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職軒閣薇薇安
-
2 # 圖騰君
我覺得則天確實做到了審時度勢。理由有三。
一是武剛天67歲奪權上位,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打破了中國男權制度,奪取了李家政權,改國號“周”,犯了天威,雖然只做了十五年的皇帝,但他內心是極度恐懼,所以他發明了很多字,比如:“曌”字,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河南嵩山發現的金匾就說明了他有贖罪的意思,所以晚年的她儘可能做到“全身而退”。
二是她狠心除掉男寵,聽取宰相的積極意見,用行動證明不傳位給侄子武姓,而是還位給李唐,兒子李顯能夠把天下拿回來,畢竟是自己的母親,不會為難她,同時,她選擇與丈夫李治合葬,至少避免了“掘墓鞭屍,暴屍荒野”。
以上僅一家之言。
-
3 # 天高雲淡任心遨遊
武則天被逼宮退位以後,從宮城搬到了洛陽城西南的上陽宮。她依然享受著無上的待遇,新皇帝李顯對母親的嚴厲仍然心有餘悸。武則天退位後,很多大臣感到痛心惋惜,姚元之在護送武則天遷居之時,當著百官潸然淚下,泣不成聲。張諫之提醒他,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小心惹禍上身。姚元之則說:“臣跟隨武則天陛下多年,今天就要離別,悲痛的心情難以言表,情不自禁流下眼淚,這是作為一個臣子應該做的。我們除去二張,為的是盡到臣子的義務,如今我哭泣也是臣子的赤心,如果因此獲罪,我死而無憾!”眾人都有點傷感,武則天以前給他們的種種好處又浮現在人們心頭。
接下來,武則天又利用太平公主和武氏家族對新皇帝李顯施加壓力。神龍政變後,李旦被封為安國相王,太平公主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由於大臣們恢復李唐神器目的已經達到,李顯也不在是凝聚大唐人心的唯一力量了。李顯也感到了壓力,於是他便想利用對武則天的恭敬來淡化神龍政變。緊接著,李顯又下令給武則天無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皇帝的名號不變。這對於武則天來說,是很高的榮耀,她退了位,卻仍然擁有皇帝稱號。武則天的禮儀、飲食、服飾等待遇都和皇帝一樣,這是前所未有的局面。李顯感到朝廷張諫之一派的壓力,又努力的討好武氏家族,不但武氏家族的成員繼續受到重用,李顯還將武家的祖廟、七代祖宗都搬進了李唐的祖廟,同樣享受供奉祭祀。
同時武則天又下令赦免了王皇后和蕭淑妃的後代,變回原有的姓氏。武則天又免除了褚遂良、韓瑗等人之前的罪,賜魏元忠百戶。武則天退位後的一系列舉措,使她獲得了朝廷上下一片溢美之詞,大家更加惋惜武則天的退位。
緊接著,武則天為自己寫了遺詔。“拊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武則天去掉自己的帝號,在死後稱皇后,進宗廟,葬在高宗陵墓裡,成為大唐王朝不可分割的一份子。這也是她高超的政治智慧的體現,是一個成功者對未來的長久考慮。武則天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手段將李顯推到一個不能否認自身歷史的境地,他也無法否認武則天是自己母親的事實。在逆境中,武則天成功的保留了自己的尊嚴和生命,並且得到了極高的評價。
-
4 # 史海探趣
武則天(624—705)名?祝?ho),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其在位時間長,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繼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時為皇后(655—683)、唐中宗時為皇太后(683—690),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705),705年退位。中宗復位不久後病死。
武則天足智多謀,兼涉文史,在執政期間,她繼續推行法治,開創殿試,創武舉、自舉、試官,親自考試貢士;修《姓氏錄》,列武氏為一等;重視農業,抵抗吐蕃的攻擾,收復西安。在位期間,社會經濟有所發展,但由於大修廟宇,人民負擔加重。武則天執政時期,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史家稱她的統治有貞觀遺風。
對於武則天,從唐代開始,歷來有各種不同的評價。唐代前期,由於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並且儒家正統觀念還沒完全佔據統治地位,所以當時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積極正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鑑》,對武氏嚴厲批判。到了南宋期間,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佔據了主導地位,輕女的輿論決定了對武則天的評價。譬如明末清初的時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但不可否認的是,武后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武則天自幼聰慧伶俐,極善表達,膽識超人,而且美貌異常。十四歲時,被太宗李世民召入宮中,太宗去世後,按慣例到長安的感業寺出家為尼。武則天不甘心就這樣在青燈古佛中打發一生,巧妙利用在宮中時與太子李治的朦朧戀情,又重返皇宮,當了高宗李治的妃子。她的美貌和才情使得李治對她非常著迷,在宮中的地位也不斷上升。但是,武則天的性格決定了她絕不甘居人下,她的目標是當皇后。
公元654年,透過施展一系列殘酷手段,她終於如願以償,在重新進宮四年之後,被立為皇后。
登上皇后寶座之後,武則天利用皇后的身份和皇上對自己的寵愛,積極參與朝政。在此後的五年時間裡,她設法清除政敵,貶輔政大臣褚遂良,使其鬱悶而死;黜太宗時期的重臣長孫無忌,逼其自縊,罷免朝中褚遂良、長孫無忌的支持者,鞏固和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和權力,掃除了她參政道路上的障礙。公元660年,李治因患風眩,眼不能視,遂下昭委託武則天協理政事。自此,武則天從參政步入執政,人雖在幕後,卻控制了朝廷的實權。
683年,李治病死,立下遺囑讓太子即位,但國家大事還要聽從武則天的意見。李顯即位後就是唐中宗,尊母親武則天為皇太后。但中宗也沒有能將皇帝寶座坐熱,即位不到兩個月就被母親趕了下去,廢為廬陵王,幽禁在深宮之中。之後,武則天把最後一個兒子李旦推上了皇位,這就是唐睿宗。武則天雖然讓小兒子繼承了皇位,但不許他處理朝政,一切大事都由自己來決定,逐漸地,武則天就產生了做女皇的願望。
公元690年,武則天認為登基稱帝的條件已經成熟,就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廣造輿論:“武后為彌勒佛轉生,當代唐為天子。”接著又一手導演了以唐睿宗為首的六萬臣民上表勸進、請改國號的壯舉。至此,武則天登臨大寶,實現了夢寐以求的夙願,改唐為“周”,自號“聖神皇帝”,以洛陽為都城。這年,她已是67歲的高齡。
客觀地說,武則天從第一步踏入宮廷的政治漩渦起,就面臨著殘酷的政治生存環境。作為一名女性,要參與朝政,要主持朝政,要做皇帝,按常理來說是無法企及和不可想象的。她採取一些非常手段來實現自己的夢想、鞏固自己的統治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作為最高統治者,人們最看重的還是她的業績。
當上皇帝以後,在皇位繼承問題上,武則天左右為難。如果把侄子立為皇儲,雖然句以保住大周政權,但以後的即位人絕對不會把她供奉到祖廟裡,因為她是武氏家族出嫁的女人,這在封建社會等於是外人。如果立自己的兒子做皇儲,將來繼承皇位,她雖然可以順理成章地保住皇后的正統地位,和丈夫高宗一起享受兒孫們世代的供奉,但是這樣又要回到她已經打破的舊傳統中去。武則天的矛盾最後還是被聰明的狄仁傑給解開了,已經七十四歲的武則天對狄仁傑說:“朕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一隻大鸚鵡的兩個翅膀折斷了,愛卿看是什麼徵兆啊?”狄仁傑抓住這個絕佳的時機對武則天說:“陛下姓武,那鸚鵡便是陛下了,兩個翅膀就是陛下的兩個兒子,如果陛下再次起用兩位愛子,兩個翅膀就會重新好起來的。”公元698年,武則天將貶到外地的李顯秘密接回了洛陽,立為太子。
公元704年年末,武則天病倒在床上,幾個月也不召見宰相,只有寵愛的面首張氏兄弟倆侍奉左右,這使大巨們六神無主。宰相張柬之經過周密部署,於705年的正月發動了兵變,把張氏兄弟殺死,迫使病中的武則天讓位,由中宗李顯復位,重建唐王朝。正月二十五這天,武則天極不情願地離開她做了十五年女皇的宮殿,搬到了洛陽宮城西南的上陽宮。中宗給她上了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失去了帝位的武則天心情很壞,精神的支柱沒有了,本來就老邁的身體很快垮了下來。705年的十一月初二,八十二歲的武則天死於上陽宮的仙居殿。
臨終時她異常清醒,立下了遺囑,包括去掉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葬在乾陵;和高宗李治合葬;只許為她立碑,不許立傳。她給世上留下了一段傳奇和一塊無字碑。
-
5 # 梁柏柯
此問題回答有以下幾方面,武則天退位後是她兒子李顯,其性格故溫和,不會弒母。二是雖被逼但屬自動退位權力歸唐。三在位期間培養提拔大批官員仍在朝為官。四武是才女大政治家治國有方,是貞觀之治大唐盛世重要貢獻者,人脈好,得人心者,則人生結局不會太差的。(粗淺之見)
回覆列表
一代女皇武則天
705年正月初一,武則天大赦天下,改年號為神龍。但是此時武則天已是82歲高領的老人了,在狄仁傑去世後,她便時時覺得“朕的朝堂空了!”。武則天此刻重病纏身,內心孤寂,心情十分失落。朝政被武則天的兩個面首麟臺監張易之和春官侍郎張昌宗把持。張易之與張昌宗二人倚仗女皇的寵信,專權跋扈,朝廷百官都畏之如虎,甚至連武則天的子侄們都爭相給張易之執鞭轡,叫他五郎而不敢直呼其名。同樣地,他們的行為也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
宰相張諫之、崔玄煒與中臺右丞敬暉、司刑少卿桓彥範以及相王府司馬袁恕己一起密謀,決定找機會殺掉張易之和張昌宗。為了獲得逼宮的兵馬,張諫之找到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說:“將軍今天的榮華富貴,是誰給的?”李多祚流著眼淚說:“是高宗皇帝給的”。張諫之說:“現在高宗的兒子受到張易之和張昌宗的威脅,難道將軍不想報答高宗的恩德嗎?”李多祚說,只要對國家有利,我一切都聽您的安排,不敢顧及自身以及妻兒的安危。李多祚指天發誓,和張諫之、崔玄煒等人一同定下了剷除張易之和張昌宗的計謀。
不久,宰相姚元之(姚崇)從靈武回朝,張諫之和桓彥範立即找到他,把商量好的計策告訴了他。桓彥範把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母親,他母親勉勵他說:“忠孝不能兩全,應當先為國家大事著想,然後再考慮自家的小事。”隨後,桓彥範利用太子李顯入宮向武則天請安的機會,秘密的把他們的計劃告訴了太子,太子考慮許久,終於答應了。
張柬之、崔玄煒、桓彥範與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人率領左右羽林兵五百餘人來到玄武門,派李多祚、李湛及內直郎、駙馬都尉安陽人王同皎到東宮去迎接李顯。
李顯生性柔弱,遇事不能決斷,一生被母親武則天壓制的戰戰兢兢,雖然之前他答應了逼宮,但是這一刻真的到來時,他猶豫了。王同皎說:“先帝把皇位傳給殿下,殿下無故遭到幽禁廢黜,皇天后土、士民百姓無不義憤填膺,已經有二十三年了。現在上天誘導人心。北門的羽林諸將與南牙朝臣得以同心協力,立志誅滅兇惡的小人,恢復李氏的江山社稷,希望殿下暫時到玄武門去以滿足大家的期望。”李顯回答說:“兇惡的小人的確應該翦除,但是天子聖體欠安,你們這樣做能不使天子受驚嗎!請諸位日後再圖此事。”李諶一看事情要糟,現在已是箭在弦上,不能不發了。於是大聲說:“諸位將帥宰相為了國家不顧身家性命,殿下為什麼非要讓他們面臨鼎鑊的酷刑呢!請殿下親自去制止他們好了。”說完,他把刀舉了起來。李顯一看形勢,幹也得幹,不幹也得幹了,這才出來。
王同皎將李顯抱到馬上,並陪同太子來到玄武門,斬斷門栓進入宮中。此時武則天在迎仙宮,張柬之等人在迎仙宮的走廊裡將張易之和張昌宗抓住,並沒有廢話,立刻砍下了他們的腦袋,然後眾人衝進武則天居住的長生殿,在她周圍圍成一圈。武則天吃驚地坐起來,問道:“是誰作亂?”張柬之回答說:“張易之、張昌宗陰謀造反,臣等已奉太子的命令將他們殺掉了,因為擔心可能會走漏訊息,所以沒有向您稟告。在皇宮禁地舉兵誅殺逆賊,驚動天子,臣等罪該萬死!”
武則天明白大勢已去,突然發現李顯也在人群之中,便對他說:“這件事是你讓乾的嗎?這兩個小子已經被誅殺了,你可以回到東宮裡去了。”桓彥範上前說:“太子怎麼能還回到東宮裡去呢?當初天皇把心愛的太子託付給陛下,現在他年紀已大,卻一直在東宮當太子,天意民心,早已思念李家。群臣不敢忘懷太宗、天皇的恩德,所以尊奉太子誅滅犯上作亂的逆臣。希望陛下將帝位傳給太子,以順從上天與下民的心願!”李湛是李義府的兒子,武則天發現了他,對他說:“你也是殺死張易之的將軍嗎?我平時對你們父子不薄,想不到竟然有今天的變故!”李湛羞慚得滿面通紅,無法回答。武則天又對崔玄煒說:“別的人都是經他人推薦之後提拔的,只有你是朕親手提拔的,你怎麼也在這裡呢?"崔玄暐說:"我這樣做正是為了報答陛下對我的大恩大德。”
接下來逮捕了張易之、張昌宗的同黨張昌期、張同休、張昌儀等人,將他們全部處斬,並在神都天津橋的南邊將上述人犯與張易之、張昌宗二人一道梟首示眾。在這一天裡,為防範突然事變的發生,袁恕己隨從相王李旦統率南牙兵馬,他們將韋承慶、房融及司禮卿崔神慶等逮捕下獄,這些人都是張易之的同黨。
第二天,武則天頒佈詔書,宣佈由太子李顯代行處理國政,大赦天下。任命袁恕己為鳳閣侍郎、同平章事,派了十名使者攜帶天子詔書到各州宣旨安撫。第三天,武則天宣佈將帝位傳給太子李顯,她本人則成為皇太后。
武則天退位以後,從宮城搬到了洛陽城西南的上陽宮,在上陽宮,她依然享受著無上的待遇,新皇帝李顯對母親的嚴厲心有餘悸。
武則天退位後,很多大臣感到痛心惋惜,姚元之在護送武則天遷居之時,當著百官潸然淚下,泣不成聲。張諫之提醒他,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小心惹禍上身。姚元之則說:“臣跟隨武則天陛下多年,今天就要離別,悲痛的心情難以言表,情不自禁流下眼淚,這是作為一個臣子應該做的。我們除去二張,為的是盡到臣子的義務,如今我哭泣也是臣子的赤心,如果因此獲罪,我死而無憾!”眾人都有點傷感,武則天的以前給他們的好處浮現在人們心頭,武則天被人們簇擁著走進上陽宮,安慰了眾人,便打發大家回去了。
接下來,武則天又利用太平公主和武氏家族對新皇帝李顯施加壓力。神龍政變後,李旦被風味安國相王,太平公主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由於大臣們的恢復李唐神器目的已經達到,李顯也不在是凝聚大唐的唯一力量了。李顯也感到了壓力,於是他便想利用對武則天的恭敬來淡化神龍政變。緊接著,李顯又下令給武則天無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皇帝的名號不變。這對於武則天來說,是很高的榮耀,她退了位,卻仍然擁有皇帝稱號。武則天的禮儀、飲食、服飾等待遇都和皇帝一樣,這是前所未有的局面。李顯感到朝廷張諫之一派的壓力,又努力的討好武氏家族,不但武氏家族的成員繼續受到重用,李顯還將武家的祖廟、七代祖宗都搬進了李唐的祖廟,同樣享受供奉祭祀。
武則天又下令赦免了王皇后和蕭淑妃的後代,變回原有的姓氏。武則天又免除了褚遂良、韓瑗等人之前的罪,賜魏元忠百戶。武則天原諒了過去所有的不快,她也獲得了朝廷一片溢美之詞,大家更加惋惜武則天的退位。
緊接著,武則天為自己寫了遺詔。“拊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武則天為自己去掉了帝號,在死後稱皇后,進宗廟,葬在高宗陵墓裡,她迴歸了一個女人。這也是她高超的政治智慧的體現,是一個成功者對未來的長久考慮。武則天的委身將李顯推上一個不能否認自身歷史的境地,他也無法否認武則天是自己的母親。在逆境中,武則天成功的保留了自己的尊嚴和生命,並且得到了極高的評價。
在安排好一切後事後,武則天終於撒手人寰,李顯堅持履行了遺詔的願望,開啟了高宗的陵墓,與武則天合葬。武則天死後,在乾陵的東邊立起一塊高大的碑,這碑上沒有刻任何的文字,儘管它沒有字,卻滿滿的記載了武則天光榮輝煌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