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看到“吐谷渾”與“吐蕃”這兩個國家的名字,你一定以為他們之間存在某種衍生或是延續的關係。畢竟,兩個名字中都有一個“吐”字,而且,兩國的地理位置也很相近,都在青藏高原上。

    如果你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雖然在國名和地域上有些接近,但是,這兩個國家在繼承或延續上可是真的沒有什麼關係,僅僅是鄰國而已。而且,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這兩個國家本來一個在東北,一個在西南。

    關於吐蕃,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他是藏族的前身,同時是西藏曆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政權。吐蕃與同時期存在的唐朝建立了密切的關係,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入藏,將唐蕃之間關係推到頂點。不過,等到唐太宗和松贊干布這兩位領袖去世以後,唐朝與吐蕃的關係就不再那麼友好了,甚至開始兵戎相見,而兵戎相見的地點,就是吐谷渾故地。

    至於吐谷渾,想必各位就沒有那麼熟悉了。其實,這個部落本來生活在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是鮮卑的一支,而吐谷渾這個名字本來也是一個人名。吐谷渾是鮮卑單于的庶長子,父親死後,單于之位由作為嫡子的弟弟繼承。因為與新單于不和,吐谷渾率眾西遷至陰山,然而,此時恰逢永嘉之亂,為了尋找一個適合生存的地方,只能繼續往西走,這一走就走到了青藏高原的北部,也就是如今的青海。

    安定下來以後,這個部族就以“吐谷渾”為族名,不斷擴充,壯大,逐步成了在唐朝和吐蕃之間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因為處在青海地區——入藏和出藏最為省時省力的途徑地,所以唐朝和吐蕃都非常重視吐谷渾。唐高宗年間,吐蕃滅掉吐谷渾政權,卻沒有及時控制這片廣大的區域。為了爭奪對這片區域的控制權,唐朝和吐蕃在此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可見,吐谷渾和吐蕃完全是兩個部族,在血緣和延續上沒有絲毫的關係。不過,吐谷渾在青海,吐蕃在西藏,所以,兩國可以說是鄰國的關係。另外,吐谷渾最終為吐蕃所滅,因此,也可說是被征服與征服的關係。

    參考文獻:

    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鄧文科:《試論吐谷渾與吐蕃的關係》,《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1期。

  • 2 # 都城歲月

    應該說大部分吐谷渾人最終融入吐蕃,即一部分吐蕃人是吐谷渾的後代。也可以說一部分藏族人是吐谷渾的後代。

    藏族素有“康巴漢子、安多美女”之說,這之間又有什麼聯絡呢?

    現代藏族有四支重要祖先:吐蕃人、蘇毗人、羊同(象雄)人、吐谷渾人。

    吐蕃人最早以邏些為文明發源地和政治文化中心,即今天的拉薩。居住在羅馬帝國敘利亞行省推羅城的作家Marinus (約70-130)在其《地理學導論》中就記載有這個民族。斯坦因在尼雅遺址發現的佉盧文文書中也有兩處出現吐蕃,這些講犍陀羅語的印度移民來自今天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時間大約在貴霜帝國時期。

    蘇毗人是最早在藏北和新疆崑崙山、阿爾金山之間遊牧的民族,他們性情強悍、驍勇善戰,經常侵擾鄯善、于闐等塔里木盆地綠洲,佉盧文犍陀羅語和于闐塞語中有很多關於他們的記錄。後來吐蕃軍隊主要從蘇毗人中招募。

    羊同(象雄)人最初生活在藏西南吉隆、阿里和克什米爾拉達克地區。西藏原始宗教—苯教就起源於他們。

    633年,松贊干布統一西藏,建立了吐蕃王朝,先後歸化、融合了蘇毗人和羊同人。

    640年,松贊干布派出以名臣祿東贊為首領的使團赴長安攜黃金珍寶下聘禮,太宗給予隆重接待。

    祿東贊即為蘇毗人。閻立本《步輦圖》即反映祿東贊(中)為松贊干布向太宗請婚的場面。

    吐谷渾人源於鮮卑族。慕容鮮卑涉歸單于長子吐谷渾在300年前後率部出離,遷至內蒙陰山一帶。約310年,復遷至甘肅隴西,並以此為根據地拓土四方,融合了當地氐羌等民族,建立起地方政權,其孫葉延以其祖父之名吐谷渾為國號。控制了青海大部和甘肅一部,王城先後設於:

    澆河(青海省海南州貴德縣)

    沙州(青海省海南州貴南縣穆格塘)

    伏羅川(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諾木洪鄉)

    伏俟城(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石乃亥鄉鐵卡加村)

    位於青海都蘭縣被稱為“九層妖樓”的血渭一號大墓即為唐初吐谷渾王墓,其中發現了吐谷渾王與吐蕃王后的通訊簡牘。

    吐谷渾曾和北魏、北周、隋、唐發生多次衝突,635年,大敗於唐太宗的聯軍,俯首稱臣,成為唐屬國。

    663年,吐蕃滅吐谷渾。

    670年,薛仁貴率兵徵吐蕃失利,整個吐谷渾故地被吐蕃所佔。

    一部分吐谷渾人逃亡涼州,內附唐朝。唐在寧夏同心縣一帶設安樂州予以安置。更多的留在當地的吐谷渾居民和此後進入這一地區的吐蕃人慢慢融合成為藏族的一部分,即今天甘青藏區的安多藏族。混血的原因,素以美女著稱。由於來源、成分各自不同,安多藏語和衛藏、康巴藏語很難互通。

    今天生活在青海互助自治縣(西寧東北)及周邊的土族人即是吐谷渾人與部分蒙古人融合形成的現代民族。

    參考書目: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史》 民族出版社 2003/2012年

    《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年

    《土族簡史》 民族出版社 2009年

  • 3 # 自然使者

    吐蕃是吐谷渾的後代嗎,這話不嚴謹。

    吐谷渾是鮮卑慕容氏的一支,從蒙古高原、東三省遷移到今天青海和甘肅河西走廊一帶,建立吐谷渾王國。開始,慕容鮮卑涉歸單于的長子吐谷渾先率部到內蒙陰山一帶。約310年,又遷到甘肅,建立起地方政權,其孫葉延以其祖父吐谷渾為國號。控制了青海大部和甘肅一部,當年,也是地區性大國,就是北魏都沒有徵服過它。後來,隋唐時期對其用兵。在唐代,吐谷渾國力衰退,成為唐的屬國。

    而吐蕃,是現在西藏地區蘇毗人、羊同人的後代。松贊干布統一吐蕃後,不斷向四處擴張。吐谷渾則是其北進的第一個目標。可惜,衰退的吐谷渾如何抵抗如狼似虎的吐蕃進攻呢?最後,亡國。其實,那個時期,吐蕃異常生猛,曾經暴揍過盛唐、阿拉伯帝國、突厥帝國。

    這樣,吐谷渾的一部分族人融入吐蕃,一部分融入唐帝國,一部分融入其他民族。其實,在中唐時期,河西被吐蕃佔領多年,當地的漢民也融入吐蕃了。

    民族融合是很正常的事。

  • 4 # 蜀北一

    吐蕃和吐谷渾,其實是由青藏高原上兩個不同民族所建立的政權,吐蕃不用多說,是由藏族同胞建立,而吐谷渾,則是由千里之外的遼東遷徙到青海一帶的鮮卑人建立。

    其實在那個時候,青海一帶還有另一個後來比較出名的民族,党項族。只是後來党項人不堪吐蕃與吐谷渾的雙重壓迫,而被迫歸附大唐王朝,被大唐王朝內遷到黃土高原之上。這時候,青藏高原上就只剩下藏族與鮮卑族這兩個比較強大的民族,羌族和氐族,那個時候的勢力範圍已經退出河湟谷底,退縮到今天四川北部的松潘一帶了。

    吐蕃建立於公元618年,於842年瓦解於內亂之中,而吐谷渾則是建立於公元313年,並在公元663年被吐蕃所滅。由此,滅國後的鮮卑人在後來的歷史發展中,逐漸融入到青藏高原和西北的其他各民族中,而今天青海一帶的土族,則被有的觀點認為就是當年吐谷渾的後裔。

    由此可見,吐蕃並不是吐谷渾的後裔,而吐蕃滅亡吐谷渾後,確實有不少的鮮卑人融入到藏族當中,失去了自我,但這只是溪流流進大海,而不是主流。因此,說吐蕃是吐谷渾的後裔,其實是不正確的。

  • 5 # 子屠龍

    吐蕃滅掉吐谷渾,就像唐朝河西走廊的漢人被吐蕃化一樣,鮮卑族的吐谷渾人也被融入吐蕃民族。

    所以,吐蕃不是吐谷渾的後代,而吐蕃擁有吐谷渾的血脈。吐蕃崛起于山南地區,到松贊干布的時候,初步統一青藏高原。吐谷渾是鮮卑人建立,建國可追溯到4世紀,青海湖畔的豐美水草滋養著人們。

    曾經的吐谷渾相當強大,一度攻入西域,佔據新疆南部地區,那時候的吐蕃還沒崛起。隋朝為解決西北部的威脅,曾經數度派出大軍出征吐谷渾,按在地上狠狠摩擦。

    吐蕃的擴張,導致與吐谷渾必有慘烈一戰,並且是“滅國戰”。

    638年,松贊干布藉口吐谷渾離間唐蕃關係,聯合象雄王朝(後被吐蕃所滅)進攻之。吐谷渾不是對手,部眾就逃到青海湖以北,而青海湖以南的廣闊地區被吐蕃人佔據。

    公元659年,赤松芒贊派出大軍再攻吐谷渾,第一戰與唐朝的蘇定方援軍相戰,吐蕃不敵打敗。吐谷渾王一看唐朝勝利,就率部內附唐朝,進一步激怒吐蕃。

    公元663年,吐蕃人再次攻打吐谷渾,這次唐朝沒有支援吐谷渾,結果吐谷渾亡國,殘部逃往唐朝涼州。

    7年後的公元670年,唐蕃之間爆發著名的“大非川戰役”,唐朝名將薛仁貴兵敗高原。

    此戰直接導致唐朝戰略收縮,放棄讓吐谷渾復國的計劃,2年後吐谷渾王室舉族遷徙到靈州,吐谷渾徹底消失在歷史中……

    吐蕃滅掉吐谷渾後,一部分逃離吐蕃政權,另一部分留居故地,後者的大多數人慢慢被吐蕃化,逐漸成為吐蕃民族的一部分。

     

  • 6 # 賽麥大弘

    謝邀,吐谷渾不是吐蕃的後代。吐谷渾是鮮卑族的後代,就是複姓慕容的那一支。從東北遷徙到甘肅南部,後來逐漸發展到青海大部。吐蕃崛起後,一直在青藏高原於吐蕃對峙,大約在隋朝初年,進入鼎盛時期。隋煬帝時期被滅,隋煬帝攜滅吐谷渾之餘威,穿過祁連山出扁都口,在張掖舉辦萬國博覽會,加強東西方文明交流。大部分吐蕃人都融入吐蕃,形成了今天的青海藏族人。

  • 7 # 關東俠客

    吐蕃不是吐谷渾的後代,吐谷渾(公元313一663)是鮮卑人和羌人聯合建立的國家,疆域在黃河上游和祁連山脈之間,立國360年。吐蕃(618一842)是興起於青藏高源的一個奴隸制國家,後來吞併了吐谷渾王國,存在了二百多年,因內部農民起義瓦解。

    吐谷渾原是一個人名,遼東鮮卑酋長慕容涉歸有兩個兒子:庶長子慕容-吐谷渾和嫡子慕容廆。慕容-吐谷渾和兄弟反目,一氣之下率部眾西遷,來到青海地區和羌氐人遊牧耕種。到他的孫子慕容-葉廷正式建國時,以吐谷渾做國號和族號,吐谷渾王國正式成立。定都伏俟城。

    吐谷渾強盛時控制了西域地區,使青藏高原地區和柴達木盆地區域性地區達到政治上統一。隋朝時期,吐谷渾王國歸隋朝,唐太宗李世民時期(635年)歸屬唐朝。唐高宗龍塑三年(公元663年)吐蕃王國大相祿東贊率軍吞併吐谷渾王國地區。吐蕃王國是七世紀時興起於青藏高原的奴隸制國家,主要居民為土著吐蕃人。

    吐蕃王國和大唐打打和和二百年,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給松贊干布,後來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贊布,兩國還立了會盟碑。吐蕃王國向外擴張時佔領唐朝隴古十八州和安西四鎮,甚至還佔領過長安。公元670年,唐將薛仁貴十萬大軍惜敗大小非川之役。

    唐龍朔三年(663年)吐蕃王國吞併吐谷渾王國之後,一部分吐谷渾人(包括鮮卑人和羌人)融入吐蕃人之中,成為今天藏族祖先之一。當時吐谷渾貴族諾曷缽率部眾十餘萬人投奔涼州,被唐封為涼州刺史,其子孫世襲青海地區。這部分吐谷渾人逐漸融入名民族之中,有一小部分形成現在青海地區的土族。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你中有我,我中有他,她的大號叫中華。我們生在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建好自己的家。

  • 8 # 紅黑聖西羅

    吐蕃是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權,大部分集中在西藏地區。

    吐谷渾是位於祁連山脈和黃河上游谷地的一個國家,主要在青海、甘南和川西北地區。本為遼東鮮卑慕容部的一支,在西晉時遷移到了這邊。

    簡單點說,吐蕃是本土派,而吐谷渾是外來人,兩者不存在聯絡。

  • 9 # 閒看秋風999

    吐蕃與吐谷渾風馬牛不相及。(吐谷渾的“谷”念yù)

    吐蕃是什麼?是一個古代的政權。是公元七至九世紀,中國古代藏族所建的政權。包括有今天西藏 地區全部,全盛時包括青藏高原 諸部,勢力達到西域、 河隴 地區。

    其贊普 (吐蕃君長稱號)松贊干布 、 棄隸縮贊 先後與 唐 文成公主 、 金成公主 聯姻,與 唐 經濟文化聯絡至為密切。

    吐蕃 政權崩潰後, 宋 、 元 、 明 史籍仍習慣沿稱 青藏高原 及當地土著族為 吐蕃 ,一作 吐番 。 元 中統 間改稱 烏斯藏 。

    吐蕃一詞,最早出現在唐朝漢文史籍。而“蕃”這個字通“藩”,意思是屏障。《詩經•大雅•崧高》:“四國於蕃,四方於宣。”

    還有一種解釋,說這是古代對漢族以外各族及異國的通稱。《周禮•秋官•大行人》:“九州之外,謂之蕃國。”

    另外,還有一種解釋,說“蕃“來自於藏文的讀音“bod”,是古代藏族人自己對自己的稱呼。也有人碩這是一種古代藏族信奉的原始宗教音譯。總之,尚無定論。

    吐谷渾什麼?吐谷渾是一個古代的民族。據《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三》記載:“ 吐渾 ,本號 吐谷渾 ,或曰 乞伏乾歸 之苗裔。

    自 後魏 以來,名見中國,居於 青海 之上。當 唐 至德 中,為 吐蕃 所攻,部族分散,其內附者, 唐 處之 河西 。其大姓有 慕容 、 拓拔 、 赫連 等族。”

  • 10 # 歷史男

    吐谷渾大約位於今天的甘肅青海兩省,居祁連山,坐黃河上游谷地。吐谷渾雖然地處高原,但由於擁有黃河谷地,氣候溼潤物產相對還算豐富。《舊唐書》載:“隨逐水草,廬帳為室,肉酪為糧,”還有:“氣候多寒,土宜大麥、蔓菁,頗有菽粟。出良馬、犛牛、銅、鐵、硃砂之類。”

    吐谷渾的馬,是地處中原的唐政權極其需要的一種戰略資源,無論是北攻突厥,亦或是經略西域,馬匹對於唐王朝都是不可或缺。而吐谷渾的自然條件比中原農耕區自然不行,但比西藏又要好得多,農牧產出對於吐蕃來講又是很大的補充。雖然物資可以透過貿易獲得,但終究不如把這地盤握在自己手裡踏實。所以吐谷渾一直受到唐與吐蕃兩大政權的擠壓,夾縫中艱難謀存。

    另外,我們看下吐谷渾的地理位置。

    從上圖可以看出,吐谷渾正處在河西走廓的南緣,坐鎮祁連山,可以俯瞰整條河西走廊。

    唐朝前期,由於與突厥戰爭的一系列勝利,唐王朝逐漸將戰線推移至西域地區,並且在西域設定了北庭與安西兩大都護府,在其地實施羈糜統治。由於西域地貧人稀,並不能對當地駐軍提供足夠的物資供應,因此中原地區的供給是其治權的根本所在,由此河西走廊對於整個中道的安全就顯得無比重要。

    同時,絲綢之路有一段就要經過吐谷渾轄區,又稱青海道。

    吐谷渾坐鎮祁連山,以上示下,對河西廊威脅極大,中段緊接肅州、甘州,東面又威脅到蘭州,西寧等重鎮。事實上,唐以及唐之前,吐谷渾曾經不止一次寇掠過臨近的幾個州城轄地。

    因此,無論是出於經略西域的安全考慮,還是出於抵禦外敵的目的,唐王朝是必取吐谷渾的。

    同要的,吐谷渾的地理位置對於吐蕃也具有很強的重要性。佔據吐谷渾,進而切斷河西走廊,將河西走廊以西的整個隴右道隔絕於中央之外,再徐徐圖之,不僅可以開疆拓土,更解除了西部防線的壓力,可以集中全力進攻川蜀關中,並寇掠中原地區。

    而歷史也正是如此發展的。元和十五年(820年),唐與吐蕃雙方勢力變成了下圖這樣:

    在大唐國勢蒸蒸日上之時,吐蕃也迎來了一位雄主——松贊干布。松贊干布統一了高原,整合了吐蕃勢力之後,也迅速對吐谷渾發動了攻勢。龍朔三年(663年),吐谷渾亡於吐蕃。之後,兩國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大戰,期間吐蕃趁安史之亂成功攻佔了整個隴右道,並一度入寇關中甚至曾經攻陷過長安,雲南四川一帶也受到襲擾。兩大帝國的廝殺一直持續到帝國黃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完《在遠方》,你覺得如今的我們該如何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