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存希齋書法

    對於這個問題,我談談我個人觀點,不當之處,請大家指出。繪畫藝術是一門很古老的藝術,它有著連續不斷地發展,那麼,二十世紀繪畫藝術和之前的繪畫藝術相比有什麼不同呢? (繪畫)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風格有所不同

    二十世紀之前的繪畫包括範圍很廣,包括了很多畫派,例如古典主義,印象派等等,也包括了很多畫家,例如提香,維米爾等,他們的題材是有神話故事,有人物,而二十世紀的繪畫卻更多的是寫實主義。這就是一幅古典主義畫作,它表現的人物非常豐滿,也有著寫實的成分。可以比較一下,就知道有什麼不同了。

    第二,內容不同

    二十世紀之前的繪畫的內容大多是古典人物,基本上一幅畫就是一個故事,而二十世紀的繪畫就是單純地表現一個人物,一個風景,也就是說之前的繪畫更強調敘事性,而二十世紀的繪畫則注重寫實性。例如這就是一幅現代的畫作,它就更注重人物的寫實。

  • 2 # 燈影書畫

    如同人類社會進入二十世紀以後發生鉅變一樣,繪畫藝術在二十世紀以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呈現出多流派多樣式多元化和東西方繪畫融合的趨勢,各種畫派迭次湧現,爭奇鬥豔,異彩紛呈。

    在二十世紀以前,在西方,雖然印象派已經產生,但尚未得到廣泛的認可,古典主義包括新古典主義寫實畫派仍處於一統天下的局面。在東方,以中國畫為主導的寫意派佔據上風。但是在二十世紀以後,這種格局從真正意義上打破了。一方面,東方藝術被西方藝術學習借鑑,如印象派就借鑑了很多東方繪畫表現手法。一方面,西方油畫藝術成系統進入東方國家,油畫開始成為世界主要畫種。

    同是在二十世紀,以莫奈、馬奈、雷諾阿、梵高、高更、塞尚等為代表於十九世紀後半葉創立的印象派,得以發展壯大;以馬蒂斯為代表的野獸派新興崛起;以畢加索為代表的抽象派蓬勃而生,在寫實主義基礎上在照相技術催生下誕生的超寫實主義呈現出新的巨大影響力。世界繪畫出現了從未有過的多流派並存多元化發展的新的格局。

    抽象派油畫

    我以為,二十世紀以後的繪畫藝術與過去相比之所以能發生如此大的變化,是時代發展的結果,是歷史程序的必然。二十世紀整個世界和平發展是主題,經濟一體化,文化多元化,相互包容融合,競相發展進步的大趨勢同樣深刻地影響到了繪畫藝術領域。

  • 3 # 使用者68199716755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涉及的東西太多了,它們至少有兩個世界的內容,一是覀畫也就是以油畫還有雕塑裝置藝術等方面的內容,而且這個世界的內容太多太繁複,對此我只能說一句話,那就是由具像到抽象由現實到荒誕。二是中國畫,在我看來中國畫在新世紀讓人滿意的越來越少,越來越遠離藝術的真諦,可以說中國畫基本偏離了大眾,變得越來越小眾化,基本找不到齊白石黃賓虹之後的創新者,也許我的看法過於悲觀,不一定正確,所以我只能說一己之見。

  • 4 # art張小玉

    這題小玉會好好答一發!

    來,

    我們先看看20世紀和之前的繪畫分別長什麼樣——

    18世紀拉斐爾前派《水仙》

    20世紀立體主義畢加索《夢》

    其實從直觀上,我們也能感受到兩者巨大的差別,那就是“美不美”和“像不像”的問題。

    不過,20世紀繪畫究竟和之前有哪些質的變化呢?

    1.內容上:

    過去以宗教、神話為主要描寫內容,

    20世紀以日常生活、情緒以及人體與性為最經常表現的內容。

    表現家庭日常生活

    展現情緒

    表現性與人體

    可以說,

    在20世紀的作品中,藝術家不再表現高高在上的宗教主題,轉向記錄生活場景,同時將情緒更加明確直接的體現在畫中,人體和性意味也更加直白和頻繁的出現了。

    2.形式技巧上:

    過去逼真、寫實、複雜,

    20世紀運用拼貼、錯位等多種技法,簡化了逼真描寫,直接表現本質。

    畢加索用簡練的拼貼手法表現戰爭的殘暴和傷痛本質,而不是逼真的描寫細節。

    蒙德里安的格子畫極簡,不過想想人生不就是這樣橫縱交錯的線嗎?

    3.色彩上:

    從前色彩要為內容服務,且為營造透視效果服務,

    20世紀的色彩使用形式更多樣,同時色彩與情感表現有關,甚至色彩本身就具有獨立意義。

    克萊因《藍》,藍色本身成為了一幅畫的全部。

    4.藝術和生活的界限:過去藝術高於生活,20世紀的藝術不斷打破和生活界限,甚至使用更為通俗的手法。

    安迪沃霍爾直接用現代印刷手法創作繪畫

    綜上,

    20世紀繪畫在創作的理念和表現形式上呈現了全新氣象,

    所以我們再也不能用評判古典藝術的標準來判定20世紀藝術的好壞啦!

  • 5 # 詩夜城主

    二十世紀繪畫藝術和之前的繪畫藝術有什麼不同?我認為不論是現在的繪畫藝術還是最古老的繪畫藝術就好比“兩者之間直線的距離是最短的”一樣,繪畫藝術始終都是一個在同一個領域“演變進化”的過程,更形象的說是“一脈相承”,若要說之前與現在有什麼不同之處,那無非就是之前顯得“複雜繁瑣”,現在顯得“清晰簡單”,這是在人們的審美直覺角度來作對比。

  • 6 # 千文9

    二十世紀繪畫和以前的繪畫有什麼不同,話提太大,總的來說西畫是人性的解放,個性自由的釋放,繪畫思想更原動力更本性化,是思想自由的超越。中國繪畫正處在傳統與變革中,比較混亂,迷忙中,是向傳統看還是向西看爭論中,但人性的解放和自由表達是不可逆轉地進行中,東方美學和西方美學都有優點,取其最佳化為我所有,方為大道,守舊思想,不變革,不創新,就會沒有未來。

  • 7 # 驕然

    我們都知道,在西方人的眼中,他們認為人的躶體是最美的藝術,無論男女,因為它沒有任何的修飾和遮掩,是一種赤裸的真實,為此,西方的油畫很多都是躶體,而且這些躶體都是普通人的躶體,很多女性都是大腹肥臀,贅肉成堆,並沒有藝術加工,這在我們看來並不美,而西方人卻認為很美,美就美在它反映的是一種真實。在我們國家,暫且不說這種躶體畫是不是和淫穢打擦邊球,單就裸體畫來說,也應該畫的抽象一些,美一些,可見,我們認為的人體美是有條件的,並不是所有人體都美,所謂只有窈窕淑女,方可君子好逑,這就是東西方人審美的區別。

    一個審美的不同,也決定了人的本性和處事觀念,西方人認為只要是真實的躶體就是美的,沒有別的附加條件,他們就會公平的對待每一個人,在對待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上,也沒有遠近之分,能給親人辦的事,就能給陌生人辦,和陌生人吃飯AA制, 和親人吃飯也可以AA制。我們華人就不同了,對待躶體藝術都不能一視同仁,只欣賞特殊的,在辦事原則上也就有了遠近之分,不能給陌生人辦的事,並不等於不給親人辦,辦事難成了人與人之間的潛規則,這就導致了我們華人不喜歡團結,而是喜歡窩裡鬥,這也是我們的一個特點。

    我們華人喜歡交朋友,交朋友為了什麼?其實還是和審美有一定的關係,那就是為了解決辦事難,可以說,朋友之間的聯絡,沒有感情,只有利益,沒有利益的驅動,我們是不會主動交朋友的。大道上掃大街的有的是,誰願意和他們交朋友那?因為沒有利益,但很多人都喜歡和領導交朋友,和有錢有勢力的人交朋友,為的什麼?就是將來自己辦事容易些,所以,沒有利益,就沒有朋友,這就是我們給朋友界定的根本屬性。

  • 8 # 子非魚00111

    二十世紀西方繪畫藝術自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以及超現實主義等,較之前的繪畫藝術最大的區別是關注點不同,印象主義之前的藝術還是古典主義繪畫佔據上風,那些只重視理性的繪畫,美則美矣,感覺卻是距離人們的現實生活很遠,只能作為人們茶餘飯後的消遣,說白了是貴族階級的藝術,是為有錢階級服務的。到了二十世紀是人類思想大爆炸的時代,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和大工業文明,對人的精神是一種極大摧殘,各種思潮此起彼伏,關注個人的精神是成了繪畫的主題和核心,特別是弗洛伊德《夢的解析》的出現,藝術家對人的精神領域的探討更加深入,出現了畢加索,達利,馬蒂斯現代繪畫的開創者,他們的繪畫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描繪了人的內心世界,戰爭,以及現代文明對人類生存環境產生的影響,這些主題和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他們的作品看似荒誕但卻隱喻著很深的哲理,畫風也跟以前大不相同,畫家善於用怪誕的,非理性的畫面表達深層次的問題,主要是用這種形式引起大眾的關注從而引發更多的思考。

  • 9 # 儒客非儒客

    二十世紀繪畫是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藝術興起、繁榮並大行其道的時期。

    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不僅僅是繪畫領域的思潮或流派,而是隨著人類現代化程序而產生的思想意識、審美精神以及表現方式的根本變化。

    隨著叔本華、尼采、海德格爾以及弗羅伊德等思想的影響,對傳統的否定、對崇高的質疑、對人類自身的異化、對潛意識的探索等在藝術領域的反應日益加深。

    在文學範疇出現了喬伊斯的意識流小說、卡夫卡的荒誕主義、艾略特的荒原式詩歌以及後來的存在主義、魔幻現實主義等等。

    在繪畫上,一般認為以後印象派畫家賽尚為起點,形成了現代主義繪畫藝術的叢林。其標誌性流派和畫家有:以挑戰傳統、篾視權威為代表的達達主義,主要畫家杜尚將蒙娜麗莎畫上鬍子。以反映人性原始性為代表的野獸派,主要畫家馬蒂斯。以多維視角表現世界為代表的立體畫派,主要畫家畢加索。以表現心理潛意識為代表的意識流派,主要畫家達利。以反對人性異化為代表的蒙克。

  • 10 # 鴻鵠迎罡

    從廣義角度上講,20世紀之前的繪畫可以稱作古典油畫,之後的就是現代油畫。實際上,從19世紀末期的後印象派,這個現象已經出現徵兆,繪畫迎來了具有一次劃時代意義的變革。從此後,繪畫的內涵變得較之以前更為複雜和豐富。

    拉斐爾(1483年——1520年)《聖母子》

    簡單來說,20世紀之後的繪畫以世俗性生活為根本,把表現人們的現世生活看為繪畫的最重要功能,同時,給繪畫增加了記錄歷史的功能。根本原因是人類社會迎來了幾次影響深遠的思想啟蒙運動,對個性解放的訴求比以前更加強烈,對藝術的認識和理解發生了根本轉變,把藝術從高雅推向世俗。

    這些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大方面。

    蒙克(1863年——1944年)《吶喊》

    其一,繪畫題材發生了重大變化。

    西方20世紀以前的繪畫,絕大多數題材跟宗教與神話有關,都是描繪各種神明,如上帝、宙斯、維納雅典娜等各種男神和女神。少部分刻畫英雄人物或戰爭題材,或者描繪王孫貴族的生活。可以說,這時期的繪畫是為宗教,為貴族服務的,幾乎跟老百姓關係不大。

    但20世紀之後,普羅大眾,如農民、工人、商販、市民等形形色色人的世俗生活越來越多的進入畫家筆下,為觀者展現了一個真實而豐富多彩的世界。

    提香(1490年——1576年)《奧維拉》

    其二,繪畫技巧層面發生了重大變化。

    關於技巧層面,用一句話來說明的話,那就是忽略形似而體現神韻。對繪畫物件的造型結構不再那麼熱衷,直接用光影明暗,線條和色彩來展現畫家的思想情感,表達一種精神傾向。

    畢加索(1881年——1973年)《拿菸斗的男孩》

    出現這種變化源於西方繪畫在此時接受了日本浮世繪和中國畫的技法,對油畫進行了一次顛覆式的改造。同時,把哲學色彩學融合進油畫,創造了一種完全不同以往繪畫形式的新風格。

    再後來,西方繪畫進一步拓展內涵,把繪畫變成了一種哲學符號。

    魯本斯(1577年——1640年)《祈禱》

    其三,繪畫理念和思想發生重大變化。

    繪畫理念和思想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對神性思想的背離,對人類自身精神領域的再發掘和再開拓,把個人思想情感與社會結合起來,體現人在複雜的時代背景下,展現出的複雜情感。

    吉蘭·馬格里特(1898年——1967年)《醫治者》

    如果說20世紀之前的繪畫是理想主義學者的宣言,是崇高、莊嚴、典雅的代名詞,始終沒有脫離對宗教情懷的讚美,那麼,20世紀之後的繪畫,則是對個體生命意識的拷問,對終極哲學問題的解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去掉瓷器上的廣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