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houzhouzhou魚

    1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媒體引用一家報告,說華人均讀書是多麼少,在世界排名是多麼低,中國的未來是怎樣堪憂。

    讓所有華人都覺得,現在是捧起書閱讀的時候了。

    更有好事者,專門到歐洲的地鐵站,拍歐洲人地鐵上讀書的場景,與中國地鐵上人人玩手機形成對比,藉此批評華人不愛閱讀。

    實際上,人真的需要讀那麼多書嗎?

    或者說,人真該讀那麼多紙質書嗎?

    2

    馬雲曾經做個比喻。

    一個人好比是一輛汽車,書好比是汽油,一輛汽車裝滿了汽油,那就成為油罐車了。

    人不應該讀那麼多書。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我們並不需要讀那麼多書,更不要為了讀書而讀書,一個人喜歡讀書是件好事,沒時間讀書,也沒那麼難為情。

    孔子說過:“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讀書,並非是什麼緊要的事兒!

    3

    我們的媒體,大多推薦的還是文學書。

    今天我們的媒體被出版商操控著,他們大肆宣揚讀書,目的也不過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圖書銷售量,而他們出版的圖書,大多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聽信媒體的話,去書店買所謂的暢銷書,最後也不過肥了這些出版商。

    閱讀一部真正的名著,無論是中國的,還是國外的,都要投入大量精力,有時候泛泛而讀,結果會適得其反。

    一年認真讀一本好書,都是難得的。

    假如說讀書為的是陶冶情操,或者為了業餘消遣,還不如擁抱這個時代,去看一部經典的電影,看一部經典的紀錄片,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不應該僅僅憑紙質書的閱讀量,就武斷地下結論,就給自己或別人貼上不愛學習的標籤。

    聽信媒體的話,一年泛泛而讀三五百本書,也不會有多大作用。

    4

    這世界讀書不是唯一的,學習卻是多元化的。

    一個人不喜歡紙上的東西,不該因此低人一等。

    這世界有太多人,讀了一輩子的聖賢書,最後乾的都是畜牲乾的事!

    聽信媒體的話,讀所謂暢銷書籍,最後不過是上了出版商的當。

    唐代章碣說過:“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不是劉項不讀書,是那些宣揚讀書的儒家學子太迂腐了。

    唯紙質書閱讀論,要不得!

  • 2 # 一滴看似與眾不同的水

    沒有特殊的偏好,使用情況根據個人需求和看書環境而定,從得失角度考慮適合度。

    電子書的優點是攜帶便捷,對環境的適應度高,適合於碎片化閱讀。

    比如解決個人問題、開會時、坐地鐵、等人時,這時候的環境並不適合深思、反思、拷問內心,所以建議挑選一些入門級的書籍。比如娛樂打發時間的網文系列、科普類、小說類、雞湯類等,隨時隨地可看,隨時可中斷,對閱讀體驗影響不大。

    紙質書的優點時有儀式感,對周邊環境有一定要求,適合於深度閱讀。

    我個人購買的紙質書不多,大部分是經過時間考驗、有多人閱讀推薦、有強烈的代入感和可以系統深入瞭解,可以迭代認知的書籍。這類書籍不一定是暢銷書或者經典,但一定是隨適合自己,滿足需求的書。比如甲骨文系列、理想國系列等。

    紙質書並不會隨著電子書的普及而淘汰,對某類知識的學習需要系統的進行,紙質書帶來的儀式感會提升閱讀體驗,適合再一定環境要求下進行深思、反思和內心拷問。搭配上記號筆、筆記本和讀後的閱讀體驗輸出,一本紙質書讀下來的認知收穫要大於電子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晚明,晚清誰更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