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華豎

    這種假設其實挺有意思的,假設秦始皇再多活三年秦國還會不會滅亡呢?

    我的答案是不會。雖然三年內不會滅亡但也僅僅是時間上推遲而矣,萬世江山仍是不可能的。

    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統一了全國,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國家,這足可以彪炳史冊。秦國統一以後,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統一文字、度量衡等,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對於中國以後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奠定了基礎,此後大的政治制度只是在此基礎上修修改改, 而從來沒有顛覆性的開創,可見其功之偉。

    當然,任何人物都有其兩面性,一面是豐功偉跡,一面可能是橫徵暴斂。秦國在短短的建國後十五年時間就走向了滅亡,應該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只不過秦始皇的早逝,讓這個過程提前了。

    秦國只所以能統一六國,建立大一統的國家,根本的原因在於秦國實行了比較徹底的政治改革,也就是商鞅所實行的以法家思想為主旨的一整套政治變革。而這裡面的精髓就是建立軍功制,人人爭功;同時人人互相監視互相告密;還有就是“弱民“、“愚民“,實行這些政策就能使國家強盛。

    事實上,秦國正是實行了這些管理思想現制度,使一個遠離中原的邊遠諸候國最後統一了六國,這是秦國之福。

    然而,法家的這些思想在大一統的國家裡卻未必行的通,走的遠。

    首先,中原這些國家文明程度本身比秦國要發達一些,本身有長達幾百年的諸候國的概念意識,缺少對秦國的認同,在秦統一後,又實行愚民政策,焚書坑儒,又相互監督告密,必然引起對故國的留戀,也必須引起不滿和反抗。

    其次,為了抵禦匈奴,又修築長城,全國徵召民夫,這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逼迫民反,陳勝吳廣等就是如此。

    再次,秦始皇建立了不世之功,轉而追求長生不老之術,開始享受生活,而忽視了國家治理與內部權力安排,結果是秦始皇死後,內部生亂,扶蘇自殺,胡亥上位,國家開始混亂。

    假設秦始皇晚死幾年,首先內部不會出現裂隙,匈奴也不會掀起大的波浪,內部有一些反抗也能透過強大的軍隊壓制下去,應該不會如此之快的滅亡。但是,秦國實行的法家暴政治理仍然不會長久,因為所有的人們都不願生活在恐怖之中,都不願惶惶不可終日,最終仍是會有不斷的起義與反抗,國家仍然也不會長久。

  • 2 # 江湖小曉生

    如果秦始皇多活三年,他依然不會成為亡國之君。雖然他死後三年秦朝就滅亡了,但是這跟時間是沒有關係的,主要是秦二世的問題。

    秦朝的滅亡離不開秦二世的糟蹋。

    秦二世本身就是忤逆秦始皇的意思,篡位奪權當上了皇帝。所以他在秦國內部的根基也不是很穩定。

    為此他狠心謀害了自己的哥哥公子扶蘇,而且還殺掉了忠心耿耿的蒙恬。這是他 犯的第一個錯誤,因為蒙家軍隊秦國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殺了蒙恬會降低蒙家軍的戰鬥力。此外他還跟趙高合謀殺掉了丞相李斯,李斯是秦始皇的得力助手,也是秦朝不可多得的治華人才,卻因為秦二世奪權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再則,他將朝中大權都交給了趙高,整個秦朝的事情,全都由趙高一個人做主,這本身就是非常荒唐的事情。趙高起了謀逆的心思,所以後來索性殺掉了秦二世,這也是斷送秦朝國運的一大問題。

    而這些問題在秦始皇時期,是絕對不會發生的。所以秦始皇再活三年秦朝依舊還是蒸蒸日上的樣子。

    秦始皇雄才大略,能夠鎮壓叛軍。

    秦朝之所以滅亡,其實就是因為叛軍造反的原因。如果秦始皇在的話,完全不必擔心這些叛軍造反。因為秦始皇本人就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戰略家。他能夠分清楚到底先對付誰,誰才是自己真正的對手。當年滅亡六國的時候,其實就是秦始皇本人的戰略正確。

    秦始皇死了以後,秦朝壓根就沒有一個統一鎮壓叛軍的戰略謀劃。以至於讓項羽打到了家門口的時候,他們才知道還擊。尤其是主力部隊,都沒有放在第一線主動出擊,一直在原地等待,這可不是秦始皇的風格。

    秦始皇喜歡主動出擊,不等項羽前來,秦始皇就能夠主動去找到他,所以在軍備方面完全不用擔心。尤其是劉邦殺來咸陽的時候,這種破事在秦始皇眼裡壓根就不是什麼大問題,隨便派一支人馬就能解決,可是趙高和秦二世都不懂戰略。

    秦始皇御下有方,不會出現趙高幹政反叛的情況。

    秦朝的滅亡,很大程度就是趙高引起的。趙高吩咐人賜死了扶蘇和蒙恬以後,逼得南越王趙佗帶著六十萬大軍不敢回來。這在秦始皇時期是不敢想象的事情,秦始皇活著趙佗也不可能在南方獨立。

    而且趙高逐漸凌駕於秦二世之上,對國政指指點點,其實他什麼都不懂,大字不識幾個,這種水平治理國家,純粹依靠貪婪。他治理下的秦朝自然是不可能長久,所以老百姓怨聲載道,全國都沒有一個良好的秩序。

    秦始皇時期,雖然動用徭役修築長城,雖然窮兵黷武,但是就是沒人起來造反。即使有規模也是小的可憐。因為秦始皇做事有個度,這是歷史界很少去提的一件事,雖然秦始皇以法治國,刑罰嚴苛,但是他心裡有一把尺子,不會把百姓逼到絕境。我們看劉邦在秦始皇時期的生活就能知道,還是相對太平的。

    秦始皇大一統思想的先進性,有利於文化傳承。

    創造大一統思想的人,其實就是秦始皇。他覺得中原地區這麼多諸侯國,每個諸侯國都有自己的錢幣、文字、度量衡,這是非常不方便的事情。所以秦始皇認為,如果天下都奉行一種錢幣、一種文字、一種度量衡,這該多好呢?

    所以秦始皇開始了自己一統天下的道路,其實這也是先進的思想,雖然實施的過程確實有些艱難,因為畢竟是改革,必須要有很多犧牲。但是一旦秦始皇能夠貫徹改革,一定可以讓秦朝變得無比強大。

    後來的大漢朝就證明了這一點,全國奉行同樣的制度,才會有利於全國每個地區共同進步和發展。項羽當時雖然推翻了秦朝,可是他那種分裂的思想是一種倒退的表現,絲毫沒有成長性可言。所以秦始皇如果再活個三年,依舊會在貫徹改革的道路上走下去,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怎麼可能導致亡國呢?

    總結:秦始皇維護統一,不虧是千古一帝。

    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其實秦始皇就已經告訴了我們這個答案,只有統一才能有發展。一旦分散開來,那就是被動挨打的局面。所以秦始皇不虧是千古一帝,因為他發明了統一的思想,也讓這個思想在我們的腦海中根深蒂固了兩千多年。

    秦朝雖然是非常短暫的一個王朝,攏共只有十五年時間。但是它卻是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為後世樹立了一個標杆,讓各個時代的英雄們都以秦始皇的大一統作為標杆。所以秦始皇再活三年,他依舊不可能是亡國之君,他只會創造一個新的盛世而已。

  • 3 # 相忘於江湖7555

    三年內或許不會亡國,但國家也不會好到哪裡去。秦始皇在世時就已經人心浮動,博浪沙以及隕石事件,已經說明秦始皇的統治並不穩固。六國殘餘蠢蠢欲動,更重要的是秦始皇過於迷信武力,以刑威御民,以重役勞民,重刑輕賞,威有餘而無德,民眾連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障,無疑是把民眾推向其反對面。沒有民眾的助力光靠六國殘餘根本不足以推翻秦朝,恰恰是秦朝的暴政給了滅秦最大的助力。胡亥趙高只是破壞了秦朝上層統治階層。陳勝僅一介布衣,不過中人之資,無六國之富,無六國之兵,亦無六國之人才濟濟,僅秦始皇去世不到一年,大澤鄉一呼,就天下紛紛響應滅秦,如野火燎原,再也撲不滅。這足以說明秦始皇在世時底層已民心盡喪,土崩之勢早已形成。

    若秦始皇在世,保持上層統治階級不分崩離析,國政一如既往仍是以高壓統治,也僅僅只能延緩秦朝敗亡而已,個人能力再強,在歷史洪流面前也難以逆轉。幸運的話或許能保住關中,讓秦朝江山一統萬世一系不可能。

  • 4 # 神天天無聊

    米意義

    多10年差不多

    關鍵在於他沒有看清李斯和趙高的本質

    3年後死扶蘇估計也得被害死

    10年讓扶蘇在朝堂上培植出自己的勢力才可以

  • 5 # 農夫說歷史

    秦始皇,千古一帝,生前是那麼的霸氣,巡行全國各地,彰顯始皇帝的無上皇權,可惜在駕崩後,胡亥繼位後,在趙高的一手遮天下,大秦日落西山,不在有當年的秦國霸權風範,那麼如果秦始皇再多活三年會成為亡國之君麼?筆者認為:會!具體理由如下:

    首先,看看他駕崩前三年在幹嘛

    秦始皇死於他第五次東巡途中的沙丘宮,而在駕崩前幾年他在做什麼?是雄心繼續擴大版圖,還是內修仁政?都不是,據明確記載,秦始皇三十二年即駕崩前的第五年,他又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等仙人蹤跡,後來又派韓佟、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刻碣石門。為什麼始皇帝會如此注重長生不老?一方面不排除他懼怕生老病死,另外一方面覺得時間太短,自己是始皇帝,怎麼能如肉體凡胎,飽嘗漸漸老去的滋味?等待自己的是更大的功業,很大程度上顯示秦始皇不甘心就這麼老去。

    其次,看看駕崩時秦國的情況。

    始皇帝的求神問道,導致儒生的紛紛諫言,最後丞相李斯的奏議,促成了秦始皇帝下令焚書禁書,規定史書非秦紀皆燒之,有人認為《史記》記載秦始皇坑殺的乃是術士,並不是儒生,但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坑殺的人“皆誦法孔子”。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中: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從公子扶蘇的諫言中,可以推測為天下士子,他為了長生不老,徵用童男童女,為抵禦別國的侵擾,花費巨大人力進行長城的修築,為了死後的哀榮,又一次花大量人力澆築人俑,戰車,軍隊等,正是這樣的一系列的暴行,不僅別國有反叛的打算,就是秦國內部也是暗潮湧動,如始皇帝在巡行的路上,南韓貴族的張良就花大價錢買始皇帝的人頭,可以看出各國已經在積聚爆發的能量了。

    最後,看看身邊的內外近臣。

    毫無疑問,在專注長生不老的始皇帝,其經歷在於問道於天,祈求與天同壽,彼時始皇帝身邊最有話語權的就是內侍趙高,丞相李斯二人,始皇帝在最後的巡幸路上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邊緣,即使再拖個三年,長期的求神之路不見得回報,天知道他還會做出被焚書坑儒更為過激的事情,而彼時同樣貪權的李斯與趙高,定然還會執行始皇帝的命令,大秦帝國不需要別國的干預,恐怕也要分崩離析了,始皇帝一方面覺得自己應該長生不老,一方面給自己啟了“始皇帝”的稱呼,那就意味著還有秦二世,三世,甚至是萬世,始皇帝也矛盾了,而被髮配到邊疆的公子扶蘇與蒙恬,可能是被始皇帝掛職鍛鍊的物件,也不排除將他們排除在權力中心的可能,有趙高與李斯這樣的“能人”在,始皇帝自然還在沉寂著,追求長生不老的執念之中,往日的霸氣與雄心蕩然無存,所以即使再給始皇帝三年的時間,其結果也不能阻止歷史的車輪王前行,而秦之天下必定被後世所取代。

  • 6 # 波波戲說歷史

    秦朝滅亡是遲早的事。要是秦始皇還活著,不會三年之後就滅國。秦始皇活著的時候,敗的跡象已經顯現,因為秦始皇尚在,威望擱那擺著,各種矛盾被掩蓋,秦始皇的死加快了王朝的滅亡。

    一、後院起火,內耗嚴重。

    秦始皇在位的時候,沒有立太子,明確指明接班人是其一生最大的敗筆。從各種跡象表明,公子扶蘇是秦始皇看好的接班人,扶蘇是秦始皇的嫡長子,秦始皇巡遊途中突患重病有時候,扶蘇正帶著蒙恬在塞外守關歷練,為繼承皇位做準備。秦始皇突發暴病死後,趙高和李斯篡改遺詔傳位給胡亥,賜死扶蘇、蒙恬。沒多久,趙高殺死胡亥傳位給子嬰,後子嬰殺趙高。

    二、殺忠臣,喪失民心。

    宮廷內複雜的政治鬥爭,宦官爭權,謀殺忠臣,讓百官們是苦不堪言、人人自危,讓一些一心想著成就一番千秋大業、名垂青史的大臣們徹底心涼了。以至於劉邦、項羽作亂之時,秦軍的50萬大軍卻視而不見,不理不睬,反倒成就了劉邦和項羽。

    三、好大喜功、大興土木。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就開始大興土木,是一邊修長城一邊建陵墓。修長城和建陵墓都是大工程,不僅需要大量的銀兩,還需要大量的勞工,據史書記載修長城和建陵墓的民工都是幾十萬。錢和人都出自老百姓,這讓本已飽受戰亂之苦尚未休養生息的老百姓,簡直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才會出現陳勝吳廣鬧起義,振臂一揮、八方響應的局面。

    四、步子邁太大,思想沒跟上。

    秦國是邊陲的一個小國,沒幾年時間便在秦始皇的帶領下,統一了六國。秦始皇雖然進行了焚書坑儒,但改變觀念並非一朝一夕之功,中原的老百姓並沒有完全接納認可秦始皇的統治下,秦始皇就開始橫徵暴斂,大興土木,讓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沒有建立執政的思想基礎。

    五、南北同時開戰,犯兵家之大忌。

    秦始皇的野心實在太大了,統一六國後,仍不滿足。對內是一邊修長城,一邊建陵墓;對外在北邊,派出20萬大軍抗擊匈奴,在南邊也就是今天的越南,派了30萬大軍在進一步的擴大疆域。古代打仗,最主要的是打的是後勤,糧草。南北兩線作戰,建陵墓、修長城,這些都需要糧草,其補給困難可想而知。

    不論怎樣,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建立了不朽的功勳,這是不容質疑的事實。你說呢?

  • 7 # 1321770

    一句話 始皇帝不死 大秦帝國不會亡

    就算楚國有項氏 面對始皇帝的秦軍也是不堪一擊的!

  • 8 # 花開花落緩行客

    我覺得,如果秦始皇再多活三年,不會成為亡國之君,大秦也不會二世而亡。

    秦始皇的文治武功是認可度最高的千古一帝。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統一天下的封建王朝的皇帝。

    統一天下,行郡縣制,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開疆拓土,文治武功是認可度最高的千古一帝。

    秦始皇活著的時候,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遺留下的六國貴族服服貼貼,沒有敢造反的,大秦帝國高效運轉。

    所以秦始皇如果多活三年,大秦會多正常運轉三年,秦始皇不會成為亡國之君。

    秦始皇如果多活三年,可能會更好的處理繼承人問題,大秦不會二世而亡。

    秦始皇如果多活三年,這三年造反的人應該折騰不起風浪,即使有敢於造反的人,以秦始皇統一天下的英明神武,陳涉、吳廣之流不會對大秦形成任何威脅。

    秦始皇如果多活三年,天下經過三年的發展,秦朝的江山可以得到鞏固。

    同時,如果秦始皇能夠多有三年的時間,可能會安排出合適的繼承人,不會讓大秦二世而亡。

    所以,我覺得,如果秦始皇再多活三年,秦始皇不會成為亡國之君,而且大秦也不會二世而亡。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9 # 大夢哆啦A夢

    應該會往好的方面發展:

    秦始皇創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實施三公九卿制,地方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等,北擊匈奴,南服百越,修築萬里長城,奠定了今日中國版圖的基本格局,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就連魯迅先生也認為:“秦始皇實在冤枉得很,他的吃虧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幫閒們都替新主子去講他的壞話了。不錯,秦始皇燒過書,燒書是為了統一思想。但他沒有燒掉農書和醫書;他收羅許多別國的“客卿”,並不專重“秦的思想”,倒是博採各種的思想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很多異性說喜歡你或愛你,卻從來不追你?婚姻是靠追到手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