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ries雋

    為什麼說最痛恨門閥制度的是武則天?因為她深受其害!

    在唐高宗時期,在反對武則天為後這一問題上,長孫無忌這一派提出兩大理由:其一是武則天侍奉過先帝,其二,就是武則天出身卑微。 其實第一條根本不成立,武昭儀侍奉過先帝人盡皆知,如果此次較真就不是立不立皇后的問題,而是武則天根本就不能“侍奉”李治。當初就不該讓他進宮,進宮就該直接亂棍打死,因為事實上已經讓李治犯下亂倫大罪。當時長孫無忌等人覺得第一條當時已經忍了,現在再提出來有點站不住腳,所以後一條,出身卑微,不堪母儀天下便成了一條正當理由,武則天因此恨透了那些自視甚高的貴族嘴臉。 武則天其實也出身官僚家族,父親是李淵的從龍元勳,更做過荊州都督這樣的大官,但因為其以前是木材商人,祖上更是沒有出過公卿之類的,所以在唐初依然只能屬於“寒門”階層,備受貴族的冷落。 武則天之所以痛恨門閥制度,就是因為她備受其害,他採取另一種措施:打壓貴族,提拔和自己原屬於同一階層的寒族階層,以求得他們的忠心擁戴。 魏晉以來,每朝都會編一本《氏族錄》,上面排列著各大家族的排名次序。唐太宗也重新修訂了《氏族錄》,對貴族進行重新排序,主要把追隨李淵入關的隴西貴族排在前面,而“武”姓卻未被收錄,此時已成為武則天心腹的許敬宗也怨恨自己未入貴族,便要求修改《氏族錄》,尊武姓為第一等貴族。武則天當即批准,重修《氏族錄》並更名《姓氏錄》。而進入其中標準便是在唐朝的官品高下和功勞大小,而不去考察祖上出過何等顯赫的人物。如此一來寒族知識分子歡欣鼓舞,並對武則天抱有很大的善意,因此贏得了廣大低下層知識分子的忠心擁戴,所以後來無論她用何等殘酷手段清洗唐朝宗室、貴族,還是廢唐立周,自行稱帝,都沒遭到強有力的反擊。

  • 2 # 機哥聊野史

    開耀元年,武則天為太平公主擇婿薛紹。薛紹出身汾陰薛氏,是唐朝著名的門閥士族,父親光祿卿薛曜,祖父高宗宰相薛元超,曾祖太宗秦府十八學士之一薛收,高祖隋朝文宗薛道衡。當時,薛紹兄嫂、弟妹分別是蕭氏、成氏,武則天以為非門閥出身,居然要將二人趕出薛家,明言:“我女豈可使與田舍女為妯娌邪?”聽聞蕭氏出身蘭陵蕭氏,也是著名門閥士族,才作罷。

    垂拱元年,武則天寵幸馮小寶,命其與薛家合族,改名薛懷義,從而攀附門閥。

    所以,武則天對門閥士族的態度與現在家人都在美國的反美志士對美國的態度有得一拼。

  • 3 # 使用者174629721

    起於隋朝的科舉在武則天時已經開始成熟,大量非門閥子弟開始進入官僚機構,稀釋了門閥勢力。‘九品中正制’和‘千年世家’的形成,說到底是對教育資源的壟斷,利用受教育的程度來進行階級劃分和階級固化。印刷術的普及和相對公平的科舉是打破門閥政治的利器。

  • 4 # 卓雅看歷史

    回答之前,我們往往只看到,門閥制度和武則天兩個關鍵詞,還有一個卻被忽略了,那就是五位皇帝。

    我認為還隱藏三個問題,分別是:哪五位皇帝想要根除門閥制度?做過什麼舉措?那麼武則天和他們有什麼不同?

    武則天前面的五位大神,個個拎出來都是一等一的英雄,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

    他們五個共同的舉措就是推行科舉制度,但並沒有預料到,平民接受教育是多麼難的一件事,真正的寒門子弟很少很少。

    武則天和他們最大的不同 在於,武則天是個底層人士。雖然他爹戰隊正確,也有鉅額財富,但是因為“士農工商”中,商人是最底層的,武則天的出身可謂並不高。

    一、門閥制度

    雖然則天大帝號稱是中國第一女帝,專門挑戰封建傳統,但剛入宮的時候,也是一朵備受迫害的白蓮花。直到武則天要入主中宮時,長孫無忌還要跳出來拿牌打壓她。這個令則天大帝咬牙切齒的就是門閥制度。

    何為門閥?簡單來說,門閥就是掌權階級抱團,不想權力旁落。

    皇帝是封建社會絕對的獨裁主義者,馬克思語錄。而面對一個大國,光靠獨裁是治理不好國家的,所以國家這個大機器,需要大臣運轉。

    權利永遠經不起人性的考驗,很多人掌權後,嚐到權力帶來的快感,就不會再放手。為了維繫自己的地位,他們會進行利益交換,會籠絡有用之人。

    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後,多數官僚都以儒家為起點,成為國家中樞的參與者。當一批官僚上位以後,他們必須儘快得到皇帝的寵信,這樣就會形成門閥的初級積累。

    光有權力是不夠的,成為門閥的第二步就是擁有大量的土地,這是一個必須條件。中國一直視土地為生命,在他們眼中,土地就是財富。

    西漢後期,士族腐敗、土地兼併已經是社會公開化的問題,王莽改制觸及貴族利益,所以千百年來被人詬病,以現代眼光看來,王莽的很多做法開改革之先鋒。

    東漢從開國初期就埋下了門閥割據的種子。劉秀重用外戚,郭家、陰家等四大家族勢力一直不弱。東漢末年,曹操家九代高官,袁紹家門生遍天下。

    兩晉時代,門閥制度達到頂峰。“王與馬,共天下,”說的就是晉朝王氏家族可以和當權者司馬家相提並論,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就是王氏家族成員。

    世家和平民的矛盾也隨著土地兼併的愈演愈烈而成為王朝滅亡的導火索。世家僅是人民的一部分,平民利益更勝一籌。隋唐統治者意識到這一觀點後,加強對平民階級的籠絡。

    二、武則天是如何打破門閥的

    我一直以為,武則天上位是迫不得已。做太后垂簾聽政,兒子成才呢,就到他成年還政,不成才就換一個,這是是古代女性政治家的大多數路徑。武則天可沒這個福氣,兒子都不爭氣。

    老大李弘仁孝,體弱多病,結果沒活過他同樣體弱的父親,23歲就掛了。老二章懷太子李賢,本人很有才華,玩心也大,和弟弟李顯鬥雞被唐高宗罵的狗血淋頭。後來當了太子,居然謀反,被武則天鎮殺。

    老三李顯被武則天的高壓管理下,變成一個懦弱無能之人,李顯登基沒兩天,就想著培植黨羽,被武則天擼下來。只有老小李旦最聽話,但那時候武則天看兒子不爭氣,決定自己上了。

    說這些和門閥有啥關係呢?簡單的講,就是武則天如果想上位,必須要培植自己的實力。

    武則天的第一招就是瓦解傳統世家。

    武后登基,長孫無忌和諸遂良差點氣瘋了,則天大筆一揮,那你去邊疆養老吧。世家大族為了鞏固既得利益,是不會容忍一個挑戰封建傳統的人。

    但沒關係,武則天看他們不爽很久了,找個罪名就把他們全辦了。

    武則天的第二招就是廣羅天下人才,建立殿試、武舉、平民學館。

    唐太宗說,天下人才如我彀中。這句話則天大帝說比較合適。

    自高宗時期,武則天為了進一步選拔人才,鼓勵全體國民讀書,建立平民書館。長安國學館中的重要人才,最後都被選拔為武則天親信。

    武則天本身是尚武之人,十幾歲就敢馴服烈馬。在文科考試之後,武則天創立武舉,並且沿用到清朝末年。

    第三招就是頒佈法令,採取措施保護平民土地利益。

  • 5 # 熊沾沾

    武則天打擊門閥士族,要分成兩個層面。

    一個人做事,要分析他的真實動機,就要從生活經歷和所處的位置來看。

    武則天打擊門閥士族,就包含這兩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動機。武則天在太宗朝和高宗朝前期,都離不開一點,被人嘲笑出生低微。

    那要看和什麼人比,比門閥士族比起來,的確不高。但是和普通百姓比起來,那門第也算很高了。父親武士彠做過商人,跟隨李淵造反,沒有位極人臣,但也是正三品官員,受封應國公。這樣的門楣不差了。而且為了表達對這位老臣的關心,在武士彠的髮妻去世後,唐高祖李淵還親自給他選擇了一門婚事。新夫人有隋朝皇室的血統,也就是武則天的生母楊氏。

    高宗原配王皇后也曾嘲笑武則天出生低微,但是武則天講出母親的門第後,他們也只能乖乖閉嘴了。

    武則天的敵人就抓準他父親曾經做過商人,有辱門楣的事情,在武則天爭奪後位的過程中,不斷抨擊她的出身。他們那武則天無可奈何,只能以此說事了。

    武則天的性格睚眥必報,你不斷抨擊她的出身,她就報復給你看。你不是說我出生低嗎,我就讓你的出生門第都不復存在。

    這不是什麼“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我就讓你高攀不起”。這是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我讓你輸不起。

    其次是所處的位置上。等武則天成為皇后,開始處理政務,武則天作為政治家的敏銳覺醒了。她已經意識到門閥世家擁有的財產、人力、社會關係和政治資源太多了,成為足以和皇權抗衡的政治力量。

    三百多年後的趙匡胤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就是這種感覺,皇帝的權力只能集中到一個人身上。

    北周北齊隋朝和唐朝的開國者,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世家大族出生。足以見到,這些家族對抗皇權的力量。

    隋朝時期,科舉制度已經發展起來。等到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科舉成為了重要的選拔人才渠道。這位寒門學習提供了向上流動的渠道。寒門士子進入朝堂後,無法靠家族廕庇,只能全心全意忠於皇帝,才能取得立足之地,從而改變自己和家族的地位和命運。

    同時,武則天走向朝堂,也需要自己的力量。北門學士就是最好的例子。武則天與唐高宗並稱二聖,武則天就需要自己的代言人,幫她在朝堂上建立勢力。科舉學子,成為最好的人才梯隊。

    漸漸地,在朝堂上,門閥世家的聲勢越來越弱,取代他們的就是後起之秀,朝廷新貴。隨後,歷經安史之亂和唐末大亂,世家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科舉制度進一步完善,一個家族想要保持地位,也必須透過科舉證明。這時的世家大族,只能成為官宦之家。一旦子孫沒有能力繼續考出功名,家族的地位也會岌岌可危。

  • 6 # 榮耀歷史

    門閥制度的表現形式就是士族政治,發源於東漢時期,藉助漢朝察舉制以及魏晉南北朝時期九品中正製得到了快速發展,到唐初達到了頂峰,勢力可以與皇室相抗衡,其中以山東四姓最為顯赫,分別是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以及博陵崔氏。

    李唐也是出身於隴西李氏,門閥背景讓他們深知這些士族對皇權的影響,所以從李淵開始就著手削弱士族影響力,但是收效甚微,以至於李世民都感嘆:現在計程車族並沒有當大官的,他實在搞不明白為什麼民間還是很羨慕門閥士族超過皇室!可見其無奈,其實不僅是李唐,從隋朝開始,楊廣遷都,徵高麗,挖大運河,開創科舉等等都有削弱士族的考慮。

    老大難的問題為什麼到武則天時期得到了有效治理,因為武則天掌握了利器——科舉,她大幅度改革了科舉,讓科舉真正成為底層士子的上升通道,改革措施如下:

    1、糊名制

    這一制度一直到現在的高考還在使用,就是試卷要全部把姓名密封。在武則天之前,科舉試卷不會密封,所以很容易出現和自己關係近的錄取,沒有任何根基的寒門子弟直接剔除。糊名制給寒門子弟提供了公平競爭機會,自此越來越多的寒門子弟能任職朝堂,削弱士族勢力。

    2、殿試

    完善的科舉分為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其中殿試就是在“金鑾殿”上由皇帝監考,這一制度就是武則天創立的。殿試過後,所有錄取的學生就都是天子門生,其中的寒門子弟就對皇帝更加感恩戴德,成為武則天的權力基礎,也是武則天削弱士族勢力的利劍。

    3、擴大科舉

    以往科舉幾年舉行一次,到了武則天時期,每年舉行一次,朝堂上得到大量的新鮮血液,原來被士族壟斷的權力逐步被分解。除了時間,武則天還到南方落後地區設立科舉,創立武舉,唯一的目的就是擴大選才範圍,籠絡更多的人才為自己所用。

    武則天改革科舉的目的幾大士族心知肚明,在他們看來和隋煬帝、唐太宗並無兩樣,最終也會失敗,權勢終究還是士族的。其實從科舉制度創立以來,士族就不屑於參加,他們沒有想到武則天動作這麼大,以至於朝堂之上少有士族子弟,他們慌了,但是上天給了他們一次機會——安史之亂。

    一場浩劫將唐朝百年的積累毀於一旦,也包括已經形成的政治勢力,門閥大族因為這段時間在朝堂存在感偏低,反而受影響更小。憑藉著深厚的基礎,門閥士族迅速恢復,這一次他們接受了科舉,士族子弟大規模參加科舉,從小經受的良好教育開始發揮威力,士族子弟頻頻高中,自此士族政治在唐朝開始恢復,光博陵崔氏就出了10多位宰相。

    士族的勢力再次可以和皇室相比擬,以至於唐文宗想把公主嫁給四姓之一,被一口回絕,整個唐朝,沒有一個公主嫁進四姓!

    到了唐末藩鎮割據,權力都掌握在軍人手中,朝廷中央空虛,再加上五代十國時期的朝代更迭頻繁,戰事不斷,士族賴以生存的穩定環境不復存在,到了宋朝建立,這些世家大族已經不復存在,士族政治終結。

  • 7 # 兀良哈

    開耀元年,武則天為太平公主擇婿薛紹。薛紹出身汾陰薛氏,是唐朝著名的門閥士族,父親光祿卿薛曜,祖父高宗宰相薛元超,曾祖太宗秦府十八學士之一薛收,高祖隋朝文宗薛道衡。當時,薛紹兄嫂、弟妹分別是蕭氏、成氏,武則天以為非門閥出身,居然要將二人趕出薛家,明言:“我女豈可使與田舍女為妯娌邪?”聽聞蕭氏出身蘭陵蕭氏,也是著名門閥士族,才作罷。

    垂拱元年,武則天寵幸馮小寶,命其與薛家合族,改名薛懷義,從而攀附門閥。

    所以,武則天對門閥士族的態度與現在家人都在美國的反美志士對美國的態度有得一拼。

  • 8 # 歷史的小學生

    我們先講講第一個。武則天打擊門閥集團的時間是在她改制稱帝后的事。主要打擊的物件是河東裴炎、臨淮劉禕中、金城騫味道、京兆韋待價、京兆張光輔、常山魏玄同、京兆韋方質、永陽邢文偉、河內範履冰、河東裴居道、溧陽史務滋、清河傅遊藝、南陽岑長倩、陳留格輔元、長沙歐陽通、京兆樂思晦、趙郡李元素、樂安孫元亨、隴西李昭德。這十九個人,都是宰相。其中,韋待價、韋方質、張光輔、樂思晦、裴炎、裴居道,可以列在門閥集團之中,他們都是關隴統治集團的人。

    在打擊門閥集團之前,武則天對李唐宗室及姻親進行數次殘酷的殘害。從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到載初元年(公元690年),先後殺死了韓王元嘉、霍王元軌、舒王元名、魯王靈夔(他們都是唐高祖之子),越王貞、紀王慎(他們是唐太宗之子),澤王上金、許王素節(他們是唐高宗之子)等,並其子孫;又鞭殺章懷太子賢二子,史稱“唐之宗室,於是殆盡矣。其幼弱者,亦流嶺南”。唐高祖女兒臨海公主之子裴承先、唐高祖常樂公主及其夫括州刺史趙瓌、唐太宗城陽公主及其子薛紹兄弟,薛紹還是武則天之女太平公主之夫。這些人,絕大多數是關隴集團,也就是門閥集團的構成分子。

    長壽二年(公元693年),武則天又借有人密告嶺南流人要謀反,再興大獄。她派酷吏萬國俊前往調查,一天殺三百餘人。之後又派遣六道使按察流人動向,劉光業殺七百人,王德壽殺五百人,其他掌獄者亦不下百餘人。

    我們再講第二個。武則天招攬人才跟打擊門閥集團是一派相承的,都是為了鞏固武周政權。武則天在垂拱元年(公元685年)下詔,要求“內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鹹令自舉”。除鼓勵“自舉”外,還派遣十道巡撫使分道挑選人才,以加提拔。凡是十道巡撫挑選的人才,武則天都要親自召見,酌情委任。除此之外,武則天還非常重視科舉制度,非常看重進士科的考試。為了防止考生作弊,她命令吏部實行密封糊名制度。武則天重視進士科的最顯要成果,就是給普通庶族百姓有了出人頭地,登堂議政的機會。

    在武則天的努力下,出現了不少名臣,比如宰相狄仁傑、張柬之,名將張仁願、唐休璟、郭元振等;唐玄宗年間的名相姚崇、宋璟、張嘉貞、蘇頲、張說等人,也都是在武則天時期選拔出來的。但是,我們必須要承認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武則天廣攬人才的目的並不純粹,很大一部分是為了“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路飛是如何一步步俘虜女帝的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