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姒莞萱

    在《琅琊榜》第二集,霓凰郡主與駐軍換防,風塵僕僕歸來的靖王打招呼,隨後對身邊的夏冬鳴不平說:“就憑靖王這些年的戰功,何愁不封了親王?”

    是啊!蕭景琰的軍功去哪裡了?其實這個問題深層次是想問蕭景琰立了這麼多軍功,為什麼沒得到重用和嘉獎吧!

    淺層次回答,蕭景琰的軍功自然是在他自己身上。

    我們知道戰場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絞肉機,任何一個士兵或者將軍在進入戰鬥之前都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會如何,是生是死沒人能提前預知。蕭景琰常年征戰,即使身為皇子也在戰鬥打響的那一刻上場殺敵。

    在戰爭結束,士兵們獲得的所有事後榮譽與嘉獎都是用血和生命換來的,所以古代統治者都是十分重視軍功的規範化問題,任何冒充或者假報軍功者都是死罪。每個人在戰場上所立的軍功都會被如實記錄,蕭景琰作為皇子自然不會有人掩蓋他的軍功,不如實上報給朝廷。

    蕭景琰本就是一個英勇善戰之人,其武藝高強大家有目共睹。在戰場上他多次率領大梁國將士作戰獲得勝利,比起養尊處優的譽王和太子,蕭景琰在率軍作戰方面強得絕不止一點半點。

    可是回到朝廷之後蕭景琰作為有著許多軍功的靖王,地位卻不是很高,31歲了連個親王之位都沒有,進宮給母妃請個安還要時時報備。

    深層次靖王一身的軍功卻如此不顯現,主要這兩點原因。

    梁帝故意忽略他的存在,無視他的軍功

    蕭景琰征戰歸來之後,按照規矩應先見皇帝。可是當蕭景琰到達梁帝居住的場所以後,皇上卻冷落了他,讓他在門外等了好久。後來召見後也沒有進行很大的嘉獎和賞賜。

    梁帝雖愛猜忌他人但一點也不是一個昏君,梁帝不可能不知道蕭景琰是在戰場上取得了很大的勝利。作為一位皇帝沒理由不關心自己的邊疆是否安全。他一定關注著前方的戰事如何,更何況蕭景琰畢竟還是他的親骨肉。

    梁帝只是不喜歡、不看好這個兒子罷了,更不想給他什麼嘉獎。蕭景琰性格太過剛硬,不屑做一個圓滑的皇子,關於梅嶺之案靖王蕭景琰一心想查清真相,還兄長、好友一個清白。

    可是梁帝卻不容許有人質疑他的決策,挑戰他的皇威,一直以來兩父子都是水火不容,梁帝不想在朝廷上聽到蕭景琰再提及此事,而此時如果嘉獎他,日後按照蕭景琰的性格,等他羽翼豐滿,一有機會還是會重新提起此事。因而,十二年前的梅嶺逆案就是他們父子之間橫檔的一堵巨牆。

    蕭景琰為人低調,積攢了很多軍功卻不邀功

    蕭景琰曾說過他所做的一些事,不是給別人看的!朝廷之上總有人貪圖利益,每當做一件好事之後就邀功請賞。但蕭景琰不是這樣的人,他打小跟隨祁王,敬佩祁王一心只為天下人的氣魄。功名利祿於他而言如浮雲,思之無益。

    他在戰場上殺敵本就是為了守衛大梁王朝,獲得勝利就是他的目的。如今自己的心願實現了,百姓得以安康,國家太平。至於其他的,本就不是自己的目的,又何必追求呢?

    在沒有梅長蘇的幫助扶持下,蕭景琰並沒有打算爭儲之前。他從未想過每打完一場戰之後,都希望獲得嘉獎,更沒有向梁帝特意邀功。蕭景琰建立軍功是他想保家衛國順帶建立的,他可不在乎這些名與利。

    比起譽王和太子,靖王蕭景琰建立起來的軍功都是實打實的,滿朝文武都看在眼裡。他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不過是為了不得罪皇上和譽王、太子,他們嘴上不說,心裡卻清楚地知道哪位是在為天下人謀福利,為百姓謀和平。

    在朝廷中,如果有公平投票的權力的話,大門中很大一部分都會投給靖王蕭景琰吧。所以,儘管靖王那些軍功好似沒什麼用,也不突顯,不過卻在日後的爭儲之路上積攢出了好口碑,贏得了那些正義文武之師的好感。

    總而言之,萬事終有果,該是自己的東西誰也搶不走,而不該是自己的東西即使搶走了,也會再次失去。蕭景琰不見的軍功,在日後也為他走上奪儲之路有了很大的幫助,那些軍功並不沒有消失不見,只不過是以無形的方式以更大的力量在幫助他。

  • 2 # HPF年少不識愁

    靖王的性格很耿直,實誠,不好大喜功,也不會會抱怨哭訴,更不會為了所謂的功勞功名放下自己耿直性格。所以在爆發了赤焰軍這個案子之後,他一度去質疑梁帝,要知道,那可是皇帝啊,他去質疑梁帝的做法,去為赤焰軍奔開脫,這不是找死嗎?當年那麼多說情的人基本都被流放或者直接抄家滅族,靖王在質疑梁帝之後,還能保住小命,可以理解成這已經是梁帝的寬容了,又或者說,可以理解成是梁帝對於東海需要人鎮守的需要,所以他才放過了靖王。而靖王這麼多年不願意低頭求饒,梁帝也權當他是將功贖罪而已,所以自然不會升他的職級了。

  • 3 # 水仙不仙1

    靖王的性格很耿直,實誠,不好大喜功,也不會會抱怨哭訴,更不會為了所謂的功勞功名放下自己耿直性格。所以在爆發了赤焰軍這個案子之後,他一度去質疑梁帝,要知道,那可是皇帝啊,他去質疑梁帝的做法,去為赤焰軍奔開脫,這不是找死嗎?當年那麼多說情的人基本都被流放或者直接抄家滅族,靖王在質疑梁帝之後,還能保住小命,可以理解成這已經是梁帝的寬容了,又或者說,可以理解成是梁帝對於東海需要人鎮守的需要,所以他才放過了靖王。而靖王這麼多年不願意低頭求饒,梁帝也權當他是將功贖罪而已,所以自然不會升他的職級了。

  • 4 # 娛樂前線多爆點

    靖王這麼多年來,始終保持著中立,跟哪一邊都不靠,當時的大梁朝廷,真正做實事的忠臣,要麼是遠離朝堂,例如言侯爺,要麼是鎮守邊境,例如霓凰郡主,要麼是被太子和譽王這邊卡死,沒法上位,例如沈追和蔡荃這些,在太子和譽王眼中,靖王只是個頑固不化的小角色,既然能夠鎮守邊疆,又不對他們的局勢造成任何影響,他們又怎麼會去在意他的軍功如何呢?所以,太子和譽王兩邊的人,自然不會對靖王有所關注,他的軍功,也就建立的不顯眼了。就算有,大家也權當看不見,根本沒人會在意。

  • 5 # 劇敢想

    按理說蕭景琰戰功赫赫加封進爵也是輕而易舉,但31歲的蕭景琰連個親王之位都沒有,進宮給母妃請個安還要報備。因為梁帝在蕭景琰總想方設法讓他功過相抵,而無功時蕭景琰做的任何事情的是過錯。

    為何會受到梁帝這般當的不待見?因為赤焰軍冤案意見不統一

    蕭景琰為人正直、坦誠,說白了就是固執、死腦筋。因為蕭景琰堅持當年的赤焰軍沒有背叛,因此與梁帝的意願所背道而馳,所以梁帝對對蕭景琰產生了芥蒂。對於一國之主的梁帝來說即使是自己犯了錯他也不會承認,因為他千辛萬苦樹立好的威嚴,如果承認當年赤焰軍是他的誤判,難麼梁帝的威嚴早就不復存在,也是用實力在打自己的臉。

    蕭景琰是赤焰軍少帥林殊的好友

    不說他們是一起長大的,但蕭景琰待林殊就如同親兄弟一般。即使是兄弟戰死沙場後依舊儲存著他留下來的遺物,兄弟二人的這般情義可以見的非常深厚。而對於赤焰軍的背叛蕭景琰一直以來都不相信,這也是他遠離金陵久戰沙場的原因。當然,蕭景琰也一直在追查當年赤焰軍的事,也一直想為七萬慘死的赤焰軍以及林殊平返。

    蕭景琰的母妃是林家的醫女

    靜妃原本是林家的醫女,按理說她連踏入皇宮的機會都沒有,巧的是卻陰差陽錯的成為了靜妃。即使是成為了靜妃也是一個有名無實的空架子罷了,而且蕭景琰拜見自己的母妃還要請旨。而梁帝這麼做也是為了不讓靜妃給蕭景琰埋下仇恨的種子,所以將景琰和靜妃分開。

    所以,在梁帝心中蕭景琰“有功便是無功,無功便是過錯。”一來是害怕蕭景琰找出當年赤焰軍千萬人慘死的證據,二來是但心自己的皇位不保。

  • 6 # LiLianyue心向遠方

    歷朝歷代,對於統治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忠誠,其次才是能力。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往往有能力的人是英雄無用武之地,而那些大家不怎麼瞧得上的人會得到重用,因為他們忠誠,不會給用他的人產生威脅,反而會讓他很舒適。蕭景琰雖有戰功,但終究和祁王藕斷絲連,謝玉雖然可恨,並參與黨爭,但他很隱蔽,沒有讓梁王感到威脅,所以在出事前也深受梁王信任。再說獻王,最初的太子,可以說沒任何過人之處,卻能執掌東宮,應該就是忠誠吧!

  • 7 # 天蓬菟

    天啟七年,明朝與後金的戰爭中,袁崇煥率軍擊退後金大汗皇太極解了錦州、寧遠的困局。寧錦大戰功勞最大的當屬袁崇煥等人,但論功行賞時,頭功卻給了大太監魏忠賢,其他功勞分別給了閹黨眾人,甚至連一個4歲的小娃娃魏忠賢的重孫都封了一個侯爵,至於袁崇煥嘛,官升一級,賞銀三十兩以示嘉獎。

    同理可知,《琅琊榜》中蕭景琰的確戰功赫赫,可惜朝堂無人替他請功,皇上又處處忽略他,加上其他皇子搶功,最終蕭景琰僅剩的那點功勞也不能為他帶來多少利益了。

    01

    自古武將晉升靠的是軍功,文臣晉升靠的是政績。功勞大小賞賜多少主要由三部分來決定。

    一是臣下自己的能力,二是朝堂上有分量的朝臣進言請功,三就要看皇上心中的分量了,皇上越是器重,即便很小的功勞也可厚賞。三點當中後兩點尤為重要。

    02

    麒麟才子未參與朝廷鬥爭以前的局面是太子和譽王分庭抗爭,朝野上下竟是二者的人。後宮之中越貴妃獨寵,皇后佔了尊榮,前朝後宮都處在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

    反觀蕭景琰要人沒人,要聖寵沒聖寵,靜妃入宮伴君多年且育有皇子,可位份卻沒晉升半分。縱然蕭景琰為朝廷效力,軍功赫赫,可軍隊中不可能只有他一個將領,一旦有了軍功太子和譽王早早就為各自的人馬搶奪功勞。加上樑王因赤焰一案對蕭景琰母子多有介懷,多年來一直冷落。因此,到了蕭景琰這裡只剩下士兵間的威望和一點不值得一提的賞賜。

    03

    蕭景琰身的優點同時也是缺點就是為人耿直。看後期他對待“私炮房一案”和“救霓凰郡主一事”就可知,他不屑與貪官汙吏為伍,不懂也不喜權謀之術。即使做了好事、立了大功往往到最後也只落了個功過相抵。

    朝堂如職場只說不做的人是假把式,只做不說的人是傻實在,會做會說的人才是聰明人。

  • 8 # 波上寒煙翠

    最主要的還是得不到皇帝的信任吧,因為蕭景琰從小就跟祁王還有赤焰軍的少帥林殊關係很好,後來夏江和謝玉誣陷赤焰軍,導致林家以及火焰軍被滅了滿門,連帶著祁王都身死道消!

    對於赤焰逆案,身為皇帝的梁帝肯定知道里面有貓膩的存在,但是沒辦法林家以及赤焰軍是在是太強大了,功高震主!讓梁帝感覺到自身受到了非常大的威脅,再加上祁王在朝中的勢力,讓梁王不得不任從夏江謝玉的做法,剷除後患!

    所以說來,梁帝對帶兵打仗的有很過軍功的人是有非常高的防範心理的,這麼多軍功如果在得到重用,很快就會有另一支“赤焰軍”的存在!這是梁帝所絕對不允許的,哪怕是自己的兒子也不行!所以每當有了戰功都是草率處理,不給很重的賞賜,以至於一直都是一個郡王,而不封親王!

    蕭景琰一直認為赤焰軍是被誣陷的,而且從小跟祁王比較好,當祁王也要被賜死的時候 ,蕭景琰一直在替他求情。所以梁帝一直認為蕭景琰再跟自己作對,不順從自己的心思。梁帝知道蕭景琰不服,始終對於赤焰軍和祁王的事跟自己心存芥蒂,但偏偏就只有他率軍作戰勇猛無敵,梁帝自然要防範!蕭景琰也知道梁帝對自己的防範,心裡就是不服氣,也不想認輸,說什麼好話!

    因此可以認為蕭景琰的這麼多軍功一直沒有被嘉獎,主要責任是在梁帝身上。因為他不喜歡這個性格剛硬,賭氣似得不削這些功名利率的兒子,梁帝並不昏庸,他不可能不知道蕭景琰在戰場上取得那麼多勝利,立了那麼多的軍功的!不但獎勵有限,其他也是對他諸多限制,蕭景琰沒有特旨或者是特定的日子連進宮的資格都沒有!

    在有一個就是蕭景琰自己不願意上報軍功,因為他一直介懷的事情得不到很好的結果,他心灰意冷了。所以打完仗以後都是簡單的稟報一下,從未想到過嘉獎,更沒有去主動的邀功!他知道梁帝是絕不可能推翻自己的決策的,而他自己又沒有太子和譽王那個心計。就是努力的爬上高位,也是被太子和譽王堵死,此生想為祁王和赤焰軍翻案的希望微乎其微。

    不過後來我們知道,蕭景琰當上了太子!如果不是蕭景琰前面戰功赫赫,想必也得不到朝中那麼多人的支援,朝中大臣礙於面子,在太子和譽王之間搖擺,對連皇帝都不喜歡的蕭景琰來說大家也只能嘆息,但是所作所為大家都是看在眼裡的,誰在為國家出力!所以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該來的始終會來!

  • 9 # 和和淘淘

    在沒有梅長蘇的幫助扶持下,蕭景琰並沒有打算爭儲之前。他從未想過每打完一場戰之後,都希望獲得嘉獎,更沒有向梁帝特意邀功。蕭景琰建立軍功是他想保家衛國順帶建立的,他可不在乎這些名與利!

    其實,以景琰的膽魄和才智,以及他多年征戰沙場立下的赫赫戰功,要想取悅皇帝,在朝堂上爭得一席之位是很容易的事。

    只不過,那樣的事,景琰是不屑於去做的。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 逝者英靈在上,我不能讓他們也覺得,我蕭景琰最後低了頭。

    《琅琊榜》中蕭景琰的確戰功赫赫,可惜朝堂無人替他請功,皇上又處處忽略他,加上其他皇子搶功,最終蕭景琰僅剩的那點功勞也不能為他帶來多少利益了!

    自古武將晉升靠的是軍功,文臣晉升靠的是政績。功勞大小賞賜多少主要由三部分來決定。

    一是臣下自己的能力,二是朝堂上有分量的朝臣進言請功,三就要看皇上心中的分量了,皇上越是器重,即便很小的功勞也可厚賞。三點當中後兩點尤為重要。

    反觀蕭景琰要人沒人,要聖寵沒聖寵,靜妃入宮伴君多年且育有皇子,可位份卻沒晉升半分。縱然蕭景琰為朝廷效力,軍功赫赫,可軍隊中不可能只有他一個將領,一旦有了軍功太子和譽王早早就為各自的人馬搶奪功勞。

    加上樑王因赤焰一案對蕭景琰母子多有介懷,多年來一直冷落。因此,到了蕭景琰這裡只剩下士兵間的威望和一點不值得一提的賞賜。

    蕭景琰身的優點同時也是缺點就是為人耿直。

    看後期他對待“私炮房一案”和“救霓凰郡主一事”就可知,他不屑與貪官汙吏為伍,不懂也不喜權謀之術。即使做了好事、立了大功往往到最後也只落了個功過相抵。

    他打小跟隨祁王,敬佩祁王一心只為天下人的氣魄。功名利祿於他而言如浮雲,思之無益。

    他在戰場上殺敵本就是為了守衛大梁王朝,獲得勝利就是他的目的。

    如今自己的心願實現了,百姓得以安康,國家太平。至於其他的,本就不是自己的目的,又何必追求呢?

    儘管蕭景琰的那些軍功好似沒什麼用,也不明顯,不過卻在日後的爭儲路上積攢了好口碑!贏得了那些正義文武之師的好感!

    蕭景琰不見的軍功,在日後也為他走上奪儲之路有了很大的幫助,那些軍功並不沒有消失不見,只不過是以無形的方式以更大的力量在幫助!

    在《琅琊榜》第二集中,霓凰郡主與駐軍換防,與風塵僕僕歸來的靖王打招呼。隨後對身邊的夏冬鳴不平說:“就憑靖王這些年的戰功,何愁不封了親王?

    蕭景琰作為有著許多軍功的靖王,地位卻不是很高,31歲了連個親王之位都沒有,靖王其實是靖郡王。進宮給母妃請個安還要時時報備!

    因為梁帝在蕭景琰總想方設法讓他功過相抵,而無功時蕭景琰做的任何事情的是過錯。 為何會受到梁帝這般當的不待見?

    因為赤焰軍冤案意見不統一 蕭景琰為人正直、坦誠,說白了就是固執、死腦筋。因為蕭景琰堅持當年的赤焰軍沒有背叛,因此與梁帝的意願所背道而馳,所以梁帝對對蕭景琰產生了芥蒂!

    最主要的還是得不到皇上的信任!

    一直堅信大皇兄與林家是被冤枉的,因此被父王冷落了十二年,但無論面對再多的不公與薄待,他也不願軟下背脊,只是默默地接受一道道的詔命,遠離皇權中心,甘於不被朝野重視,只為了心中一點孤憤,恨恨難平。

    他做事認真,隱忍霸氣,毅力驚人,正直無私,重情重義,知恩必報,堅持原則,至忠至孝,寧折不彎,以天下大事為己任,且特別尊敬那些為國家賣命的人。

    因十二年前赤焰冤案立場被梁帝冷落,放逐於朝堂之外,雖戰功累累,但一直不得封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波斯帝國是如何被征服?斯巴達百年第一次軍事慘敗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