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許說事

    劉備佔領益州後,首要的是穩定社會秩序、鞏固政權。按照當時的慣例,城破之後,所有的金銀財物都可作為戰利品賞給眾將士。劉備自然也不敢破這個例,但還是作了變通:金銀財寶分給眾將士,谷帛等生活必需品則各還其主,以保證人民的生活。

      劉備的部下還曾建議將名田豪宅賞賜給諸將,也遭到趙雲的反對。他說:“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令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不宜多之,以私所愛也!”劉備欣然採納了趙雲的建議。

      劉備還採取了一項重要措施,那就是實行“蜀人治蜀”的方針,留用和網羅了一大批當地人才,包括那些曾經激烈反對自己的人。正是在這些人的輔佐之下,益州的社會秩序得以逐漸穩定。

      劉備對益州人才的使用,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情形:

      一類是積極幫助劉備入川的原劉璋部下,這類人是劉備主要依靠的力量,最具代表性的是法正。

      劉璋聽取張松建議,派法正去聯絡劉備;法正卻暗中向劉備獻策,乘劉璋之懦弱,以張松為內應,奪取益州,然後資益州之殷富、憑天府之險阻以此成業。

      劉備攻佔益州之後,幾乎所有重要的軍事活動都以法正為謀主,諸葛亮僅僅是“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而已。例如,劉備攻取漢中,斬夏侯淵,大破曹軍,主要輔佐者就是法正。

      法正去世後,劉備為奪回荊州,發兵攻打東吳,結果大敗而歸。諸葛亮感慨:“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另一類是在益州素有聲望的人士,這類人是劉備建政後主要網羅的物件。

      董和任益州太守時,以“清儉公直”著稱,“為民夷所愛信”。劉備定鼎西川后,任命董和為掌軍中郎將。董和任職20餘年,無論是“外牧殊域”還是“內幹機衡”,都兢兢業業,“死之日家無儋石之財”。

      再一類是曾經拒絕同劉備合作甚至是反對劉備的人,如劉巴、黃權。

      曹操奪取荊州後,劉巴投靠曹操,奉命招撫長沙、零陵、桂陽。劉備奪得三郡後,諸葛亮曾寫書召他,卻被他拒絕。劉巴到益州投靠劉璋,劉璋請劉備入川抵禦張魯時,劉巴曾予以勸阻。

      但是,劉備對劉巴非常敬仰,攻打成都時甚至專門下令:有殺害劉巴的,誅及三族。得到劉巴後,劉備委以重任。法正死後,劉巴還代替他擔任尚書令。史書記載,劉巴為官“躬履清儉,不治產業”,聲名遠揚。

      黃權原為劉璋主簿,劉璋迎劉備入川,黃權也進行勸阻,卻被外放至廣漢做縣長。劉備襲取益州,郡縣望風歸順,黃權卻閉城堅守,直到得知劉璋投降後才歸順劉備。劉備對黃權非常器重,發兵攻打東吳時,任命其為鎮北將軍,統帥長江以北的軍隊防衛魏國。夷陵一戰,劉備兵敗,黃權不得已投降魏國,但劉備認為“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依然善待他的家人。

      此外,對於一些有才幹卻並未得到劉璋任用的人,劉備也能量才而用。正如《資治通鑑》所言:“董和、黃權、李嚴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吳懿、費觀等,璋之姻親也;彭羕,璋之所摒棄也;劉巴,宿昔之所忌恨也;備皆處之顯任,盡其器能……是以大和。”用今天的話說,劉備透過對各種人才的使用,團結各方面力量,結成了牢固的統一戰線,進而在益州建立鞏固的政權,最終確立了鼎足三分的局面。

  • 2 # 中心

    劉備進軍益州前在荊州是有點猶豫的。當時,劉璋的謀士法正帶了四千人馬來迎接,加上龐統是劉備的軍師。他堅決主張劉備到益州去,益州十分富饒,荊州貧瘠,而且荊州東有孫權,北有曹操,不容易根基發展,要想建立大業,可以拿益州坐後盾根基。當時曹操對劉備無暇以顧,劉備又和東吳接好。而且還有張松作內應,益州唾手可得。

    在攻打益州的過程中內應張松暴露,北劉璋殺死,龐統戰死!也是很艱難的,後來諸葛亮帶兵支援,劉璋一看這是收不住了,只好投降。

    給劉備留下來不少的兵馬和補給。

    關於治理益州都是由諸葛亮去做的,當時劉備攻佔益州後,因法正功勞大,封他為蜀郡太守,並管理益州。法正專橫跋扈,心胸狹隘,睚眥必報。而諸葛亮和法正不同,嚴明執法,不講私情。當地豪門被治理的埋怨及深,法正勸告諸葛亮,學習漢高祖約法三章,能得到百姓的擁護。諸葛亮確認為高祖廢除秦法,制定約法三章,是因秦法嚴酷,百姓怨恨,正是順了民心。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劉璋庸碌軟弱,法令鬆弛,蜀地的官吏橫行不法。現在我要是不注重法令,蜀地怎麼能安定下來。之後法正自己也收斂了不少,也不敢像以前那樣專橫跋扈。

    主要還是因為劉璋庸碌無為,軟弱無能,法令鬆弛,蜀地的官吏橫行不法,百姓困苦。加上劉備要以蜀地為根基,不能有一點馬虎。諸葛亮的嚴厲給蜀地的治理帶來了非常可觀的效果,也讓劉備的根基更加穩定。

  • 3 # 青梅煮酒品三國

    劉備取得益州就嚴刑治蜀,是為了穩定自己的政權、打壓劉璋的舊部,防止政變。所以劉備秉承的是攘外必先安內政策。

    戰爭帶來的影響蜀國剛剛經歷了易主之戰,老百姓的生活和內政的發展,可以說都處在百廢待興的狀態。必須以嚴刑控制,防止民變和暴亂。益州諸郡相比劉備當時手中荊州兩郡要富庶的太多太多了。而且劉備已經把這裡變成了恢復漢室的根基所在,兵力和糧草的主要出處。只有自己的權利中心穩定了,才能夠高枕無憂的出川北伐東征。不然前方戰事激烈,後方大本營再發生叛亂,這樣一邊平叛一邊征討,會空耗國力勞民傷財。為未來戰爭奠定基礎劉備入川的時候就遭到劉璋手下的強烈反對,入主以後手下文臣武將又不足,只能繼續任用劉璋舊部。如果不以嚴刑治蜀,怎麼能統御、威懾這些劉璋舊部;怎麼打消這些降將的不臣之念。這個時期必須要有鐵腕的手段建立威信。不然再起戰爭的時候,人心不穩怎麼防禦敵人入侵;或是北伐時各地方官員生出異心,從中掣肘,會影響北伐的腳步。

    要讓蜀中迅速穩定恢復國力,最好的辦法也就是嚴刑治理了。

  • 4 # 東海尋人

    中國封建社會歷史總是有階段性的規律,每個時期都有一些很突出的社會問題,嚴重影響著政局的穩定或者影響到社會的進步。比如明清時期的貪腐問題,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唐朝的節度使割據,兩晉南北朝的門閥政治,兩週秦漢的分封制問題等等。其中門閥政治問題,一直到唐朝武則天時期才差不多解決完,而這個問題最初是從漢朝,尤其是東漢宦官、外戚交替專權導致的政局紊亂,遺留下的問題。

    每每讀史比如《三國志》、《後漢書》、《資治通鑑》以及現代的歷史學家解讀的書籍等等,會經常遇到一個詞--豪強。顧名思義豪強指的是強橫而有權勢之人,經常對那些比自己弱小的人恐嚇、苛刻或殘酷的人。而這個群體,則是門閥政治的一個縮影,正因為在東漢末年不斷抬頭,才最終導致三國分立,而且對兩晉南北朝的門閥政治體系影響也極其深遠。

    豪強一般大多由兩部分組成,其一是地主官紳,其二是名儒知識分子,二者可以身份重合,也可以分開,但前者主要是擁有土地、政治權勢、軍事力量為主,後者主要是名望影響。豪強這個群體,在東漢末年乃至三國時期影響力非常大,整個社會也是由他們跟諸侯群雄集團、下層百姓三個階層組成。

    所以對於這個階層,各地諸侯對待他們無非是兩種態度,其一是拉攏轉變成自己的勢力,其二打壓削弱。這兩個辦法,有時往往是並行的。曹操在北方是如此,劉備在益州也是如此。

    不管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記載當時的益州劉璋實力是比較弱的,對外無法抗爭,對內也是多數屈服順從內部豪強的勢力。關鍵的是,益州稍微離混戰的中原稍遠一些,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相對和平,所以逐漸養成了當地豪強安逸的特性。一旦曹操南下,他們就想著投降曹操,劉備來了又想著投靠劉備,總之就是想依附強者,避免大規模戰爭,最大程度保住自己階層的利益。

    在劉備到來之前,益州由劉焉把控,本身益州人士很多對劉焉不滿的,甚至還爆發過流血衝突。比如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劉焉誅殺州中豪強王鹹、李權等數十人,以立威刑,犍為太守任岐和校尉賈龍起兵反叛,劉焉派東州兵和青羌兵鎮壓。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後面的劉璋的勢力也搖搖欲墜了,劉備一來就被輕而易舉地拿下了。要知道劉備的舊部集團跟諸葛亮的荊州集團,都是以匡扶漢室為己任,對外要與群雄競爭的諸侯集團,這根當地豪強的主和意願是完全衝突的,所以進入益州之後,當地豪強多有抵制,哪怕是投靠了劉備的益州系的謀士、將士都一直在旁推側敲地提醒劉備或者諸葛亮。

    比如法正曾勸諫諸葛亮寬刑法度,但諸葛亮卻反駁說劉焉、劉璋父子治下的益州法度不嚴,導致君臣之道,逐漸廢棄,積弊甚多,所以現在需要威之以法,使得“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榮恩並濟,上下有節”。

    又比如益州大姓雍闓叛亂,李嚴給雍闓寫了六封信,曉以利害,儘量勸服,但諸葛亮的態度確是要強硬剿滅立威。

    從這些我們就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利益衝突其實是很嚴重的,所以劉備、諸葛亮對待他們都是打壓為主的策略。當然了這裡也要說明一下,劉備的做法會比諸葛亮要平和一點,而諸葛亮則更徹底一些。後面隨著劉備白帝城託孤,大權落在了諸葛亮、李嚴手上,而二者背後的集團階層的衝突也隨著諸葛亮數次北伐而愈演愈烈。

    所以總結一下,劉備、諸葛亮嚴刑治蜀,這個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當地豪強勢力龐大,反對戰爭,主張休養生息,與劉備、諸葛亮的匡扶漢室、對外戰爭的志向相違背,自然他們成了打壓物件,而打壓的手段自然也就靠嚴刑來實現。

  • 5 # 韓I949

    劉備取的益州後,打算施仁政於民,殊不知劉璋之所以失敗,正是自己的闇弱綱紀的鬆弛,民不知法,不畏法,自古治國之道,張弛有度,剛柔並濟,政寬則民慢,民慢則糾之以猛,諸葛亮看出了弊端所在,採取斷然措施使朝廷上下民間百姓面貌煥然一新,朝野請明,百姓知法畏法,淺見謝謝。

  • 6 # 司馬武侯

    感謝推薦~

    劉備為什麼要從嚴治蜀,我覺得首先要從益州自身特點來看。

    《蜀道難》這首詩完美的反應了益州的地理情況——“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益州地緣政治的看法——“所守或匪親,化作狼與豺。”

    所以說,益州本地勢力具有很大的保守性。他們很排斥外來的統治集團,為此不惜引狼入室,所以外來勢力想要在益州掌握實權,大清洗、大屠殺是一種簡單粗暴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從西晉末年到大清定鼎中原,有很多血淋淋的例子。

    東漢末年,政府無力鎮壓黃巾起義,各方勢力開始興起。為防止地方割據,朝廷接受劉焉的建議,讓劉姓宗親去地方做州牧,防止地方勢力做大。

    劉焉獲得益州牧職位後在荊州西部觀望,等待益州局勢穩定後,劉焉入駐益州,駐紮在綿竹,他吸納了大量的逃難豪族,東州派就此形成。利用東州軍,劉焉成功的鎮壓了益州土著豪族,從而入主益州掌握了實權。

    但是劉璋作為繼承人,顯然是不夠格的,他無法維持其父對益州土著的高壓手腕,益州本土勢力極速膨脹。感覺到威脅的東州派開始物色新的領導者,他們拋棄了劉璋選擇了赤壁剛剛獲勝的劉備,這也是劉備入蜀後東州派普遍地位高的根本原因。

    劉備穩固統治後必然維護東州派的利益,指定法律的五個人中法正、劉巴、李嚴是東州派代表人物,他們必然繼續不遺餘力的壓制益州土著豪族;諸葛亮和伊籍雖然是荊州派,但此時荊州派和東州派的利益是一致的,加上諸葛亮的法家主張,嚴格的律法可以說勢在必行。

    在白帝城託孤時,劉備很清楚崇尚鐵腕領導的東州派不會信任年幼的劉禪,他們會再次尋找新的領導人從而出賣劉備的繼承人,因此劉備賦予荊州派代表人物諸葛亮極大的權力。而諸葛亮在世時也繼承了劉備的高壓政策,在繼續壓制益州土著同時,防止了東州派反水。

    諸葛亮和蔣琬相繼死後,荊州派後繼無人劉禪無法維持劉備時代的鐵腕統治,益州再一次落到了東州派和益州土著的手裡,蜀漢的滅亡也直接反應了劉備嚴刑治蜀的英明。

  • 7 # 臨石觀海

    劉備取得益州後為何要嚴刑治蜀?因為前期劉璋政令鬆弛,而為了威懾地方豪強,必須嚴刑治蜀,而且當時是亂世,治亂世必用重典。

    《蜀科》的誕生

    劉備取得益州後,以諸葛亮為肱骨,以法正為謀主。而益州的法律正是由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等人共同擬定的,名為《蜀科》。

    而《蜀科》實行後,由於法律嚴厲,還遭到了很多人的不滿,法正還專門寫信給諸葛亮說這法律太嚴,請求修改,並舉了秦朝法律嚴苛失去天下,漢朝法律寬大得到民心的例子來勸說。而諸葛亮的回信反駁了法正的觀點,並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秦以無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濟。劉璋闇弱,自焉已來,有累世之累,文法羈縻,互相承奉,德政不舉,威刑不肅。蜀土人土,專權自恣,君臣之道,漸以陵替。寵之以位,位極則賤;順之以恩,恩竭則慢。所以致敝,實由於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榮恩並濟,上下有節,為治之要,於斯而著矣。”—《資治通鑑》

    諸葛亮認為秦與漢跟益州情況不一樣,益州經過劉焉,劉璋的統治,德政不施,威嚴不肅,如果繼續實行寬政,這些人更是會不知好歹,而實行嚴政,才會扭轉他們的觀念,恩威並行,才能使國家有序的發展。

    嚴刑治蜀的原因

    個人認為劉備取得益州後用嚴刑治蜀的原因。

    其一,當時天下大亂,劉備好不容易有了個大本營,且劉備對於益州來說是個外來政權,而益州的地方豪強勢力極大,如果不用嚴刑,就震懾不了這些在益州根深蒂固的勢力,也無法穩固政權。

    其二,劉璋為益州之主時,地方豪強欺壓小民,貧富差距極大,而推行嚴政,也是為了打壓地主階級,扶持農民,提升生產力。

    總結:之後在諸葛亮的主政下,秉承以法治國的理念,蜀國的發展也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禮法並用,威德並行,雖然確實嚴厲,但老百姓還是比較認可的,也確實是打壓了豪強,獲得了民心,提升了蜀國的國力。

  • 8 # 上將噯福斯

    所謂劉備嚴刑治蜀,表述並不準確。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劉備諸葛亮嚴格依法治蜀,實行嚴格管控。他們所遵循的法律是漢法,而不是嚴峻的秦法。所以不能說是嚴刑峻法。

    諸葛亮只是執法必嚴。不管親近還是疏遠,不管士族親貴,還是普通平民,漢法面前一律平等。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一時間風化肅然。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 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諸葛亮傳》

    為什麼劉備諸葛亮要用這樣做呢?第一,這是維護統治的需要。

    劉備之前,由劉璋統治蜀中,史書記載:劉璋闇弱。什麼意思?就是劉璋沒手段,難以控制蜀中各方勢力。由此導致整個社會秩序混亂。而且劉備集團屬於外來戶,其最上層管理者和一大批中層管理者,都是荊州人士。來到益州進行統治,勢必會遭到當地世家豪族的牴觸。壓制這些豪族,要麼就是統統殺光,要麼就是嚴加管束。劉備仁義,選擇了後者。用漢法嚴格監督約束蜀中豪族,從而建立起強有力的統治秩序。

    第二,這是諸葛亮施政理念的體現。

    諸葛亮是外法內儒。儒家為體,法家為用。用儒家作為根本,行仁政,這就有底線,保證老百姓最低限的生活。但是亂世裡要建功立業,就必須建立起崇高的權威和強有力的統治,動員一切能夠動員的力量,這就需要法家的嚴峻手段。兩者結合,才能激發整個國家最大的潛力,才有可能中興漢室。這就是諸葛亮的理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陶醉讓人怎麼了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