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馮宏超
-
2 # 行話歷史
題主其實提問的是兩個問題,第一個,劉備到底是不是梟雄?
首先什麼是梟雄?
梟雄的意思是強橫而有野心的人物,智勇傑出的人物,魁首。一般來說有一點貶義的意思,多指強橫有野心的人。
這個首先大家要正確理解。
那麼劉備到底算不算一個梟雄?
我們來說一下這兩個標準,強橫,野心。
1,強橫
如果用強橫這個詞來形容劉備,大家可能都會噗呲一笑,劉備多愛哭啊,在三國裡面起碼哭了20次,可以說哭下來的天下。
這種人你說他強橫?對,人家還真是強橫,不過不是明面強橫。大家記不記得有一個情節,在後期北伐的時候,有一次老將黃忠略有猶豫,劉皇叔就嘆氣說,哎,看來黃忠是真的老了啊,就別這麼用力了。這其實就是明擺著就是逼著他必須上陣。
2,野心
劉皇叔可是非常有野心的人物啊,劉皇叔一直以來想的就是匡扶漢室。最開始時候劉備打仗可真的是敗多勝少,亂投奔別人,劉皇叔也的確是能屈能伸,先投奔陶謙,呂布,呂布搶了老婆就投奔曹操,但是可是從來沒想過只當臣子。
後來三足鼎立,劉備當然也是一直不滿足,不斷擴充套件疆土,無論是赤壁之戰還是七擒孟獲平定南方。
那麼沒有諸葛亮會怎麼樣?
如果沒有諸葛亮,可以說劉備就少了一個非常大的助力,畢竟諸葛亮為劉備的蜀國可是貢獻太多了,而後期由於沒有了諸葛亮,接班人姜維扛不住事,也是蜀國滅亡的一個原因。
不過如果沒有諸葛亮,我覺得也會有別的謀士投奔,而劉備也會發揮更多的作用。
-
3 # 強迫症晚期的幻想
梟雄,多指強橫而有野心之人,並不是有些人所說的狡詐不可信任的人物,而是指難以被制服的英雄。
曹操被稱之為奸雄而劉備被稱之為梟雄,這二人的稱謂,在《三國演義》裡面眾人皆知。奸的意思很容易理解,意思是奸詐、狡猾的意思。而這個梟字又作何解釋呢?梟字具有盛氣凌人的霸氣,且兼有雄心壯志,還能屈能伸,這也是梟雄與英雄的區別,英雄體現的是大義凜然、不怕死、大無畏的精神。那麼這個梟雄的梟字,在劉備身上具體體現在哪裡呢?
劉備雖然投奔過很多軍閥,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做誰的臣子,幫助別人成就大業,而是一直東奔西走,為自己塑造形象,爭取地盤。他在劉表那裡的時候,有一次和劉表喝酒,他去了一趟廁所,回來後就流淚了,劉表問他為什麼,他說好久沒有騎戰馬了,胯下居然都長肉了,又說自己都三十多歲了,還是一事無成。可見劉備是一個不甘寂寞,有野心的人,不甘為人臣下,難以馴服。
劉備雖然投奔過很多軍閥,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做誰的臣子,幫助別人成就大業,而是一直東奔西走,為自己塑造形象,爭取地盤。他在劉表那裡的時候,有一次和劉表喝酒,他去了一趟廁所,回來後就流淚了,劉表問他為什麼,他說好久沒有騎戰馬了,胯下居然都長肉了,又說自己都三十多歲了,還是一事無成。可見劉備是一個不甘寂寞,有野心的人,不甘為人臣下,難以馴服。
如此一來,倘若日後劉禪昏庸而諸葛亮真的想要取而代之,有這句話在,那他就要先背上個輔佐不力,背主食言的罵名,在政治輿論以及民心上都會面對不臣不忠不義的罪名,並因此導致師出無名而居於劣勢。
在白帝城託孤一事中也可以見到劉備的老謀深算,政治眼光深遠,考慮問題入骨三分。“我兒可輔則輔,若不可輔君當自立為王”,劉備以這樣的方式將這話明白地說了出來,那諸葛亮也只有以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明確地表示他惟有盡忠而死也不會取而代之了。
由此看來,劉備也是破有心機的人,沒有諸葛亮,依然會成就一番事業。
-
4 # 尹禾
《三國演義》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 劉備世之梟雄,久留於此,後必為害,可就今日除之。”
這是蔡瑁對劉備的評價,起因是擔心劉備趁劉表病危佔據荊州,其中貶義不消多說。這也和演義中劉備的真實形象反差很大,劉備本是受世人尊敬的大漢皇叔,也是與奸詐的曹操對比強烈的當世真英雄,然而在蔡瑁眼中,他卻是可能動搖自己豪族地位的危險份子,他不歡迎劉備入主荊州,又擔心他的能力,因此才想藉此說辭將劉備除掉。
因此,從《三國演義》的角度出發,稱劉備是梟雄,證據稍顯不足,不強橫,且無野心。
然而無風不起浪,蔡瑁的話也並非毫無依據,在《三國志》和《資治通鑑》中,劉備都不是簡單的人物,屬於“人狠話不多”的典型,劉表和劉璋都先後與其反目。
《三國志·吳志·魯肅傳》:“加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 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強橫?劉備的強橫十分隱秘,更多的是一種堅毅。最能體現劉備堅毅性格的,是漢中之戰。
此戰堪稱三國時期最“豪華”的戰爭之一,魏蜀雙方主公、武將、智囊幾乎悉數登場,曹操更是號稱統兵60萬,直撲漢中,而劉備方面,兵力僅有三萬左右。
這本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曹操進軍漢中給剛剛易主的蜀中百姓帶來不小的震動,傳蜀中一日數十驚。然而此刻,劉備已經認定漢中是自己最後的機會,天下南北已經分屬孫、曹,僅剩中原腹地,得則鼎立天下,失則再無出頭之日。
先主遙策之曰:“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斂眾拒險,終不交鋒,積月不拔,亡者日多。--《三國志·先主傳》此戰劉備幾乎打光了益州所有的部隊,益州境內“男子當戰,女子當運”,憑藉這樣的韌性,最終使不可一世的曹操放棄了攻佔漢中的計劃。
這就是劉備的強橫。
野心?劉備的野心,可謂是由來已久,只不過《三國演義》將這份野心包裝的太過高尚,才讓大家有了錯覺。
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三國志·先主傳》像,太像了。與乃祖劉邦簡直如出一轍,更可貴的是,劉備此時還未成年,就有如此志向。在其成年後,又逐漸喚醒了劉邦曾經擁有的另外三項技能:一是“善下人”,劉邦有草臺班子,劉備也有,劉邦吸納天下豪傑,用人不疑,劉備同樣招納大批人才,對諸葛亮委以重任;二是拋妻棄子,彭城之戰,劉邦為了活命將妻子推下馬車,長坂之戰,劉備同樣拋棄了妻子兄弟,雖然一個主動,一個看似無奈,但是劉備的逃命技術絕對也算是一流;三是屢敗屢戰,很長一段時間裡,劉邦都不是項羽的對手,但是他從未氣餒,而是能進能退,能捨能得,拱手讓出關中,劉備是在實力不濟的情況下,放棄徐州和荊州,以退為進,最終迎來一系列反客為主的機會。
可以說,乃祖的優秀基因在劉備這裡得到了完美的繼承,更難得是,劉備的公關能力遠勝劉邦,給世人和歷史都留下極佳的印象。
綜上,劉備既有強橫,又有野心,還有手段,完全配得上“梟雄”之名。
如果沒有諸葛亮諸葛亮對於劉備來說,勝於姜尚之於周文王、張良之於劉邦、劉基之於朱元璋。文王得天下在天時地利人和,姜尚作用雖然很大,但是不能算是絕對因素;張良計謀無雙,但是劉邦同時還有蕭何、韓信、陳平,各司其職;劉基不過一介謀士,功勞不及李善長。而諸葛亮,幾乎承擔了上述所有角色,自從相遇,劉備高歌:往後餘生,出謀是你,籌糧是你,外交是你,領軍是你,治國也是你,甚至帶孩子還是你。
諸葛亮對蜀國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制定戰略國策、總覽軍政財田。不可否認劉備自身的政治能力,但是如果沒有諸葛亮,誰去東吳外交,聯孫抗曹?在龐統死後誰領兵支援益州?誰保障後勤供給漢中大戰?誰休養生息恢復蜀漢國力?誰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的出現,不僅是劉備的驚喜,也是整個三國的驚喜。如果沒有諸葛亮,荊州將歸孫權,漢中當屬曹操,劉備很難在此次戰爭中獲得太多的資本,三國化作泡影,魏吳爭奪益州,曹操也有可能在有生之年馳騁江東……
每個歷史人物都有他的使命,劉備前半生的顛沛流離,就是為了遇見無門無戶、無根無基的諸葛亮。諸葛亮反覆思量,曹操稱霸不需要倚仗自己、江東實力不足以北上、劉表劉璋胸無大志、張魯信教不好忽悠,只有劉備,扶一把就可以平步青雲,而且功勞全歸自己。
於是在對的時間,兩個對的人相遇,共同創造了歷史,塑造了千古君臣相宜的典範。
所以你說,如果劉備沒有遇到諸葛亮,歷史會是怎樣?不可想象。
-
5 # crazy汽車人
我覺得是梟雄。
所謂“梟雄”,驍悍雄傑之人,猶言雄長、魁首,多指強橫而有野心之人 。“梟”是一種兇猛的鳥,引申為勇猛難制服。因此梟雄的意思並不是有些人所說的狡詐不可信任的人物,而是指難以被制服的英雄。
劉備先投公孫瓚,又投陶謙、曹操、劉表,可見他是一個胸懷大志,不肯屈居人下的人。他還曾多次自汙,在許都種菜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動不動就哭天抹淚的;他還很會收買人心,不惜以摔阿斗來安慰趙雲。不止這樣,他能以販席之徒的身份,在諸侯群起、動亂不堪的亂世裡建立了不起的功績,足可稱得上是“梟雄”了。
如果劉備沒有諸葛亮會怎麼樣?
首先:欲成大事,須集中眾人之力,《三國志 先主傳》說劉備少年時:“少言語,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年少爭附之”。可見,劉備的核心天賦在於情商,在於能凝聚眾人之力的情商。
其次:劉備在遇上諸葛亮之前,已經是天下共知的英雄。這一點從曹操“煮酒論英雄”中就可以得知,曹操在官渡大戰時,寧可冒著被袁紹偷襲的風險,也要先擊敗沒有站穩腳跟的劉備。所以說,劉備在沒有諸葛亮時,已經成為了曹操眼中的勁敵。
但是:即便劉備是天下英雄,即便劉備天生擁有超出常人的凝聚力,做事果斷,遇事明達。即便在劉備的團隊中也不乏白馬斬顏良、匹馬橫當陽的張飛。但是在和曹操的幾次對抗中,劉備都輸得很徹底。因為曹操厲害,曹操的團隊更加厲害。曹操勝於劉備的主要在戰略能力。而戰略能力,顯然不是有“萬夫不當之勇”的關羽和張飛能給予劉備的。在曹操征伐劉表時,劉備幾乎找不到立足之地,而要依仗孫權才得以立足。
而諸葛亮,就是那個可以給劉備指明戰略方向的人。從《隆重對》時指出天下大勢在於三足鼎立,到之後的借荊州之地進入四川發展立足,再到後來的攻佔漢中,劉備最終成為了三分天下的額一個勢力,諸葛亮的戰略謀劃之功勞,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見,沒有諸葛亮,劉備團隊就失去了匹敵曹操和孫權的戰略眼光,劉備很難成為一方的霸主,最多也就是劉表之流。
-
6 # 地球聯盟者
劉備白手起家,桃園結義,仰仗關張,一生以仁義為本,看透天下人心卻堅守自我本性。以仁義奠定三足鼎立雄霸蜀漢,又以仁義毀於自身,劉備不是梟雄也不是英雄,屬於半梟半雄。
-
7 # 老陳通史
城府極深,名副其實的偽君子
我們可以看的出,劉備一直說要挽救大漢,但是後期卻一直是打地盤爭天下,完全沒有管天子的死活;最後天子死了,劉備還假仁假義的拜了一下,然後立馬登機做了皇帝;從此處可見劉備的城府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擬的,而且還是個名副其實的偽君子!
沒有了諸葛亮,劉備也能成大事想必看過三國志的都知道,三國演義中有很多事,其實都是劉備自己做的,跟諸葛亮沒啥關係,而且從劉備的能力以及馭人之道來看,就算沒有諸葛亮,還有諸葛暗.諸葛光,諸葛水的出現,因為一個朝代的興起是有其必然的原因的!
-
8 # 棉麻君的小館子
首先我想說,在那個年代,曹操也好,劉備也罷,乃至於孫氏家族那幾個人,都是“梟雄”。這個其實沒有太多的爭議。
其次我們來看,“梟雄”這個詞兒,其實本也是兩個字合在一起的。也就是“梟”和“雄”。前者辭海中有解釋了,就是指一種惡鳥;後者我們更加明瞭,就是英雄、豪傑,另有雄偉、宏大之意。
所以我們先看劉備是否滿足雄的定義?那顯然是廢話。人家都混成三大幫派之一的老大了,甚至是漢室復興的希望(當然這個就見仁見智了),這麼有成就了,雄字是跑不了了的。但是否能構成”英雄“呢?我看是不夠的。
首先從成就上來說,劉備最終還是“一方諸侯”,而非天下共主。當然這個不是最重要的。畢竟這一方諸侯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其次從劉備的為人處世上來說,哪怕是大家熟知的演義中,也有著長坂坡後摔阿斗以收趙子龍之心這樣的騷操作,在三國志中,對劉皇叔的很多點評就更加耐人尋味了。
最後一點,其實我認為“梟雄”也好,“英雄”也罷,真的是在乎一心。這個心,既是當事人的發心和堅守,也是我們這些旁觀者各自的觀點。為什麼?因為常規上來說,這個”雄“,必須具備道德上的”最高標準“,即一心為公;同時他也得取得相當的成就;而且還得沒有人生汙點;臨了了,還得看世人如何評價,是否認可。那麼試想,奪取天下這麼大的事兒,擱誰能做到這麼完美???劉皇叔是否真的一心匡扶漢室?人品道德是否無懈可擊?成就是否獨領風騷?太難了。所以,古往今來,我們常常也會聽說很多”英雄“,但這些英雄的成色且不去說,一般這都是”個人英雄“。為什麼?因為一個人的英雄,是比較容易成就的,也好理解,畢竟是”活兒少,事兒大”;但是劉備已經不是“個人”了。他是天下三分之一人的領頭人。
綜上,我個人認為,並且三國志中也評價了,劉備是“梟雄”。但“梟雄”足矣!無所謂“英雄”。
差點漏了~題主還在問諸葛亮。其實諸葛亮我想歷史上已經有公論了。諸葛亮是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外交家和文學家。但是我個人以為,諸葛亮和劉備的組合並不理想。故而若題主問到沒有諸葛亮的話,劉備能否算“梟雄”。我想說劉備也是一個“梟雄”。其一是哪怕沒有諸葛亮,也會有其他謀略家給劉備建議“三分天下”的;並且這點上其實魯肅等人都有過類似的表達。其二,諸葛亮本可成為“梟雄”CROWN上的明珠,但事實上,雙方的合作並不是親密無間的。故而諸葛亮之於劉備,一個是戰略上的確是有作用的,特別是在雙方蜜月期的時候;二個是相當於提振了劉備這個梟雄在隱士圈子裡的名望,為劉備招攬人才提供了便利。但,雙方合作的侷限,這點上從劉備更為信任法正法孝直可窺一斑,卻未能讓明珠發光,更未能讓梟雄更進一步。
以上~題主,我回答完畢啦
-
9 # 鬼谷子思想
曹操被稱之為奸雄而劉備被稱之為梟雄,這二人的稱謂,在《三國演義》裡面眾人皆知。奸的意思很容易理解,意思是奸詐、狡猾的意思。而這個梟字又作何解釋呢?筆者認為,梟字具有盛氣凌人的霸氣,且兼有雄心壯志,還能屈能伸,這也是梟雄與英雄的區別,英雄體現的是大義凜然、不怕死、大無畏的精神。
看三國演義,發現在諸葛亮出場之前,劉備雖然胸有大志,曹操都稱他為英雄,但是他一直都沒有自己的地盤和軍隊,到處寄人籬下,我想要是劉備沒有遇到諸葛亮,劉備肯定不會達到以後那麼高的成就的。
如果沒有諸葛亮改變劉備的戰略思路,他是想不到佔荊州圖謀巴蜀的。劉備這輩子總琢磨直接空手套白狼,是諸葛亮告訴了他,還可以拉散戶入局,自己坐莊,做大做強。之後老劉如魚得水,一飛沖天。
如果沒有諸葛亮,留別一貫的思維,他直接就投奔孫權去了。劉備的轉折點就在諸葛亮,得到了諸葛亮,劉備有了戰略規劃;有人幫他在後方籌謀錢糧,提供援軍;甚至自己敗家敗得自個兒都掛了還有人幫他死後擦屁股,一擦擦了十幾年,擦到擦不動了還惦記著留人繼續擦。沒有諸葛亮的出現就沒有蜀漢,或許也就沒有三國。
回覆列表
其一
劉備個人層面而言,三國鼎立之一,劉備可以說是梟雄。
其二
從整個蜀國大局勢而言,劉備和諸葛亮是相輔相成,劉備可以說是伯樂,諸葛亮是千里馬,二者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