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延壽生態農業
-
2 # 老生尋美食
手腳怕冷多喝羊血豆腐粉絲湯,益氣活血不怕冷
一、【用料】
羊血300克豆腐350克粉絲1把蔥薑蒜少許生抽1勺熱水、鹽、胡椒粉少許生菜葉2片二、【做法 】
準備好所用的食材,羊血提前清水浸泡去味,蔥姜洗淨切絲,生菜洗淨,粉絲冷水泡軟。把羊血和豆腐,分別切成長條再切成小塊,裝盤備用。鍋裡燒開水,下入豆腐塊焯水約1分鐘後撈出,瀝乾水分備用。豆腐焯水不僅可以去豆腥味,也可以防止豆腐在烹飪的時候易碎。羊血同樣下鍋焯水,時間要短,變色後馬上撈出,瀝乾水分。
-
3 # 小鵬和小波
拔罐療法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溼、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而且拔罐相對操作方便,很適合在家中自我養護身體,祛除溼氣。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迴圈,增加水分代謝。
經常運動、經常體力勞動及做家務的人,會感到體內的熱量大。這是因為運動生熱,起到了驅散寒溼的作用。但是,如果只是注重運動而體內的血液不足,運動後就會疲乏,抵抗力下降,寒溼會乘虛而入,身體仍會虛弱多病。常吃辛辣、溫熱的食物可以祛寒。由於地理氣候的不同,各地區都有適合當地的祛寒飲食習慣。如北方喜歡吃蔥、姜、蒜、辣椒、牛肉、羊肉這些溫熱、高熱量的食物排寒;四川人喜歡麻辣;貴州人喜歡酸辣;湖南人喜歡炸辣;還有的人喜歡喝祛寒的藥酒等。雖然各有不同,作用都是祛寒、祛溼、保暖。熱療祛寒是自古人們就使用的古樸、自然、有效的祛寒方法之一。有的用熱水袋,或加熱後的沙、石、鹽、石蠟熱敷;有的用艾條燻疼痛的部位,或在疼痛的部位或穴位貼上薑片或蒜片等再用艾燻;有的用祛寒的中藥液煮水泡、燻等;有的用各種理療儀照射祛寒;有的用刮痧、火罐等祛寒。可以說在醫院、民間都有不少祛寒的方法,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能緩解和治療因寒溼引發的各類疾病。
-
4 # 青島棘海生物科技
《黃帝內經》有云:“寒則淤,溼則炎”。這是在告訴我們排溼寒的重要性,想要健康,就從排除溼寒,清除體內垃圾,改變酸性體質開始!
寒從哪裡來1、過食寒涼會損傷人的陽氣
萬物生長靠陽氣,而人體的新陳代謝也要依靠陽氣。可是陽氣不足幾乎成了現代人的通病,這不僅有上面說到的生活習慣等原因,還有我們平時的飲食習慣。
2、保暖不夠,讓寒氣有機可趁
寒為冬季主氣,在氣溫較低的冬季,或由於氣溫驟降,防寒保暖不夠,常易感寒邪。另外,淋雨涉水,或汗出當風,人體沒有及時將寒氣排出體外,都會感受寒邪。而且現代人的生活習慣也讓寒氣有了可乘之機,如空調使用越來越廣泛,導致自然的溫度變化被遮蔽。我們熟知感冒及其帶給我們的痛苦感受,而這正是由寒邪侵襲肌表關節所致。
3、外寒內寒相互影響
寒有外寒和內寒之分。外寒分為兩種:寒邪外襲,傷於肌表,稱為“傷寒”;寒邪直中臟腑陽氣,則為“中寒”。內寒則是機體陽氣不足,失卻溫煦的病理反映。
外寒與內寒雖有區別,但它們又是相互聯絡,相互影響的,陽虛內寒之體,容易感染外寒;而外來寒邪侵入機體,積久不散,又常能損及人體陽氣,導致內寒。
溼從哪裡來?1、南方氣候潮溼,容易生溼病
外溼多由氣候潮溼或涉水淋雨,居處潮溼等外在溼邪侵襲人體所致。
上面所說的症狀就是氣候潮溼導致溼邪入侵人體所致。而我們平時日常行為也要注意,不能直接坐臥地上,淋雨、沐浴後要及時擦乾身體、換乾衣服,不能穿潮溼的衣服。特別是陰雨天水涼時不能在水中或游泳池長時間浸泡等。
2、脾虛,不能排出體內的溼氣
中醫認為脾臟能運化水溼。
而脾失健運,不能運化精微,以致水溼停聚所致,形成內溼,即所謂“脾虛生溼”。溼邪黏滯,就像牛皮糖一樣。當溼邪侵入體內,會阻滯體內陽氣的生成、宣發和疏洩。
人的臟腑中,最懼怕寒溼的就是脾胃,氣為陽、脾主升,溼邪會困擾脾胃的運化。當體內陽氣無法抵抗溼邪化。當體內陽氣無法抵抗溼邪入侵時,脾胃就會受到影響。脾陽虛損,就不能及時運化水溼。
3、外溼內溼互相影響
溼邪也有外溼、內溼之分。
一般來說,“外溼”指感受外界溼邪而言,或因氣候潮溼,或感受霧露之邪,導致頭重、胸悶、腰痠、肢倦、關節疼痛等。而“內溼”指體內水溼停滯而言,多由於脾腎陽虛,不能運化水溼所生,常有腹脹、食慾不振、面黃、腳水腫等情形。
外溼和內溼雖區別明顯,但又相互影響。外溼發病,必傷及脾。脾失健運,則溼濁內生;而內溼由於脾虛,脾陽虛損,水溼不化,又易於感受外溼。
如何調理寒溼?1、補氣血
只有身體內血液充足,腎氣就足,就能保證血液迴圈的通暢,全身就會感到溫暖舒適。寒溼在充足的血液、流動暢快的血流面前是無立足之地的。沒有了寒溼,就不會出現這疼那疼,也就不會長斑、長痘、長癬。不過補氣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堅持。
2、飲食祛寒
對於寒性體質的人群來講,可從日常飲食方面來調節。“熱者寒之,寒者熱之”,食物的性味要與人的體質屬性相適應,就能達到良好的調理效果。寒性體質的人要多吃溫熱性食物,它們具有溫中,補虛,助陽、祛寒的作用,能改善其已衰退、沉滯、萎縮、貧血等症狀。另外,適量食用辣味食物,散寒且刺激內分泌;酸性食物有收斂、生津益陰的作用,可以防止溼氣聚集體內。
3、運動後全身感到溫暖
經常運動、經常體力勞動及做家務的人,會感到體內的熱量大。這是因為運動生熱,起到了驅散寒溼的作用。但是,如果只是注重運動而體內的血液不足,運動後就會疲乏,抵抗力下降,寒溼會乘虛而入,身體仍會虛弱多病。
4、適當出汗祛寒
適當出汗可以祛寒。不管是運動後出汗,吃了溫熱食物而出汗,還是泡腳後微微發汗,都可以達到一定的祛寒的效果。
5、熱療祛寒
熱療祛寒是自古人們就使用的古樸、自然、有效的祛寒方法之一。有的用熱水袋,或加熱後的沙、石、鹽、石蠟熱敷;有的用艾條燻疼痛的部位,或在疼痛的部位或穴位貼上薑片或蒜片等再用艾燻;有的用祛寒的中藥液煮水泡、燻等;有的用各種理療儀照射祛寒;有的用刮痧、火罐等祛寒。
可以說在醫院、民間都有不少祛寒的方法,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能緩解和治療因寒溼引發的各類疾病。
寒溼體質的人,日常生活也要注意防止寒溼入侵,不要淋雨,洗頭後要及時把頭髮吹乾,冬天要注意保暖,尤其是手腳和腰腹不能受凍。寒溼體質一般身體代謝率比較低,容易偏胖。只有把體質調理好,祛溼驅寒,減肥才能事半功倍。
-
5 # 曲楊6
冬天溫度較低,寒風刺骨,溼氣較重。也是霧霾多發期,溼寒侵體,人的免疫力下降。這時,如何抵禦寒冷,健康養身,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我根據多年經驗,認為需要以下各方面注意:
1、飲食
營養均衡。多吃健脾養胃的食物,比如:小米粥、八寶粥、羊肉湯、山藥黑芝麻糊、枸杞雞湯等各種溫補類的粥,都是寒冷時節暖心暖胃的養生保健佳品。
適當進補。 飲食重在“補”。冬天天氣乾燥寒冷,人體為了抵禦外界的寒冷,自然會消耗身體的能量。根據個人體質,適當的進補是必須的。如:陽虛體質,要吃溫熱食材(包括 羊肉、雞肉等)。
冬冷寒溼季節,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因此飲食上要以溫性食物為主,多食魚類、瘦肉類、蛋類食物,也可以多吃些桂圓、紅棗、海參、甲魚等滋補的食物,少吃生冷、反季節的蔬菜水果。
冬天也是補腎的季節,中醫講,食材有五色之分,黑色走腎,多吃些黑色的食物較好。
2、作息
不要熬夜。按時睡覺,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夜裡寒氣更濃,睡覺時應加厚被褥,防止受冷而感冒。
早睡晚起。冬冷天起居應順應自然規律,即“冬藏”原則,早睡晚起,養精蓄銳。早睡是為了養人體的陽氣,晚起是避免寒氣侵襲。上班族們必須要早起者,也儘可能多睡一會,方能使精氣內聚五臟,提高人體的抵抗力。
3、鍛鍊
天氣寒冷,不能變懶不動。冬季的運動鍛鍊其實很重要。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夏病冬治“。寒冷天適量的有氧運動是最好的選擇,比如慢跑、跳繩、球類運動等,可以促進血液迴圈,補氣血,更有暖身、提高身體抗寒能力等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冬天戶外鍛鍊應待早上太陽出來後再進行。或者下午進行。我一般是每天下午快走六公里以上,風雨無阻。
午間多曬太陽,冬天的太陽暖和,又不刺激面板,適量的紫外線能促進人體對鈣質的吸收,避免因缺鈣而引起的骨質疏鬆等疾病。
有條件去泡泡溫泉也是好的養生方法。
室內鍛鍊要注意運動強度,避免過度激烈。我晨起第一件事就是先不洗漱,做一套自編保健操,四季不停,讓身體發熱。
4、按摩
適當進行按摩,有利於疏經通絡,血液迴圈,抵禦寒冷。有條件的話,買個簡易頸肩或腰部按摩器,每天堅持按摩。我家孩子買的按摩器,既能按摩頸肩,又能按摩腰部。我每天早晚兩次按摩,感覺效果不錯。
5、泡腳
諺曰:飯後三百步,睡前一盆湯。要養成睡前熱水泡腳的習慣。泡腳能使全身溫暖,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的面板和組織的營養,避免手腳冰涼。同時改善睡眠質量,對防病保健有諸多益處。我們家十年前買的電動泡腳盆,有震動按摩足底等功能,每年國慶節後開始用,次年五一節再停用,已成習慣,感覺很好。
泡腳時水溫最好在43-50度左右,水深沒過腳踝,可加些艾葉、薑片等中草藥驅寒,女性也可加紅花泡腳。
7、出行
數九寒天出門一定要穿暖和,注意防風防寒,減少人體遭到風寒襲擊。特別是女性不能為了“美麗”而成“凍人”,女性屬陰,更容易身體寒涼,尤其要做好腰部、膝關節、雙腳的保暖。哮喘病人應儘量少出門,避免受到強冷空氣刺激引發感冒,加重病症。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也儘量少出門,因為寒冷空氣會使血管收縮,血壓相應增高,加重心臟負擔,引起突發性病症。
8、身心
安心養性,身心舒暢,心境平和,才有利於抵禦冬天的寒冷,特別是老人,精神調養力戒大喜大悲,以此減少心腦疾病的發生。
-
6 # 平凡一家人
首先可以從飲食改善,冬天多吃羊肉,當歸生薑羊肉湯,這個絕對是冬天最佳的滋補養生湯。或者也可以每天早上起來嚼兩三片生薑,吃薑可以去溼防寒,激發體內陽氣,如果受不了生薑那個辛辣味也可以用來泡茶喝,裡面再加點紅糖,口感也挺不錯的。
另外就是運動了,談到運動很多人就會說跑步,不過我認為冬天還是不要室外跑步,外面氣溫低,出汗了容易受寒感冒。我建議可以在室內做做深蹲,還可以站樁,站樁這個養生功相當不錯,我本來也在練這個。
還有就是藥膳了,冬天是一年四季最佳的補腎季節,所以找中醫開點滋補的膏方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去醫院怕麻煩我這邊也有辦法,你可以去大潤發超市,裡面有五穀磨坊的櫃檯,可以選山藥,芡實,茯苓,黑豆,芝麻,,把這些打成粉,每天沖泡喝兩杯,健脾去溼補腎,效果相當不錯。
回覆列表
你好,冬天裡預防寒溼,一方面可以改變生活習慣,運動方式等,另外一方面可以透過食療防寒,如吃羊肉和喝點桑葚酒。
羊肉飽含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其性味甘溫熱,有很好的助元陽、補精血、調理肺虛與溫胃禦寒功效,是冬季進補與防寒的最佳美味選擇。
不管是在羊肉還是其他美食,若是能夠再配上一杯甘醇飽滿的桑葚酒,那才叫一個美哉矣!
冬季,天氣原本就寒涼,腎氣不足的人會終日感覺手腳冰涼,渾身難受。
但是每天少量喝一點桑葚酒,不僅有助於加快體內微迴圈,而且還能夠補肝益腎、補血活血、補心安神等,可改善手腳冰涼、畏寒等症狀,從而使身體得到溫暖,也達到較佳的防寒進補效果,對次年開春身體的健康也有促進作用。
《本草綱目》說桑葚:單食,止消渴,利五臟關節,通血氣。久服不飢,安魂鎮神,令人聰明、變白、不老;搗汁飲,解中酒毒;釀酒服,利水氣消腫。
桑葚雖性味甘寒,但酒卻熱辣之物,兩者相融合,互取長補短,中和平衡,桑葚本是涼補卻因酒變溫補,酒本是辛辣“跋扈”卻因桑葚變溫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