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草莓愛唱歌
-
2 # 學源錢江源山水畫仙境
假如從現在開始能讓我得到一種無法想象的能力,最想得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縮小民間貧富差距,讓貧困的人迅速富起來健康起來快樂起來。
-
3 # 木土地
起死回生的能力。
如果這種能力只可以用三次的話,我要用在爺爺和母親還有就是自己的發小身上。
爺爺去世的時候,我只有八歲,我是爺爺帶大的,這其中的感情不用多說也都知道的。爺爺去世前是生了肺病,好像就是肺穿孔這種不大的病,可這在當年醫學不是很發達,且家裡也比較窮的情況下耽誤了。
而當時母親也生病住院了,是腸癌,爺爺常在鄰居面前說,千萬不要黃葉不落落青葉呀!後來還是印證了他的願望,他這片黃葉落了,而媽媽這片綠葉卻活了下來。
媽媽後來還是去世了,如果我用能力把爺爺和媽媽活過來,我一定要讓他們好好活著,他們的病在現在來說都不會死。
還有一個我想他活過來(我其實還有其他親人也去世了,不過只能用三次的話,還排不上號呢)的人,他是我的發小。
他去世的時候十三歲,我九歲。如果他不死的話,我的命運也許就會不一樣,會因為他而不一樣。
他和我家是隔壁鄰居,從小一起成長。我從小就很自卑,長得很磕磣,在小夥伴的眼裡就是個木頭,上學讀書是木頭,也不會唱歌,在課堂上唱歌也要給別人嘲笑。
而他從來不嘲笑我,教我做農活,教我唱歌,教我做作業。他聰明學習成績好;能幹,家裡的農活,力所能及的事他都幫他父母分擔。別的小夥伴都嫉妒我們在一起玩,還笑話我們以後要做夫妻的。
可是我還不懂那些事情的時候,他得了肝癌在一個黑夜裡走了。
如果能力只能用一次的話,我還是選擇發小,他還那麼年輕,他還沒有好好看看美好的世界他就走了,是多麼的遺憾!
-
4 # 真嗨0
我想有一雙翅膀,
然後穿越展開飛翔,
去追尋那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的景象。
淺談數學教育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 摘要: 創新思維的點滴火花,是被人類的“想象”所觸發而迸濺產生的。作為 摘要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老師,應建立構架素質教育下的新型師生關係,充分開展探 究性活動,培養創造性思維,貫徹培養學生想象與創新能力的理念,為培養學生 的創新能力、想象能力,為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而營造良好的環境。 關鍵詞: 數學教育; 想象力;創造環境;培養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以創新為特徵的知識經濟時代, 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競爭 的核心。適應這種形勢,教育改革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如下的新課程改革正 體現了創新思想。要想把今天的學生培養成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即創新人才, 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改革中重視教學觀念,重視人的個性和才能的發展,重 視學生思想觀念中想象能力的培養,才能培養出創新人才。 一、數學教育的特點與目標 數學是人們生活、生產、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 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 性和發展性,是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 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 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二十世紀中葉以來,數學自身發生了巨大變化,特 別是與計算機的結合,使得數學在研究領域、研究方式和應用範圍等方面得到了 空前的拓展。數學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的探求客觀世界的規律,並對現代社會中大 量紛繁複雜的資訊做出恰當的選擇與判斷,同時為人們交流資訊提供了一種有 效、簡潔的手段。數學作為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有助於人們收集、整理、描述 資訊、建立數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 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 持續、 和諧的發展。 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 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 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 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 數學的重要方式。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二、數學教育中學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性 數學教育中學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性 想象也叫想像。它是在改造記憶表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一種心理活 動。 當今社會中, 青年人、 成年人都逐漸失去了想象能力, 而在數學教育過程中, 兒童少年也面臨失去想象能力的威脅。現在的孩子迫於教師與學校的應試教育, 迫於繁重的作業,迫於家長的殷切希望,更迫於社會生存的激烈競爭;他們被迫 遠離娛樂,遠離電影與電視,遠離與學習無關的書籍、報刊;不是老師與父母, 就是自己把自己牢牢的禁錮在教室中、書房裡。孩子們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去 揮動他們想象的翅膀,他們的那雙稚嫩的翅膀還沒有發育成熟就被斬斷了。數學 作為一門相對比較抽象的學科,實際上處處都強調了學生的想象力之重要。從平 面圖形到空間圖形,從數到式,…… 如果離開了學生的想象力,那麼數學學習 也將蒼白無力,困難異常了。在數學學習中, 如果是單純的教師、學生聽,單 一的填鴨式教學,單一的模仿式教學,培養的頂多是學生的機械記憶能力與模仿 能力,而無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了。有豐富的想象力具有以下作 用: (一)可以極大的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對某件事產生了興趣,是一定可以想盡各 種辦法來幹好這件事的;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若被充分激發,那他的學習過程將 充滿了動力、充滿了快樂的。數學學習中有許多問題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 趣,學生在這些問題中能充分了解到數學知識中的有趣問題,能充分認識到數學 美,充分了解到數學對現實生活的服務功能。數學學習本身就包含有一些相對枯 燥、甚至是一番痛苦的學習過程,我們教師要想出一些好的學習方法,是學生樂 觀的面對這些過程,使他們學習時感覺苦中有樂,充滿想象與“盼望” 。當一個 學生用他豐富的想象力獨立完成了一道相當難度的數學題時, 你能體會到他內心 的喜悅嗎?他必將以更大的興趣、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 (二)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數學學習中常用的“猜想”“探究”“推理”實際上就是“想象”在數學中的具體表現形式。創造性思維又叫創新思維。它是打破常規,標新立異,能超 越傳統的習慣思維的束縛而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的一種高層次的思維, 創造性思維 (創新思維)必須有創造性的想象的參與。愛因斯坦說過: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 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 識進化的源泉,嚴格的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 ”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應協調好學生的思維活動,要千方百計的透過各種手法、手段來啟用學生的思 維活動,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思維、肯動腦筋、力爭有所“突破” ,使之 放射出“創造性思維”的光芒。三、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的策略 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的策略 (一)構架素質教育下的新型師生關係 傳統教育思想在我們身邊很長時間佔據主導地位, 在過去的教育教學中雖然 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教育思想整體上已經不能適應教 育發展、教育改革了。傳統教育思想首先就禁錮了人的思想與想象,要求學生服 從權威,崇拜權威,強調“我講你聽,我說你做”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生就 被要求“規規矩矩” ;與權威相左的就是“異類” ,與老師“彆扭”的就是“刺兒 頭” 。在這種情況下,談何“想象”的發展與創新呢? 1、教師要敢於打破“權威” ,更要敢於讓學生打破對“權威”的崇拜。 “權威”主要是指教師和教材。家長在孩子上學之前就告誡他:要聽老師的 話,要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在一些孩子眼中,老師就是“神人”“超人” 、 ,而忽 略了老師也是一個普通的人,也要吃、喝、拉、撒。對於教材,學生也有一種敬 畏的心理,要按課本上的要求去做作業,去應試。有了對教師與教材的崇拜,剩 下的大多都是盲目,而不是批判的接受、大膽的想象了。教師要從自我做起,要 讓學生認識到“師”也是普通人,也可能犯錯誤;教材也有侷限性,不一定千真 萬確。教師就要敢於承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錯誤,而不是加以掩飾。更要引導學 生去打破這種權威,敢於向權威說“不” ,敢於提出自己的觀點。這就需要我們 老師有較高的氣度、境界,我們要反思: “學生在老師面前是不是一定要恭恭敬 敬?老師在學生面前是不是一定要架子?”但這並不是說教師不要威信;一個沒 有威信的老師必然是失敗的;關鍵威信的建立不能靠“高壓” ,不能靠犧牲學生 的想象力、主體精神為代價。要依靠教師的親和力、學識等建立起的威信,是民主平等的,是和諧的,是允許學生質疑的。 2、教師的指導“到位”而不“越位。 ” 學生的知識是自己學習獲得的, 而不是像生產一件產品一樣製造出來的。 主 體教育思想最忌諱強行灌輸和包辦代替,教育最需要學生學會自我學習。而現實 中我們很多教師的最大毛病就是灌輸法。 3、要為學生自主選擇和發展讓步,留下廣闊的空間。 傳統的“班級授課制”長期以來並一直佔據著主導地位,優點是能同時培養 眾多學生。但人數眾多,整齊劃一,決定了它不能同時照顧到每個學生的水平與 特點。而想象力的培養與解放,需要一個寬鬆的、個性化的、激勵性的環境;要 彌補這一缺陷, 就要讓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按照自己喜歡或者習慣的方 式取得發展,我們教師就要力避整齊劃一,因材施教、因材助學。著名教育家魏 書生就主張他的學生“有所聽,有所不聽” ,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有選 擇、有重點的決定聽什麼,完全掌握的同學甚至可以不聽,可以自我閱讀有關重 點資料、作相關習題。教師對於學生富有個性化的離奇想象,要在充分肯定與獎 勵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辯證的分析歸納。 (二)充分開展“探究性活動” ,培養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在主動探究、合作學 習中成長。 數學大師陳省身教授在第二十四屆數學家大會上的題詞為“數學好玩” 。數 學家大會上,數學大師們用激情洋溢的字眼描繪他們鍾愛的數學,數學很好玩, 數學很漂亮。但對於大多數中學生而言,數學的魅力何在呢?數學給學生的感受 就是“抽象、嚴謹” ,多數學生認為數學枯燥、乏味,花的氣力不少,可是成績 也還是不好,學習數學就成了一種負擔。現在小學裡愛數學、既數學成績好又學 得輕鬆的人更少。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改變“學習方式”成了最常聽到的 詞彙之一,這次“課改”倡導“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它具有“主動 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的特徵。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當從哪些方面入手 開展好探究性活動呢? 1、找好素材,讓數學探究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 數學的功用之一就是為生活生產服務, 脫離了生活的數學將是無本之木。 在 探究活動之前,教師就要發揮引導功能,讓學生找到與該數學問題緊密相關的生活素材,搞好“數學建模”“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大到高精尖技術,小到百姓 居家過日子,數學問題無孔不入,關鍵是要找好、找準,給人以自然的感覺。 2、構建“活動—探究—交流—反思”為主線的教學模式。 活動,這裡指數學的實踐活動。其形式有講數學趣事或史話、看動畫、做遊 戲、動手製作、用尺規作圖、室外測量、用特殊值算算看、以及嘗試解題等,其 目的是使學生透過動用眼、手、腦等多種器官參與學習活動,使他們在看一看、 摸一摸、量一量、做一做、拼一拼、試一試、想一想的活動中獲得具體、直觀、 感性的經驗,同時也會在活動中遇到各種新問題。這些經驗的差異性和問題的新 奇性與疑惑性,將有效地激發學習的興趣和進一步探究的慾望,同時這些經驗或 疑問本身又為進一步的探究提供支援。探究,人類學與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人 的心靈深處,有多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探究的需要、獲得新體驗的需要、 獲得認可與欣賞的需要等。因此,課堂教學中組織的各種形式的探究活動,有利 於學生從事觀察、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活動,有利於學生在問題提 出過程中形成創新意識。如果活動的設計達到了前述的目的,那麼學生在活動中 便會自然的產生一種探究的慾望,此時教師只需要適當的組織引導,確定適宜的 探究方向與目標, 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觀察力、 想象力、 思維力和創造力, 積 極主動的去探索蘊藏著的數學本質與規律。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有限,教學中探 究活動經常不是一次完成的, 而是以 “探究——交流——統一思想——繼續交流” 形式的多次完成。 交流: 如果說探究發現是一種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 那麼, 交流就是一個集思廣益、 提煉昇華的學習過程, 是探究的深入與動態發展。 這裡的交流指的是多方面的群體交流。記載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一種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交流的內容是在 探究過程中看到的現象、分析、推斷的情況以及探究的結論等。為此,教師一方 面在課前應預先設計對哪些應作必要的啟發指導,哪些應由學生自主充分的討 論;另一方面教師應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間的交流,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 學生把話說完,要變“及時評價”為“延遲評價” ,教師不要輕易肯定什麼或否 定什麼, 不要用言語和表情干擾學生的思維和發言; 要變 “二值判斷” (對或錯) 為“多值判斷” (好或壞、難和易、簡和繁、常規的和創新的) ,允許學生髮表不 同的意見,即使學生得到的結論是錯的或不完整的,也不要一下子指出來,而是在群體交流與討論中讓學生自我鑑別、自我“頓悟” 。反思,在活動、探究、交 流過程中學生形成的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方法, 最終需要經過學生的積極反思而 成為學生自己的知識與自己的思想方法。它需要在教師的組織下,引導、啟發學 生進行思維過程的重新梳理與總結。上述四個環節 “活動、探究、交流、反思” 只是教學模式的主線,可能經歷多次迴圈往復,而且順序上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要充分體現: “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創造。 ” 最後, 引用聯想公司的廣告語: “如果失去聯想, 世界將會怎樣。 我要說: ” 如果失去想象,學生將會怎樣。讓我們共同努力,建立構架素質教育下的新型師 生關係,充分開展探究性活動,培養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為學 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而創造環境!參 考 文 獻 :[1]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2 年版。 [2] 邢永富主編: 《現代教育思想》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2004 年版。 [3] 孫玉昌: 《例說對“接受式教學”的改進》《中學數學雜誌》 2005 年第三期。 [4] 《中學教育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 [5] 李樹臣等:提倡探索發現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 中學數學雜誌》 2005 年 第四期。 [6] 沈清華著: 《論數學教育中學生想象力的重要性及培養方法》《湖北教育》 2006 年第 四期。 [7] 秦和平著: 《為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創造環境》《湖北教育》2006 年第四期。 [8] 趙宏義主編: 《當代教師職業道德 》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 ,78-8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