是,按照唐朝史書的記載,蘇定方西征的目的是去葉葉水(今烏茲別克和塔吉克境內的錫爾河)那一帶鎮壓反叛的思結闕俟斤都曼。而青藏高原那一塊的吐蕃正在與北鄰的吐谷渾交戰。所以唐軍和吐蕃軍這一戰就有點陰差陽錯的意思。
從唐史書沒有記載來看,這一戰本來就不在計劃之中,就沒放在心上。因此推論出一種情況是蘇定方行軍途中正好碰到吐蕃入侵吐谷渾的八萬大軍,順手打了一頓,不巧殺了個副相。因為八萬大軍總不會走在一起嘛,可能正好碰上吐蕃副相領那一部,沒多少兵力,加上蘇定方領的又是精英中的精英,獲得勝利完全不誇張。其餘吐蕃軍一聽副相死了,加之又弄不清唐軍虛實,不戰而敗,就有了如此記載。
這之後蘇定方又率軍東渡黃海消滅了百濟,為日後大唐打敗心腹大患高句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說到高句麗,給不熟悉的朋友科普一下。我們知道從隋朝就已經開始對高句麗的戰爭了,隋煬帝更是三徵高句麗未果,拖垮了大隋朝。
這個高句麗究竟何方神聖呢?從西漢至唐北韓半島那一塊一直是三國鼎立的局面,其中包括新羅,百濟,還有最為強大的高句麗(順便提一句,高句麗和高麗沒有任何關係)。隨著中原王朝政權不斷更迭,高句麗野心也漸漸變大,多次插手中原地區內戰,威脅邊境安全。
到了唐朝,國力空前強盛,新羅的政策是向唐朝示好納貢,結果高句麗和百濟就聯手進攻新羅,阻止其與大唐的交好。面對大唐的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視而不見,因此從唐太宗開始便有對高句麗的戰爭。
蘇定方曾有機會一舉打敗高句麗,當時他已率軍圍困住了高句麗的都城平壤。可惜漠北鐵勒九姓發生叛亂,唐軍難以應付兩面作戰的境地,加之寒冬將至,糧草補給,蘇定方功敗垂成,被迫撤軍。這裡倒是可聯絡到上篇文章的主角薛仁貴,三箭定天山,平定了鐵勒九姓的叛亂。
蘇定方的晚年依舊是在軍旅途中度過,作為大唐代表鎮守在西北邊境的最前線,最終也病逝在那裡,終年七十六歲。
縱觀蘇定方的戎馬一生,馳騁沙場,南征北戰。大唐王朝的影響力東起北韓半島,南抵越南順化省一帶,西達中亞鹹海及伊朗高原,北包貝加爾湖至葉尼塞河下流一帶,疆域也達到唐朝之前從未有過的巔峰。蘇定方可謂功不可沒,卻在演義中被抹黑醜化成如此模樣,可悲可嘆啊!
-
5 # 劉大媽說三農
中國古代都是使用冷兵器作戰,而且大部分平民教育程度並不高,所以每次作戰的時候將領就顯得尤為重要。有真本事的將領在作戰的時候能夠最大程度的減少戰場上的損耗,無論是進攻還是撤退都顯得遊刃有餘。因為打仗都是這種情況,所以很多在戰場上傳出名聲的將領就隨著歷史流傳下來,大部分都是因為擁有作戰上的天賦和本領才被人記住。但唐朝的時候有一位將軍,投靠在李世民的麾下,只被李世民派出去打了一次仗之後就再也沒有啟用過他,但是在後世卻給這個人非常高的評價,這究竟是什麼原因?
在李世民的手下有很多人才,大部分都是李世民親自招攬的,所以李世民看人的眼光很準。但萬事都有例外,李世民手下有一個將領叫做蘇定方的,在統治唐朝20多年的日子裡,蘇定方只上了一次戰場之後就再沒有出去打仗過。蘇定方正好出生於隋朝末年的時候,全國各地都在發生戰亂,到處都是起義部隊,他的父親為了保護自己居住的地方就組織了一批隊伍進行訓練。
他當時只有15歲,也跟隨著父親在這個隊伍裡訓練,沒多久之後父親就帶著隊伍一起去討伐附近的山賊。他在其中表現的尤為勇猛,每一次作戰都活躍在前線,不停的對賊寇進行衝殺,而且每次作戰基本上都沒有受傷。也因為他這種作戰方法讓訓練團隊裡的人對他非常崇敬,等到他父親死後,他就繼承了這個訓練團隊首領的位置,繼續率領著這批隊伍不斷的為保護家鄉活躍著。
但由於各地起義的部隊太多,慢慢的有一些部隊就形成了幾萬人的大勢力,而他的周邊就有很多個這樣的勢力。他手下只有幾千個人,如果不去投靠一方勢力,很快就會在這些勢力的夾縫之中被碾碎。經過一番考慮之後,他決定帶領自己的團隊去投靠竇建德,因為這個人不像其他人一樣燒殺搶掠,對百姓特別好,是一個仁義之人。在投靠了竇建德之後,他一下子就從首領變成了帶領一隊人馬的將領。
由於他作戰的風格極其鮮明,每一次上戰場都很勇猛,慢慢的就在竇建德的隊伍中傳出了名聲,沒多久就被另外一名叫做高雅賢的將領收為了義子,成功走進了這個勢力的最高層。然而好景不長,沒多久之後李世民率兵把他所處的勢力給消滅了,他跟隨著義父又投奔在另一個勢力之下。但沒過了多久之後,唐朝出兵又把這個勢力給消滅了,這個時候天下已經沒有多少戰亂了,加上他也找不到可以投靠的人,於是就回到家鄉繼續過上了農民的日子。
等到李世民成為了皇帝之後,沒過幾年就開始召集軍隊和將領進行北伐,他作為以前起義勢力的將領也被重新啟用。於是他加入了李靖的軍隊之中,在北伐的戰爭之中他的作戰風格還是沒有進行改變,根據記載,李靖單獨讓他組織了幾百個人的隊伍,這支隊伍專門負責衝亂敵方的陣營。每一次作戰都在敵方軍隊之中不停的衝殺,最後一次還需要他帶領這些人在大軍之中殺掉敵方的將領頡利可汗。
這一次他並沒有正面衝殺,而是透過不停的迂迴,最終到達敵方大營的時候才被人發現,再想防禦已經來不及了,於是把對方的將領頡利可汗打得抱頭逃跑,然後被前來支援的大部隊給擒獲。由於首領已經被抓住了,敵方軍隊很快就失去了抵抗能力,除了死亡的人以外大部分都投降了。可以說他在這次戰爭之中立下的功勞是最大的,班師回朝後李世民也賞賜了他,讓他成為了中郎將。
但至此以後李世民再也沒有動用過他,一直到李世民死去為止,這20多年的時間裡他再也沒有上過戰場。而這麼多年的時間裡唐朝在不斷的對外戰爭,東南西北各個方向都在出徵攻打少數民族。他作為一個有能力又勇猛的將領,居然沒有被派遣到戰場上發揮出他的本領,也就讓我們後來的人感到非常不解。一直到後來李治登上了皇位才讓他重新出現在戰場上,在人生的最後階段他東征西戰滅亡了周圍的三個國家,把唐朝的領土擴大了幾千裡之多。
如果李世民能夠在最早的時候就讓他出現在戰場上,可能早就把唐朝邊境那些少數民族給幹掉了,何至於要等到李治的時候?
-
6 # 肖邦老師的課堂
蘇定方為人低調,從不居功自傲,到處邀功,兢兢業業為唐朝做奉獻,所以名氣不大。
回覆列表
一生滅三國並且將國主全部擒獲,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非常少見,這樣一位名將,很多人反而把他當成陰險小人,這個人就是唐初名將蘇烈,蘇定方。
蘇定方早期先後為竇建德和劉黑闥部將,一直到李世民繼位後,蘇定方才重新出仕,也開始了自己的傳奇一生,三戰三擒其國主,一時宣告顯赫。除了這三戰,還參與了平滅百濟以及與吐蕃的戰爭,令西域諸國喪膽,爭相臣服於大唐。如此看來,蘇定方堪稱大唐開疆拓土第一將。
這樣一位名將被很多人誤解的原因是什麼呢?首先,在大唐建國的過程中蘇定方不僅沒有功勞,某種程度上說還算是有錯(代表竇建德和劉黑闥與李唐作戰),所以不排除史官有意弱化他的可能。
而蘇烈黑化的主因是那些寫隋唐時期故事的演義小說以及評書。無論是說唐全傳還是興唐傳或者隋唐演義,蘇定方都被描寫成一個陰險小人。而且人氣極高的羅成父子均死於蘇定方之手,有的還在後續小說中將他寫成嫉賢妒能,處處陷害英雄豪傑的大奸之人。最後的結局被羅成之子羅通命人亂箭射死。
文學作品可以虛構但是不應該顛倒黑白。隋唐小說在顛覆和虛構人物上真稱得上是‘翹楚’。而我的回答算是對這位大唐功臣的一次聲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