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在水一方8272514

    少年行1 清朝黃景仁

    男兒作健2向沙場3,自愛登臺不望鄉。

    太白4高高天尺五5,寶刀明月共輝光6。

    詞句註釋

    1、少年行:樂府《雜曲歌辭》題名。內容多詠少年輕生重義、任俠遊樂之事。

    2、作健:振作強健之氣。用樂府歌辭《企喻歌》“男兒欲作健。”

    3、沙場:戰場。王翰《涼州曲》:“醉臥沙場翠莫笑。”

    4、太白:山名,在今陝西鄘縣東南。用《三秦記》:“武功太白,去天三百。”

    5、天尺五:離天一尺五,極寫山高。

    6、共輝光:相映生輝。

    白話譯文

    好男兒振奮雄心戍邊衛國奔赴沙場,喜歡登上高臺遠眺,卻不是為了望鄉。

    高臺上彷彿一伸手就能把太白星摘到,腰間寶刀與天邊明月相映著進射寒光。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清乾隆三十八年(1766),詩人年值十八歲,意氣風發,負笈遊學揚州,這時他血氣方剛,對未來滿懷憧憬,十分渴望為國家而獻身,建立一番功業。於是慷慨激昂地寫了這首詩來藉以抒發豪情壯志。

    文學賞析

    前兩句詩人以一個少年入手,認為男兒應當奮發有為、奔赴戰場。“男兒作健向沙場”一開篇詩人便直吐胸臆“男兒作健向沙場”。好男兒應去從軍,在沙場上逞英豪,建功立業。這句化用樂府歌辭《企喻歌》,寫得激昂慷慨,雄姿英發。接著寫男子願意為國捐軀,義無反顧之決心。“自愛登臺不望鄉”,要登的是單于臺,受降臺,而不是望鄉臺。十分有“出不入兮往不返”的氣概。

    後兩句寫男兒登臨高臺之上,勇武的形象光彩照人。“太白高高天尺五”用古謠《三秦記》以形容山高,另有“城南韋杜,去天尺五”,以形容豪門的勢焰高張。這句是活用古謠的這兩種意義,表示自己少年意氣之盛,如太白高山,離天很近。末句再用寶刀來比喻自己的豪情,“寶刀明月共輝光”寶刀的寒光閃閃,足以令敵人膽寒。一個頂天立地的少年壯士的形象矗立在讀者面前。

    全詩語言豪壯,刻畫的少年男兒的英武形象光彩照人,栩栩如生,讀來令人振奮。青少年時期是人生最可寶貴的時光,在這時期“作健向沙場”,讓“寶刀明月共輝光”,即拿起武器戍守邊防,建立功業,無疑十分光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在花叢中玩耍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