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ymi1

    經常捱打的,內向,自卑,以後做什麼事說什麼話都會問問自己,這樣做對不對?是不是錯的,久而久之,就不愛說話,不愛開玩笑,做什麼都唯唯諾諾。沒捱打的,開朗,做事不愛思考,想到什麼做什麼,無法辨別對錯,從不受挫折,一旦遇上大事,無法自己解決。這僅是個人觀點,經供參考

  • 2 # 至人如常

    應該是有差距的。或者說表面看也許差距不大,但遇到事情時,二者對事情的認識及處理方式可能會有很大的差別。這當然還有其它的影響因素。

  • 3 # 濘

    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我也許會告訴你差別大。我們家我和我弟弟,我屬於特別聽老師爸媽的話,從記事起就捱過一次打,因為偷了五毛錢。而我弟弟從小打到十幾歲,棍子都打折過,然而我的性格是內向,弟弟是外向。所以這些是不一定的。

    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捱打可以在家,公眾場合會對孩子有影響,捱打一定要告訴孩子為什麼,並且不能言語辱罵。語言的傷害是比身體更難以接受的

  • 4 # 資深寶媽嘚吧嘚

    心理層面的差距是很明顯的,這是絕對肯定的。從小經常捱打的孩子心理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而從不以體罰形式教育出來的孩子心理是充滿愛的,所以後者遇事處理的方式會更理性化,而前者更多的偏向感性化。教育方式有很多種,想讓自己的孩子更優秀,首先得讓自己的教育方式更優秀...

  • 5 # 教育三點零實踐第一人

    這種事命題本身就是謬論,因為對於同一個孩子來說他是無法進行這樣對比的。

    捱打是方式之一,可以說教育是完全個體性的培養過程,捱打這種方法並不存在著推薦性和推廣性,因為它是特定環境和特定事件的一種需要!

  • 6 # 一本凡心

    小時候捱打要分挨誰打和性質!

    小時候捱打過的人,大部分性格是活潑叛逆!挨外人打就不說了。那叫被欺負!我們就講挨父母打!

    挨父母打,是因為不聽話,惹事,和做冒險的事情。那麼捱打是應該的,也必須打幾下。父母總不會下死手的!但也有虐待性質的,那是極少數的。

    一、正常情況下,常被父母打的,小孩,性格上,是很適合闖世界,天不怕地不怕,有冒險精神。敢做敢當,也容易事業有成。

    二、相比,從小乖巧,父母疼愛,也許一路平坦,也有一技之長。但在面對人情世故上,處理方式不夠圓滑,承受壓力的能力很弱。

    兩者如要比較成長後命運差距有多大,這不好說!各有各的專長,和仕途!有大風大浪,有平平安安。有好有壞!

    不要一言定人生……!

  • 7 # 彝族寶媽與三農

    打孩子和不打孩子是有差距的,比如說我家孩子不管是在學校或者戶外活動遇到任何事,我是不會打他的,我會把他遇到的事跟他好好的分析一遍,讓他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而我朋友教育孩子的方法就不一樣,他家的教育方法就是孩子錯了,沒問清楚,先打一頓在說,所以他家孩子就是自己做得對或不對都不會跟爸媽說的,隨時隨地準備好被打的心理準備。

  • 8 # 優北育兒

    最近有關於體罰的話題不斷,打還是不打,這是個問題。

    這個問題的實際意思是--經常被打的孩子和不被打的孩子,哪一種孩子成長的更加健康,更加優秀?

    我們做一個想象的實驗。一個大學畢業的學生進入一家公司,把條件設定的極端一些,他必須在這家公司服務20年,除了這家公司,他無處可去,這家公司不聘用他,他就會餓死,無家可歸。他有些能力,但也會犯點錯,不是特別明白勤奮努力的意義。

    他的管理者會體罰他,遲到了,打一頓;工作不會做,打一頓;對異性同事表示好感,打一頓。出於生存的需要,他必須強忍憤怒和憎恨,繼續留在這家公司。如果打的狠了,還要強忍著恐懼,不斷迎合上司,以求能夠不捱打。如果是你,服務滿了年限,你會留在這家公司嗎?你會不恨上司嗎?

    如果是一家公司,他職員遲到了,構建激勵的機制,想辦法調動他的主觀意識,幫助他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工作不會做,就安排梯度的培養計劃,提高工作的能力;對異性同事有了好感,則瞭解他的內心感受,積極引導,讓他在公司工作的20年成熟,成長,他離開的時候會懷著怨恨嗎?

    父母對孩子來說,有著至高無上的許可權,對年幼的孩子來說,父母是他賴以生存的全部,打他,使他疼痛,從肉體到精神。他要麼因為恐懼,變成被"閹割"奴僕,要麼學會暴力,待到有能力反抗之時伺機"報復"--12歲男孩持刀揮向母親的悲劇直接導火索,不正是因為在家吸菸,母親用皮帶抽了他嗎……

    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讓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時代已經過去。一個人以糾正"錯誤"的名義,被體罰,如果是你,你會覺得自己錯了嗎?大概只會痛恨被剝奪了人格和自尊。

    我是父母部落的sunny,期待分享有價值的觀點。

  • 9 # K衛東

    這位家長說的孩子經常捱打,應該是家長經常打孩子的那種,對嗎?經常捱打和從沒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確實有差別。如果孩子犯了錯誤以後,家長一再教育,孩子還是我行我素,那麼家長偶爾動動手也在情理。如果家長因為自己脾氣暴躁,耐不下心來,對孩子的做法稍不滿意就動手,那麼,這樣對孩子的傷害是很大的。我大姨家的兩個表哥就是例子。大哥小時候基本上沒捱過打,長大後他就是那種親和力比較好,知書達理,責任心強,大家都喜歡和他交往。二哥小時候就經常捱打,以至於長大後一臉嚴肅相,比較倔強,聽不進別人的勸告,有時候還跟外人吵架。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方面,還應當用欣賞、啟發的方式,時代在變,人的基本素質也在變,我認為還是要用新的教育理念來培育我們的孩子。

  • 10 # 不凡書屋

    物極則必反,用來了“經常”當這個詞就表明了你也不認同這個方法。

    不要用“經常”,打孩子我還是認同的。我家“小滿”七歲了,打過一次,摁在沙發上照著屁股狠揍。原因不想上幼兒園,因為老師太可怕,怎麼勸都不聽,一頓胖揍乖乖去了。自那以後都不敢遲到。現在孩子太嬌慣,碰不到得摸不得,還有人搬出“西方人如何如何,人權如何如何。”扯淡。好好看看美華人也是揍孩子的好吧!

    孩子主要還是溝通,不要“經常”打。要打就要打出效果。我的育兒順序“擺道理~蹲起、馬步~胖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鮁魚是什麼魚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