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陽光3
-
2 # 娥姐分享
這個一般是遺傳性的,我和我父親兩邊耳朵有,我兒子沒有,我女兒單邊耳朵有。
耳朵上的這個耳洞,醫學上稱為“耳前瘻管”,醫生說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畸形,名字聽得很嚇人,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
根據我多年的感受,大部分時間是沒有感受到有什麼不一樣的,少部分時間,偶爾會感到瘙癢,有時用手壓擠小眼周圍,會有少許微有些臭味的白色分泌物。除了這些,也沒有什麼不適。
耳朵小洞不發癢的時候跟正常情況是一樣的。
所以若是您小孩耳朵上有這個耳洞,一般情況不用處理。除非小孩的耳洞是感染型的,經常有不適的情況發生,經常有瘙癢紅腫,這種情況需要到醫院就診,有必要的話根據醫生建議進行手術。
平時只要注意耳朵衛生,耳洞周邊保持乾淨清潔,不要總去擠壓磋磨,一般都沒什麼問題的。
若是耳朵癢,輕輕抓一下,輕輕把裡邊的分泌物擠出來,不要太用力,一般分泌物排完了就沒有瘙癢感了。擠壓排出分泌物時注意不要太用力,注意保持手指乾淨,否則容易引起耳朵感染。
-
3 # 黃小汙媽媽頻道
寶寶耳朵上有個小洞,很有可能是【耳前瘻管】。
這是由於寶寶在出生前的幾個月,胚胎髮育期形成耳廓的組織發育不全,導致的耳部畸形,叫做耳前瘻管。
雖然是先天性畸形的一種,但是並不可怕。有這種畸形的寶寶,平時除僅感到區域性刺癢外,有時輕輕壓擠小眼周圍常有少許微有些臭味的白色分泌物。平時要注意護理,不要引發感染。
小心護理寶寶的耳朵,謹防發炎即可,不用太擔心。如果有發炎的症狀,或是有白色分泌物主動流出,需要立即去醫院。
-
4 # Avivi遨翔雲端
耳朵上有小洞的話 不能掉以輕心,它是一種病,醫學名稱叫:耳前瘻管。
耳前瘻管又稱耳前竇,是先天性發育異常。患者在耳廓上方和臉交接處有一小洞,多數為單耳,有些是雙耳,有時會有分泌物。
大部分耳前瘻管並沒有症狀,不需要治療。若遭細菌感染則會流膿、腫痛,此時應該手術切除。
耳前瘻管屬於先天畸形,是在胚胎髮育的第六週,第一對和第二對鰓弓癒合不完全而形成,屬不完全的【自體顯性遺傳】。耳朵上面的小洞 ,看似不起眼 ,但是彎彎曲曲裡面有很多毛細血管和神經。不過不用擔心,它另一段是盲管,不會通到內耳和大腦!
寶媽們注意千萬不要用手摳,更不要用牙籤去戳, 而且要注意不要讓小寶寶去摳。
大部分耳前瘻管沒有症狀,一旦感染會流膿、腫痛,反覆感染會形成瘢痕或膿瘻。用手輕輕擠壓感染的膿瘻,會有白色分泌物流出來。
平常,要保護好這個小洞洞 ,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有分泌物流出,不要擠】
小洞聯通外耳內部,不感染的情況下 ,因為新陳代謝也會有少量的分泌物 ,這個時候不要用手去擠, 有分泌物出來用棉籤擦乾,清洗乾淨就可以。
2.【注意飲食】
孩子的飲食要清淡 ,不要吃辛辣食物和海鮮等易發物,多吃鮮奶、瘦肉等。
3.【增強抵抗力】
讓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 加強體育鍛煉 。有了好的身體 ,這樣感染的機率比較小。
4.【不要沒事亂摳耳朵】
孩子懂事後告訴孩子,不要亂摳耳朵 ,耳朵癢 不能亂揉,手上的細菌可能會進到小洞裡引起發炎,造成感染。
5.【保持乾燥衛生】
給孩子洗澡、洗頭以後要及時的擦乾, 保持耳部乾燥清潔。
-
5 # 家有雙語娃和喵
首先,這個很有可能是醫學上所說的耳前瘻管。
我也是因為去年家裡有親戚(成年人)因為耳前瘻管發炎才聽說和了解了一下。
這個耳前瘻管成因,主要屬於先天沒有發育好,具體一點說,是由於胚胎髮育時候,是由於耳廓的組織發育不全,留下了像魚的鰓裂的遺蹟。最常見的就是在耳朵上有一個小孔,直接連到耳朵裡面去,具體結構,也屬於未知。
但其實聽起來嚇人,一般如果不發炎,對生活沒有任何影響。
聽我家裡親戚說,平時有時候會流出一些白色的液體,擦掉就好,從小到大幾十年也沒有什麼事。
不過,一旦發炎,沒有及時控制,還是挺痛苦的。我家親戚這次就耳朵紅腫疼痛了一個多月,導致頭疼,睡不好吃不下的。
因此,建議還是去醫院確診一下,如果是,聽聽醫生意見,並且平時注意:1、洗澡游泳注意不要有水灌進去,及時擦乾。
2、不要用手揉搓這個部位,以防細菌進入引起發炎。
3、如果有點癢也不要使勁撓。
4、有時候會有液體流出,只要不發炎,用乾淨棉棍或者其它乾淨介質輕輕洗乾淨就可以了。
5、注意個人衛生,床上用品枕巾的保持乾淨。如果家裡有寵物,建議也儘量不和寵物過於親近。
如果一旦發現紅腫,建議儘快就醫。一般醫生會先消炎,控制病情,需要的時候會切開做引流等。嚴重的時候,也會建議手術。但是也要等消炎後,根據情況再做決定。耳朵內部結構還是挺複雜的,又距離大腦等重要器官很近,所以,是否有必要手術,建議多諮詢一些專家,根據孩子的情況再決定。 -
6 # 耳科趙醫生
(耳趙問答20180330)提問並沒有配圖,從發病率來推測,位於耳廓前的小洞最常見的是一種叫先天性耳前瘻管的疾病。先天性耳前瘻管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意思就是如果孩子出生發現有先天性耳前瘻管,那麼其直系宗親當中多數會發現有同樣的問題人。不過也會因為基因突變而出現家族中只有孩子一個人有耳前瘻管,不能因為而隨意懷疑隔壁鄰居。
先天性耳前瘻管如何處理因人而異,一些人從小到大沒有任何症狀,無意中看到網上的科普文章才發現自己有這個問題;一些人經常會瘻管口(那個所謂的小洞)裡流出一些豆渣樣物質,味道難聞;一些人會反覆出現化膿性感染,發作期疼痛難忍。對於第一種情況不需要任何處理,第二種情況看個人需求,如果覺得頻繁流出分泌物影響日常生活可以進行手術切除,如覺得並無多大妨礙,不手術也可以,只是最好不要頻繁去擠壓,這種行為可能會適得其反,導致感染。對於第三種情況,只有手術切除瘻管一種方法能徹底解決,別無靈丹妙藥。
-
7 # 媽咪寶貝傳媒
有的小寶貝出生後,媽咪會發現寶寶的耳朵前面有個小洞,這個小洞到底是什麼呢?去醫院檢查才知道這個小洞是先天性耳前瘻管。
什麼是先天性耳前瘻管?先天性耳前瘻管,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先天性外耳疾病,發病率約為1.2%,可一側或雙側發病,瘻管開口很小,多位於耳輪腳前部,或位於耳輪腳基部、耳前部。
先天性耳前瘻管分為單純型、感染型和分泌型。
單純型一般無症狀;感染型區域性瘙癢、有分泌物溢位,會反覆感染,宜行手術切除;分泌型按壓時可有少許稀薄黏液或乳白色皮脂樣物自瘻口溢位,區域性瘙癢不適。
先天性耳前瘻管的病原先天性耳前瘻管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當父母有一方是患者時,每次懷孕寶貝都有50%的機率患病。
先天性耳前瘻管是胚胎時期形成耳廓的第一、二鰓弓的六個小丘樣結節融合不良或第一鰓溝封閉不全導致的。
耳前瘻管可以單獨發生而不伴有其他的耳部畸形。也有少數患者同時伴有顎裂,副耳廓、耳廓發育不全,遺傳性耳聾等先天性畸形。
先天性耳前瘻管症狀1. 先天性耳前瘻管口多位於耳輪角前,另一端為盲管,深淺、長短不一,可呈分支狀,常深入耳廓軟骨內。
瘻管多為單側,也可為雙側,管腔壁為復層扁平上皮,具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等。
2.先天性耳前瘻管輕的一般僅在耳前有一凹痕;重者瘻管可有廣泛的分支,形成多個盲管甚至可以繞到耳後而造成耳後感染。
3.有些患者平時無症狀,擠壓時有少量白色黏稠性或乾酪樣分泌物從管口溢位,
繼發感染時則區域性紅腫、疼痛或化膿。反覆感染可形成囊腫或膿腫,破潰後可形成膿瘻或瘢痕。
治療先天性耳前瘻管無症狀或無感染者可不作處理。繼發感染時,可全身應用抗生素。對已形成膿腫者,應先切開引流。
本病有反覆發作趨向,因此,控制感染後,應到條件較好的醫院將瘻管組織徹底切除,以免復發。
患者日常飲食宜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應多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避免炎症侵犯,誘發瘻管感染。
當瘻管沒有感染時,不要用手擠壓,保護瘻管區域性清潔,防止發生感染。
-
8 # 兒科醫生鮑秀蘭
可能是耳前瘻管?
耳前瘻管其實是一種畸形,從外表上就是耳朵前面出現了一個小孔,樣子就像有戴耳環的姑娘,耳朵上打的孔差不多。照片是這樣的:
這種畸形一般是遺傳的,在母親懷孕第六週開始,第一和第二咽弓的發育缺陷引起的(太專業聽不懂?我也聽不懂,反正就是畸形..),既然是畸形病,是不是很恐怖?
其實沒那麼恐怖,這種問題其實還算常見,有些人都成年了,還留著這個小孔。大部分時間沒什麼危害,不疼不癢,不影響聽力,所以也不需要治療。
但是為什麼說,有耳前瘻管依舊是件壞事呢?因為這個地方是會感染的,一旦被細菌感染,就可能發炎,流膿,最壞的情況下就需要手術把瘻管切除,麻煩的是,這種手術如果做的不徹底,還可能復發,再挨一刀。
如果發現寶寶有耳前瘻管怎麼辦?
之前說了,普通的耳前瘻管只要沒有感染就沒有危害,但是你需要注意這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你耳前瘻管的位置是不是在上圖所示的那個區域,有一種叫做鰓裂囊腫的病,比耳前瘻管麻煩的多,是必須手術的。這種病也會有個小孔,但大多在下面這個位置。
第二個問題:耳前瘻管發生以後,是不是有聽力問題。如果有併發聽力問題,那麼還有可能得了一種叫做:鰓-耳-腎(branchio-oto-renal,BOR)綜合徵,這個綜合徵以耳前瘻管為明顯表現,同時還有聽力異常、腎臟異常等。醫生可能讓你再去檢查腎。
第三個問題:耳前瘻管出現以後,是否有舌頭腫大,耳垂腫大等等其他問題。如果有,還要考慮一種非常罕見的疾病Beckwith Wiedemann氏症候群,這個疾病就複雜了,我也講不清,但好在非常罕見。
如果上述問題都沒有,這個小孔就安安靜靜的呆在耳朵前,那就別想太多,不用管就好了。平時注意不要搓揉,擠壓,有分泌物的時候,棉籤輕輕擦掉就好。
萬一耳前瘻管感染了怎麼辦?
如果耳前瘻管區域發紅腫脹,那就可能是感染了。一旦發生感染,我們要做的通常是這些。
第一步是帶孩子去耳鼻喉科看醫生,讓醫生開一點口服的抗生素治療。運氣好,抗生素就把感染解決了,如果運氣不好,就走到第二步,讓耳鼻喉科醫生用針吸出膿液,做細菌培養,研究是什麼細菌,然後對症下藥。如果嚴重感染,就要走到第三步,切開耳前瘻管引流膿液,並且手術切除瘻管,這時候就要搞麻醉了,手術大約需要一個小時左右。
-
9 # 科學家庭育兒
耳朵旁邊的這個小洞是個啥?
對於耳朵前面的這個“小洞”民間有“前倉藏糧,後倉藏糠,耳朵稜上藏衣裳”的說法。
事實上,象徵著“富貴”的小洞,學名為:耳前瘻管。
是寶寶在胚胎髮育期,由於形成耳廓的組織發育不完全,造成多開於耳前的小孔。也有少數小孔開在耳垂或耳輪的後邊緣上。
在小孔後面的瘻管深淺、長短不一,呈分支狀分佈。
但寶媽們不必擔心,雖然瘻管縱橫交錯,但另一端是封閉的,不會連通大腦!
目前認為耳前瘻管與遺傳有關,在亞非國家比較常見,一般5個人中就有2個人有耳前瘻管。
發病症狀
耳前瘻管一般分為單純型、分泌型和感染型。
單純型
這些小洞一生都不會發炎,也不會感染或者分泌白色液體。這種沒有症狀的耳前瘻管對身體沒有什麼影響,也無需處理。
但經常摳弄、擠壓,也有可能造成感染。一旦感染就有反覆發作的可能。
分泌型
分泌型的耳前瘻管平時會分泌少許白色粘狀液體,聞起來臭臭的,屬於正常代謝產物,區域性也可能瘙癢不適。
感染型
有些耳前瘻管容易感染,感染時周圍紅腫、疼痛、膿腫。反覆感染可能會留下疤痕。
如果寶寶年齡較小,感染時也可能伴有發燒等症狀。
如何治療
不是所有型別的耳前瘻管都需要治療,單純型和分泌型只要不出現感染,重點在於日常護理。
而感染型的耳前瘻管,一旦感染就要及時就醫!
日常護理
● 保持清潔
如果小孔流出分泌物,用棉籤輕輕擦拭即可。
這時寶媽就要控制住自己的“強迫症”千萬不要擠壓小孔,增加瘻管發炎的風險。
當寶寶洗澡或哭泣時,也要注意不要讓水或者眼淚流入小孔,保持小口區域性的清潔乾燥。同時也要告訴寶寶用耳衛生。
● 不挑破膿腫、不放入異物
當瘻管發炎造成腫包後,我們千萬不要自行挑破膿腫幫助分泌物排出。
觀察寶寶,如果不能自行消腫,需要帶寶寶及時就醫!
同時也不要用類似頭髮,細線的異物放入小孔“一探究竟”。不要讓我們熊大人的做法,造成寶寶的瘻管發炎!
● 飲食清淡,增加抵抗力
注意寶寶平時的飲食,清淡為主,儘量不吃海鮮或辛辣的食物。
當寶寶生病時,炎症也很容易發作。所以寶寶生病時也要格外注意瘻管是否有異常。
增強寶寶抗力,減少生病次數也能減少瘻管發炎。
及時就醫
一旦發現耳前的小孔出現紅腫流膿嚴重感染時,就需要手術治療。完全摘除瘻管後,就不會再出現感染的症狀。
治療方法:
● 急性感染或面板破潰的寶寶需要先使用抗生素控制炎症,之後再進行手術。
● 如果已經形成膿腫,需要切開膿腫進行引流,炎症消除之後進行手術。
● 手術之後需要清創換藥直到痊癒。
耳前瘻管既不會連線腦部神經,與面部神經相隔也較遠。切除瘻管只屬於一個小手術,所以寶媽們也不必擔心會不會傷及腦部,或造成口眼歪斜。
回覆列表
它在醫學上被稱為“耳前瘻管”
因為它們長在外面,有時會遇到不乾淨的東西,從而導致感染或者其它併發症。
那麼就一定要注意衛生啦,防範於未然。