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ackZ捷

    家門失火,無心戀戰,就看新加坡八萬英軍向三萬日軍投降就是例證,況且當時日本海軍的強大也是事實,英國也曾試過強懟一記,結果以慘敗告終,海上一旦封鎖,殖民地駐軍後路被斷,自然沒有戰意。

  • 2 # 軍都弩

    這得分地方和對手,比如日本在中國東北中蘇蒙交界地區就被蘇蒙聯軍打得滿地找牙,自此之後對蘇聯採取防禦戰略,再也不敢觸碰蘇聯;日本在中國中部與西部邊界線附近則陷入相持苦戰狀況,例如華北的山西境內,華中的湖北和湖南西部,日軍最終也沒能推進佔領;但是日本在中國東部地區和東南亞地區確實是所向披靡,但是中國和東南亞的情況有相同也有不同。

    先說東南亞,當年東南亞大部分地區是西歐列強殖民地,日軍是以黃種人的解放者的旗號進入的,相當程度上獲得當地人民的支援,甚至東南亞居民幫助日軍打擊中國遠征軍,因為中國軍隊是英美軍隊的同盟,日軍的侵入確實客觀上幫助了東南亞擺脫西歐殖民統治,所以今天,同樣遭受日軍侵略的東南亞各國並沒有如同中國南韓這樣痛恨日本侵略史,日軍在東南亞獲得天時地利人和,所以能橫掃當地的殖民軍隊。

    在中國東部平坦地區,日本國力軍力與中國國民政府國力軍力存在代差,中國長期處於軍閥混戰狀態,各路軍閥殘酷統治華人導致民心渙散,一盤散沙,蔣某人攘外必先安內的戰略導致國軍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對日軍處處忍讓,故而在中國東部平原地區日軍獲得極大的成功,所向披靡,但是到了中部與西部的分界線附近,也就是中國地理第一階梯向第二階梯過渡線附近,中國軍民利用極強的地理優勢成功的擋住了日軍西進的步伐。

    先說山西境內,太行,呂梁,黃河三道巨大屏障被國共兩黨尤其是八路軍充分利用,不僅成功阻止了日軍進入陝西,而且將戰場拓展到了太行山以東的河北平原上,搞得日軍非常狼狽,自始至終日軍無法成功遏制中國軍隊的騷擾和擴張,中國軍隊的控制地盤逐步擴大,日軍只能一步步收縮防線,甚至連華北重鎮北平近郊也有大量八路軍活動,在日軍的欺壓和中國軍隊的政治攻勢下,華北的偽軍雖然數量較多,但是日軍難以對其信任,偽軍暴動之後對日本軍人和平民報復十分血腥,畢竟是還有國仇家恨的,因為日軍也是同樣對待他們的,日軍逐漸只能修築堡壘困守,最後只能龜縮到重要交通據點,直至滅亡。

    再說兩湖境內,日軍希望逆長江而上一舉攻佔重慶,徹底滅亡國民政府,但是國軍利用三峽地區的地理屏障有效的擊殺了進犯的日軍,因為此處天時地利人和在中國方面,蜀道之難連和平行路尚且困難重重,何況你死我活的決鬥呢?況且重慶一旦丟掉蔣某人將徹底玩完,他當然得下死力氣守住三峽地區;湖南境內的湘西地區同樣地形險惡,十分不利於日軍先進武器裝備的展開,溼熱的山區國軍重兵防守,先前日軍連拿下平原上的長沙城都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四次攻打死傷慘重,最終也只是拿下一座廢墟,而且中國軍隊並未受到殲滅性打擊,兵力撤退到湘西和附近山地繼續與日軍死磕,要知道中國南方平原狹小,水網密佈,山地丘陵佔多數,日軍的武器裝備優勢被戰場環境消磨殆盡。

    直至日本投降,日軍一直未能突破山西境內的黃河,兩湖地區的三峽和湘西山區中國軍隊防禦,最終止步投降於芷江。因此日軍在山西地區,三峽地區,湘西地區一直是舉步維艱但是賊心不死,反反覆覆碰得頭破血流,直至敗亡,哪裡是所向披靡?

  • 3 # 斯瓦斯蒂卡

    謝謝邀請,當時的日本在亞洲從經濟上,工業上和軍事實力上都算的上首屈一指,是當時列強俱樂部裡唯一的亞洲國家。殲滅了北洋水師,又在之後的對馬海戰中幹掉了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的大部。使得日本海軍在之後很長的一個歷史時期在亞洲海域找不到能與之一戰的對手。在二戰開始前,日本就加強了對亞洲各國的滲透,偵查。舉個例子,在當時中國的軍用地圖遠沒有日本的詳細,有在中國地圖都看不到的路竟然在日本地圖上做了詳細標註。而且當時日本兵員素質和訓練也遠高於亞洲其它各國。再加上擁有像山本五十六,山下奉文等有才華的軍事人才能夠忠實的完成大本營給出的戰略佈局。因此日本在二戰開始的時候在亞洲確實沒有對手。

  • 4 # 卡扎拉

    日本是二戰時期的三大法西斯國家之一,擁有龐大的軍隊,以至於橫掃亞洲各個國家。那麼日本能夠橫掃亞洲各個國家的具體原因是什麼呢?我認為可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擁有現代化的工業體系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整個國家慢慢步入現代化的軌道,工業生產實力也在向西方國家靠近。成為了當時亞洲唯一一個擁有較為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然後,在1931年佔領了中國東北以後,日本國家工業能力成倍增長,國力也大幅度提升,甚至擁有了和西方國家對抗的能力。

    (上圖為三菱重工俯瞰圖)

    教育水平較高

    明治維新過後,日本派遣大量的使者前往西方國家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回到國內普及了基礎教育和創辦了大量的高等學校(如著名的東京大學等等),日本的國民教育素質普遍高於亞洲其他國家。同時,由於國民素質的提高,也造成了日本軍隊的軍事素養也普遍高於其他亞洲國家。

    (上圖為東京大學)

    軍國主義思想盛行

    日本在1894年和1905年相繼贏得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並且獲得了大量的利益過後過後。日本越來越覺得戰爭能給日本帶來許多的好處,軍國主義思想越來越嚴重。並且在日本創辦了大量的軍事學校,如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日本陸軍大學、日軍後方勤務要員養成所、日軍中野特工學校、日本天皇將官學校、甲南軍校、江田島海軍兵學校、日本橫須賀國防學院等等。為日本軍隊培養了大量的軍事人才。

    (上圖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所以,以上就是日本為什麼能夠在亞洲所向披靡的原因。

  • 5 # 觀察日本

    那時候的東亞和東南亞就沒幾個正常點的工業國家,而變法了幾十年的日本早已躋身於一流國家之列。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日本也就差不多如是了。一個油光滿面的壯漢想幹翻一群病入膏肓的老弱病殘,自然是手到擒來。日本陸軍在和海軍爭奪資源中慘敗,就造成了陸軍馬鹿們沒有足夠的資金和資源來購置先進裝備。以至於到了太平洋戰爭海島爭奪戰中,日陸軍的火力配置還保持一戰末到20年代的水平,還是豆戰車加三八步槍。這樣的裝備面對美國大兵就是送死,武士道精神在鋼鐵和石油麵前就是垃圾。大家最後就知道日本陸軍是如何一敗再敗,以至於要喊出“堅守本土,一億人玉碎”的口號了。

    不過我們需要承認的是,當時的日本海軍極其強大,日本海軍給日本的整天軍事實力加分了不少。要知道日本聯合艦隊可是以劣勢擊敗了清國海軍、殲滅俄遠東艦隊。這些光榮歷史讓日海軍馬鹿們越來越不可一世,但是他們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他們的敵人有多麼強大。

    當時世界大戰已經進入僵持不下的窘境,戰爭一時半會兒結束不了。任何國家都不會因為一時的失利就屈辱停戰求和,況且美國軍火商們可是想借著戰爭發財呢,怎麼可能允許政府求和。可是日本人就很天真,以為扇美華人一巴掌,他們就會老實一點。可是美華人撿起了更粗的棒子,然後日本就“昭和”了。

    實力不對等,就是送死、就是會被蹂躪。

  • 6 # 笨笨16875

    首先,日本明治維新以後,經過長期的工業化和現代化改造,早已經躋身世界屈指可數的列強之一。1905年爆發的日俄戰爭,日本陸海軍經過血戰擊敗老牌軍事帝國沙俄,更是震驚世界。

    在二戰前夕,日本吞併了北韓,佔領臺灣島,更是實質性佔領東北華北廣大地區,攫取了大量資源,以殖民地供養本土,實力大增。

    日本對亞洲各國,從軍事上是現代列強對積貧積弱之國,從斷代角度看,是工業國對農業國,戰爭的程序如摧枯拉朽,短期內佔據壓倒性優勢。

    從具體的戰爭程序看,日本使用突襲手段,使美國海軍、英國在亞洲的海軍艦隊遭受毀滅性打擊,一舉確立了海空優勢,在亞洲沒有強大的現代化軍隊可以周旋對峙,所以日軍可以在東南亞迅速擴大效果,橫掃千軍。

    當然,戰術的勝利不論如何巨大,都無法與戰略失誤所產生的致命後果抵消,日本經過大半年的囂張,終於逐步嚐到失敗的苦果,進而走向覆滅。

  • 7 # 真兄弟旗艦店

    首先從日本來看,日本的強大和準備充分:

    一,經濟上,日本實現了亞洲最發達的工業化,可以大規模自行研發、生產軍事裝備。

    二,裝備上,日軍擁有東亞最先進的武器裝備,而且是遠遠先進於東亞的武器裝備。二戰初期,日本的武器裝備跟歐洲持平,都是屬於世界先進軍工行業,擁有近代化的海軍、空軍、炮團、坦克團、裝甲車團,運兵車,機械化摩托部隊等等···,跟東亞其他國家存在嚴重武器代差。

    三,思想上,日軍已經軍已經進入全民皆兵的軍國主義思想,人人好戰,不怕死!

    四,軍隊上,日本早早進入戰時狀態,日本軍隊早就開始了圖謀東亞計劃,併為這個計劃準備很久,日本大量擴軍,大量訓練軍隊,從小孩子抓起,從學校抓起,全員軍事化。

    五,軍備上,日本從清朝開始圖謀對外擴張,然後不停的收納資本,不停的掠奪工業原材料。這些材料被日本工業做成武器彈藥裝備,日本很早就開始儲備軍工用品,用來應對擴張作戰。

    從亞洲各國來看,北韓、東南亞就算了,戰力不必計算。只算中國當時的中國久經戰亂破壞,各種勢力分化,加之沒有提早應對日本野心的準備。

    一,清政府誤國,工業初期發展沒有跟上。國民時代軍閥混戰,工業也沒有發展上。沒有工業就建設不了近代化軍隊,這就造成了中國軍隊武器不夠用的情況,物資缺乏,還需要大量進口武器。

    二,裝備落後,老蔣加急進購德國武器武裝軍隊,奈何時間根本趕不上來,只武裝了一小部分德械裝備。各部隊軍備落後,缺乏武器,絕大數是用著簡陋的裝備上戰場,中國軍隊當時嚴重缺乏軍備,甚至不少的戰士是拿著冷兵器走上抗日前線。

    三,戰術思維上,由於武器落後的原因,中國將領思維還處在一戰思維,而面對二戰裝備的日軍在戰術上,二戰武器的應對經驗等各方面上,均有欠缺,

    四,軍事教育上,很多士兵昨天還是拿鋤頭的農民,今天就帶著武器上戰場,隔行如隔山,突然成為軍人,嚴重的缺乏軍事素質,小說中那種主角一穿越就變成職業軍人,槍法入神,戰法如神的那般厲害,那是不存在的。

    五,組織方面,當時中國一盤散沙。還出現不少華奸

    但是華人英勇、智慧,不斷學習適應這場戰爭,瞭解了日軍的作戰方式,提升自己的作戰素質。

    整場戰爭中,日軍初期所向披靡(但是日軍還是高估了自己,淞滬會戰,徐州會戰臺兒莊,日軍戰績都不如其預效果),但是慢慢日軍遇到的抵抗越來越厲害,而中國軍隊裝備和戰鬥素質卻在一步步提高。從各個戰鬥中的雙方平均傷亡比例中可以知道,中國軍隊在慢慢扭轉這個傷亡比例,最後甚至近乎1:1的傷亡比例。日本的戰力優勢已經不存在。

    最後日寇還是敗了!

  • 8 # 94310417小云

    在亞洲中國被小日本吊打爛打,,,在東南亞,國隋多,但都很軟弱,,只能任人擺佈和玩弄,在菲利賓馬來亞,,英國軍隊用的還是一戰時的槍械,而且將領也無能力,美英聯軍也是一潰千里,日軍驃悍神勇是一個方面,同盟國不重視是根本原因,因為打敗了與他無損,,倒楣的是亞洲人而以,。,

  • 9 # 軍武最前哨

    長久以來,在我們刻板的印象中,面積只有37.8萬平方公里的日本實在算不上一個大國,但要把它放進歐洲版圖,單論國土面積妥妥的大國(英國本土24.41萬平方公里、德國35.74萬平方公里)。過去,小而精悍的英德都曾是稱霸一方的歐洲豪強,而日本曾經在亞洲的實力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日本的國土其實並不算小

    那麼,為何一個漂浮在太平洋上狹小島國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傲視群雄呢?筆者認為,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日本地理環境以及自身資源有限,未雨綢繆的民族安危情結十分嚴重……

    1868年,日本展開了對自身崛起具有深遠意義的明治維新。這一時期,日本強烈意識到少年強則國強,所以大力發展國民教育,在引進西方科學的同時還派遣自己的學生去西方國家留學深造。

    與此同時,日本在國防建設上也不敢懈怠,當時的日本皇室以身作則,天皇睦仁的妻子更是將自己的首飾都捐獻給了國防。更重要的是,日本透過甲午戰爭獲得大筆賠款,而這筆錢有百分之九十都撥給了軍隊。明治維新時日本的口感就是富國強軍!

    經濟上,日本走的是產殖興業的道路,就是國家權力機構頒佈各種有利政策,並使用國庫的資金完成原始資本的積累,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日本透過明治維新步入工業化並躋身資本主義強國,同時,教育、經濟和軍事又得到了大力發展。最終,西方的科技和日本的封建思想揉合衍生出了外侵擴張的軍國主義。所以在當時的亞洲,能與之抗衡者幾乎沒有!

  • 10 # 青言論史

    我不知道,日本除了在明治維新後到二戰期間,它們什麼時候在亞洲戰場所向披靡了?連遼東都只能看著眼饞的國家,有什麼臉號稱自己所向披靡?

    唐高宗年間,唐將劉仁軌(此前就是個從沒上過戰場的書生)帶領一萬七千唐朝羸兵,打得日本舉國之力派出的四萬海軍全軍覆沒,史稱“白江口之戰”,這一戰奠定了亞洲近千年和平,日本人再也不敢覬覦大陸一步,直到豐臣秀吉統一日本。

    安土桃山時代時期,日本人把自己的那一攤子破事解決後,就又惦記著來大陸搞一搞事情了。可是當李昖哭著求大明爸爸“與其死於賊手,毋寧死於父母之國”的時候,萬曆皇帝還是決定幫兒子一把。結果就是,日本人先後派兵近三十萬,而明軍總共都不到七萬人,照樣把倭奴收拾的明明白白。

    日本人馳騁亞洲大陸,總共也不過五十多年,此前的整個經歷,都是被東亞第一強國揍得不能自理。要說他能在自己家那一畝三分地所向披靡,我信。要說他能打遍亞洲無敵手,那隻能說是大哥拿不動刀後,他們開始漂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黛玉聽了愛情啟蒙崑曲《牡丹亭·遊園》中“你在幽閨自憐”等句,為什麼會站立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