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蘆程半ZJG

    謝邀。在當今這個金錢至上,一切向錢看的社會里,你依然用獎勵機制讓孩子做家務,會讓孩子變成錢奴的,不可取。而是引導孩子在不影響自己學業的情況下,儘可能的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勤勞,節斂和相互幫助。讓孩子養成自覺的良好的習慣。一個良好的習慣養成,孩子將受用終身。

  • 2 # 胖兔媽的育兒魔法書

    物質獎勵在家庭教育當中是要慎用的。

    無疑,它在一些時候能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孩子獲得獎勵的時候會非常高興,以至於下一次也會很願意再去做同樣的事情以再次獲得獎勵。但如果長期應用的話,物質獎勵至少會帶來四個方面的弊端:

    1.孩子只關注獎勵本身

    孩子會對要做的事情本身缺乏思考,反而對獎勵有過多關注,比如這個提問中的孩子,要求家長給5塊錢才去做家務,顯然對為什麼要做家務是沒有更深認識的。

    只關注獎勵還會帶來一個更令人擔憂的後果,那就是當獎勵足夠多的時候,孩子是否什麼事都願意去做?這點讓人細思極恐。

    2.孩子做事沒有內驅力

    經常給予孩子物質獎勵,孩子做某件事的驅動力就完全來自於獎勵。他不會去主動探索做這件事的樂趣,也就是對做這件事沒有內驅力,如果獎勵停止了,他就完全失去了做這件事的動力。而且時間長了,他對獎勵的需求會不斷加碼,可怕的是,這種需求是沒有上限的。

    3.孩子對物質過於看重

    經常受到物質獎勵的孩子,會對物質非常看重,每做一件事都會以物質來衡量該不該做,該做到什麼程度。久而久之,就會養成每次做事都跟家長討價還價的習慣,長大以後,會在人際交往中忽略物質以外的東西的價值,而那些東西往往是比物質更加珍貴的,比如情感。

    4.物質獎勵實際上是對孩子的一種不尊重

    對孩子做事給予物質獎勵,等於默認了孩子的努力和付出是可以用物質來衡量的。比如孩子給家裡做了家務,本來是在盡他作為家庭一份子的責任,但是家長給了他獎勵,就有了“花錢買服務”的意義,這其實對孩子是一種不尊重。

    那麼,如果不使用物質獎勵的話,怎樣才能讓孩子把事情做好呢?

    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但相對於獎勵而言,家長更應該對孩子給予鼓勵。

    鼓勵有三個要點:

    1.要真誠

    要對孩子做得好的事情發自內心地鼓勵,因為孩子是非常敏感的,虛情假意的鼓勵,他一聽就能聽出來。比如孩子做了家務,你心不在焉地說一句“你做得好!”和真心實意地說“你做得真好,我為你感到驕傲!”從語氣上、表情上就能感覺出差別來。

    2.要具體

    對孩子的鼓勵必須要具體到細節上,不能一句“你真棒”了事。否則,孩子不知道自己做得好的是哪些方面,不知道下次自己應該堅持哪些細節,改善哪些細節。比如孩子拖了地,與其鼓勵他“你拖得真乾淨!”不如鼓勵他“你拖得真乾淨,每個角落都閃閃發亮。”

    3.要關注孩子的主觀努力而不是人格特質

    永遠不要簡單粗暴地對孩子說“你真聰明!”否則孩子做事會特別關注這件事做得是不是符合“聰明”這個特質,如果不符合,他寧願不做,來維護這個“人設”。倒不如對孩子說:“媽媽發現你做這道題使用了很巧妙的方法,你一定是進行了了不起的思考!”下一次,孩子一定會更努力地思考,以符合媽媽的這個鼓勵。

    胖兔媽,兩個男寶的母親,美國正面管教學會認證家長講師,人社部認證高階兒童情商指導顧問。願以溫暖文字,解你育兒路上的惑,慰你育兒路上的難。

    感謝閱讀!

  • 3 # 家庭教育方法派

    你的這個問題涉及兩個主題:責任心和財商。

    在我的教育觀念中,勞動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手段,可惜沒太被家長們重視。小孩的勞動,看似不起眼,其實與勞動相通的,是責任、毅力,是孝心、感恩。

    所以,孩子負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他是家裡的一份子。有義務去做這些事。

    那麼,給不給錢呢?當然不能給。爸爸、媽媽做那麼多家務,也沒人給錢呀!

    在我家小孩上幼兒園的時候,他就有自己負責的家務:每天需要收拾自己的玩具、擺放家人的鞋子。

    有一段時間,兒子買玩具上癮,明明有很多“樂迪”了,出去碰上了還要,不買不休。我對他說:“爸爸、媽媽只給你一些合理的支出,如果你有了一樣玩具,還非要買更多的同款,必須由自己去勞動掙錢。”

    他說,怎麼辦?

    我說:“爸爸每天都要擦桌子,我把這個活包給你。每天一元錢。你掙到的錢,買什麼玩具都行。同意不?”

    他一聽,高興地答應了。

    大家注意,這個擦桌子的活,是包出去的,不在約定的範圍內。

    就這樣,把他亂要玩具的毛病治住了。到了玩具店,看到心儀的玩具,他看著我。我笑而不語。他就對我說:“我不要,我就看下多少錢。等錢攢夠了來買。”

    過了幾天,他手頭寬了,我再督促他去擦桌子。他說:“爸爸,這活我不想包了。過段時間再包。”

    我說:“行。”轉頭問他媽媽:“你願意承包嗎?”

    他媽媽很配合:“我包。每天一元。”

    他急了:“別別,我繼續包。”

    就這樣,他堅持住了。

    有時,我沒一元零錢,就給他工整地寫“欠條”,告訴他,欠條的意義是什麼。

    有時,沒零錢,就給他五塊的,他學會了五以內的加、減法;給十塊的,他學會了十以內的加、減法;給二十的,他學會了二十以內的加、減法。

    有一次,他買風箏,借了我35元錢,打了欠條。還了幾天後,覺得負擔有點重,於是,來找我談話:“爸爸,剩下的錢我不想還了。”

    我說:“行。你可以不還,但我不會再借錢給你了。”

    “為什麼?”

    “你不還錢,說明你這個人沒有信譽度。”

    “沒信譽度就沒信譽度唄。”

    “兒子,你現在覺得信譽度低沒什麼。可你知道嗎,有時候,信譽度意味著生命。你一天天長大了,爸爸也一天天老了。等爸爸有一天生病了,需要三萬元來救命,你信譽不好,沒人借給你,你能救得了爸爸的命嗎?你能不救爸爸嗎?”

    “不能。我一定要救你。那你給我加活、加工資吧。”

    然後,我又把整理沙發“包”給他了。

    再後來,他的資金用量大了,就自己去“創業”了。他媽媽幫他批發了一些脆棗。一小袋能賺5角錢。

    有時,為了賣幾塊錢,能在風裡站幾個小時,不完成銷售目標絕不罷休。

    所以,到現在,如果他要買玩具,從不向我們要錢,要麼自己去賺,要麼向我們借錢,然後還給我們。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到,他學會的攢錢、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慾望,他的財商也得到了培養。對金錢的渴望、賺錢的渠道和法則、契約精神、實踐能力、銷售技巧、客戶引流的技能都得到了展示、提升。

    還有一個問題:孩子考了高分,能給金錢獎勵嗎?

    當然也不能。

    學習是他的本分。學習好,是他應該做到的。

    我家小孩一年級時經常考滿分,從沒獎勵過。不過可以變相獎勵:今天兒子考得不錯,爸爸媽媽很開心,我們出去吃飯慶賀一下。

    前幾天,一位家長來找我,說他家的孩子問題很大,脾氣暴躁、不知感恩。不知該怎麼辦?

    我給他制訂了一個簡單的方案,裡面有這樣一條:

    除了學習和生活用品,其它方面不要全額滿足她。

    容易得到的東西,她就不懂得珍惜,不懂得珍惜,就不懂得感恩。她並不知道一些東西是爸爸、媽媽的辛苦工作換來的。她用的理所當然,就沒有感覺了。

    讓孩子受幾次作難,她對人和事的看法就改變了。

    我還給他講了窮娃娃原理:兩個小孩,一個富家子弟,一個窮人家的小孩。有一天,他們吃了同樣的一頓麵條,窮小孩會想:真好吃,比我平時吃的黑麵饃好吃多了。他會心生感激。富小孩會想:真難吃,比我平時吃的大餐差遠了。他會心生怨憤。同樣的一頓面,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感受。就是因為他們心裡的參照點不同。

    參照點低的窮娃娃更容易滿足、更容易感恩、更堅強、更經得住挫折。富娃娃則相反。

    所以,不管男孩、女孩,都要窮養,也都要富養:窮養的是“精神”,富養的是“姿態”。

    那位家長深以為然。

    所以,感恩呀、孝心呀這些,並不是用嘴喊出來的,也不是一兩場講座能“聽”出來的,而是我們家長在生活中給“培植”出來的。

    回到原題:給孩子錢,一定要適度,該給的給,不該給的絕不給。不然,不但起不到好作用,還可能害了孩子。

  • 4 # 淡孑然之

    金錢獎勵有利也有弊。

    好處在於,讓孩子明白經過勞動才有所收穫,反之也成立,要想有所收穫必須經過勞動,按勞所得。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種做法可以杜絕孩子不勞而獲的習慣,讓孩子明白勞動創造財富。只不過這方面的獎勵要適度。

    弊端在於,任何勞動都與金錢掛鉤,讓孩子產生不正確的價值觀,特別是很小的孩子。其實勞動產生的不僅僅是物質和金錢,還有更多的精神上的東西,比如奉獻精神、勞動創造快樂以及感恩之心。這方面家長們要多加引導。

  • 5 # 光芒四濺的暱稱

    一個實驗告訴我們,給孩子金錢獎勵不是好辦法

    有個實驗,讓兩組孩子畫畫,一組給獎品(物質獎勵),另一組給評價(精神獎勵),三個星期以後……

    1

    不給錢,不幹事

    為了讓孩子愛上勞動,分擔家務。

    爸爸媽媽們想必都採用過金錢激勵法。

    拖一次地五塊、倒個垃圾三塊、洗衣服十塊、……

    調皮蛋們積極性大增,搶著幫家裡幹活。

    時間長了,孩子也變得精明起來。

    媽媽,這次洗的衣服多了兩件,要加錢!

    寶貝,幫媽媽倒杯水好不好?好,給錢!

    不折不扣的小財迷就這樣誕生了。

    不給錢,可別想叫動小祖宗做事。

    2

    對孩子進行物質獎勵可取嗎?

    原本乖巧懂事的孩子怎麼變成了貪財鬼呢?

    人的行為動機可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

    以做家務為例,孩子做家務可能是想要幫爸爸媽媽減輕負擔,或者自己喜歡清潔的環境,這些都是內部動機。

    用金錢激勵就是外部動機了。

    家長用物質去獎勵孩子做事,相當於引導孩子把他們的行為和金錢聯絡起來而不是和他們自身的願望相聯絡。

    長久以往,孩子們的自覺度漸漸下降,對活動本身失去了興趣。

    一旦外部動機不強,比如給的錢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就會終止這項活動。

    3

    如何提高孩子的內部動機?

    培養孩子的興趣,讓他們真正從中獲取樂趣:做了正確的事,應該獲得獎勵,但不見得這獎勵就得是真金白銀啊!

    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索慾望

    提供包容而非控制的環境。給孩子提供足夠的支援,為他們提供建議和選擇,並鼓勵孩子肩負起選擇的權利。

    設定有適當難度的任務——太難或太簡單都不利於內部動機的培養。

    三歲之後就可以教寶寶開始識字啦,我閨女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認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挺不錯的,我閨女用了1年多了,特別喜歡,現在還經常給我講故事,棒棒噠。

  • 6 # 小小思維家

    很多中國孩子都熟悉金錢獎勵,實施獎勵者一般是父母。剛開始這招很好用,孩子屁顛屁顛地幹活兒,喜滋滋地領錢。但孩子是會長大的,當他接受了做家務=拿到錢這個定式,馬上就會推匯出:不要錢=不做家務,給別人錢=讓別人做家務。

    學習、做家務、是兒童與家長爆發衝突的重災區,金錢交易最多的也是這兩點。

    1.使用金錢獎勵學習向來爭議很大。但是透過金錢獎勵讓孩子完成各種學習任務卻並不能夠讓孩子在心底產生一種我需要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缺少主觀能動性的學習是痛苦的!

    2.再說做家務。與大人的想象正好相反,孩子其實是很願意做家務的。只要給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勞動,口頭鼓勵勞動成果,不需要金錢孩子都會去做。因為模仿大人的一舉一動是兒童的興趣所在,他只可能因為小做不好,而不會不做。

    家長給予孩子金錢是一種“懶政”表現——懶得分析原因,懶得陪他改正。給驢一根蘿蔔,讓它去跑吧。

    話說,驢兒不想吃蘿蔔了呢?

  • 7 # 全職寶媽小包

    曾經我跟我姐姐因為這個問題爭吵過,我姐姐就是用金錢來獎勵孩子的。她家孩子每幫忙做一樣家務就有一定的金錢獎勵。孩子嚐到了金錢的甜頭,開始每天都找事做,如今天擦過桌子了,說“媽媽,我今天擦桌子了你要給我錢”,“我今天擺鞋子了你要給我錢”。我覺得這樣對孩子不好,可是我姐她覺得這樣小孩懂得透過勞動來賺取金錢對於以後他出社會很好。但我覺得這樣會影響孩子對於價值觀的認識,長期下去孩子眼裡就只有金錢利益了。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是該培養金錢價值觀,我家孩子現在6歲了。我是這樣給他培養的,我們每次都會有一些空瓶子,牛奶盒,快遞箱子等一些可以變現的廢品。以前這些都是叫他給一位老爺爺送去的,現在我跟他說你可以攢起來拿去賣,這樣你就有零花錢了,零花錢隨便你支配,你可以買零食可以買玩具。第一次攢起來的廢品賣得了五塊錢,他很高興,我跟他說這裡面有一份是弟弟的,他也跟你一起把他那份牛奶瓶子攢下來了,所以你要跟他分享,怎麼分配隨你。然後他把錢拿去買了棒棒糖,跟他所有的朋友一起分享了,還很自豪的說這是他的錢,他賣廢品賺的。還告訴他的小夥伴你們也可以這樣賺零花錢,這是我沒有想到的,他會去跟朋友分享他的賺錢方式。當他的五塊錢花完了,我說你的錢用完了,你已經沒有錢了,那麼你想要的東西就不能買了,我是沒有錢給你的,他說沒關係,我還可以再把那些快遞箱子、牛奶瓶再攢起來。

    我是透過這個方式幫孩子建立了一個金錢價值觀的,我也不敢說我的方式是很好的,但是我是透過這個方式告訴了孩子怎麼樣能獲取錢,怎樣去分配這個錢,怎樣去消費這個錢。

    關於做家務,我們家是沒有金錢獎勵的。每天的幫忙掃地拖地,洗碗,端菜,幫忙打飯,這些都是應該要做的。雖然有時候他也會疑惑為什麼弟弟不用做,他卻要做。解釋完之後他也欣然接受,因為這個家是我們四個人的,每個人都有義務去做事,只有我們一起做,才能讓家裡變得乾淨整潔。

    所以對於題主的“媽媽,我掃地給我五塊錢獎勵”我是不認同這樣的教育方式的,我不想讓孩子過早的受金錢利益的影響。

  • 8 # 葫蘆爸爸談育兒

    個人認為有償家務,利大於弊,可以實施。理由如下:

    1、孩子用自己的勞動換取報酬,合情合理。我們教孩子不要不勞而獲,有償家務正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孩子透過自己的勞動,獲取合理的回報。

    2、可以提高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平時讓孩子做些家務很困難,總是推三阻四不想動,但孩子為了換氣零花錢,就會積極性很高的。

    3、可以鍛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孩子做家務的出發點是掙零錢,可能開始做的不好,但做的次數多了,做家務的質量也就提上來了。

    4、可以讓孩子有一定的成績感。孩子看著自己拖的鋥亮發光的客廳地板,那種成績感自由難以掩飾。

    5、家務的參與感,會讓孩子更愛家。經常做家務的孩子,對家有更加親密的連線和感情,因為家裡每個角落都有TA辛勤的勞作。

    6、可以從小培養孩子財商。幹活掙錢,有了錢以後,可以趁機練習孩子的財商,讓孩子明白價值理論,明白如何存錢,如何增值,消費和收入之間應該如何平衡,如果管理自己的財務等等。這樣的收穫會讓孩子受益匪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吳江笠澤中學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