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譙周老是想著阻止北伐,甚至投降,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就不老實,為何諸葛亮不除掉他?
14
回覆列表
  • 1 # 夏目歷史君

    諸葛亮於情於理都不會除掉他。

    一、諸葛亮與譙周神交已久,雖不算至交,但也是好友,他們兩隻是政見不同而已。譙周之所以要阻止北伐,是不想再發動戰爭,勞民傷財,他是代表川中主體利益的。諸葛亮北伐則是為了存活,畢竟不打蜀漢就是慢性等死。

    他們都有著自己覺得正確理由,但都不是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他們政見不同,不影響他們私人關係。諸葛亮去世時,譙周曾不向後主請假就直接跑到漢中去祭奠,就證明他和諸葛亮私交還是不錯的,諸葛亮於情不能殺他。

    二、譙周是蜀中的大賢,在當地名氣很大,深得民心。他作為益州的大士族,是益州士族的精神領袖,聲望和影響力是很大的,諸葛亮殺了他,豈不讓益州本土派寒心,讓益州派離心離德,所以於理也說不過去。張昭赤壁要投降,孫權後來不也沒對他怎樣麼,畢竟聲望擺在那!

    除此之外,譙周雖影響力大,但是他在蜀漢官職並不高,沒有實權。一個沒有實權的人,壓根就不會對諸葛亮構成威脅,他雖不滿,也無法阻止北伐的,阻撓不了諸葛亮想幹的事,諸葛亮在當時又怎麼可能會多此一舉去除掉他呢?

    所以諸葛亮在當時沒有理由除掉譙周。

  • 2 # 平安讀歷史

    首先,譙周在朝中只是一個比較有名望的大臣,並不掌握實權,對諸葛亮專權構不成實際的威脅。所以,諸葛亮完全沒有必要除掉這樣一個大臣。當時,諸葛亮權傾朝野,可謂是蜀漢的第一人,朝中肯定有很多人私下對此不滿。假如諸葛亮僅僅是因為譙周幾句看起來合情合理的反對的意見,就要除掉對方,那豈不顯得諸葛亮小雞肚腸,沒有肚量,而且這樣做會使朝中的其他大臣都無比心寒。

    其次,譙周不贊成北伐主要是從民生的角度來,怕勞民傷財,空耗國力。這些意見都是也是站在老百姓民生這個道德基礎上所講的,諸葛亮也沒有道理因為譙周為了民生而要殺掉對方。諸葛亮雖然權勢很大,但也不適合去這樣做。否則,就會傳出諸葛亮殘暴不仁、濫殺無辜的說法,這對諸葛亮是很不利的。

    還有,諸葛亮和譙周之間只是政見不同而已,私下裡關係還是很不錯。而且譙周在蜀漢當地非常有名望,諸葛亮要安定西川,還得交好蜀中的這些賢達人士,所以就跟沒有必要對譙周動殺機了。

  • 3 # 菜根漫譚

    諸葛亮要除掉譙周,不光要找到除掉他的理由,還要考慮到對自己名聲的影響,以及除掉他可能會產生的後果。如果沒有除掉譙周的理由,諸葛亮難以下手。即使勉強找到除掉譙周的理由,但是此舉有可能敗壞了自己的名聲,或者有可能造成不良後果,像諸葛亮這樣的大政治家、戰略家,他也絕不會不分輕重、不計後果、任情隨性地幹掉譙周的。先說諸葛亮有沒有除掉譙周的理由呢?沒有。

    譙周反對北伐,觀點非常正確:只要開戰,就要勞民傷財死人,國家會動盪不安,百姓會流離失所。再說,譙周沒有搞陰謀詭計,沒有惡意攻擊朝廷,他是在朝堂之上光明正大地提出來的。做為一名朝廷官員,譙周有權利也有義務對朝廷的大政方略提出意見和建議,諸葛亮憑什麼就因此而定人家死罪?

    再說,諸葛亮身為當朝丞相,自幼飽讀詩書,亦為大儒,素有容人忍讓的君子之風和寬厚待人的好名聲。如果他因此而幹掉譙周,豈不會貽笑後人,留下諸葛亮丞相氣量狹小、雞腸狗肚不容人的惡名臭名。

    另外,譙周是蜀國本土勢力集團的重要人物。諸葛亮怎能不知牽一髮而動全身、殺譙周會驚巴蜀的道理。當時,蜀國內部外地派和本土派經常發生矛盾,產生爭執。諸葛亮滅火、安撫還忙的不可開交,他會傻到再去點火、吹風、挑事的地步嗎?

  • 4 # 逆水裡的魚

    譙周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中沒有詳細的介紹,只是大概的概括一下!譙周字允南,三國時期蜀漢的官員,他應多次反對北伐而聞名,對北伐而損耗國力而不滿!對於諸葛亮不除譙周,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總之,諸葛亮要除去譙周弊大於利,諸葛亮也考慮到了這些種種原因,所以就沒有除掉他!

  • 5 # 聯盟大俠

    譙周是蜀中大儒,號稱蜀中孔子,門下弟子眾多,《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和蜀漢後期的大將羅憲都是其弟子,所以譙周在兩川之地的影響力不可小覷。這樣的大名士必須加以籠絡,借他的名聲來安撫兩川百姓。所以殺不是可能殺的,除非是謀反。

    在古代,一個人如果被人稱為名士,基本上就等於有了一張免死金牌,只要不犯謀反大罪或者是運氣不好碰到二貨領導人,基本上到了哪個地方都是座上賓。

  • 6 # 笑談文史

    譙周是巴蜀本地人,其父是當地的大儒,譙周也繼承了父親的事業,研讀六經、精通天文易術,但不願做官,好幾次都拒絕了州郡的徵召。一直到了建興年間,諸葛亮擔任益州牧時,譙周才答應了諸葛亮的任命,做了勸學從事。這個官職是益州州郡下屬的,相當於研究經學的博士一類的職位。

    而諸葛亮在世時,譙周一直在這個位置上勤勤懇懇地幹著。換句話說,當時的譙周只是個官職很低的州郡屬官,雖然在蜀中頗具名望,但人微言輕,根本沒有進入到蜀漢朝廷的中樞,就算他對對魏用兵有想法,也沒什麼用啊,他的話根本沒有影響力,而且沒有記載說譙周在諸葛亮北伐時有什麼異見。

    相反,譙周對提拔他的諸葛亮很有感情,諸葛亮在前線病逝,譙周知道訊息後便第一時間前往弔唁,而成都其他官員也有好多聽到訊息陸續出發的,朝廷一看,這樣不行啊,都走了朝廷的事務誰來管,就下令禁止,結果就只有譙周因為走得早、跑得快,在禁令傳達前就到了。由此可見,諸葛亮與譙周私交是不錯的,題上說諸葛亮殺譙周這事,根本就是太想當然的想法。

    譙周畫像

    在諸葛亮死後,譙周經過了蔣琬和後主的提拔,當上了太子的老師。這時候的譙周,才算得上有些政治影響力了,他向生活漸漸奢靡腐化的劉禪勸諫,希望劉禪廣施仁德,崇尚節儉,做天下的表率。後來看到姜維連年對魏用兵,“百姓凋瘁”,便作《仇國論》闡明自己反對頻繁北伐的軍事戰略。這是史料記載的譙周第一次提出的反對北伐戰略的意見。所以說,譙周反對北伐,不是反對諸葛亮的,而是反對姜維的。

    而最後,也是這個譙周說服了劉禪投降了曹魏,後世多數人都批評譙周不敢為社稷而死,勸說君主降魏,枉讀了聖賢書,不配大儒之名。但譙周身為巴蜀本土派政治勢力的代表,自然不願使蜀地久陷於戰亂之中,其作為也是可以理解的。

  • 7 # 疫情下的一枚平民

    恐怕不是不想除,而是不能除。

    劉備當初帶著自己兄弟和軍隊,以一個荒唐的理由,奪了自己本家劉璋的地盤,蜀中士族百姓跟隨劉璋家族多年,人心不是那麼容易收復的。所以,劉備奪取蜀中之後,採取了一系列懷柔政策安撫蜀中士族和百姓,包括重用原來的舊官僚,譙周就是這些人的代表和精神領袖。不要小瞧這些人,他們可是把握了蜀中的人心以及經濟命脈,劉備諸葛亮要打仗,要擴軍,沒有這些人在後面忙著徵集糧草,保障後勤供給,漢中奪不了,吳蜀之戰也打不起來。

    劉備去世後,蜀漢政權實際面臨著重重危機,諸葛亮這時候首先的任務就是防止內亂,而控制蜀中士族是最簡潔的辦法,譙周是這些人的代表,就更要籠絡。只有這樣,才會穩固後方,才能抽出精力完成北伐大業。

    所以,諸葛亮不可能殺譙周,更不能殺譙周。

  • 8 # 而知而行的歷史

    諸葛亮是前輩,比譙周大了21歲。

    譙周是四川本地人,是為數不多的學者,是蜀漢朝廷團結和穩定蜀中人心,是一面值得拉攏的旗幟。蜀漢實際上一直沒有解決荊州派與本土派的矛盾,在諸葛亮北伐時,蜀漢國內並不是鐵板一塊的支援。

    荊州派是一個外來的政治集團,因此政治上的正確性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團結和穩固人心的手段之一。也即是說,荊州派必須透過佔據“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道義制高點,對內團結荊州派,對外打壓本土派。(臨表涕零,不知所云)

    作為蜀漢政權的政治任務,諸葛亮責無旁貸,必須要堅持北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作為本土派的利益代言人,譙周對北伐勢必要耗盡蜀中人力、財力、物力,提出自己的政見和主張。

    他們政治出身不同,立場不同,政見不同。但是譙周在諸葛亮時代,當的是勸學從事的官,不涉及中樞決策。真正對諸葛亮有掣肘的,是中都護李嚴,後來被諸葛亮以貽誤戰機貶為庶民。如果此時,譙周參與中央決策,也不免會被諸葛亮治罪。

    譙周真正進入到蜀漢中央決策層,是在諸葛亮去世後,而且是以太子家僕的身份進入後主視野的。他真正提出反對北伐的明確的政治主張,是在258年,諸葛亮此時已經去世25年了。荊州派能臣干將都先後凋零,勢力大衰。而且,荊州派二代們也在益州廣置田產,成了本土的利益既得者。在利益上,逐漸傾向認同譙周的放棄北伐的觀點。(蜀中利益代言人:譙周)

    或者說,經過連綿不斷的戰爭,戰爭絲毫不見起色,四川越發凋敝,促使了人們開始反思戰爭,接受了蜀漢偏安的事實。

    所以,主戰派姜維在董琬、費禕時就很難得到朝中的支援了,每次北伐規模上都小了很多。到後來,姜維甚至不得不屯田沓中避禍。可見,此時的蜀漢朝廷中央,持有譙周不主動進攻魏國的觀點的人很多。譙周作為當地的望族,又是朝廷重臣,他只不過是說出了大家的心聲。(生錯了時代的姜維)

    譙周的《仇國論》在一時間很有市場,後世也經常斥罵譙周當政誤國,這是川中利益,並沒有在蜀漢政權存續期間得到保障的結果。

    至於譙周最後建議後主投降,也是人心已失。劉禪並非昏庸,蜀漢在川中經營多年,民心未附,誰之過?

    因此,諸葛亮時代,譙周官聲不顯,沒有明確的政治主張。其時,荊州派勢力正強,作為川中大儒的譙周正好合適作為荊州派裝點蜀漢政治和諧的樣板,諸葛亮沒有理由殺死譙周,甚至還委以官職,頗有好感。

    作為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有足夠的資本鎮住朝堂。即使譙周真的反對北伐,作為政敵,諸葛亮也不會殺他,如李嚴,也只是貶為庶民而已。諸葛亮並不嗜殺,也不需要以殺立威。

  • 9 # 九州歷史

    一、譙周一直是個投降派

    有人說劉禪投降,其實是譙周說降的。當時蜀漢遠未到山窮水盡之時,成都城堅糧足,劍閣姜維主力、巴東羅憲、南中霍弋也能來勤王。群臣的主流意見是逃跑,但往哪跑?一派主張去東吳,一派主張去南中。這時譙周出現了。

    譙周說不能去東吳,因為“無寄他國為天子者也”,怎麼到其他國家當天子呢?既然要稱臣,我們就挑一個大國稱臣,因為將來大國要吞併小國,難道還要二次投降?所以不如降魏。去南中可以,但是一旦“群小之心,無一可保”,一旦天子失勢,這些人是要作亂的,恐怕你還沒有到南中,已經被部下拋棄,生命都沒保障。南中素來不服中央,到了南中也不安全。

    這不是譙周第一次主張投降。此前他就一直散步言論,說蜀漢政權不正當,很快就會滅亡。當時流傳一個著名的讖語,叫“代漢者當塗高”,譙周的解釋是魏要取代蜀漢,投降只是順應形勢而已。譙周是蜀漢土著,著名學者,《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就是他的學生。因為他的影響力,這個投降論很多人相信。

    對於譙周的表現,陳壽說:“劉氏無虞,一邦蒙賴,周之謀也。” 說劉禪平安無事,百姓免遭戰禍,這都是譙周的深謀遠慮。

    二、譙周的名聲很好

    譙周的人品一直無可指摘,他正直、忠誠。諸葛亮去世後,劉禪沒有了約束,經常到處遊玩,沉迷聲色。譙周直言勸諫,引經據典,讓皇帝按先帝遺志,勤儉節約,體恤民力。對於姜維無休止的北伐,他積極上書朝廷,與主戰派辯論,並且寫了《仇國論》,強烈反對戰爭。他的主張,符合益州土著的利益訴求,因此得到官民的大力支援。

    三、諸葛亮沒有除掉譙周的機會,也無理由

    諸葛亮與譙周只有政見之分,從無個人矛盾,私交還不錯。諸葛亮病逝,譙周聽說,第一個奔喪。兩人都是蜀漢忠臣,只是政見不同而已。

    諸葛亮比譙周大了二十多歲,譙周到處散佈投降論調時,諸葛亮已經不在了。蜀漢滅亡時,諸葛亮已經去世三十年。諸葛亮也無法對一個不掌實權的年輕學者下手。

    就事論事來說,投降未必是錯的。當時成都無險可守,諸葛瞻帶領所有部隊沒擋住鄧艾;姜維在劍閣,傳聞已經被鍾會消滅;關鍵是,劉禪沒有殉國死戰的決心

  • 10 # 笨笨熊QIQIXIXI

    一句話,譙周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代表著一個階級,一派勢力,即蜀中本土派。

    大耳的蜀國,由四部分勢力組成,元老院,荊州派,東州派,本土人。

    元老院,以大耳兼任老大,就是跟著劉備顛沛流離出生入死的那些老人,二爺三爺,雲哥,麋氏兄弟,孫乾簡雍。等到諸葛亮主持工作時,基本上死的差不多了。

    荊州派,以諸葛亮為老大,大耳在荊州七八年,聚集了一批荊州人士,孔明,馬良馬謖,黃忠,等等。這一派在襄樊之戰和夷陵之戰中損失慘重。

    東州派,即劉備入川時率先投降的那批人,以法正為老大,馬超馬岱兄弟,李嚴父子為幫助,著名的還有射援一族,此人演義沒有,史書上卻很出名。

    本土派,即蜀中本土士族,以譙周為老大。

    蜀國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國務院總理,全華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全國政協主席,中央紀委書記諸葛亮同志的執政策略:緊緊依靠荊州派,聯合東州派,壓榨本土勢力。蜀國曆年窮兵黷武,軍費哪兒來?還不是本土人出錢出力。同時,上層的達官貴人都是荊州派和東州派。以劉備託孤時的安排為例,荊州派老大諸葛亮為正,東州派繼任老大李嚴為副(那時候東州派的法正和馬超都死了)。本土人?三等公民,一邊玩去。

    只不過諸葛亮處事一向偉光正,所以他生前譙周動靜不大。諸葛亮及其接班人蔣婉費禕死後,蜀國姜維更加窮兵黷武,政權一團亂麻,譙周更加開始宣傳投降了。

    那麼有人問了,譙周不怕司馬氏入蜀後壓榨本土人的利益麼?還真不怕。因為司馬氏志在天下,搞的是本土人治理本地的政策。蜀國滅亡後,司馬昭馬上把蜀國外來士族全部拉回中原了,活化石廖化就是死在這次遷移中。譙周判斷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蒙哥馬利為什麼到參謀學院第一天,就落下壞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