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達州人

    嫡庶已定,尊卑既成。

    漢惠帝沒必要殺趙王如意這樣的廢物。

    何況漢惠帝心地善良,不想殺兄弟。

  • 2 # 靜夜思160519196

    劉盈仁孝,要不然老流氓請不出的三位賢者也不會出山支援劉盈。兄弟友愛還出現在五代十國的吳越國和南唐,退位的君主受到優待,沒有繼承權的還被封為皇太弟。

  • 3 # 謙語謙尋

    惠帝劉盈保護弟弟是因為他天生仁愛膽小,不願手足相殘。周昌保護如意則是劉邦活著時曾託孤周昌要他輔佐如意護他周全。選周昌託孤又是因為當初呂雉孤立無援、兒子的太子差點被換掉的時候,周昌一個結巴話都說不利索,還跳出來力挺太子劉盈,最後打消了劉邦換太子的想法。當時呂雉還不顧皇后的身份,對著周昌行了大禮,所以周昌是呂雉和兒子的大恩人。劉邦料定了呂雉不會拿周昌怎樣,才把最愛的兒子如意託付給他,要他陪如意一起去封地做趙王。不得不說呂雉和劉邦這兩口子真的很神奇啊!對彼此的瞭解那簡直是直奔七寸而去,捏得那叫一個穩準狠!

    後宮女人但凡受寵又有兒子的,都希望自己兒當皇帝。戚夫人天天給劉邦吹枕邊風要換了太子劉盈立如意,那怎麼可能啊!自大周朝以來皇帝立太子都是遵循“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禮法。這件事讓呂雉恨死了戚氏,加上之前的過節,呂雉想殺戚夫人母子洩恨的心思不是一天兩天。但是兒子惠帝天生仁愛,對自己的異母兄弟姐妹都很照顧。他一聽母后先叫周昌進宮,隨後又立即宣如意進宮就知道母后要對如意下手,特意把弟弟保護起來片刻不離身,可還是被母后毒死了。

  • 4 # 愛你的小知識

    一、為何劉盈會保劉如意與其生活背景性格有關:

    1.仁義善良性格初定: 劉盈從小基本是跟著母親呂雉生活,呂雉早年稱得上是賢惠的女人,初嫁給劉邦時,生活並不富裕,劉邦時常為了公務以及與朋友們周旋,三天兩頭不見人影。呂雉便親率子女從事農桑針織,孝順父母及養育兒女,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早年的劉邦常戴一頂自制的竹帽到處閒逛,一次押解囚犯,因自己酒醉而使囚犯逃跑,自己也只好亡命芒碭山下的沼澤地區。呂雉除獨立支撐家庭外,還不時長途跋涉,為丈夫送去衣物及食品。所以對於教育子女尤其培養了劉盈仁義善良性格,行事作風均中規中矩。在劉邦死後,呂雉多次想要暗殺劉如意,都是他幫劉如意躲過了殺身之禍。只是因為他不想這個弟弟被殘害。

    2.性格軟弱易被操控也情有可原:母親呂雉是位能為劉邦操持家業、顛沛流離、誅戮功臣的糟糠之妻,尤其是從呂雉當上太后之後的一系列毒辣手段可以看出,呂雉是個殺伐果斷,太過強勢的人,無論何事都是母親說了算,包括到後來雖然登上帝位,也只不過是個傀儡皇帝。

    3.劉盈可以說是個缺乏父愛的人,很多事也都習慣有母上大做主,也希望自己能得到父母關注,母子關係已長期如此,沒希望改變,只能寄希望於父親劉邦,然而,劉盈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他不像自己亦不適合做儲君。而 戚夫人所生子 劉如意深得劉邦喜愛,並且劉如意酷肖劉邦,劉邦以其類己,故常欲易太子。或許迎合父親同樣愛戴兄弟能得到父親的青睞,結果卻與劉如意培養出了兄弟情。兄弟有難我不幫誰幫,所以保如意也是情有可原。

    二、才華得不到肯定,凡事都有母親操持,母親的種種有背常理的狠毒行徑使母子倆生出了嫌隙以致隨自己意願保護如意,向呂雉發出無聲抗議。

    劉盈(漢惠帝),其16歲繼位後,實施仁政、減輕賦稅,推動了經濟的繁榮。他還提拔曹參為丞相,蕭規曹隨,使政治清明、國泰民安。在思想和文化上,他廢除秦時禁錮,以黃老哲學代替法家學說。

    但其性格仁弱,大權被呂后掌握。他也是見證了父母從恩愛夫妻變成了敵人,兩個人鬥了半輩子。最終也沒能改變夫妻關係,開始發現母親離曾經那個善良賢德的模樣越來越遠,從後來發生的事也可看出,呂雉讓兒子觀看戚夫人被做成人彘惠帝失聲痛哭,並使人對太后道“這種事不是人作得出來的。兒臣是太后的兒子,終究沒有辦法治理天下。”大病一場,從此不理朝政。

    三、周昌如何亦要保護劉如意?

    說到周昌還有一個小插曲:高祖十年(前197年),劉邦欲易太子,下廷議。結果群臣紛紛反對。御史大夫 周昌反對最強烈,劉邦問其原因,周昌由於為人 口吃,且又盛怒,於是說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劉邦見此狀,欣然而笑,罷置此議。事過之後, 呂后因為在東廂側耳聽到上述對話,她見到周昌時,就跪謝說:“若不是您據理力爭的話,太子幾乎就被廢掉了。”所以說物以類聚,當時周昌也是站在劉盈這個陣營的,同樣是看上了劉盈的宅心仁厚。

    但劉邦臨終前,把戚姬獨子劉如意託付給他(周昌當時為御史大夫),讓其務必保護好劉如意,最後周昌和劉盈兩人在呂太后要殺劉如意這件事上站在了統一佔線。

    只是,劉邦的這種安排沒什麼效果,周昌和劉盈最終還是沒能保住戚姬,也沒保住劉如意。

    劉邦剛剛駕崩,戚姬就被漢高後發配到永巷為奴,戚姬在永巷時,不堪凌辱,做了一首名為《舂歌》的詩,詩中說自己常與死神為伍,這是沒一絲誇張的。

    戚姬被剃去了頭髮,脖子上戴了刑具,身著囚服,終日跟一幫死刑犯在一起參加勞動改造,最後被做成人彘,戚夫人撐了一年才死去,後人封其為廁神。

  • 5 # 經典守望者

    這個問題非常特殊,的確劉盈在當太子時,戚夫人曾經有好幾次想要讓自己的兒子劉如意取代劉盈的太子位置。但是劉盈以怨報德,在成為皇帝后不僅大力維護劉如意的安全,而且不惜與他同飲同食,以防止有人下毒。其原因大致如下:

    一、兄弟情深。劉盈和劉如意雖然是同父異母,但是卻年齡相仿。雖然戚夫人是嬪妾,可也是劉邦正式的夫人,不同於生下劉邦長子劉肥的外室夫人。所以,劉盈和劉如意的感情應當是不錯的。

    二,謀害劉盈太子位置的是戚夫人而並非是劉如意。而且,戚夫人本人並沒有想要加害劉盈本身,只是想透過劉邦的寵愛,讓劉邦透過正常的手段廢長立幼。所以,對於劉盈而言,劉如意對於自己並沒有深仇大恨。劉盈生於亂世,從小就與父親分離,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朝不保夕。兄弟之情對於他而言往往會衝散一切的陰霾,因而他選擇保護劉如意。至於周昌而言,他更是秉持著公正嚴明的紀律,反對改立太子是忠誠於高祖,保護劉如意也是忠誠於高祖,並不衝突。

    三,劉盈和劉如意當時的年紀都不大,還沒有陰謀詭譎的世故和競爭皇位的狠毒洗禮。在劉盈心中也許並沒有把劉如意視為政敵,只是呂后太不放心未來的情況,才毒殺了劉如意。

  • 6 # 劉一千五

    這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大臣多爭諫,未能絛堅決者也。

    劉邦為了千辛萬苦打下的基業,能夠順利傳下去,而且發揚光大,打造更強盛的國家。他要找個能力強的兒子來當繼承人,他沒錯,他應該這麼做。他之所以沒有成功廢長立幼,把能力強的劉如意立為太子,這是他要考慮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封建社會"家天下"是立長不立庶的。

    "漢承秦制",不是全盤接收,是經過"揚棄"的,苛政被拋棄,精華則留下。至於傳位問題,立嫡長子,取法周朝,同時也取法秦朝的秦始皇。但是,秦二世篡位,改變了這一切,讓漢人認為,廢長立幼必後患無窮。

    再者,秦始皇沒來得及確立扶蘇為皇太子,致使少子胡亥得立,在當時普遍的人看來秦朝因此滅亡的原因就是廢長立幼造成的。這是漢初所有幸存的人都親身經歷,親眼看到的。這股力量反對劉邦最強烈。周昌急上火說不出話,叔孫通磕頭流血,張良閉門不出,這些有形無形的壓力,讓劉邦不敢一意孤行。

    二,畢竟呂后是正配。呂后與劉邦一路風雨走過。

    劉邦在外面再亂來,他還是要呂后,他當皇帝后,呂后立為皇后。呂后能幹,太子弱點也無妨;戚氏無能,趙王小,就算立了,是否擔當重任,統領沛縣一夥老功臣也不敢打包票。

    在當秦民時,呂后養兒育女,奉侍公婆;三年反秦,呂后東躲西藏,歷盡艱辛;四年抗楚,先入楚營後入關中,為劉邦管後方,保供給……這些劉邦是不可能忘掉的。

    三,呂后孃家的成年男人,全部上前線,幫助姑爺爭天下,呂后的大哥為此戰死。

    這在漢朝,也只有蕭何家和呂后家。不能不說,呂家對劉家的貢獻是無價的。後來,劉邦分封時,呂家被虧待。呂后極為不滿,立志要重新來過。所以,這場與戚氏之爭,在她看來,不能敗。萌發了得勢後整劉氏之心。

    四,劉盈是劉邦做漢王時立的王太子。位置由來已久

    在彭城之戰後立的。這對穩定關中有重大作用。劉邦對於王太子不能過河拆橋!更重要的是劉盈作王太子有貢獻,做皇太子沒過錯。對於沒過錯的皇太子,皇帝要更易,也要問群臣(打天下的左鄰右舍同不同意?)

    劉邦對這些,也不能不顧忌。劉邦都飄搖不定,戚夫人又能奈何。

    五,"商山四皓",是個幌子,劉邦藉此順梯子而下,結束這場鬧劇。

    讓戚夫人死心,低眉順眼做妾,守本分。但戚夫人不理解,沒悟性。

    四人為壽已畢,趨去。上目送之……"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也。呂后真而主矣"。

    周昌反對得最激烈,呂后曾因此事哭拜周昌。

    微君,太子幾廢

    周昌剛直,寧斷不彎,讓劉邦賞識。劉邦找遍朝廷,也找不到一個人來託付趙王劉如意。御史大夫趙堯提醒皇帝說,周昌可以的 皇帝你怎麼就忘了皇帝才恍然大悟 想起周昌來,就對他說,朕知道讓你去趙國做趙王的老師是委屈了你,朕讓你保護他,你是知道這裡面的曲折的。就麻煩你了。周昌是個死忠,劉邦的一切他都照辦z自然就答應了 。他就死心地保護趙王。劉邦死後。呂后幾次召趙王到長安城。周昌不放人去。惹得呂后冒火。

    六,劉邦不能善後的苦果

    所以,周昌保護趙王是皇帝的信任和委託。他才有理由不聽呂后的好。後來趙王死了 周昌也鬱悶而死。周昌算得上是個兩朝忠臣。

    劉盈保護劉如意,是劉盈心地良善,再說趙王又小,對於大人的奸詐爭搶,他一個小屁孩知道個什麼?又何況趙王遠在邯鄲城,對於京城裡的爾虞我詐,他又知道得了多少。

    凡此種種,大人的爭奪,讓後人買單,劉邦有始無終,不齊後宮妻妾之爭,害了幾乎有一半的兒子!

    本文參考:

    《呂太后本紀》

    《高祖本紀》

    《外戚世家》

    《留侯世家》

  • 7 # 寂寂無人

    劉邦平定天下後,為了給天下人和糟糠之妻一個交代,立呂雉為皇后,封呂雉的兒子劉盈為太子,劉邦認為劉盈性格軟弱,並不適合立為太子,幾次都有廢立太子的想法,劉邦死後,呂雉幾次都想殺掉劉如意,關鍵時刻總是劉盈來救場不僅僅是哥弟情深,還因為劉邦臨死前有過交待,讓劉盈護衛好戚夫人及劉如意的安全,只是劉盈即位後,性情懦弱,權力旁落,已沒有足夠的實力保護好戚夫人的安全了,終被呂后所殺。

    據《史記》記載,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上,益疏。 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

    劉邦之所以想廢立太子其主要的原因是劉盈性情懦弱,沒有明君之相,而劉如意性情與我類似,肯定能管理好這個國家,抱著這樣的想法,他先後四次想廢立太子,然而並沒有成功。

    第一次廢立太子御使大夫周昌犯顏直薦,攪黃了劉邦的第一次廢太子。劉邦廢除太子之事雖因周昌力勸而免,但是呂后害怕劉邦再廢太子於是向張良求計。張良為了免禍,讓呂后去請‘商山四皓’,這四皓年歲已高,皇上很敬重此四人,總想請這四人出山幫助自己,但這四人拒絕了,還發誓不做漢臣。呂后依計行事,果然請來了“四皓”來相助太子。

    第二次廢立太子發生在漢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七月,淮南王英布謀反,劉邦正在生病,不覺想出妙計:令太子劉盈親征,勝了可以得到磨鍊,敗了乘機廢掉。一箭雙鵰。四皓探得此等訊息讓呂后找劉邦哭訴:英布是天下猛將,極善用兵,朝中眾將,全是皇上舊臣,怎聽太子排程?太子出師,必敗無疑。一仗之敗,牽動全域性。皇上雖然病體初愈,但只要御駕親征,眾將用力,英布不難平定。劉邦被 哭的心煩只好親征。並依張良的建議將太子留守京師,統帥關中人馬。張良此舉,大概也助了呂后一臂之力,當然劉邦第二廢立太子也不了了之。

    第三次廢立太子發生在漢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十一月,劉邦平反後,由於征途勞累,箭傷復發了,他返回長安住進長樂宮,每日都是戚姬陪伴。她看到劉邦生病,心情格外沉重。劉邦深感戚姬一片衷情,想到自己一旦死去,定難保證戚姬母子性命,暗下決心,決定來日廢長立幼。

    次日,劉邦召集重臣進宮,再次提出廢去太子之事。張良再次進諫,說了許多大道理小道理,劉邦微閉雙目,似睡非睡,全不理睬。張良自知無可奈何,並且認為劉邦此舉對漢朝有利,託病首先退去。眾人見張良尚且無法進言,只得都閉了尊口,免遭無趣。劉邦看見眾人沉默不語,心中暗自歡喜,既然大家沒有不同意見,就這樣定了吧!這時太子太傅叔孫通發表了一番宏論。《史記·叔孫通傳》載:叔孫通諫上曰:“昔者晉獻公以驪姬之故廢太子,立奚齊,晉國亂者數十年,為天下笑。秦以不早定扶蘇,令趙高得以詐立胡亥,自使滅祀,此陛下所親見。今太子仁孝,天下皆聞之;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其(豈)可背哉?陛下必欲廢適(嫡)而立少,臣願先伏誅,以頸血汙地。” 這一場勸諫,比周昌那一場更是不同。叔孫通想來一定拔劍在手,準備自刎,所以劉邦才不得不說“公罷矣,吾直戲耳”。劉邦不是怕叔孫通自殺,而是怕強行廢長立幼,引起大臣不滿,天下混亂,劉邦第三次廢太子之舉,就這樣化為泡影。

    但是劉邦欲廢太子之心並未死,正如《史記》所言:“上佯許之,猶欲易之。”過了幾天,劉邦箭傷漸好,置酒宮中,命太子劉盈侍宴,慶祝平定英布。劉盈帶四皓出席,劉邦見了四人,對戚夫人說太子有這四人相助,羽翼已成,更換太子恐怕做不到了,戚姬本欲藉助劉邦寵幸,取太子之位,保自己之命,可惜轉瞬之間,全成泡影,她現在已經成了一隻孤雁,只等著劉邦死後任人宰割了。

    非劉不王,非功不侯。違者,天下共誅討之!

    劉邦在平判英布之戰中受了箭傷,可是劉邦諱疾忌醫,病情日重一日,自知時日不多,臨死之前,最擔心的是他一死,戚姬與劉如意恐怕性難保,於是令周昌輔助趙王劉如意,為了保證自己的江山能代代相傳給自己的子孫後代,保證不被外姓人所得,他令詔蕭何、張良、叔孫通、張蒼等人進宮安排後事。

    劉邦說:“我病已深沉,恐難得好。眾卿隨我百戰沙場,才有今日江山,大家定要竭力輔助太子,不要叫劉氏江山落入他人之手。”眾人見到劉邦形容枯槁,面如死灰,不覺傷情,齊聲應諾:“竭力輔佐太子,安定劉氏天下!”劉邦說:“從今以後,非劉不王,非功不侯。違者,天下共誅討之!”

    劉邦又下詔叫太子進宮,當面囑咐說:“我已經老了。大漢江山早晚歸你。你仁義厚道,完全可以安定天下。趙王母子性命,託付你才能保全。父親所愛之人,兒子應該敬重,這樣才是孝順,你要切切牢記!”劉盈叩頭:“君父天恩,兄弟手足,兒臣決不背叛。父皇善保龍體,不用掛念他事!”

    劉邦自從對自己打下的江山和愛姬、寵子有所交待之後,病勢日重一日。呂后見此,淚流滿面,來到劉邦身旁,俯首問計:“皇上百歲之後,蕭相國若死,令誰代之?”劉邦說:“曹參可以。”呂后說:“曹參之後呢?”“王陵可以。但是王陵顯得憨直,陳平可以協助。陳平智慧有餘,膽識不足,不能單獨擔此重任。周勃厚重,文才不足,但是,最終安定劉氏天下的,必是此人,用為太尉!”呂后還要問下去。劉邦說:“此後之事,‘非而(你)所知也”

    公元前195年夏初,陰曆四月甲辰(二十五日),一代開國君王劉邦與世長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讓市場相信12月不降息,美聯儲會被自己“打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